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历史情境育“家国情怀”

来源 :中学历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beantoni1987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国情怀,作为教育的人文价值追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1]。家国情怀的内化,离不开学科知识作为依托。但是,“知识和认知学习,如果不伴随积极的情感活动,它对人的生命价值、对社会的功效都是不能实现的”[2]。这就需要教师在知识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成,在情感体验中导向正确的价值追求。而情感的生成,需要基于一定的情境。历史学科的情感生成,同样离不开历史情境。创设独特的历史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生成,在悄无声息中实现家国情怀的内化,形成深沉的心灵底色。
  一、借助大历史情境,增强历史认同感
  “大历史观是一种历史方法论,其要义是把历史事件放到一个比较长的历史时段中来认识,从大的视角来把握,以探究历史事件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把握其历史地位和意义,进而揭示历史发展的趋势。”[3]运用大历史观创设历史情境,能够让学生跳出狭隘的思维空间,感受历史事件的庞大气场,对学生心理构成强烈的震撼冲击,在豁然开朗的情感体验中达成对历史事件意义的深刻认识。
  借助大历史情境,能够化解学生对部分历史结论的认知死结,在情感体验中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统编高中历史教材中对部分历史事件的表述作了较大幅度的修订,如“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一目,在意义方面增补了“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众所周知,当时参加中共一大的国内代表只有13位,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年龄最小的刘仁静只有19岁,中共一大的召开也没有得到当时的报刊宣传报道。那么如何合理解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呢,这就关系到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在教学中如果照本宣科,往往容易让学生形成认知死结,不能使学生从内心真正信服,难以真正实现家国情怀的内化。如果巧妙借助大历史情境,这个问题就能迎刃而解。通过史料逐条呈现中国共产党历次党代会党员数量的变化(材料如下),让学生的心灵在数字的跳动中得到震撼,从今天9000多万党员再回望中共一大的50多名党员,体会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的艰辛与不易,再结合问题设计,使学生回答大历史情境中的中国共产党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让学生从情感深处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这样的教学过程,让家国情怀的内化达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
  材料:1921年,中共一大,出席13人,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平均年龄28岁,最小的刘仁静19岁)
  1922年,中共二大,出席12人,代表全国195名党员
  1923年,中共三大,出席40人左右,代表全国420名党员
  1925年,中共四大,出席20人,代表全国994名党员
  1927年,中共五大,出席82人,代表全国57967名党员
  1945年,中共七大,正式代表547人,代表全国121万名党员
  1956年,中共八大,正式代表1026人,代表全国1073万名党员
  ……
  2017年,中共十九大,出席代表2280人,代表全国8900多万名党员
  2019年底,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9191.4万。
  ——数据来源:李颖《党代会历史细节:从一大到十八大》和中共中央组织部网站
  对于一些在历史上微小普通但日后有着非凡影响力的历史事件,运用大历史观创设大历史情境进行课堂教学,还需要注意呈现历史细节,通过细节让抽象的情感更有直观的依托。如在教学环节中呈现“中共一大代表的平均年龄28岁,年龄最小的代表刘仁静只有19岁”,寥寥数语,胜却无数言语,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已然渗透其中。
  历史细节能够直观显示历史事件发生之初的微小普通,配合后续的历史影响形成强烈的对比,在认知冲突中彰显歷史事件的宏大意义,从而激发学生非同寻常的内心震撼,在情感的高度升华中内化历史认同感。
  二、嵌入乡土情境,凝聚历史归属感
  “家是最小的国,国是最大的家”,家身边的历史因为贴近学生的生活场景,具有浓浓的亲切感,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进而获得心理上的认同。历史教学中适度嵌入乡土史内容,能够迅速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又能从心理上凝聚历史归属感。
  乡土史内容具有地域性特征,难以完全一一对应教材知识体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多采用片断嵌入式教学,与教材内容相辅相成,往往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如在《发达的古代农业》一课的教学中嵌入地方史内容,呈现一粒碳化稻谷图片,设问“一小块黑色的颗粒物,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什么”,引出“苏州草鞋山遗址出土的约六千年前的一粒碳化稻谷”,进而由苏州草鞋山遗址引出中国一万多个新石器文化遗存,以“一粒稻谷的前世今生”贯穿整节课来阐释“发达的古代农业”。在结语部分回归当今现实中苏州草鞋山遗址附近阳澄湖边农田的“一粒稻谷”,展望现代化大农业的发展前景。这样的场景嵌入,由地方史导入新授,把学生的好奇心代入历史,让学生在古代农业史中畅游,最后再把学生的情感拉回现实,配合图片,感悟现代化农业对古代农业的传承与创新。在此过程中,借助苏州地方史情境,让学生在“一粒稻谷”的时空变换中亲近历史,联想到本地先民们曾在此耕种的场景,唤起了学生对中华农业文明的自豪感,凝聚了学生的历史归属感。
  三、借助心理情境,激发历史责任感
  历史教学中关注人物的心理活动,能够使教学活动更加亲切,既体现了一定的人文精神,又能使教学内容更加立体丰满。对历史教学而言,这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教师要关注历史事件中历史人物的心理情感,另一方面要关注作为学习者的学生的心理情感,两者不可分割,前者传递情感,后者内化情感,进而由感性迈向理性,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国家和人民的强烈责任感。
  心理情境的创设,需要在历史素材中寻找情感的支撑点,以情促情,在情感体验中实现共情共生。如在《发达的古代农业》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呈现诗句“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垄上扶犁儿,手种腹长饥;窗下织梭女,手织身无衣”,让学生体会诗句作者的心情,体会古代下层人民的艰难处境,在感慨中生发怜悯之情。教师进而发问“如何改变农夫织女的境况”,在同情心的发生点引出“封建政府需要合理作为”这一结论,让学生从多个方面指出不同朝代政府合理作为的具体表现。这样就把学生对小农经济脆弱性的悲悯情感引向了深层的理性思考,在共情中实现了共生,把学生的心理情感升华到了对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感上,提升了学生的情感层次,达到了以情促情的内化效果。   心理情境的创设路径多样,需要教师多渠道搜集素材,除了可以用各种历史类素材之外,还可以适度取用文学类素材。历史小说,如果是以真实历史事件为背景而写成,同样可以运用其中的片断来服务于历史教学,尤其是小说人物的心理变化,更是直指人性,与家国情怀的人文追求具有较强的互联互通性。恰当借助小说人物的心理状态,让学生沉浸其中,感受人物的喜怒哀乐,在虚拟与现实之间实现人性的沟通与共情,在情感体验中内化理解时代所赋予的责任感。如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教学中借助小说《白鹿原》中鹿兆鹏和黑娃的对话切入教学。
  材料:鹿兆鹏从椅子上站起来,慷慨激昂地说:“你——黑娃,是白鹿村头一个冲破封建枷锁实行婚姻自主的人。你不管封建礼教那一套,顶住了宗族族法的压迫,实现了婚姻自由,太了不起大伟大了!”
  黑娃却茫然不知所措:“我也辨不来你是说胡话还是耍笑我……”
  “这叫自、由、恋、爱。”鹿兆鹏继续慷慨激昂地说,“革除封建统治,实现民主自由,其中包括婚姻自由。将来要废除包办买卖婚姻,人人都要和你一样,选择自己喜欢的女子做媳妇。”
  黑娃惊恐地瞪大眼睛听着,问:“你从哪儿趸来这些吓人的说词?”
  “整个中国的革命青年都这么说,这么做。乡村里还很封闭,新思想的潮水还没卷过来。”
  ——陈忠实《白鹿原》
  通过情节细腻、表现力强的小说片断,一下子把学生“代入”历史场景,在“慷慨激昂”的青年与“茫然惊恐”的青年之间,感受新旧青年的心理情境,推动学生思考新旧青年思想交锋背后的历史,体会新思想對社会的推动力,在冲突的心理情境中敏锐地感受到了时代所赋予青年的责任感,在“润物细无声”的共情之中培育了学生的家国情怀。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曾经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 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4]历史教学过程具有复杂性的学科特点,让教师完全依靠单一情境进行教学往往比较困难,因此需要教师借助多样的历史情境,在师生的共同演绎中触动学生的心灵,激发丰富的情感生成,将感性表达导向理性思维,满足学生的精神需要,推动家国情怀的深层内化,真正体现了立德树人的价值旨归。
  【注释】
  [1]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第5页。
  [2]朱小蔓:《情境教育与人的情感性素质》,《课程·教材·教法》1999年第1期,第7页。
  [3]唐芳芳:《大历史观视野中的五四运动》,《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19年第7期,第32页。
  [4]赞可夫:《教学与发展》,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第106页。
其他文献
今天,我和小伙伴小红一起画风.  小红说:"风,看不见,摸不着,该怎么画呢?"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楔子 时光之里,山南水北  2016年,叶欢喜欢了十年的歌手薛之谦重新走红,她一边听着新歌一边点开远目的微博,看到那个好久没动静的黑白头像发了一条消息,他说:  在一切故事开始的地方,我想唱歌给一个永远也不会来的姑娘。2016年7月13日晚,许安酒吧,不见不散!  这条消息之后跟了长长一大串留言,有人调侃,有人心疼,更多的人好奇这个姑娘是谁。消息下面还附了一张配图,是他站在舞台上的侧影。聚光灯打在
我家在省城一个小区单元楼的25层,举目四望,都是“城市森林”。说我们住在小溪边,你是不是满腹狐疑?别急,请随我往下看。  今年冬天特别冷,我家早早开了暖气。可暖气一开,我们每天都被“叮叮咚咚”的声音包围着。夜深人静的时候,暖气片的“歌声”更响了:一会儿好似溪水潺潺,一会儿又像小河哗哗,突然又来个江水翻腾,那声音大得如同千万匹战马,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把刚与我见面的“周公”惊得逃之夭夭。我的心里不免
日本福岛核危机阴云未散,人们在谈核色变的同时,核电发展也正在经受着自“切尔诺贝利”事件后的又一次重大考验。  福岛核危机会不会加剧,我国会不会受到影响,核电到底有没有传说中那么安全,是不是能够应付各种自然灾害……这些问题一时间都摆在了公众面前。  核能自上世纪四五十年代被人类发现利用以来,走过的道路并不算久远,目前全世界运行的核电机组已有441台,核电所占的能源结构比例已经达到了16%的平均值,其
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之际,远在雪域高原的青藏铁路指挥部,朋友从拉萨寄来一枚首日封。构图精美,色彩绚丽,让我爱不释手。一缕浓浓的友情和思念,将我带回五年前魂牵梦萦的拉萨之旅……    晚霞落暮识拉萨  初到拉萨,像到了另一个世界,充满神秘感。朋友如数家珍:按藏传佛教传统,有三条顺时针转经路线。一是廊廓,即围绕大昭寺内释迦牟尼12岁等身金像的内转经圈;二是巴廓,即围绕大昭寺四周的八廓街中转经圈;三是林
近年来,河南省宝丰县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发掘乡村元素,注重人文特色,以“清垃圾、清塘沟、清畜禽粪便,改水、改厕、改陋习,增绿、增亮、增文化”为重点,大力实施“百村示范、整县推进”行动,打造了一批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形成了“一村一韵”格局。  宝丰县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顺应广大农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期盼,注重长效、持续努力,坚持差异化
1992年12月25日,在海口打工的陈满在一起杀人纵火案中被认定为凶手,海南省最高人民法院判其死刑,缓期执行。陈满坚称自己冤枉。自陈满入狱,陈满的父母就开始了漫漫“长征”:一边为儿子作无罪申诉,一边给他写信、邮寄励志书籍。23载,他们向相关部门邮寄申诉书5000余份,给儿子写了300余封信约40万字的家书,邮寄书籍1000余本。2016年2月1日,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宣判陈满无罪,当庭释放。两千公里
函数的奇偶性是函数重要性质之一,是函数自变量与函数值之间具有某种特定的对应关系的一种性质,函数的奇偶性可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各种函数图像特征,加深对函数的认识,把握好函数的奇偶性的内部本质,在处理与它有关的数学问题时常给我们带来方便,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韩美林身上有很多光环,联合国“和平艺术家”、奥运“福娃”之父、国家一级美术师……盛誉之下,他常说的一句话却是:我还没开始呢。  韩美林两岁丧父,一生命运多舛。他在“文革”期间曾遭受了四年多的牢狱之苦,脚骨被踩碎成四十多块,手筋被挑断,至今仍留有后患。但在他的作品中,没有任何愤怒、嫉恨、愁苦,只有善与美,充满温情与童趣。  现实中,韩美林性格刚烈,嫉恶如仇,耿直敢言,但面对艺术,他谦逊而低调,推崇“
近几年的高考中,对于新课改地区的立体几何解答题一般都可以选择两种方法:一种综合法;一种是向量法(主要是指坐标向量法).基于目前大部分学生计算能力不强,根据快速、不易错的标准,到底这两种方法孰优孰劣?我们在下笔之前该如何做出合理的选择? 现以2011年广东高考理科数学第18题为例分析如下,供参考与研讨.  如图5,在椎体P-ABCD中,ABCD是边长为1的棱形,且∠DAB=60°,PA=P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