不同粘结剂对轻、中、重度氟斑牙釉质粘结强度的比较

来源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ShiJiaZ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2种粘结剂对轻、中、重度氟斑牙釉质的粘结强度,为临床上不同程度氟斑牙粘结剂的选择提供依据。

方法

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根据Dean分类标准选择完整无龋坏的人离体氟斑牙前磨牙共180颗,按轻、中、重度分成3组,每组60颗牙齿。每组再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个小组,每小组30颗牙齿。根据不同分组情况,用金刚砂车针磨除氟斑牙釉质表面0.5 mm,分别用2种粘结剂(全酸蚀粘结剂prime & bond NT、自酸蚀粘结剂SE-BOND)进行粘结,复合树脂Z350加压分层固化,37 ℃蒸馏水中保存24 h。在万能力学性能试验机上测定粘结强度,扫描电镜观察断裂界面。

结果

全酸蚀粘结剂对轻、中、重度氟斑牙拉伸强度[(7.82 ± 4.20)、(4.79 ± 2.69)、(5.04 ± 2.81)MPa]的影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4.610,P < 0.05),轻度氟斑牙的拉伸强度最大(P均< 0.05),中度与重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自酸蚀粘结剂对轻、中、重度氟斑牙拉伸强度的影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 0.393,P > 0.05)。全酸蚀粘结剂对轻度氟斑牙拉伸强度的影响强于自酸蚀粘结剂(t = 2.197,P < 0.05)。在扫描电镜下观察,轻度氟斑牙粘结面釉质相对均匀致密,少量晶体排列紊乱,晶体间间隙稍有增宽;重度氟斑牙表面釉质脱落严重,甚至有部分牙本质小管露出,釉质相对疏松且非均匀一致,晶体排列紊乱,晶体间间隙明显增宽,釉柱数量较少;中度氟斑牙与重度氟斑牙的情况基本类似,只是釉质剥离程度较重度氟斑牙略轻。

结论

①全酸蚀粘结剂对轻度氟斑牙釉质的粘结效果强于自酸蚀粘结剂。②全酸蚀粘结剂对轻度氟斑牙的拉伸强度最大,对中、重度氟斑牙粘结强度无明显差异。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对染硒小鼠肝脏和尿硒含量的测定,建立直接进样原子荧光法,为硒生物样品的检测提供精准、便捷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电热石英管释出样品中的硒,原子态硒被石英管捕获,加热石英管释出的硒由氩氢混合气载带进入氩氢火焰原子荧光检测器中进行测定;由硒含量与荧光面积绘制标准曲线,进而计算样品中硒含量。结果直接进样原子荧光法检测生物样本中硒含量的检出限为0.28 μg/kg,标准曲线相关系数为0.999 3,相
文中所用数据主要来源于历史文献检索和全国大骨节病病情(1990-2016年)监测报告。依据这些数据,作者按每10年为截点,梳理了具有代表性的病区病情流行趋势;宏观分析了我国大骨节病流行概况,预估了我国大骨节病将是渐行渐远的态势;解析了我国大骨节病防治策略,提出了随着社会的变革与进步,大骨节病将达到持续消除已成为可能的展望。
目的研究胚胎期氟暴露对斑马鱼骨骼发育的影响。方法将受精3 d(3 days post fertilization,3 dpf)的斑马鱼胚胎暴露于常规养鱼水(对照组,氟离子含量< 0.2 mg/L)和含25、50、100 mg/L氟化钠(NaF)的养鱼水中,28 ℃培养5 d(8 dpf)至斑马鱼头部骨骼形成,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检测斑马鱼胚胎整体氟含量。重新制作氟暴露模型,分别为对照(0.0 mg/
目的探讨成人大骨节病(Kaschin-Beck disease,KBD)患者膝关节生物力学与膝关节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6年9月由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科确诊的389例成人KBD患者的膝关节数字化X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正、侧位片。测量膝关节DR正、侧位片中股骨角、胫骨角、股骨胫骨角、关节间隙角、Insall-Salvati指数
目的系统评价饮水砷暴露与人类癌症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学术期刊网(CNKI)、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万方全文数据库(Wan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MB)、Pub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查找国内外关于饮水砷暴露与肿瘤发生相关的研究,检索时限为1997年1月1日至2017年1月1日。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
目的分析甲状腺容积与尿碘水平、身高、体重各个指标之间的关系,为评价碘缺乏病病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4年抽取青海省囊谦县10个乡镇中心学校的8~10岁儿童,测量身高、体重,并采集即时尿样,用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检测尿碘;采用B超进行甲状腺容积检测。比较分析不同尿碘、身高、体重、年龄、性别儿童甲状腺容积之间的差异,以及甲状腺容积与身高、体重、性别、年龄间的相关关系。结果共检查8~10岁儿童773名,
目的通过观察核转录因子κB(NF-κB)p65在大骨节病患者全血和软骨细胞(C28/I2)中的表达,分析NF-κB p65分子在软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阐明NF-κB信号通路在大骨节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从陕西省大骨节病病区旬邑、永寿、长武、麟游、千阳、陇县选择161例大骨节病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时选取性别、年龄相匹配的312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集病例组和对照组人群肘静脉血
目的观察砷暴露人群血液维A酸受体α(RXRα)mRNA表达水平与砷暴露引起的皮肤损伤之间的关系,探讨砷致皮肤损伤的发生机制。方法采用分子流行病学方法,以巴彦淖尔市砷中毒病区作为研究现场,抽取在此居住10年以上的居民235人作为研究对象。采集研究对象血样及家中水样,根据饮水砷含量分为对照组(< 10 μg/L)、低砷暴露组(10~ < 100 μg/L)、中砷暴露组(100~ < 200 μg/L)
目的调查河北省沧州市由内陆至沿海迁移人群的常见甲状腺疾病患病情况及尿碘水平,探讨迁移人群甲状腺疾病的流行趋势。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将沧州市及沧州市以西县市随工作单位的搬迁至黄骅港并长期定居的企事业单位职工及两地原有职工分为迁移组、内陆组和海港组,迁移组分为稳定居住者和间断居住者。收集所有调查对象2010-2016年在沧州市中心医院体检中心的体检资料,分析其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C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