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离子吸附型稀土尾矿不同土层氮污染现状的垂向特征

来源 :稀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zai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西赣州地区分布着全球稀有的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其开采工艺主要为原地浸矿,提取过程中主要使用硫酸铵,长期的原位浸提对当地的土壤环境造成的污染风险亟待评估.本研究以定南县原地浸矿工艺的典型离子吸附型稀土尾矿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矿区不同土层氮污染现状研究,设置了不同高程的采矿区(山顶、山腰、山脚)及附近未受浸矿干扰的山体对应深度的土柱进行对比研究,运用描述性统计、均值分析、Pearson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探索了定南原地浸矿的离子型稀土尾矿氨氮含量赋存现状,分析了定南该类稀土尾矿深层土壤氮化物污染特征.结果 表明:顶子脑稀土矿山土壤Kj-N、NH4+-N和NO3-N含量平均值分别为339.26 mg/kg、156.29 mg/kg和27.63 mg/kg,下茶坑稀土矿山土壤Kj-N、NH4+-N和NO3--N含量平均值分别为226.42 mg/kg、100.46 mg/kg和18.20 mg/kg,两个对照区土壤Kj-N、NH4+-N和NO3-N含量平均值为157.69 mg/kg、2.55 mg/kg和2.74 mg/kg;稀土矿山开采后山体深层土壤(4 m~12 m)中氨氮污染严重(顶子脑:744 mg/kg,下茶坑:374mg/kg);顶子脑稀土矿山的山顶氮化物污染程度比山腰和山脚污染程度高(P<0.05),下茶坑稀土矿山山顶、山腰和山脚受氮化物污染程度近似(P>0.05);两座矿山山顶处凯氏氮与铵态氮含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P<0.0l),山腰和山脚处铵态氮与硝态氮含量显著正相关性(P<0.01),两座矿山的铵态氮与土层深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P<0.01);稀土矿山中氮化物的存在形式主要是铵态氮,且铵态氮是稀土矿区判别污染的主要影响因素.
其他文献
包头混合型稀土精矿通常采用浓硫酸高温强化焙烧、水浸、除杂工艺生产硫酸稀土溶液,萃取转型常用镁盐皂化有机相的方式,水浸及皂化过程引入的钙离子与硫酸根结合产生硫酸钙.
如果说交通系统是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主动脉,那么,快速便捷、准时准点、舒适安全且物美价廉的公共汽车服务,不仅可以促进当下城市系统的高效运行,更投射了未来城市永续发展的底层逻辑。曾经,公共汽车上摇晃的扶手和窗外远去的风景,构筑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城市记忆。然而,随着城市边界的不断扩张,轨道交通的持续升温,甚至是新型交通方式和技术的不断涌现,对公共汽车的记忆及其荣光正在逐渐黯淡。
评价和改善街道的步行友好性,对于引导城市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步行友好性的相关理论研究,综合考虑出行目的地类型和空间分布、步行距离、步行环境等因素,利用POI与街
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富含中重稀土,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南方七省,目前主要用硫酸铵作为浸取剂的化学浸出法回收稀土.浸取剂在矿体中的渗流、传质过程直接影响着稀土浸出效率,强化
以Gd2O3、Eu2O3和NH4HSO4为原料,采用微波辐射法合成了Gd2O2SO4∶Eu3+发光材料.并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荧光光谱仪对所得发光材料的物相、形貌和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结
内陆开放促进了西南山地城市新一轮的发展。随着其规模不断扩大,山地城市空间结构转型过程中出现超大城市尺度,拥堵的老城中心,乏力的城市新区等城市问题,严重制约山地大城市高质量发展。本文从梳理既有城市空间结构研究成果出发,针对山地城市空间结构转型中目标失位、模式失误和措施失当的问题,从空间拓展模式选择、“飞地”拓展具体举措,以及构建山地大城市“组合单中心”结构3个方面展开研究,提出山地大城市空间结构转型的应对策略。
为查明滇东南建水铌稀土矿成矿元素的含量与赋存状态,矿区详查中对霞石正长岩风化壳的矿体进行了人工重砂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MLA分析、电子探针分析、化学多元素分析.将
通过测量不含稀土元素、含微量(总含量小于20× 10-6)稀土元素两组实验钢相变点Ac1和Ac3,对比研究了微量稀土元素对低碳钢相变点的影响.选取两组不同合金成分体系实验钢作为
错峰上下班是缓解交通拥堵的政策之一.不少城市实施了错峰上下班政策,但对其效果缺乏量化评估.基于海量的车牌识别数据,提出错峰上下班主要影响对象——个体机动化通勤车辆的
城市交通是一个需要适应社会发展而不断创新的领域,新技术革命、社会治理体系变革等对城市交通产生重大影响,局限于传统物理体系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很难适应新的问题和新的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