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筑梦

来源 :时代报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iwei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一名普通工人,却拥有多重耀眼身份:全国劳动模范、十九大党代表、洛阳市总工会兼职副主席……
  他,一个高中肄业生,却屡次摘取行业桂冠:全国技术能手、国家级技能大师、中原大工匠、河南省知识型职工先进个人、河南省百名职工技术英杰……
  三十四年初心不改,他践行着“一辈子就做一件事,做就做到极致”的信条;三十四年匠心筑梦,他从一名学徒工成长为大国工匠,用青春奋斗成就出彩人生,用创新创造书写新时代产业工人的传奇。
  他,就是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重型装备廠数控一车间镗铣班大班长、党支部书记刘新安。
  初入工厂
  时光倒流,回到1986年。
  这年3月,刚过完春节,刘新安的人生发生了转折。正读高二、还不满17岁的他,接父亲的班,进入洛阳矿山机器厂(简称洛矿,中信重工前身),当起了一名学徒工。
  洛矿,国家“一五”期间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一。1983年10月即将迎来建厂30周年,正处于而立之年的辉煌时期,被誉为“中国工业的脊梁,重大装备的摇篮”。
  八十年代,“工人老大哥”身份还备受社会尊崇。无论是国企平台还是职业地位,都令青春少年刘新安充满自豪。
  没有任何工业基础知识,对机床加工更是一无所知!第一次看到车间里的机床设备,刘新安一下子就呆住了。不过,每天看着师父手下镗刀飞转,加工出一件件精美的零部件,他心里又感到异常兴奋。
  刘新安从小在农村长大,小时候和伙伴们玩的最多的就是“和泥巴”,然后将泥巴用小刀雕刻成各种各样的造型,有手枪,有大卡车,还有小动物。看着泥团在手中变幻出自己喜欢的小玩具,他就梦想着长大之后能制造出“大玩具”。
  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干出个名堂。
  刘新安的师傅叫徐茂树。一上班,徐师傅传授给他的第一条经验就是:“先学做人,再学技术。学做人,就学老前辈焦裕禄。”
  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在其42年的人生历程中,整整在洛矿工作生活了9年,先后任工程科科长、车间主任和生产调度科科长等职。为建好工厂、干好工业,他艰苦创业、刻苦钻研、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科学求实、亲民爱民,为企业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焦裕禄,是所有老洛矿人心中的学习楷模、一座精神丰碑。
  作为“矿二代”,刘新安从小就对焦裕禄和焦裕禄的故事耳熟能详。
  学习焦裕禄,学习老前辈,就要先让自己尽快地成长起来。刘新安给自己定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尽快学好技术,当主机、当机长;第二个目标就是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入党。
  刘新安操作的第一台机床是老式的T6216镗床,纯手工操作,全靠经验。就连镗孔直径尺寸的调节,三五道的公差——也就是一根头发丝的精度,都要靠“敲刀”完成。
  敲刀,最能体现一个工人的技能水平。刀体的平整度,螺钉的压紧力,手劲的大小……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细心的刘新安发现,师傅每次两三下就能轻松搞定,而自己折腾半天都不见成效,甚至还会把孔给捅坏了。
  为了尽快掌握一手“敲刀”绝技,刘新安一有空就拿着废料进行练习。别人下班了,他偷偷留下,在机床上试手。
  功夫不负有心人!凭着热爱和勤学苦练,半年之后,刘新安初步掌握了敲刀五六下就能敲到位的技能。
  因工作突出,刘新安提前一年转正,提前定级,进厂4年后就开始当主机带班操作,和师傅一块儿轮流倒班。
  他,也成为同时进厂员工中进步最快的“新人”。
  初试锋芒
  1993年4月,年纪轻轻、技能娴熟的刘新安被调去操作当时公司最先进的W160HC数显机床,第二年就当上了镗铣床的机长。
  刚刚走马上任,刘新安就遇到了挑战。
  当时他们负责加工一批特急出国件磨辊轴,装夹复杂。试钻时,钻头经常折断,搞得大家一筹莫展。
  危急时刻,刘新安又想到了老主任焦裕禄。
  1958年春,洛阳矿山机器厂党委接到国家命令:试制直径2.5米双筒卷扬机。当时,一金工车间设备安装还没有完全结束,设备不全,人员不齐,缺乏经验。为了突破难关,承担任务的一金工车间主任焦裕禄连续一个多月日夜坚守在车间,和工人一道奋战在一线。饿了,啃口干馍;渴了,喝口白开水;困了就在长条凳上打个盹。终于,当年4月30日,成功试制新中国第一台直径2.5米双筒卷扬机,填补了我国矿山机械生产史上的一项空白。
  刘新安对焦裕禄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现在,到了他“逞英雄”的时候了!
  为了能早日找到原因,克服难题,刘新安的“牛劲”上来了。他三天三夜不回家,累了,就在凳子上迷糊一会儿;饿了,买来盒饭在机床边吃。
  正是有了焦裕禄“干事业那股拼劲”,刘新安一步步分析出了钻头折断的原因,迅即带领班组人员,尝试在钻头上抹白铅油,用以降温;把钻杆部分车细,便于排铁屑,成功攻克了这批磨辊轴的加工难题。
  产品交检合格后,车间主任看着他一脸倦容,心疼地说:“新安,赶紧回家洗个澡,睡一觉吧。”
  随后,一批批出口备件交检合格,标志着他们的生产加工技术得到了国际认可,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承接成套产品奠定了坚实基础。
  W160HC镗床是当时公司的关键机床,承担着绝大多数重点产品、关键产品、出国产品的攻关任务。作为机长,刘新安几乎每天工作在10个小时以上,安排完2、3班,看着活件顺利加工才放心回家。全年几乎没有休息过一个周末、节假日。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1996年,年仅26岁的刘新安,成为公司最年轻的劳模标兵。
  初心不改
  话说1992年,邓小平的南巡讲话,拉开了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大幕。
  但在国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洛阳矿山机器厂和所有国企一样,遇到重重困难,在进入国际市场竞争中更是遇到了体制性障碍。   市场倒逼洛矿,寻求新的出路。
  1993年12月13日,经国家批准,洛阳矿山机器厂正式加盟中信集团,并更名为中信重型机械公司,实现了由工厂制向公司化体制的转变。
  名字虽然变了,但受设备落后、产品老化、体制僵化等因素影响,公司从1996年开始陷入经营困境,企业效益严重滑坡,几乎到了破产边缘。
  在此期间,技术改造基本停止,相当一部分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流失,工厂在册职工人数由1995年的21033人,减员到2003年的9881人。
  1997年,也是企业最困难的时期,刘新安的女儿出生了。
  看着身边朝夕相处的同事,或是被迫下岗回家待业,或是主动离职另谋生路,刘新安忧心忡忡。一方面是为企业发展,另一方面是为家庭生活。
  虽说已经是公司劳模,全公司工时最高的人,但刘新安每月发到手的工资也不过200元多一点。即便是这样,也常常发不下来,最长曾累计19个半月拿不到工资。妻子在厂属幼儿园上班,正常每个月50元的工资也保证不了,何况又休了产假。
  现实如此“骨感”!初为人父的喜悦还没来得及好好享受,生活的重担就如同山一样压了过来,令人窒息。
  要不要转行?一番内心挣扎之后,刘新安还是选择了留下。他说,人得讲感情,企业培养了我,我就要忠于企业、回报企业。现在企业困难了,我要选择和她在一起共渡难关,相信企业会好起来。
  刘新安与其他留下坚守的职工一样,开始自带干粮上班。生活所需的米、面、蔬菜,只能由老家供给。
  一片赤心报企业,同舟共济图自强。1998年6月,庆祝建党77周年前夕,刘新安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实现了多年夙愿,表明了和企业荣辱与共的信念和忠心。
  玩转数控
  历经八年艰难困苦,中信重机如刘新安所愿,迎来春暖花开。
  2004年,国家宏观政策调整和市场形势好转。中信重工抓住机遇,强力打造“新重机”,一手抓市场订单,一手抓设备改造,企业驶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2007年,重型装备厂建成投产。原隶属于重型机器厂的五金工车间整体划归重型装备厂。当时,在设备问题上,重型机器厂显得十分大方。但在刘新安的归属问题上,重型机器厂却是据理力争、寸步不让!
  重装厂领导直接找到公司主管领导,以新建厂房、新上装备亟需超一流技术能手“带头”为由,将刘新安“抢”了过来。为此,厂领导好一阵兴奋:“刘新安可是我们从重机厂接收过来的最大宝贝!”
  重装厂新投用的十几台重大设备中,有一台意大利FAF260数控镗铣床。这是世界最先进、加工范围最大、精度最高数控机床。
  廠长找到刘新安,希望他“掌舵”FAF260数控镗铣床。
  出乎意料!刘新安多少有点犹豫。
  虽说对传统机床操作得心应手,但刘新安对数控技术一窍不通。操作进口数控镗铣床,既要学数控编程,又要学英语。只有高中文化程度的他,看不懂说明书上的外文。
  再说,就在前一年,2006年4月,刘新安以卓越的工作表现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7月,获评中信集团、河南省和洛阳市的“优秀共产党员”。
  已经年近不惑,他不想“坏”了名声,弄个“晚节不保”。
  但是,“明哲保身”的想法很快又被他否定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不就是要在关键时候能够顶得上去嘛!”
  刘新安又挑起了重担。
  厂领导特意给他配了两个刚毕业的高职高专生。第一次见面,刘新安就跟徒弟说:“加工技能和经验,我是你们师傅。数控技术方面,你们是师傅,我给你们当徒弟!”
  每一次徒弟编完程序,刘新安都会一个字一个字地全部抄录下来。看不懂的专业词汇,他就死记硬背,再一点一点向徒弟们请教。此外,他还专门报考了数控技术成人大专班,每天对着说明书琢磨到半夜。累了,就站着看;瞌睡了,他就用冷水激醒自己继续看……
  从对数控面板上英文单词的“两眼一抹黑”,到逐渐“有了感觉”。不到半年时间,原本陌生的数控镗铣床,就被刘新安“驯服”了。
  刚刚能熟练操作设备,一批要出口德国的半成品辊轴就交给了刘新安。由于在前期粗加工过程中出现了小偏差,在精加工环节绝对不能再有半点差错!否则,损失上百万元不说,公司在国际市场的信誉和形象也将严重受损。
  这对志在进军国际市场的中信重工来说,必将是沉重打击。
  刘新安带着几个徒弟,顶住思想压力,每天从早上7点半工作到次日凌晨2点。连续熬了半个月,终于把十几根辊轴、每根30个圆孔的位置精确度,都控制在了2根头发丝粗的公差之内。
  经此一战,刘新安已经从一个数控门外汉,成了能够熟练掌控这台世界级数控机床的专业人士。第一个月,他们就完成工时1000小时,第二个月完成1200小时,从第3个月起,每月平均完成工时1600小时以上,稳居全公司第一。
  匠心传承
  历经三年打造“新重机”,企业面貌焕然一新,装备实力突飞猛进,市场效益蒸蒸日上。2003年生产任务量只有6万吨,到2007年已经达到13万吨。机床全部开足马力,工人师傅三班倒,还是不能满足交货期。
  满足不了交货期,客户就“用脚投票”。企业面临市场和信誉的双重压力!
  如何挖掘潜力、提高效率,成为生产系统的一道必答题。尤其是作为生产主力厂的重装厂,亟须寻求突破。
  大家将目光投向了刘新安。刘新安担任机长的FAF260数控镗铣床机组,保持年均完成工时20000多小时,相当于一年就完成了四年多的考核工作量,连续多年公司工时、产量第一。
  他是怎么做到的呢?有什么诀窍呢?
  厂领导希望他向大家传授经验。刘新安当仁不让、义不容辞,当即答应下来。独行者快,众行者远。众人划桨,才能行稳致远。   2008年8月,刘新安将其20多年的工作经验编写成《刘新安工作法》,向重装厂全厂500余名职工推广。
  在中信重工,以个人名字命名工作法,刘新安是第一个。
  《刘新安工作法》的核心,就是向时间要效益、向创新要效益。
  精打细算,分秒必争。对限定的时间缩短缩短再缩短,对有限的时间利用利用再利用。如果限定的时间是8小时,刘新安就常常千方百计缩短到6小时、4小时,甚至更短。
  《刘新安工作法》有七大特点:一是准备工时前移。这是刘新安争取时间的法宝之一。在加工一件件的同时,对下一件活件就开始认真策划,如吃透图纸、了解工艺、准备工装卡具,等等。准备工装的时间,大部分已前移至上件活的时间内完成,为下件活提前节省了时间。
  二是高效利用。在加工活件中,设备在运转,刘新安的团队也时刻在转动。粗加工时,下道工序已经在紧张筹措之中,刀具在刃磨,工装在准备;精加工时,现场在清洁,下个活件的准备已全面展开。没有停机磨刀的现象,没有停机寻找出借工装卡具的现象,时间得以高效利用。
  三是无缝衔接。科学组织、无缝衔接,是刘新安追求的目标。每次加工活件,他都会把影响时间的因素一一考虑在内,加工难点、技术难题、吊活的衔接等等,无不事先解决和策划。活件与活件之间,工序与工序之间,衔接紧密,不让一点时间因为疏漏而流失。
  四是合并同类项,是数学寻求简捷的方式。刘新安在工作中也让它发挥了同样效用。不换刀,把可使用此刀的工序干完;不换面,把此面可干完的工序干完。诸如此类,能合的就合并干。
  五是剑走直线。刘新安在工作中致力于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加工编程能简则简,机床转速能快则快,工艺程序能省则省,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就是要走直线。
  六是形成“模板”。对取得的成果,无论是优化的加工编程、改进的刀具、革新的工艺,以及其他的实践经验,刘新安都会进行固化,形成“模板”,在干同样的活时不断加以改进、应用,避免出现狗熊掰苞米似的成功一个,丢掉一个。
  七是善于“嫁接”。刘新安把成功的方法想方设法应用到其他项目,找出其关联点、融合点,进行必要的改进,往往会产生新的创意和意想不到的效果。
  《刘新安工作法》重实践、可操作,成为职工入职培训的必学教材。刘新安所提倡的时间法则、创新法则、超越法则等,以其“节约生产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得到了大家的广泛认同。
  很快,《刘新安工作法》从重装厂走向全公司,让上千名一线员工从中受益。
  也是在这一年,企业合同履约率大幅提升,市场信誉度稳步提高。
  也是在这一年,企业完成股份制改造,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揭牌成立,迈上发展新征程。
  2010年7月10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锦涛视察洛阳企业,第一站就选择了中信重工,重点参观的就是刘新安所在的车间。总书记和刘新安亲切交流,勉励他立足岗位,勇于创新,不断创造新的业绩。
  2015年,刘新安凭借突出贡献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同年,以刘新安名字命名的“刘新安劳模工作室”正式成立。这是中信重工首个以劳模名字命名的工作室。
  燃亮希望
  2017年10月18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大礼堂。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隆重开幕。
  出席开幕式的2280个党代表中,有两人来自洛阳。一个是河南省委常委、洛阳市委书记李亚,另一个就是产业工人的代表刘新安。
  自刘新安当选十九大党代表的消息传出,中信重工人就奔走相告!中信重工60多年历史上,党代表只有2人。上一个已经是40年前的中共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了。
  坐在人民大会堂,亲耳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刘新安心潮澎湃,万分激动。他清楚地记得,总书记做了三个半小时的报告,203次提到了“人民”,会场响起72次掌声。
  特别是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作为产业工人代表,刘新安鼓掌格外起劲。产业工人要迎来职业发展的春天了。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面对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现实之痛,国家2014年提出实施《中国制造2025》制造强国战略,推动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
  刘新安深知,打造制造强国,离不开高技能人才支撑。刘新安也痛心,曾几何时,产业工人地位下降,薪酬待遇普遍不高,职业发展通道狭窄并且不畅,得不到相应的职业荣誉感。当下社会,很多高校毕业生对政府部门、事业单位青睐有加,而对产业工人岗位则难以入眼。不少装备制造企业生产一线出现工人断层的局面,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支撑薄弱。
  刘新安所在的车间,甚至整个企业、整个行业,都面临生产一线人才匮乏、青黄不接的困境。
  现在,国家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越来越重视了!力度越来越大了!
  大会一结束,刘新安就迫不及待回到了公司。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厂里职工宣讲十九大精神。他要点燃青年职工的信心和希望,鼓励更多的人投身装备制造业,激发青年工人钻研技术、创新创业的热情,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为企业培养出更多的能工巧匠,让中国制造这块金字招牌在国际上闪耀。
  刘新安当选为党的十九大代表后,洛阳市委组织部成立了“刘新安党代表工作室”。加上全国劳模工作室、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三块牌匾相互辉映,照亮一名新时代产业工人的奋斗之路与所达到的职业高度。
  从此,刘新安有了更高的平台,更广阔的天地。除了奔赴各地宣讲,他以工作室为平台,积极传授专业技能,注重培养青年人才,努力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队伍。带领工作室团队先后开展攻关活动190余次,完成创新成果22项,累计创造经济效益2000多万元,培训人数2300余人次,带动了一大批青年员工成长进步。他亲自编写的特大型加工方法——《典型零件加工方法研究及操作法》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国产航空母舰、国产C919大飞机、三峡大坝启闭机等“国之重器”都凝聚了刘新安团队的智慧和汗水。   当年,由洛阳市委宣传部、洛阳市文明办主办的2017年度“最美洛阳人”十佳人物颁奖典礼,在洛阳广播电视台一号演播厅举行,十九大党代表、全国劳模刘新安光荣当选,并接受表彰。
  组委会授予刘新安的颁奖词是:精益求精,源于追求卓越;匠心独运,只因专注使然。当千百次磨砺造就精准,当技术生产升华为艺术创造,大国工匠在奋斗中成为铸就中国力量的中流砥柱。
  2018年8月,在洛阳市总工会十四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上,十九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刘新安,全票当选为市总工会兼职副主席,成为洛阳市第一位以普通工人身份当选的市总副主席,从此能在更高层面推动高技能人才培养。
  愧对家庭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在匠心逐梦的路上,刘新安拼搏奋进、一路前行。可谁又知道,他内心承受着多少愧疚、多少伤痛!对女儿,对妻子,对父母。
  刘新安的女儿从小体弱多病,洛阳市里的大小医院都看遍了。1个月还要去外地大医院进行好几次治疗。这份担子只能落在瘦弱的妻子肩头。
  妻子第一次坐火车到郑州給孩子看病,当从医院出来赶火车时却坐上了相反方向的公共汽车。等她折回来再乘火车回到洛阳家中时,已经是次日凌晨了。而此时,刘新安还在厂里加班,根本无法接她们母女。等到刘新安回到家,看到妻子委屈的泪水和痛哭的女儿,他心如刀绞。想对让她们说声“对不起”,话还未出口,泪先流了下来。
  刘新安姐弟三人,他排行最小,父母也最宠他。虽说老家就在红山乡史家湾村,距离单位骑自行车也不过15分钟路程,可一年到头刘新安很少有空回父母家。
  一次,他父亲突然发病,经医院诊断为皮肌炎,连续治疗,效果不明显。医生说,这种病在医院没有治愈的先例。
  这段时间,正赶上刘新安开展一项重点产品的攻关任务,产品加工处于关键时刻。
  面对病情危重的父亲,刘新安心头的焦急难以平复。可为了不耽误产品的交货期,为了公司利益,他只能哽咽着对家人说:“厂里忙,我实在抽不出时间,你们多操心。”说出这句话时,他心都要碎了。
  为了赶工期,刘新安每天下午从6点到第二天早上9点一直坚守在机床旁。下班后,他顾不上回家,匆匆赶往医院。看到父亲消瘦的面庞,禁不住泪眼蒙眬。父亲却反过来说他上班太累,撵他回去休息。听着父亲的话,刘新安心如刀割。
  一周后,父亲转院到河南医学院。在父亲最需要儿子照顾的时候,刘新安为了生产,没有去郑州陪护,不能床前尽孝。哥哥姐姐为了让他安心工作,把照顾父亲的任务全部承担下来。每每和父亲通电话的时候,父亲总是说:“我没事,你专心干好工作。”私下里父亲对哥哥说:“新安忙,咱们就不要让他来侍候了。”
  刘新安每天咬牙坚守在岗位上,默默忍受着对父亲深深的愧疚和内心的痛苦,最终按期完成了任务。
  父亲从郑州回来时,刘新安站在父亲面前,禁不住泪水长流。通情达理的父亲看着他难过的样子,拉着他的手说:“我理解你的苦衷,自古忠孝难两全啊,你干好工作就是对我最好的报答。”
  父亲走后,刘新安先后获得中信集团模范党员、洛阳市优秀党员、河南省优秀党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模等荣誉每当看到一张张奖状、一块块牌匾,刘新安总会想起父亲,在心里默默对父亲说:“爸爸,孩子没有辜负您的希望,我的荣誉也有您的一半。”
  一个工种,一道工序,一本工作法;一片匠心,一间工作室,三十四载奋斗。
  “伟大往往是在平凡的夹缝中闪光。我是个平凡的人,但我相信通过脚踏实地、通过创新创效,一样能走向不平凡。”这是刘新安的信仰,也是刘新安的追求。
  筑梦之路上,刘新安初心不改,匠心追求,继续书写着他平凡岗位上不平凡的故事,创造着平凡人生中不平凡的价值。
其他文献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在疫情防控进入关键阶段,2月15日上午,西平县芦庙乡合庄村在疫情防控监测卡点成立战时党支部,在场全体党员重温入党誓词。一句句铿锵有力的宣誓,彰显村两委班子及返乡党员代表向疫情宣战的决心。河南检察职业学院教师——党员王金亮位列其中。  战时请缨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作为一名大学教师,王金亮同志虽然没有返回到工作岗位,但是他以流动
期刊
俗话说,幸运时扁担开花,倒霉时生姜不辣,放屁砸伤脚后跟,喝口凉水也掉牙。河南省巩义市米河镇铁山村11组村民王宗奇就是这样倒霉的人。  天灾人祸跌深渊  据铁山村村民组长讲,62岁的农民王宗奇,务工时不慎腿被砸断,因治疗不彻底而落下残疾。在农村,作为一名男子,只要不会干体力活,身体残废,就等于家里塌了半边天。本来王宗奇有一健壮的儿子,这是他的希望,不料因车祸身亡,王宗奇难过地整天憨憨傻傻。妻子余爱珍
期刊
7月1日,中央宣传部、财政部、文化广电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向全国公布“红色革命老区”名单,杞县被列入国家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县。这天上午,炽热的阳光倾洒下来,从河南开杞公路进入杞县葛岗镇界内,路边栽种的廊道树,在微风中频频颔首。大叶女贞枝叶清秀、绿意盎然,金叶复叶槭黄色鲜亮,楸树、栾树、白蜡、柳树、海棠、樱花等各种树种高低相映、层次分明、努力生长,用绿色装点着金杞大地。  家住杞县县城东
期刊
社会对一个人的认知靠的不是他的钱财、外貌、智慧、胆识,而是实实在在的人品。欣赏一个人,始于颜值,敬于担当,赞于品行。  所以,一个人的人品,往往会体现在日常的实际行动中,当大爱发酵之时,推动的远不止社会的公益事业。  弗兰西斯·培根说过,一个人如果能在心中充满对人类的博爱,行为遵循崇高的道德,永远围绕着真理的枢轴而转动,那么他虽在人间也就等于生活在天堂中了。  ——题 记  一  夏日的一天,当我
期刊
——占地1300平方米的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戏台、标准化篮球场、乒乓球台、文化活动设施,不但让人耳目一新,而且为村民茶余饭后、农闲修养,提供了聚集娱乐的场所。  ——标准化卫生室及执业医师,为村民提供便利的求医看病服务,使村民达到了小病不出村的健康保障。  ——达到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指标,标准的自来水通到各家各户,解决了村民过去饮水难的问题。  ——宽带、有线电视进了农家,使村民不出门就可以了解世
期刊
杜传航:军人本色  他继承了军人身上的正义与英勇,当遇到坠入深沟中起火的卡车,他没有丝毫犹豫,冲下山坡,想要从驾驶室救出被困者。大火将车体烧得火热通红,他却徒手将车门拉开,然而疯狂的火势引起了轮胎的爆炸,他跌落到水坑中,等他反应过来时自己已经被多处烧伤。他在危难面前,用军人的无畏与果敢向世人展现了正义的英雄之举。  赵利科、代俊峰:普通人的英雄气概  面对驾驶摩托车疯狂逃窜的劫匪,他们听到民警李万
期刊
夏日的苏南,绿肥红瘦,生机盎然。  一次极其偶然的机缘,促使我走进了江苏省昆山市陆家镇邹家角社区,结识了该社区的党总支书记、江苏省优秀党务工作者、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江玉琴。  齐耳短发,素颜无饰,着简朴夏衣,穿平跟鞋,面含自信的江玉琴,传递出睿智、精干、从容、温婉等信息内涵。须臾,她脸带微笑,朱唇轻启,叙述中思路敏捷,言辞清晰,表达精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社区,是最基层的社会组织。它犹如一
期刊
我出生于1945年腊月二十七,如今已经74周岁,每当我回忆起20世纪60年代那些苦难的日子,一桩桩、一件件往事都历历在目,记忆犹新。大约1958年我上高小(小学4—6年级)的时候,庙下公社在其西南5里地,即我们村西南1里多地建了一座万头猪场,全公社31个大队的干部和群众,“一平二调”(即平均主义和调拨人员、粮食)都抽调到猪场去战斗。一间间住人的平房内人头攒动,一排排猪舍里大猪小猪们号叫不绝于耳,猪
期刊
有人说,人这一辈子能做好一件事,就算功德圆满。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多少人倾尽一生的时光与精力,也没有做好一件事。然而,在丰产路街道辖区,有这么一位女士,二十年来始终如一为辖区群众奉献爱心、为老人坚守孝道,用自己坚持不懈的行动践行着情与义的担当、孝与爱的融合。她的爱心善举,她的坚持坚守,感动了身边人,影响带动了很多人像她一样为群众、为社会奉献爱心,让爱的火种生生不息、星火燎原般传递下去。  这位女士
期刊
赵申成,男,汉族,41岁,高中学历。自2015年开始学习传承德孝文化以来,作为一名志愿者,他大力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他一心扑在事业上,乐于奉献,使清河镇志愿者服务活动从无到有。无论大事小事,赵申成都尽心尽力,2015年至2019年他连续五年获得了“方城县优秀志愿者”荣誉称号,此外,他还荣获了2019年方城县清河镇新时代先模人物代表、2020年方城县“三城联创”先进个人等奖项。赵申成凭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