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语文教学;学生观;教材观;目标观;方法
观;自我观
〔中图分类号〕 G633.3〔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0)06(B)—0027—01
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形成标志着一个教师的成熟,决定着教师的教育方向、教育行为和教育效果。一个成熟的语文教师只有拥有正确的学生观、教材观、目标观、方法观、自我观,才能在新的高度以更开阔的视野开展语文教学,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一、学生观
每个学生都有学好语文的愿望,都希望能更好地理解别人的意思,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所以,语文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想方设法调动、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语文课成为学生知识的乐园,精神的乐园,成长的乐园。
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每个学生都有学好母语的责任和能力。这里没有差生,只有早接受与迟接受、接受快与接受慢的差别。语文教师有责任让每一个学生都较好地掌握和运用母语。对那些接收慢的学生要多关心、多鼓励,要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学习母语。
二、教材观
语文课本是精选的语言范本,语文教师要认真分析每一篇课文,通过指导学生对课本的学习,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使他们在获得语文知识的同时,通过对课本的学习获得学习方法,并将这些方法运用到课外学习中。课本不是唯一的范本和载体,只是例文,因而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需要重新安排教材内容,教师要认真研究校本教材和课外读物,根据学生实际灵活安排教学内容。
三、目标观
任何课程的设置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语文课程的设置当然也不例外。一个成熟的语文教师,一定要形成自己的语文教学目标观,一定要跳出应试目标观的俗套,在大的背景下确立自己的目标观。笔者认为成熟的语文教学目标观有以下几点。
1.语文课应该成为构建学生精神世界的平台。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语文学习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
2. 语文课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获得感悟,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以及思辨、接受多元文化的能力。
3.语文课应该帮助学生积累深厚的语言文化、民族文化,并将其发扬光大。
就具体目标而言,教师要对高中三年的语文教学做整体思考,确定系统的目标体系,对各种文体、各个单元设定多重目标,再把这些目标分解、落实到每篇文章、每节课的教学之中。
四、方法观
在确定了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情况下,教学方法就成为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教学方法的选择和确定要以促进学生的心灵成长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的。传统语文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忽视了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这一根本原则。新课标下,教师选择教学方法,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是否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是否有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发挥为标准。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灵活自如地掌控教学进程。要把保护、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把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结合起来,把语文学习与生活结合起来。
五、自我观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但学生能否得到较好的发展,教学目标能否实现,却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水平。因此,一个好的语文教师首先要不断使自身获得发展,学无止境,教无止境。语文教师要终身学习,强化阅读和写作,全面提高自己的素养,要成为通才。其次,要不断学习、研究新的教育教学观念、方法,成为教育教学的行家里手。再次,语文教师要明确自己既是教学过程的主导者、掌控者,又是帮助学生成长的服务者;既是学生的朋友,又是学生的师长;既是知识的传播者,又是学生的精神导师。因此,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在学业上成为受学生崇敬的专家学者,做人上成为学生的楷模。
观;自我观
〔中图分类号〕 G633.3〔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0)06(B)—0027—01
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形成标志着一个教师的成熟,决定着教师的教育方向、教育行为和教育效果。一个成熟的语文教师只有拥有正确的学生观、教材观、目标观、方法观、自我观,才能在新的高度以更开阔的视野开展语文教学,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一、学生观
每个学生都有学好语文的愿望,都希望能更好地理解别人的意思,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所以,语文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想方设法调动、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语文课成为学生知识的乐园,精神的乐园,成长的乐园。
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每个学生都有学好母语的责任和能力。这里没有差生,只有早接受与迟接受、接受快与接受慢的差别。语文教师有责任让每一个学生都较好地掌握和运用母语。对那些接收慢的学生要多关心、多鼓励,要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学习母语。
二、教材观
语文课本是精选的语言范本,语文教师要认真分析每一篇课文,通过指导学生对课本的学习,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使他们在获得语文知识的同时,通过对课本的学习获得学习方法,并将这些方法运用到课外学习中。课本不是唯一的范本和载体,只是例文,因而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需要重新安排教材内容,教师要认真研究校本教材和课外读物,根据学生实际灵活安排教学内容。
三、目标观
任何课程的设置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语文课程的设置当然也不例外。一个成熟的语文教师,一定要形成自己的语文教学目标观,一定要跳出应试目标观的俗套,在大的背景下确立自己的目标观。笔者认为成熟的语文教学目标观有以下几点。
1.语文课应该成为构建学生精神世界的平台。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语文学习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
2. 语文课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获得感悟,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以及思辨、接受多元文化的能力。
3.语文课应该帮助学生积累深厚的语言文化、民族文化,并将其发扬光大。
就具体目标而言,教师要对高中三年的语文教学做整体思考,确定系统的目标体系,对各种文体、各个单元设定多重目标,再把这些目标分解、落实到每篇文章、每节课的教学之中。
四、方法观
在确定了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情况下,教学方法就成为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教学方法的选择和确定要以促进学生的心灵成长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的。传统语文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忽视了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这一根本原则。新课标下,教师选择教学方法,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是否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是否有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发挥为标准。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灵活自如地掌控教学进程。要把保护、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把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结合起来,把语文学习与生活结合起来。
五、自我观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但学生能否得到较好的发展,教学目标能否实现,却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水平。因此,一个好的语文教师首先要不断使自身获得发展,学无止境,教无止境。语文教师要终身学习,强化阅读和写作,全面提高自己的素养,要成为通才。其次,要不断学习、研究新的教育教学观念、方法,成为教育教学的行家里手。再次,语文教师要明确自己既是教学过程的主导者、掌控者,又是帮助学生成长的服务者;既是学生的朋友,又是学生的师长;既是知识的传播者,又是学生的精神导师。因此,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在学业上成为受学生崇敬的专家学者,做人上成为学生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