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穿刺行颈5交感神经节阻滞治疗继发性嗅觉缺失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本研究前瞻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嘉兴市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诊断为嗅觉缺失经常规保守治疗2个月无效转入疼痛科治疗患者33例,行超声引导下穿刺行颈5交感神经节阻滞(CSGB)注入治疗药液10 ml,注射后超声监测药液扩散距离(DD)、颈椎长度(CL)及DD占CL的百分比;记录治疗前(T0)、注药完毕即时(
【机 构】
:
嘉兴市第一医院/嘉兴学院附属医院麻醉与疼痛医学中心,浙江省 314000;浙江中医药大学,杭州市 310053,嘉兴市第一医院/嘉兴学院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浙江省 314000,嘉兴市第一医院/嘉兴学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穿刺行颈5交感神经节阻滞治疗继发性嗅觉缺失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方法本研究前瞻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嘉兴市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诊断为嗅觉缺失经常规保守治疗2个月无效转入疼痛科治疗患者33例,行超声引导下穿刺行颈5交感神经节阻滞(CSGB)注入治疗药液10 ml,注射后超声监测药液扩散距离(DD)、颈椎长度(CL)及DD占CL的百分比;记录治疗前(T0)、注药完毕即时(T1)、治疗后10 min时(T2)、治疗后1周时(T3)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不同病程、不同年龄段治疗后嗅觉功能的恢复程度,及T0、T3时点嗅觉功能评分比较。
结果本研究33例患者治疗前嗅觉功能评分均为0分,T3时嗅觉功能评分为(2.0±0.9)分,有效率为87.9%(29/33例),与T0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时优效、良效、可效、无效分别为10、18、1和4例。DD/CL值与T3嗅觉功能评分无显著相关性(r=0.154,P=0.392);病程≤1年患者治疗有效率为100.0%(20/20例),病程>1年者治疗有效率69.2%(9/13例),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年龄≤50岁患者治疗有效率84.2%(16/19例),年龄>50岁患者治疗有效率92.8%(13/14例),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比较,MAP、HR在T1时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本组33例患者CSGB后出现声音嘶哑8例(24.2%),未见臂丛神经阻滞导致的手麻、上肢无力,无呼吸困难、气胸、局部血肿、局麻药中毒等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
结论采用超声引导下C5水平颈交感神经节阻滞治疗继发性嗅觉缺失安全有效。
其他文献
癌痛是一种难治性疼痛,癌痛治疗的规范化应是全面的,不应仅是药物治疗的规范化,必须包括多学科、多方法联合的规范化治疗,从宏观的角度真正做到癌痛的规范化综合治疗。
臭氧大自血疗法是利用自体血加注臭氧后,通过静脉回输的方式将臭氧导入体内。该疗法在多种慢性缺血性疾病及免疫相关疾病中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国内该疗法操作流程无统一标准,存在操作差异,为保证臭氧大自血疗法的安全性,预防和减少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现组织国内相关护理专家撰写本共识。旨在规范臭氧大自血疗法操作流程,进一步推动同质化管理,让患者获得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1986年WHO首次发布镇痛阶梯指南,即缓解癌痛的三阶梯镇痛方案。该指南简单清晰适用于70%~80%的癌痛患者,然而,癌痛的控制仍不够充分和满意。2010年有人对WHO癌痛阶梯提出修议,即所谓镇痛四阶梯。本文指出镇痛四阶梯不仅上升了一个台阶,更包含新近药理学和干预方法的创新,同时又保留了原有的简明。第四阶梯镇痛对治疗中度以上癌痛和非癌痛可能更有效更充分。
目的探讨敲低肿瘤坏死因子(TNF)-α对骨癌痛大鼠的镇痛作用和对脊髓和背根神经节(DRG)中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受体1(TRPV1)的调节机制。方法构建稳定敲低TNF-α的病毒载体(AAV9-shRNA-TNF-α)后,40只SPF级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n=10),假手术组:大鼠左后肢胫骨骨腔中植入煮沸的Walker 256细胞构建假手术组;肿瘤细胞植入组(TCI组):将Walker
目的探讨骨水泥填充对晚期肿瘤骨转移痛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贵州省骨科医院疼痛科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晚期肿瘤骨转移患者74例,病理诊断分别为多发性骨髓瘤33例,乳腺癌12例,前列腺癌9例,肺癌16例,宫颈癌1例,卵巢癌1例,肾癌1例,胸腺癌1例。通过经皮穿刺骨水泥填充骨转移病灶治疗,于术前,术后1 d、1个月时记录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Karnofsky Perfor
目的采用眼镜蛇毒注入大鼠臂丛神经下干的方法,探索建立新型臂丛神经痛大鼠模型的可行性。方法雄性SD大鼠36只,2~3月龄,体重250~3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12),分别为对照组、假手术组、蛇毒组。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麻醉后,取仰卧位固定,沿右侧锁骨下缘向腋窝方向做1 cm切口,显露与锁骨下静脉伴行的臂丛神经,予臂丛神经下干内注射4 μl眼镜蛇毒(100 mg眼镜蛇毒溶于1 ml无菌
目的探索重度癌痛患者鞘内植入镇痛装置居家管理模式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疼痛科收治的60例重度癌痛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7~10分,随机分为鞘内镇痛泵组与居家口服药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在院和出院后均根据疼痛程度给予加巴喷丁胶囊(0.1~0.2 g,3次/d)与盐酸度洛西汀胶囊(60 mg,1次/d)口服。鞘内镇痛泵组采用鞘内舒芬太尼无线自
目的观察颈椎间盘臭氧髓核溶解术联合窦椎神经阻滞治疗颈椎间盘源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六盘水市首钢水钢总医院疼痛科住院明确诊断为颈椎间盘源性疼痛并排除禁忌证的216例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臭氧溶核组(n=103),行颈椎间盘臭氧髓核溶解术;联合阻滞组(n=113),行颈椎间盘臭氧髓核溶解术联合窦椎神经阻滞治疗。首先对病变椎间盘施行椎间盘造影,明确病变椎间盘后开始
目的比较二维CT与C型臂X线在引导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嘉善县第一人民医院疼痛科诊治的120例单节段OVCF接受PVP治疗的患者,性别不限,年龄57~91岁;数字等级评分(NRS)≥4分,脊柱Roland Morris功能障碍调查表(RMDQ)评分≥10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二维CT组
目的评估手术后住院患者疼痛和止痛药信念现状,为制定手术后患者疼痛健康教育方案提供参考。方法于2019年9月至12月采用方便抽样法,收集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手术患者240例,入组标准:年龄≥18岁,汉族,无宗教信仰,无意识障碍及沟通障碍,无慢性疼痛病史,无精神异常,非产妇及癌症患者。部分修改我国台湾学者赖裕和开发的疼痛和阿片类止痛药信念量表(POABS),并对修改版量表的信效度进行测试后应用到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