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二聚体、凝血指标和超敏C反应蛋白在冠心病患者中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来源 :中国基层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853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D-二聚体(D-D)、凝血四项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检测在不同类型冠心病(CHD)患者中的水平变化.方法 对67例冠心病患者进行血浆D-D、凝血四项和血清hs-CRP水平检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组(SA)2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20例和急性心肌梗死组(AMI) 25例;健康人(对照组)20例.另根据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CHD患者分为单支病变组21例、双支病变组23例和三支病变组23例,分别测定并比较各组患者D-D、凝血四项和hs-CRP水平.结果 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四组(AMI组、UA组、SA组、对照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UA组与SA组、对照组间D-D、FIB及hs-CR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的hs-CRP相比,SA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之间的PT、APTT和TT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冠状动脉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患者D-D、FIB及hs-CRP水平显著高于NC组(P<0.05);冠状动脉3支病变组患者D-D、FIB及hs-CRP水平显著高于双支病变组和单支病变组(P<0.05),冠状动脉双支病变组患者D-D、FIB及hs-CRP水平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各组之间的PT、APTT和TT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 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的升高与冠脉病变的程度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对冠心病的类型预测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2002年6月14日国家计生委召开创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活动动员电视电话会议,青海省计生委组织副处以上干部及西宁市四区三县、海东地区及互助、平安、乐都县计生委的同志
目的:探讨思连康制剂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作用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07年10月~2008年11月住院的黄疸新生儿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
目的:探讨小剂量地塞米松对新生儿胎粪吸入性肺炎临床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新生儿胎粪吸入性肺炎4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和治疗组2,两组均采用综合治疗,其中治疗组2从第3天
目的 对乳腺乳头状癌(SPC)的免疫表型特点、病理特征、鉴别诊断及预后进行探讨.方法 收集SPC伴或不伴有浸润的38例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大体和组织病理特征,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染色.选用抗体包括CK、P63、E-cadherin、CD56、Syn、CgA、ER、PR、HER-2、P53、KI-67等.结果 该病好发老年女性,平均发病年龄63.2岁,乳头血性溢液为常见症状.在腋窝淋巴结
目的 研究妊娠高血压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与肾脏损伤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60例妊娠高血压患者为研究组,同期健康孕妇59例为对照组,检测TNF-α表达及肾功能情况.结果 血肌酐44 ~ 133 μmol/L 59例(正常组),TNF-α值为(10.3±4.1)ng/L;血肌酐133~177 μmol/L 31例(轻度组),TNF-α值(21.7±2.1)μg/L;血肌酐>177 μm
已于2002年5月27日正式颁布,并报送国家计生委备案.该标准的制订与颁布,标志着上海市在贯彻落实方面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为上海市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的设置和执业许可审批
目的 分析食管癌切除术后发生胃排空障碍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13例食管癌术后并发胃排空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例胃排空障碍均发生于术后第10天,其中10例保守治疗,3例机械性胃排空障碍手术治愈.结论 胃上提、牵拉等解剖位置变化是胃排空障碍的主要原因,迷走神经离断、术后未充分减压等因素也与胃排空障碍有关;手术操作技巧是引起机械性胃排空障碍的主要原因.功能性胃排空障碍行保守治疗
目的 分析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儿童颌面部血管瘤的效果.方法 对126例颌面部血管瘤患者分别采用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74例,平阳霉素治疗(对照组)52例,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痊愈率为85.13%,对照组痊愈率为34.6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注射治疗儿童颌面部
目的:了解地处南方沿海地区的钦州市2002~2006年5年间出生缺陷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政府制定和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全国出生缺陷监测方案的要求,对2002年1月1日~2006年1
目的 探讨胎盘早剥的诱因、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52例胎盘早剥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胎盘早剥的诱因、分娩方式、胎儿情况、产妇产后情况逐一分析.结果 (1)胎盘早剥诱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21例(40.4%)、胎盘早破仅发生在胎盘早剥的轻型患者8例(27.6%).(2)分娩方式:轻型患者18例(62.07%)行剖宫产术,重型20例(86.96%)行剖宫产术,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