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红外线主动诱导计算机辅助三维导航系统(Iso-C三维导航系统)与普通C型臂X线机透视辅助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Kümmell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脊柱外科自2016年10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Kümmell病患者资料。按照严格的纳入与排除标准最终纳入共42例患者,男11例,女31例;年龄43~72岁,平均57.4岁。根据手术辅助系统的不同分为2组:21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应用Iso-C三维导航系统辅助PKP/PVP治疗;另21例患者纳入对照组,采用普通C型臂X线机透视辅助PKP/PVP治疗。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前、术后1 d和术后6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cobb角以及椎体前缘高度。
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Kümmell病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42例患者术后获6.0~18.5个月(平均9.6个月)随访。术后1 d观察组与对照组Kümmell病患者VAS评分分别为(2.2±0.7)、(3.9±1.5)分,ODI指数分别为(15.6±2.8)、(26.2±6.9)分,cobb角分别为19.5°±1.7°、20.8°±0.8°,椎体前缘高度分别为(20.7±1.4)、(18.7±1.5)mm,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Kümmell病患者VAS评分分别为(1.6±0.6)、(2.7±1.0)分,ODI指数分别为(14.2±3.1)、(21.5±4.2)分,cobb角分别为18.6°±1.8°、19.0°±1.7°,椎体前缘高度分别为(19.9±1.8)、(17.8±1.6)mm,与术后1 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ODI指数、cobb角和椎体前缘高度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ODI指数和椎体前缘高度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两组cobb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并发症发生,对照组有6例患者发生骨水泥渗漏。
结论相比普通C型臂X线机,Iso-C三维导航系统辅助PKP/PVP治疗Kümmell病可更有效地恢复椎体高度、矫正后凸畸形、缓解患者疼痛、改善生活质量,是实现Kümmell病的个体化精准手术治疗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