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置尿管拔出后尿道注入利庆地治疗尿路感染的观察护理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mxj19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前列腺等离子手术切割后留置尿管放置时间一般比较长,随着留置时间的延长,菌尿阳性率逐日增加,常常伴发尿路感染,本文主要探讨相应的感染因素为临床护理提供预防对策。观察方法:实验组64例,自然排尿60例,尿培养无细菌生长,成功率93.75%,诱导排尿4例;对照组40例,自然排尿28例,成功率70%,诱导排尿12例,其中再次导尿4例,4例尿培养发现有细菌生长。
  【关键词】前列腺等离子手术切割;尿道注入利庆地;尿路感染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005-02
  前列腺等离子切割术后,因膀胱收缩无力,需留置尿管,虽经治疗尿液清亮后即可拔出尿管,但在临床上尿管拔出后尿潴留仍然多见,致尿路感染率高,不仅增加了病人痛苦,还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及预后。2011和2012年的两年间我科共收治104例该手术患者,在拔出尿管后,经尿道注入利庆地,观察小便菌尿培养情况,结果发现尿路感染率明显降低,患者感觉良好。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2012我科收治前列腺患者104人,104例患者均做了手术,年龄55-85岁之间,全部采用三腔尿管留置,持续膀胱冲洗,冲洗2-3天,留置尿管7-14天。实验组64例,年龄55-85岁之间,平均年龄68.5岁;对照组40例,年龄60-89岁之间,平均年龄70岁,两组在年龄,尿管留置时间上基本相似。
  1.2 方法 实验组在尿管拔出后尿道注入2%利多卡因5毫升、庆大2毫升、地米5毫克,每日一次,同时尿道口早晚用千分之一新洁尔灭棉球清洗,每周做尿培养一次。对照组在尿管拔出后,尿道口早晚用千分之一新洁尔灭棉球擦洗,每周做尿培养一次。
  1.3 观察项目 两组病人分别记录第一次排尿时间。对病人实行单盲法:有排尿要求时不需要任何诱导就自行排出,为自然排尿成功;需诱导(按摩、热敷、冲洗、听流水声)才能排出者为诱导排尿成功;诱导无效须再次导尿者为无效。
  2 结果
  从表中可以看出实验组自然排尿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无一例再次导尿患者,尿培养均无细菌生长。
  3 讨论
  3.1 导尿操作是导致尿路感染的直接因素:尿道属无菌环境,插管导尿的侵入性操作,易致尿道黏膜损伤,破坏尿道黏膜屏障。男性患者使用的三腔气囊尿管,一旦插入深度不够,还会引起尿道损伤,出血,增加尿道感染的发生率;导尿无菌观念不强,尿管污染可使细菌通过尿管直接种植在膀胱。[1]
  3.2 尿管留置时间过长是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导尿管对人体属异物,长期留置膀胱内,刺激尿道及膀胱黏膜,会破坏正常的生理环境,削弱尿道及膀胱对细菌的防御功能,徐榕等调查30例留置尿管的病人,菌尿率3d为26.7%,7d为66.7%,10d为93.3%。[2]钟秀玲等调查61例留置尿管患者,结果留置1d,2d,14d,泌尿系感染率分别为1%,5%,100%,与美国cdc的一项研究报告一致。[3]因此,尿路感染与尿管保持时间长短有直接关系,且尿管留置时间越长,感染率越高。
  3.3 留置尿管腔内腔外途径感染:腔内感染多来自集尿袋与膀胱冲洗液;导尿口腔外途径感染主要是尿道口的污染所致。钟惟德等送检2071例留置導尿患者尿标本,检出革兰氏阴性杆菌占65%。[4]。
  3.4 膀胱冲洗引起外源性感染:前列腺等离子切割术后,膀胱内抗菌溶液冲洗并不能防止尿路感染的发生。常会民等对284例长期留置尿管者采用1:5000呋喃西林液每天2次膀胱冲洗与非冲洗两组对比,结果冲洗组尿路感染率为20.3%,非冲洗组尿管感染率为19.2%。[5]
  3.5 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是真菌性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徐榕等认为,长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使真菌尿路感染几率增多。 [2]说明广谱抗生素的长期使用不能有效预防尿路感染。
  4 护理
  4.1 术后做好健康教育指导:首先树立插予尿管就会引起感染的观念,尽量避免留置时间过长,注重训练自主排尿功能,采取个体化的放尿方法,根据患者尿意和膀胱充盈度来决定排尿时间,尽早恢复膀胱收缩功能,缩短留置尿管时间。
  4.2 每次操作均需对尿道口用千分一新洁尔灭棉球清洗,用无菌注射器抽吸针水后去掉注射针头,经尿道口缓慢推注药液,嘱患者平卧一小时,以利于药物充分吸收。
  4.3 做好饮食指导,增加患者营养,定时进餐,多吃蔬菜,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用力引起出血,注意多饮水,每天饮水量不少于1500-2000ml。
  4.4 保持尿道口相对无菌,每日用0.5%碘伏消毒尿道口或用千分之一新洁尔灭棉球擦洗尿道口,清除异常分泌物。对此张海英等研制并应用无菌护阴罩,对防止细菌污染尿道口起到了重要作用。[6]
  4.5 尿袋3天换一次较为合理,经常分离尿管接头,容易造成细菌侵入。需做尿检时应无菌操作从尿袋抽取。
  4.6 膀胱冲洗时必须无菌操作,保持尿管引流通畅,注意观察尿液颜色,尿量,注意避免引流管弯曲受压,保持引流畅通。引流管、尿袋位置忌高于膀胱,防止逆行感染。
  4.7 合理使用抗生素,尽可能减少尿路感染相关因素。
  5 结论
  我科采用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可以减轻患者排尿时的刺痛、庆大霉素可起到局部抗菌消炎的作用、地塞米松可缓解局部炎性反应,因此,经尿道注入利庆地的用药护理方式,可以缓解患者排尿时的疼痛,减轻尿道黏膜水肿,消除和减轻患者的痛苦及紧张恐惧心理,有效预防和治疗尿路感染。
  参考文献:
  [1] 刘兵,王嘉,导尿引起尿路感染的预防对策及研究进展,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9,9(3);207
  [2] 徐榕等,留置尿管与医院泌尿系感染的关系,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11(5);368-369
  [3] 钟绣玲,李小英,罗艳霞,医院泌尿系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对策,南方护理学报,2002,9(1);7-9
  [4] 钟惟德,蔡岳斌,胡建波等留置尿管致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1,11(6);471-472
  [5] 常会民,李建珍,陈育红,膀胱冲洗与非膀胱冲洗患者尿路感染的临床研究,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6);435-436
  [6] 张海英,赵玉敏等腔外途径尿路感染的预防,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1,11(3);185-186
其他文献
期刊
【摘 要】有效地缓解癌痛能提高癌症患者生存质量、治疗信心和与疾病抗争的信心,本文通过吗啡缓释片在癌痛治疗中在用法用量,不良发应,和联合用药方面的论述,以期在临床上达到合理应用吗啡缓释片,提高癌痛患者的生存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吗啡缓释片;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R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003-01  疼痛是第五生命体征,癌痛是影响癌症患者生
期刊
【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004-02  脑卒中是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三大杀手,卒中后生存的患者中,约有半数留有残疾,残疾的主要原因是肌肉萎缩和关节畸形。脑卒中后患侧肢体肿胀多发生在瘫痪较重的脑卒中患者中,严重者伴有胀痛、皮温升高、出现水泡,影响肢体功能恢复。我们应用压力治疗仪结合康复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患肢肿胀,临床取得满意的效果。  1
期刊
【中圖分类号】R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004-01  溃疡性结肠炎是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环境、遗传、免疫失调等因素有关,感染也可能参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欧美发达地区发病率较高,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检查手段的完善,检出的发病率也逐渐增加[1]。病程多漫长,病情轻重不一,常活动期与缓解期反复发作过程。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