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改革话语的建构及其价值

来源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ww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改革话语不能凭空出现,新时代改革话语的建构既是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经验的总结,也是对当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理论升华。新时代改革话语蕴含着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话语阐述坚持了人民主体地位思想。新时代改革话语有利于凝聚改革共识,掌握改革开放领导权;推进改革进程,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为其他发展中国家现代化道路的选择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关键词〕 新时代;改革话语;人民主体地位;改革开放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203(2019)02-0012-05
  特定的思想理论总是需要借助特定的话语体系予以表达,新时代改革话语的建构既要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表达方式,也要准确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實际。
  一、新时代改革话语的建构逻辑
  任何改革话语都不可能凭空出现,新时代改革话语的建构既是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经验的总结,也是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理论升华。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立足国内外形势和新的历史方位,结合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从国际环境、现实国情、改革实践等方面建构了权威而严谨的改革话语。
  (一)国际视野: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当今世界形势复杂多变,纵然局部地区冲突时有发生,但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时代主题。一国独霸的时代已经过去,国际政治呈现多极化态势,各国之间经济往来密切、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合作不断向多层次宽领域拓展,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正在加速推进。与此同时,世界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突出,自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许多国家经济增长疲软乏力,世界正处在后金融危机深度调整之中。面对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增大、国际贸易增长动力不足、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经济复苏艰难前行的国际形势,各新兴国家都希望通过改革消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障碍,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以此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全面深化改革,建构新时代改革话语,坚定改革开放,凝聚改革力量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必然要求。纵观世界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不断自我变革、与时代潮流齐头并进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当今世界各国正在加快推进多领域社会变革,以适应持续更新的全球科技和产业革命,在这样的形势下,必须居安思危、全面深化改革,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持续动力。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思想僵化、故步自封,必将被时代所淘汰 〔1 〕。顺应历史进步潮流,坚定改革开放步伐,以更大的政治勇气推进改革,是改革话语建构的基本内容。新时代改革话语的创新,是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变化、应对各种挑战、掌握改革开放领导权、探索中国发展规律的创新,是中国共产党作为现代政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进程中的话语创新。同时,改革话语的建构以宽广的国际视野融通了中国话语体系和世界话语体系。
  (二)国情特色: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的准确把握是新时代改革话语建构的现实基础。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准确认识当前我国社会所处的历史阶段,认识本国现实国情,历来是我们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这个最大国情” 〔2 〕,这是新时代中国改革开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保持改革开放具有蓬勃生命力的关键。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全面深入各领域,成果丰富,同时,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但是“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3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少差距,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还有待提高。在这一时期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增强社会主义制度的吸引力,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必须通过不断深化改革消除束缚生产发展的障碍,发挥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积极作用,既要全面又要深入推进改革,真正通过改革激发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改革话语的建构要基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在此基础上回答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的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等人民关心的问题,既要守住改革开放的底线,又要随时代变化提出新的改革话语,激发广大人民的改革开放热情,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的变化,广泛凝聚继续改革开放的改革共识。
  (三)改革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话语的逻辑从来都不是凭空想象的,而是来源于伟大的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是建构改革话语的实践支撑。新时代改革话语的影响力取决于改革开放实践成果的影响力,没有改革开放实践取得的巨大成就,就没有改革话语强大的号召力和凝聚力。因此,改革话语的建构,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服从和服务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在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进程中,我国仍然面临着一系列突出的矛盾和问题。要解决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实现国家整体运行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创新国家治理思路,全面深化改革,继续开放。
  改革话语是中国共产党改革开放实践的升华,新时代改革话语的建构能够为当今中国的改革开放提供理论上的话语支撑和实践上的有效指导。新时代改革话语建构是对实践主题的准确概括和表达,实践主题的转化必然带来话语体系的转换和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依然存在着不少困难和挑战,部分改革话语针对的是改革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是由问题倒逼而建构的。当今,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社会矛盾和问题交织叠加” 〔3 〕。这些问题的解决、社会矛盾的化解,要求我们必须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管理方式、全面深化改革,将改革向纵深推进。当改革进入深水区后,改革思想的共识难免会出现分野,尤其是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在带有普惠性质的“帕累托改进”完成后,改革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深化改革难度陡增,共识的分野增加了改革的阻力。面对这样的改革困境,我们党以攻坚克难的意志,自上而下推进改革,正确处理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推进改革向纵深发展。要使思想多元化的社会凝聚起来,充分整合社会资源,调动起社会各阶层各群体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最有效的途径就是立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继续改革开放,创新改革话语,用充满感召力和影响力的改革话语推进新时代的全面改革。   二、建构新时代改革话语的哲学意蕴
  中国共产党改革话语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发生嬗变,新时代改革话语的建构需要总结经验以回应时代要求,更好地把握规律。从改革话语的阐述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共产党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哲学逻辑。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考问题、寻找对策,正确认识和处理了改革开放中一系列重大关系和重大问题,建构了极其宝贵的改革话语,为改革实践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指导。
  (一)改革话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新时代改革话语的建构要贯彻以唯物辩证法为基础的辩证思维,这种辩证思维方法具有矛盾性、发展性、联系性、全面性和系统性的特点。
  把握辩证思维科学内涵的关键是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善于抓住关键、找准重点,这是辩证法对待矛盾的科学态度。在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我国社会发展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形势下,依然要重视经济发展在国家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经济体制改革对其他领域改革的牵引作用。国家在制定政策决策时,要抓住我国现阶段社会基本矛盾的主要方面,坚持经济领域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不动摇。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3 〕。社会矛盾的转变要求我们在探索改革话语建构、进行话语创新时,紧紧抓住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这一主要矛盾,以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任何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都会根据自身主题建构出某种话语。改革每向前发展一步,都会促进改革话语的创新。社会进步过程中不可能一劳永逸地解决发展中遇到的所有问题,每个问题的发展变化同样要求改革开放具体政策随之发展变化。改革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新矛盾与新问题时常与改革进程相伴而生。改革解决了旧的矛盾,新的问题又会伴随着改革的深化而产生。因此,推进改革、扩大开放既不能幻想一步到位,也不能见好就收。这就要求我们在对改革谋篇布局时,善于运用辩证思维,用发展的变化的眼光看待和解决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做到久久为功。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改革就是不断解决发展中产生的新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建构新时代改革话语,强调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坚定不移推进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运用唯物辩证法认识和解决改革开放中的问题,认为要特别关注改革实践的系统性和整体性,运用全面的、系统的、普遍联系的观点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用联系的整体的观点处理好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各种关系问题,如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解决好推进改革中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等。“现在,重大改革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 〔4 〕33,要解决好发展中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仅仅依靠单个领域、单个层次的改革难以奏效,“必须加强顶层设计、整体谋划” 〔4 〕47,增强改革措施的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由此可见,新时代改革话语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思维,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解决改革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使改革话语的建构有了科学的学理支撑和学理依据。
  (二)改革话语体现了人民的主体地位
  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广大人民群众既是改革开放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又是改革开放理论的贡献者和缔造者。改革话语中人民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这三个方面。新时代改革开放要解决的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改革话语建构充分体现了人民是社会历史主体的马克思主义观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责任就是继续改革开放,努力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这一话语释放出新时代继续坚持改革开放的信号和改革中人民性的价值取向。改革开放的目的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人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改革事业关乎国计民生,广大人民群众是改革开放的利益诉求主体,要“切实做到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 〔5 〕。总之,要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的获得感,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红利。
  人民是贯穿改革开放理论与实践的鲜明主线,也是检验改革开放成果的价值主体。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推进改革并使其向纵深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 〔6 〕514。经验表明,改革开放进程中的每一次突破和创新,都凝聚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智慧。要形成强大的改革合力,就要把最广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来,同人民一道把改革推向前进 〔6 〕554。人民群众是改革开放的实践主体,同时也是检验改革成果的评价主体。新时代改革话语的建构把人民群众放在主体地位,充分考量人民群众的思维方式和切身利益,特别是对非公有制经济改革的阐述,使人民群众从切身利益上更加理解、认同、接受改革话语,能够真实地感受到改革带来的变化,从而提升了改革话语的解释力和影响力。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要将维护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作为政策制定和实施的价值归属,以此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建构新时代改革话语的过程就是推进改革开放、掌握改革开放领导权、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参与改革并践行改革的过程,改革话语的阐述体现了人民主体地位,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重要的话语形态。
  三、建构新时代改革话语的时代价值
  新时代改革话语的建构,凝聚了改革共识,使中国共产党牢牢掌握着改革开放的领导权,推进了改革进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并为世界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道路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一)凝聚改革共识,掌握改革开放领导权
  改革共识是人民群众在改革过程中形成的对改革目的、路径、价值、成果等问题的基本共同认识,在此前提下,人民群众认可改革并且能够成为改革的支持者和参与者。改革共识对于凝聚广大人民群众投身改革开放实践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从历史经验看,凝聚共识对改革能否成功至关重要” 〔4 〕45。改革共识的达成能够反映广大人民群众共同的改革诉求及坚定的改革信念,使人民在改革问题上最大限度地寻找利益契合点,形成改革合力。凝聚改革共识,就是要形成推进改革开放的合力。没有广泛共识,改革就难以顺利推进,推进了也难以取得全面成功 〔4 〕31。改革的过程既是改革话语的建构过程,也是改革话语凝聚共识、激发人民群众投身于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过程。改革开放涉及社会不同阶层的利益,改革共识的达成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党掌握改革开放领导权,把握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走中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确保改革的正确方向” 〔6 〕514,是改革开放能够取得成功的法宝。只有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改革成果才能真正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共享,才能取得人民满意的伟大成就。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追求的伟大复兴,我们党只有掌握改革开放的领导权,保障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中国才能在真正意义上走向复兴。也正是因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我们才能实现伟大历史转折,开启并深入推进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中运用改革话语的建构整合凝聚改革合力,化解阻礙改革的不利因素,阐述改革政策、主张积极发声、汇聚改革力量、掌握改革开放领导权,同时也塑造了中国共产党敢于自我革命、善于改革的政党形象。   (二)推动改革进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全面深化改革这一主题,改革话语建构呈现出丰富的表达形式,与“四个自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话语相互补充,充分阐明了新时代继续改革开放对于当代中国发展的重要意义,推进了改革开放进程。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揭开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序幕,这次大会汇集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是改革开放理论和政策的重大突破,“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 〔7 〕。此外,中央还专门成立了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从顶层设计上确保新时代我国深化改革的科学性和全面性,从宏观上负责改革总体设计、各领域统筹协调、改革事业的整体推进,把握改革正确方向。2017年12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指出,要以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充分表达了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决心。习近平总书记运用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创新性话语阐述了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观点,在改革实践中推进了我国改革事业的发展。
  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实现伟大复兴必须有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这一动力最主要体现为对内改革以突破束缚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对外扩大开放以借鉴世界先进文明的发展成果,为当今中国发展提供活力。纵观改革开放的历程,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改革开放激发了社会发展活力,我们在改革开放中探索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6 〕512。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将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称为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之一 〔8 〕。由此可见,新时代改革话语的建构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将改革开放的时代意义蕴含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实现了不同话语体系的相互融合,极大地扩大了改革话语的受众群体,形成了多层次、内涵丰富的改革话语。它与政治话语的结合使其更具有权威性、科学性、合法性和大众性,实现了改革话语与政治话语、大众话语的多向融合。新时代应继续发挥改革开放在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中华民族由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强大的生机与活力。
  (三)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探索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开辟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种方案是中国共产党基于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逻辑表达,改革话语的建构和丰富不仅指明未来中国改革的发展方向和路径,而且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6 〕512,这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通过改革开放创造了中国奇迹,打破了单一的西方模式,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在经济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政治上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民生上使人民拥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也使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机与活力。中国不但在现代化道路上取得了巨大成功,而且逐渐从世界体系的边缘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作为全球治理的重要参与者,中国承担着更多的责任和义务,努力维护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通过改革开放,我们“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为推动人类共同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 〔8 〕,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不断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在国际上,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曾指出,中国的改革开放对周边国家产生了积极影响,在此过程中,日中双方为两国利益不断拓展合作领域;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经由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参与者转变成更有作用力的推动者。印尼研究国际问题的专家表示,改革开放是中国献给亚洲的礼物,并且带动了东亚各国的发展,使东亚成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地区,为世界其他新兴经济体的发展提供了范例;中国的产业体系正从国际分工协作的局部跃升至与整个全球价值链深度铆合的生产全流程再造,并充分带动了整个东亚国家经济的发展,激发了区域经济发展活力。国际上关于改革开放的积极评价,实际上就是对中国共产党改革实践和改革话语的评价,使国际社会更加认可中国的改革话语和改革思路。
  综上所述,新时代改革话语的建构经历了从提出到逐步完善的发展过程,主要由“继续改革开放”“全面深化改革”等主体话语及其衍生话语共同构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必须依靠改革开放激发社会活力、凝聚改革共识。新时代改革话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话语丰富的内涵及其多样化的阐述方式,提高了人民群众对全面深化改革、继续改革开放等思想的认同,有效动员了社会各界积极投身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参 考 文 献〕
  〔1〕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68.
  〔2〕习近平.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6.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01).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103.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7〕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21.
  〔8〕慶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京隆重举行〔N〕.人民日报,2018-12-19(01).
其他文献
【摘要】大港油田南部断层极其发育,在断裂带发育多种类型圈闭;同时储层低孔、低渗,非均质强;流体高粘高凝因此不宜采用规则的井网开发。根据油藏构造特征以及储层发育特点,应用矩形井网开发可以最大限度的控制油藏储量。  【关键词】断层复杂;流体物性差;矩形井网;控制储量  一、现状  大港南部断陷盆地断层极其发育,同时受断裂、岩性、岩相及地层超复、间断的影响,在断裂带发育多种类型圈闭。原油物性较差,低成熟
【摘要】地铁的供变电系统研究与列车电气传动模型建立和仿真是研究地铁运行可靠性和安全性的重要部分。本文从地铁供变电系统的组成和重要性以及供电方案等方面介绍了其供电系统,简述了列车电气传动系统的结构,并根据整个列车运行过程中能量流动示意图对牵引网和换流站中整流和逆变等方面进行电气传统模型的建立以及使用Simulink动态软件进行仿真,得到了与实际测量数据较为符合的结果。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供变
目的:探讨术前MRI检查对子宫内膜癌分期及术式选择的指导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术前MRI检查且手术病理证实的4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资料,术前使用GE HDe 1.5T超导成像仪自旋回
本文介绍了GRS RTK技术在城市测量中的应用,并针对GPS RTK技术的优点和局限性作出了说明,供广大技术人员参考。
随着电气应用的领域在不断的扩展,本文主要研究了在发电厂中高压电气试验的过程,并且根据试验的结果在人们容易被忽视的一些因素进行分析,最终将实验的实际情况与试验的结果
党的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思想建设的历程可大致分为在解放思想中恢复发展、在与时俱进中改革创新、在求真务实中深化完善、在系统谋划中全方位提升四个阶段。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思想建设的历史经验启示我们:只有坚持思想上建党这个法宝,牢牢抓住理想信念这个核心,坚持不懈抓好理论武装这个根本,夯实服务中心这个主题,牢牢抓住思想路线这个关键,始终坚持改革创新和统筹兼顾这
【摘 要】文章以油田采油计量的实际应用作为论述平台,通过计量工作的实际操作部分的几点论述,来阐述计量统计的重要性和严谨性。对于计量统计所涉及的设备问题、管理问题做了必要的详细阐述,以此作为计量采油的参考。  【关键词】计量管理;设备检定;负责制  油田原油生产过程中的产量计量是衡量油田效益的基础依据。介绍了计量站自动数据采集系统,阐述了系统工作原理。现场工作站采用双机热备份工作模式,完成实时数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