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推动传统行政向公共管理转型

来源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12122111121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世界经济的变化,传统的行政管理理念已经无法满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因此需要对传统的行政理论进行改革创新。本文对如何推进传统行政向公共管理转型的策略进行了探讨,从而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管理理念,改变传统的行政理论,最终实现传统行政向公共管理的转型。
  关键词:传统行政;公共管理;转型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传统的行政理论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因此,要做好相应的公共管理工作,以便于更好地发展社会经济,保证社会经济持续、迅速、平稳的发展。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传统行政存在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导致政府公信力降低。本文通过对传统行政向公共管理模式转变的探讨,找到了更加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行政管理模式。
  1 传统行政与公共管理的含义
  1.1 传统行政的含义 传统行政是政府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赋予的职权行使自身行政权力、公共服务权力。传统行政理论起源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它是基于韦伯的官僚科层制理论,主要强调了行政管理中的制度化和非人格化,它强调的是公务员知识政策法规的执行者而并非是制定者。
  1.2 公共管理的含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行政管理理论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政府的公信力,造成了社会的不稳定。而公共管理是按照社会发展的需求进行行政管理,相对于传统行政管理理论而言,规范了政府的行为。在公共管理中,政府可以更好地发挥职能,合理地配置社会资源,增强政府的公信力,能够更好地满足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
  2 传统行政向公共管理的转变
  2.1 转变管理理念 傳统的行政管理中,政府人员通常以管理者、上位者的身份自居,造成政府工作人员权利意识增强,降低了政府的公信力,不利于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政府的工作人员应当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明确地认识到政府的职能是为人民服务。建设服务型政府不仅是要管理人员转变管理观念,更需要相应的政策支持。在相关政策的约束下,政府工作人员才能规范自己的行为,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再单是一个口号,而是一个实际的行动。政府工作人员应当站在群众的角度看问题,积极地为人民服务满足人民的需求。为了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必须要建设一个服务型政府,让政府的工作人员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2.2 建立健全决策机制 决策机制的建立与健全能够更好地保障政府的行政管理质量。首先,我们需要建设一个科学合理的决策机制,在决策的过程中充分运用科学发展观,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提高政府的决策水平。其次,要注重民主决策,在决策的过程中各抒己见,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意志,使决策更加民主。同时,在决策的过程中还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以及其他的规章制度进行,保证决策过程的公正性和合法性。最后,建立以法律为支撑的决策机制,政府在进行决策时要坚持以法律为准绳,恪守法律的基本原则,不做法律规定之外的事,切实保证政府各项工作的展开都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同时监督政府内部工作人员严格遵守法律规定,减少不法行为的出现。
  2.3 发挥媒体及社会组织的监督作用 在传统的政府行政方式中,政府具有绝对的权威,外界人士无法对政府行为进行有针对性的监督,最终使得政府的行政效率以及管理质量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在政府行政管理向公共管理转型时,政府管理人员需要转变传统的管理思想,虚心接受群众的意见以及人民大众的监督,认真完成政府的职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另外,政府部门应该接受多方的建议,和社会大众共同治理,在人民大众的监督之下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在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政府社会形象。除此之外,社会组织也充分享有监督权,他们可以帮助人民大众行使监督权,揭露政府的不作为,对政府行政队伍建设能够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相关媒体在揭露政府行为时能够起到很好的舆论作用,使人们能够及时了解政府的动向并参与到行政管理中去。政府要健全信息公开机制,这样才能防止政府内部人员滋生腐败,有利于政府提高自身公信力,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全国各级政府的行政质量和管理水平,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2.4 社会治理主体多元化 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中,政府是社会管理治理的主体,在国家层面中垄断了所有的字眼,从国家建设到小家发展,到处都有国家管理的身影。改革开放之后这一现象得到了好转,治理国家的主体也发生了改变。现如今,社会治理的各个层面由国家治理、非营利性组织以及各种营利性组织共同组成,这也导致了国家的职能从根本上发生了改变,国家逐渐放宽经济上的管制,减少了对经济领域的过多干预和控制,国家治理的局面逐渐地向公共治理的方向转变,国家行政体制也开始由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向公共行政管理模式转变。
  2.5 社会信息公开 行政观念的转变关键在于社会信息的公开,但是目前,信息公开情况并不是十分的理想,经常会发生公开征求意见时群众参与的人数过少等现象。这主要是因为立法机关以及其他的相关部门信息公开不全面,公开范围较小造成的。因此,立法机关以及其他的相关部门应当充分地进行信息公开,如果没有全面的信息公开只会造成公众参与的空洞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信息公开成为一种形式,比如说在价格听证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政府与一些非营利性组织以及群众的交锋,但是,我们可以注意到,最重要的信息,比如说成本账目、垄断等现象是没有的。因此,社会信息公开化、透明化是必不可少的,在传统行政管理模式向公共行政管理模式转变的过程中,信息公开对增加政府公信力,提高国家凝聚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3 结束语
  政府要想更好更快地发展就必须转变传统的行政管理理念,进行公共管理,更好地提高政府部门的公信力,提高政府的公共行政能力。因此,传统行政管理理念向公共行政管理理念的转变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综合国力提高的必要条件,因此,政府必须积极地转变行政管理理念,逐渐适应社会的发展,为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吕志奎,孟庆国.公共管理转型:协作性公共管理的兴起[J].学术研究,2010(12).
  [2]周燕.公共管理研究:传统与前沿——一个学科框架的描述[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
  [3]许晖.积极推动传统行政向公共管理转型[J].管理观察,2013-11-15.
  作者简介:韩康(1984-),男,汉族,职称:讲师,硕士研究生,供职于凯里学院学生处,研究方向:政治学、公共管理、社会调查。
其他文献
教育需不需要惩罚?这本来不应该是一个问题。在我看来,"教育"不仅意味着提高人的道德水平和知识能力水平,同时意味着按文明社会与他人交往的准则规范人的行为,即通常所说的"养成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深入,城市建设的重心由增量拓展转向内部更新,城市整体形象提升的同时,面临着如何回应新时代城市生活需求,以及关乎城市本源的景观重构与场所共生。城市高架
基于山水城市的考量,从临水望山视觉空间意境探析入手,概述了山水营城的视觉空间溯源、山水文化的视觉意境传承和山水城市的视觉界面演替三部分内容。以济南佛山倒影视觉空间
【摘 要】论文以某公司在建筑采暖工程中应用节能技术为例,对节能技术在采暖工程中应用的各项要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  【Abstract】Based on the example of the application of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in heating engineering in a company, the paper gives a comprehe
特别提示我们要培养孩子的是"自我实现的创造",这是区别于科学家特殊创造的一种广义上的创造。如古代有名的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就活生生地展示了司马光的创造性。当一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