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说到分离性焦虑,我们常常联想到学龄期儿童,去上学时对所依恋的亲人分离时的不安,焦躁等情绪。有时候,心理咨询师在结束心理咨询疗程后,也需要处理好与求助者的分离焦虑。随着老年化社会的到来,独生子女逐步离家走上工作的岗位,人口流动性的增强,老年人的分离性焦虑的比例正逐年递增,忽视不得。
生活在小镇上的老于夫妇,退休生活健康而稳定。长大成人,远走高飞的儿子,在大城市成家立业,并且有了孩子。老夫妻每年最盼望的就是儿子全家回来过春节,忙忙碌碌准备了一个月。儿孙回来了,一家人享受天伦之乐,团圆幸福,其乐融融,短短的春节假期眨眼就过去了。望着儿子、孙子远去的身影,于阿姨总忍不住落泪。之后的日子,她心里感到空落落的,笑容没了,胃口没了,暗自落泪,嘴巴念叨,睡眠也不好了。还好有老伴的鼓励、安慰、陪伴,才缓过神来。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世界上的一切爱,都是以结合为目标,唯有亲子之爱是以分离为目标,而这种分离给亲子带来的痛苦,也是人之常情。十月怀胎建立起来的牢固依恋关系,一朝分娩带来的撕心裂肺的痛苦,使我们每个人第一次品尝到分离的焦虑。离开家上学,走四方工作,既有儿女离开父母、家庭,乃至国家的痛苦,也有儿行千里母担忧的牵挂、焦虑。所谓焦虑就是一种强烈担心,既担心儿女,又担心自己。
老年人分离焦虑是人之常情
儿女是父母心头肉,虽然父母都知道儿女有自己的工作、生活,但是对孩子依恋心理的打破,还是会自然造成痛苦情绪反应。其反应程度与亲子关系密切程度,儿女回家的次数和方便程度,老年人的婚姻生活状况等有关。
人有相聚分离,节前忙碌和期待,节中幸福和圆满,节后失落和痛苦,巨大的情感反差,考验着老年人强烈的依恋和脆弱的情感,儿女不回家难受,儿女回家后的分离更难受。
如果老年人自身状况不佳,如孤寡老人,身体不好、经济贫困、年龄偏大、朋友不多、兴趣很少、性格依赖、情感脆弱等,其分离焦虑产生的心理反应就重,时间长,恢复难。甚至出现睡眠障碍、抑郁障碍、焦虑障碍、心身疾病等。
缓解焦虑,我们能做什么
做好分离准备
离开家前,最好给老人留出做思想准备的时间,千万不要搞“突然袭击”,临时变卦。如提前告诉离家时间,提前准备整理箱包,提前告诉返回行程。把子女在外工作、学习、生活、交往等方面的情况尽可能让老人多知道,让他们多放心,少担心;和老人聊聊重返工作岗位后要做的事,可以让老人意识到,团聚将要结束,慢慢适应分离,积极接受现实。同时告诉老人,下次回家的时间和承诺,给老人一个定心丸。
多多联系沟通
路途中要电话联系,到了后要报告平安,以后要形成定期联系,经常联系的习惯,解除老人寂寞,缓解老人担心。电话、手机、语音、视频都是联系方式。写封信给老人的感觉也不错,寄些东西情意更浓,节日的问候,生日的祝贺,健康的关怀,快乐的分享。如发现老人有情绪问题,要多安慰,多鼓励。
老人自我调整
老人的自我调整是关键,要面对现实、接受现实。面对分离焦虑,不消极、不回避、不封闭,要自我调节,积极生活。在自己身体等情况允许的范围内多培养些兴趣爱好,营造生活乐趣,打打麻将,上老年大学,学会上网聊天,出去旅游等。老人要走出家门,走走亲戚,找老朋友、老邻居聊聊天、解解闷,逐步恢复正常生活规律。
老伴陪伴生活
老年人的生活伴侣是最重要的,也是度过危机最可靠的资源,老伴要相互鼓励、支持、安慰。如果情况严重,无法自我调整,可以去心理咨询求助。
生活在小镇上的老于夫妇,退休生活健康而稳定。长大成人,远走高飞的儿子,在大城市成家立业,并且有了孩子。老夫妻每年最盼望的就是儿子全家回来过春节,忙忙碌碌准备了一个月。儿孙回来了,一家人享受天伦之乐,团圆幸福,其乐融融,短短的春节假期眨眼就过去了。望着儿子、孙子远去的身影,于阿姨总忍不住落泪。之后的日子,她心里感到空落落的,笑容没了,胃口没了,暗自落泪,嘴巴念叨,睡眠也不好了。还好有老伴的鼓励、安慰、陪伴,才缓过神来。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世界上的一切爱,都是以结合为目标,唯有亲子之爱是以分离为目标,而这种分离给亲子带来的痛苦,也是人之常情。十月怀胎建立起来的牢固依恋关系,一朝分娩带来的撕心裂肺的痛苦,使我们每个人第一次品尝到分离的焦虑。离开家上学,走四方工作,既有儿女离开父母、家庭,乃至国家的痛苦,也有儿行千里母担忧的牵挂、焦虑。所谓焦虑就是一种强烈担心,既担心儿女,又担心自己。
老年人分离焦虑是人之常情
儿女是父母心头肉,虽然父母都知道儿女有自己的工作、生活,但是对孩子依恋心理的打破,还是会自然造成痛苦情绪反应。其反应程度与亲子关系密切程度,儿女回家的次数和方便程度,老年人的婚姻生活状况等有关。
人有相聚分离,节前忙碌和期待,节中幸福和圆满,节后失落和痛苦,巨大的情感反差,考验着老年人强烈的依恋和脆弱的情感,儿女不回家难受,儿女回家后的分离更难受。
如果老年人自身状况不佳,如孤寡老人,身体不好、经济贫困、年龄偏大、朋友不多、兴趣很少、性格依赖、情感脆弱等,其分离焦虑产生的心理反应就重,时间长,恢复难。甚至出现睡眠障碍、抑郁障碍、焦虑障碍、心身疾病等。
缓解焦虑,我们能做什么
做好分离准备
离开家前,最好给老人留出做思想准备的时间,千万不要搞“突然袭击”,临时变卦。如提前告诉离家时间,提前准备整理箱包,提前告诉返回行程。把子女在外工作、学习、生活、交往等方面的情况尽可能让老人多知道,让他们多放心,少担心;和老人聊聊重返工作岗位后要做的事,可以让老人意识到,团聚将要结束,慢慢适应分离,积极接受现实。同时告诉老人,下次回家的时间和承诺,给老人一个定心丸。
多多联系沟通
路途中要电话联系,到了后要报告平安,以后要形成定期联系,经常联系的习惯,解除老人寂寞,缓解老人担心。电话、手机、语音、视频都是联系方式。写封信给老人的感觉也不错,寄些东西情意更浓,节日的问候,生日的祝贺,健康的关怀,快乐的分享。如发现老人有情绪问题,要多安慰,多鼓励。
老人自我调整
老人的自我调整是关键,要面对现实、接受现实。面对分离焦虑,不消极、不回避、不封闭,要自我调节,积极生活。在自己身体等情况允许的范围内多培养些兴趣爱好,营造生活乐趣,打打麻将,上老年大学,学会上网聊天,出去旅游等。老人要走出家门,走走亲戚,找老朋友、老邻居聊聊天、解解闷,逐步恢复正常生活规律。
老伴陪伴生活
老年人的生活伴侣是最重要的,也是度过危机最可靠的资源,老伴要相互鼓励、支持、安慰。如果情况严重,无法自我调整,可以去心理咨询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