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对应用 “博学编码教学在线测评”系统的教学实验,应用的结果较好地表明 :信息化一方面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另一方面便于教师进行数据管理,从而更好的诊断教学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进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网络实验的理论依据 班级授课与个性化辅导相结合 反馈与评价
一、当前英语教学的现状及网络实验的理论依据
1. 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低下,课业负担重
由于学生小学就开始接触英语,加上教学环境及教学条件的限制,教学水平的参差不齐,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体验不到学习英语的快乐与成功,过早地失去了对英语的兴趣。学校与学校教师为片面追求教学质量的提高,传统的“题海战术”应对应试教育的现象依然存在。在这样的教育大背景之下,学生的书负担越来越沉,在初一阶段的学习就出现两极分化,这不利于孩子的长远发展,违背了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2. 尊重科学规律,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艾宾浩斯遗忘规律告诉我们,当我们在学习识记完某一知识后,遗忘就开始发生,尤其在起始阶段遗忘的速度较快,遗忘速度先快后慢。遗忘规律给予我们的启发:在学习完某项内容后应及时复习,在未等记忆的内容遗忘掉之前就再次复习。这样只需要花费很少的时间就能复习巩固一次。如果等所学的内容全忘了之后才去复习,就等于重新学习一次,此时所花费的时间就比较多,学习的效率就比较低。
3. 学习金字塔理论
由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Edgar Dale)提出的 “学习金字塔”理论告诉我们,听讲是我们最熟悉最常用的教学方式,学习效果却是最低的,两周之后,学习内容的留存率为5%;阅读——两周之后,学习内容的留存率为10%;视听——两周之后,学习内容的留存率为20%;演示——两周之后,学习内容的留存率为30%;讨论——两周之后,学习内容的留存率为50%;实践——两周之后,学习内容的留存率为75%;教授给他人——两周之后,学习内容的留存率为90%。因此,学习内容的留存率的高低与学习方式有关,主动学习或参与式学习才是最有效率的学习。
二、“博学在线测评”系统的快速反馈功能,促进课堂教学效率最大化
1. 个性化辅导与班级授课相结合,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博学编码教学在线测评”系统是一个包括在线测评以及个性化辅导为一体的教学软件,我们借助这个平台基本实现了词汇学习及测评、英语当堂检测的功能,教师及时点拨教学的重难点,学生再不会的也可以到学习平台上听老师讲解,实现了对学生的个性化教学和管理,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学习和班级授课的有效结合。当前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不断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密切结合英语教学的实际,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智能交互优势,满足个性化教与学的需求。
2. 体验成功是学生自信成功的源泉
学生通过反复地在线测评操练,教师及时地精讲点拨错题,并引导学生进行错题积累,并对错题再进行测评,当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后,许多学生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和勇气。有人说:失败是成功之母,而我认为一个小小的成功则是更大的成功之母。教师最大的教育智慧不是教学生学几个单词、会做几道题、考一个理想的分数,而是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技能,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就像是骑自行车一样,当你学会了,即使一两年不骑,但是你照样会骑自行车这项技能,这就是伴随我们学生一生的东西,让学生学有所用、学以致用,为学生的长远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三、小组合作机制,是课堂搞活的有效抓手
1. 合理建制,促进公平竞争
依据学生学业基础、学习能力、科目差异、性格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将班级的学生组成8个异质学习小组,使各组之间达到相对平衡。充分发挥课代表、小组长的模范带头作用,每天检查督促组员学习完成情况,引导他们成为学习讨论的组织者和引领者,成为课堂展示的领头羊。
2. 量化小组考核,激发小组活力
考核主要从预习完成情况、课堂展示情况、作业完成情况三个方面进行,将组员完成情况划分三个等级(ABC)依次计3、2、1分;进行小组积分; 课堂上对积极展示的小组和个人进行量化, 也是三个等级依次计3、2、1分,小组和个人都可以提出挑战别的小组和个人,挑战成功,实行双倍积分的办法;对于扰乱课堂秩序、不认真倾听的小组和个人进行扣分,对于勇于纠错、大胆质疑的学生加1~5分(以学生提出的问题质量)。看到学生在课堂上因争夺展示机会而争得面红耳赤,对于学生争先恐后的爬黑板听写词汇,因加错一分而“斤斤计较”,我感到无比的欣慰和自豪。课堂活力的源泉在小组,小组活力的源泉在机制。
四、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方式,减负增效的好路径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并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研究教材、挖掘教材,利用集体备课时间提前确定好下一单元的教学难点和重点,并对难以理解和掌握的重难点制作微课程,并提前拷贝到学生电脑上,让学生提前观看和学习。通过微课预习,降低了教学难度,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微课实现了翻转课堂教学方式,成为减负增效的好路径、好方法。
英语教学实践中,以计算机为辅助工具,以网络为资源,以活动为载体,以语言交际为主线,探索信息技术条件下的中学英语教学需要我们一线教师不断地摸索探究,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网络实验的理论依据 班级授课与个性化辅导相结合 反馈与评价
一、当前英语教学的现状及网络实验的理论依据
1. 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低下,课业负担重
由于学生小学就开始接触英语,加上教学环境及教学条件的限制,教学水平的参差不齐,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体验不到学习英语的快乐与成功,过早地失去了对英语的兴趣。学校与学校教师为片面追求教学质量的提高,传统的“题海战术”应对应试教育的现象依然存在。在这样的教育大背景之下,学生的书负担越来越沉,在初一阶段的学习就出现两极分化,这不利于孩子的长远发展,违背了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2. 尊重科学规律,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艾宾浩斯遗忘规律告诉我们,当我们在学习识记完某一知识后,遗忘就开始发生,尤其在起始阶段遗忘的速度较快,遗忘速度先快后慢。遗忘规律给予我们的启发:在学习完某项内容后应及时复习,在未等记忆的内容遗忘掉之前就再次复习。这样只需要花费很少的时间就能复习巩固一次。如果等所学的内容全忘了之后才去复习,就等于重新学习一次,此时所花费的时间就比较多,学习的效率就比较低。
3. 学习金字塔理论
由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Edgar Dale)提出的 “学习金字塔”理论告诉我们,听讲是我们最熟悉最常用的教学方式,学习效果却是最低的,两周之后,学习内容的留存率为5%;阅读——两周之后,学习内容的留存率为10%;视听——两周之后,学习内容的留存率为20%;演示——两周之后,学习内容的留存率为30%;讨论——两周之后,学习内容的留存率为50%;实践——两周之后,学习内容的留存率为75%;教授给他人——两周之后,学习内容的留存率为90%。因此,学习内容的留存率的高低与学习方式有关,主动学习或参与式学习才是最有效率的学习。
二、“博学在线测评”系统的快速反馈功能,促进课堂教学效率最大化
1. 个性化辅导与班级授课相结合,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博学编码教学在线测评”系统是一个包括在线测评以及个性化辅导为一体的教学软件,我们借助这个平台基本实现了词汇学习及测评、英语当堂检测的功能,教师及时点拨教学的重难点,学生再不会的也可以到学习平台上听老师讲解,实现了对学生的个性化教学和管理,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学习和班级授课的有效结合。当前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不断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密切结合英语教学的实际,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智能交互优势,满足个性化教与学的需求。
2. 体验成功是学生自信成功的源泉
学生通过反复地在线测评操练,教师及时地精讲点拨错题,并引导学生进行错题积累,并对错题再进行测评,当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后,许多学生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和勇气。有人说:失败是成功之母,而我认为一个小小的成功则是更大的成功之母。教师最大的教育智慧不是教学生学几个单词、会做几道题、考一个理想的分数,而是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技能,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就像是骑自行车一样,当你学会了,即使一两年不骑,但是你照样会骑自行车这项技能,这就是伴随我们学生一生的东西,让学生学有所用、学以致用,为学生的长远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三、小组合作机制,是课堂搞活的有效抓手
1. 合理建制,促进公平竞争
依据学生学业基础、学习能力、科目差异、性格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将班级的学生组成8个异质学习小组,使各组之间达到相对平衡。充分发挥课代表、小组长的模范带头作用,每天检查督促组员学习完成情况,引导他们成为学习讨论的组织者和引领者,成为课堂展示的领头羊。
2. 量化小组考核,激发小组活力
考核主要从预习完成情况、课堂展示情况、作业完成情况三个方面进行,将组员完成情况划分三个等级(ABC)依次计3、2、1分;进行小组积分; 课堂上对积极展示的小组和个人进行量化, 也是三个等级依次计3、2、1分,小组和个人都可以提出挑战别的小组和个人,挑战成功,实行双倍积分的办法;对于扰乱课堂秩序、不认真倾听的小组和个人进行扣分,对于勇于纠错、大胆质疑的学生加1~5分(以学生提出的问题质量)。看到学生在课堂上因争夺展示机会而争得面红耳赤,对于学生争先恐后的爬黑板听写词汇,因加错一分而“斤斤计较”,我感到无比的欣慰和自豪。课堂活力的源泉在小组,小组活力的源泉在机制。
四、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方式,减负增效的好路径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并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研究教材、挖掘教材,利用集体备课时间提前确定好下一单元的教学难点和重点,并对难以理解和掌握的重难点制作微课程,并提前拷贝到学生电脑上,让学生提前观看和学习。通过微课预习,降低了教学难度,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微课实现了翻转课堂教学方式,成为减负增效的好路径、好方法。
英语教学实践中,以计算机为辅助工具,以网络为资源,以活动为载体,以语言交际为主线,探索信息技术条件下的中学英语教学需要我们一线教师不断地摸索探究,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