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劲光:30年建设强大海军

来源 :今古传奇·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zxyzx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9年3月,萧劲光肝脏上的肿瘤已经压迫到脾脏,疼痛难忍,呼吸困难。3月20日,医院发出病危通知书,他的家人和海军机关人员怀着沉痛的心情开始准备后事。此后几天,只要清醒过来,萧劲光依然坚持听广播,听工作人员读报。
   “中央同意海军意见,以1949年4月23日成立华东军区海军的日期,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日期。”听到秘书读出这则消息,萧劲光使劲点了点头,笑道:“海军40年,风风雨雨,不易,该好好庆祝。”他费力地对身边工作人员说:“你们帮我准备一个稿子,我有话说。”
   4月1日,“海军成立40周年纪念大会”在海军礼堂举行,时任海军副司令员张序三宣读萧劲光写的《致纪念人民海军诞生40周年大会的贺词》。但礼堂里,无数海军官兵忍不住流泪。因为就在两天前,3月29日,萧劲光去世了。
   “同志们:
   今天,大家怀着喜悦的心情,欢聚一堂,隆重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诞生40周年。我作为人民海军行列中一名老战士,此刻的心情与同志们一样,感到由衷地高兴……我衷心祝愿人民海军在现代化建设中不断取得辉煌的成就,衷心祝愿同志们奋发努力,再攀高峰,尽早实现中国人民建立强大海军的夙愿……”
   如今,我们的海軍已然强大,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之际,数十国舰艇来我国参加阅舰式。萧劲光的夙愿已实现。
  “海军司令员乘渔船视察”
   这一切,要回到70年前那一天。1949年10月中旬,衡宝战役的炮声刚刚停息,时任湖南军区司令员萧劲光在长沙突然接到电报,毛泽东召见,有要事面商。萧劲光只带着一位秘书,急忙启程进京。毛泽东非常高兴地跟他说了这样一番话:“解放全国的作战任务虽然还相当繁重,但是组建一支空军和一支海军的任务已经提上议事日程。空军的筹建工作已经差不多了,我们决定让刘亚楼去当司令员。现在要着手筹建海军,中央想让你来当司令员。怎么样?”
   因为思想上毫无准备,萧劲光坦率地说:“主席,我是个‘旱鸭子’,又不懂海军,哪能当海军司令员?我晕船挺厉害,连海船都坐不得。我这辈子总共坐过五六次海船,每次都晕得不轻。”毛泽东笑着说:“我就是看上你这个‘旱鸭子’,是让你去组织指挥,又不是让你成天出海!”停了一会儿,毛泽东意味深长地说:“20多年来,我们和日本鬼子打仗,和国民党反动派打仗,都是钻山沟,钻青纱帐,主要在陆地上。现在要建设海军了,派谁去当司令员呢?你了解我们部队的传统。我们搞海军要争取苏联的帮助。你留过苏,懂俄语,了解苏联部队的情况,这些都是有利条件。”
   “刚开始,人民海军有什么?真的是一无所有、一穷二白。”萧劲光之子萧伯鹰说,“我们的舰艇可以称得上‘五花八门’,既有英国、日本产的,也有美国造的,就是没有中国造的。”这些舰艇有一些原属八路军、新四军的沿海游击队,有一些是国民党海军起义、投诚的舰艇,以及解放军在战斗中缴获的,还有一些是广东军区华南海军江防司令部紧急向一些地方部门购买、征调的。
   萧劲光曾在日记中记下:“这些舰艇性能落后,陈旧不堪……134艘舰艇的排水量加在一起也只有4万多吨。有的小舰艇只有二三十吨,甚至十几吨。且航速很慢,有的只有七八海里。但它们是人民海军的,是新中国的,是属于人民的!是中华民族海上长城的第一块砖……”
   萧劲光上任后,轻装简从视察。北起鸭绿江口,南到中越边境,沿海的岛屿、港口、港湾,他一一查看。视察中发生了一件事,他到晚年都记得很清楚:“我到威海卫去看一看刘公岛,没有船,就跟渔民借船。渔民说,您是海军司令员,您还跟我借船啊?”这句话让萧劲光感慨万千,事后他对随行人员说:“记下,1950年3月17日,海军司令员萧劲光乘渔船视察刘公岛。”
   萧劲光视察刘公岛后仅两个月,人民海军奉命参战,协同陆军发起了解放万山群岛的战役。这是人民海军成立以来的首次海战。与人民海军16艘改装舰艇对阵的,是配有30多艘舰艇、总吨位超过1万吨的国民党第三舰队。战斗中,人民海军的“解放”号单艇冲入敌阵,直扑国民党旗舰“太和”号。两者的距离迅速由800米缩减为100米。一艘小炮艇竟然向一支舰队发起攻击,这在世界海战史上也是少有的战例。
   海军战士都是刚刚由陆军转为海军的,他们在海战中还是使用陆军的打法。海军战士把手榴弹扔到敌舰甲板上,再跳上去抓俘虏。事后一个被俘虏的国民党水兵说:“海军都是舰对舰、炮对炮啊,没听说扔手榴弹的,也没见过端着刺刀跳到人家甲板上抓人的!”
   就是在这样的装备下,人民海军共击沉、击伤敌舰十余艘,并缴获了各种舰船十余艘,创造了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的辉煌战绩。毛泽东当时电令嘉奖:“这是人民海军首次英勇战例,应予学习和表扬。”
  “海军是一个军种,领导机关应在北京”
   受命组建海军领导机关时,萧劲光碰到了两个难题。
   “海军是一个军种还是兵种?海军领导机关建在北京还是沿海城市?对此,军委领导有分歧。大部分人认为海军就是总参谋部下面的一个业务部门,没有必要成立独立的领导机关。还有人主张,海军领导机关不设在北京,可以设在青岛、天津或别的沿海城市。”萧伯鹰说。
   萧劲光在回忆录中详细阐述了自己的看法:“我在考虑这两个问题时,首先想到的是苏联和美国海军的情况。它们都是大国,它们的海军都有各自的独立系统和领导机构。我国也是大国,有如此漫长的海岸线和辽阔的海域,海军的建设必须从长远着眼,而不能只顾眼前。因此,从一开始,我就坚持海军应该是一个独立的军种,而不能是一个兵种,更不是一个业务部门。海军领导机关应该设在北京,这样才能同党中央和军委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得到中央和军委的指示。同时,从海军的业务范围来说,与政务院许多部门,如外交、交通、水产、科委以及各工业部门,都有密切关联。设在北京,才便于及时洽商,及时解决问题。”    当时,毛泽东正在苏联访问,代总参谋长聂荣臻往莫斯科给他打电话。毛泽东回话说,海军应该是一个战略决策机构,是一个军种,应单独成立司令部,海军领导机关应设在北京。这两个问题才算明确下来。
   起初,海军不同部门分散在不同的胡同里办公,几乎遍及半个北京城。萧伯鹰还记得:“那时候我五六岁,家住东单麻线胡同,那是个两层楼,我们一家人在上面住,下面就是海军领导开会的地方。一些海军部长上班都没有车坐,坐叮当车(电车)上班。有些海军官兵坐车都没钱买票,有一位后勤部长回忆,‘一到下车,售票员问我们要钱,我们就说没带钱,售票员看在是解放军的份儿上给免了票,我们都狼狈到这个份儿上’。”
   1950年3月中旬,萧劲光到中南海颐年堂向毛泽东汇报关于筹建海军工作的详细情况。他半开玩笑地说:“主席,我现在上无片瓦,下无寸土,连个立足的地方都没有啊。”毛泽东当即问:“你们机关有多少人?”萧劲光回答:“司、政、后、卫,几个部加在一起,900人。”
   毛泽东说:“人不多嘛。海军是一个战略决策机构,要设在北京,要有长期打算。没房子,可以自己盖。这样吧,你们写个报告,我来批钱。”
   1950年4月14日,海军领导机关成立大会召开。拥有1.8万多公里大陆海岸线的中国有了自己的海军首脑机关,这在当时是条国际要闻。但当天的“典礼”却有些寒酸:海军没有专门的礼堂、会议室,成立大会是借用协和医院的礼堂举行的。礼堂里有1000多名海军官兵,但没有一人穿海军军服,他们的衣服样式不一、颜色不一,唯一的海军标志是帽子上崭新的带着铁锚的帽徽。
   对于要建立什么样的海军,萧劲光当时讲了几个要点:“我们要建立一支自卫的、防御的海军,而不是一支侵略别国的海军;我们的优越条件是靠近海岸,有众多岛屿,要充分利用这个优势,把每个岛屿变成一艘不沉的航空母舰;我们这支海军在战略上是防御的,在战术上却是进攻的;我们不建重型的舰队,要建轻型舰队。”
  “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
   成立大会后不久,萧劲光到中南海向毛主席汇报海军三年建设计划,提出想前往苏联进行工作考察。毛泽东表示:“很有必要,应尽快成行。”萧劲光又提出:“主席,苏联顾问告诉我们,装备问题他们海军部定不了,国防部也定不了,要斯大林同志拍板,光我们自己去谈恐怕不行。”毛泽东会意地点点头。
   1951年11月,萧劲光带着《海军建设三年计划》赴苏,与苏联海军方面负责人面商。这一事情议定后,周恩来当即为毛泽东起草了致斯大林的电稿。
   菲利波夫(斯大林代号)同志:
   由于我国目前面临的国际形势,为建设海军,我们亟需从苏联获得以下装备:鱼雷快艇、鱼雷、装甲舰、猎潜艇、扫雷器材、海军要塞炮和歼击鱼雷机。为此,我提议即派我国海军司令员萧劲光偕参谋长罗舜初、顾问顾济民前往莫斯科,与苏联海军商讨我国海军建设问题及其所需装备的订货事宜。
   苏方基本上答应了我国海军的订货要求。一年多以后,萧劲光又带团访苏,解决装备订货问题。就在一片向好的时刻,1953年3月5日,斯大林逝世了。这会不会影响协议的履行?萧劲光心里有点打鼓。果真如他所料,3月12日,罗舜初给萧劲光发电报说,新上任的马林科夫等人甚至不知道之前中苏签订的订货协议,几次会谈均表示满足中国海军提出的订货要求有困难。萧劲光给罗舜初回復了一个长电报:“一切尽量争取现成品、半成品。哪怕是他们用过的,只要还有作战能力和教育作用,总比完全没有好……日本和台湾正在拿着美国那些过龄的东西加强武装,向我封锁袭击。又要知道,苏联目前不可能给我们许多新东西,他们最新最秘密的东西绝不会给我们。”
   1953年6月4日,中苏签订《关于海军交货和关于在建造军舰方面给予中国以技术援助的协定》,萧劲光核算了一下,最后确定的舰艇数量是1952年订货计划的1/3,驱逐舰砍掉了一半,飞机仅仅只有原计划的1/6。
   萧劲光早就意识到,从国外买舰艇是必要的,但单靠这一条路不行。早在1950年,他就给总参谋部写了一个报告,申请“建造几艘小型巡逻艇”。报告很快得到军委批复,海军党委把这个任务下达给华东军区海军,交给了江南造船厂。
   1951年3月,第一艘巡逻舰完工,举行试航。结果刚一下水,还没离港便翻了。检查原因,发现主要是设计船型系数小,艇体稳定性系数不够。于是,第二艘艇上加装了6吨压舱铁,重新进行航行试验,试航成功。当年8月,青岛造船厂也造出了一艘43吨的巡逻艇,并一次试航成功。萧劲光参加试航典礼时,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当场把参加设计建造的骨干人员召集起来一一握手:“虽然这几艘艇很小,航速不快,但它是我们自己造的,解决了我们的急需。有小的就会有大的,有慢的就会有快的……”
   萧劲光领导创建了中国海军的许多个第一:创办了第一所海军学校——大连海军学校;陆续组建了第一支快艇部队、第一支海军航空兵部队、第一支潜艇部队、第一支驱逐舰大队;组建了东海舰队、南海舰队、北海舰队。
   1953年2月19日,毛泽东视察“长江”舰,在舰上与水兵一起生活了三天三夜。他离去前,写下了一句题词:“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随后,他视察“洛阳”、“南昌”等四艘舰艇时,又书写了同样的题词。同一题词写5遍,在毛泽东一生中是绝无仅有的。
   1957年8月4日上午,周恩来代毛泽东到青岛检阅人民海军。海军首次举行海上阅兵,共派出驱逐舰、潜艇、猎潜艇等各类舰艇39艘,轰炸机、侦察机、水上飞机等各种飞机42架……周恩来说:“你们在建设海上武装力量上,在保卫海防和保卫社会主义建设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祝贺你们!”“同志们好!”“总理好!”的声音响彻海空。直到晚年,萧劲光都深深记得这一幕。“这次阅兵也标志着人民海军经过不到8年的建设,初具规模,已经成军。”萧伯鹰说。   “中国必须有自己的航母”
   20世纪50年代中期,萧劲光看到美国将“魟(音同红)鱼”号、“海狼”号等多艘攻击性核潜艇投入军中的报道,知道这将是未来海军制胜的新式装备。1958年3月,他郑重向军委建议:“力争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重点解决原子动力大型潜艇(核潜艇)的试造任务。”4月16日,中共中央正式决定,由分管科研工作的聂荣臻负责领导核潜艇研制工作。
   1959年国庆节前后,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率团访华。毛泽东当面向他提出,希望苏联能帮助我们研制核潜艇。赫鲁晓夫却傲慢地说:“核潜艇技术复杂,价格昂贵,你们搞不了!苏维埃国家的海军拥有这种战略武器,同样可以保卫你们的国土。”而后,他又宣布准备撤回援华的苏联专家。毛泽东冷静地答道:“撤不撤专家是你们的事。核潜艇研制,我们自己试试。”时过不久,海军部队、院校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毛泽东说: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1961年6月,萧劲光报请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以海军科研部为主,组建了舰艇研究院,成立了核动力研究室。不久,因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为保证原子弹等部分急需装备的研制,核潜艇工程暂时下马。直到3年后,周恩来主持召开会议,宣布核潜艇研制重新上马,加快进行。1970年7月18日,中国核潜艇核动力陆上模拟反应堆试验启动。
   1980年,萧劲光卸任人民海军司令员,至今是世界海军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司令员。1987年,萧劲光年届84岁,因为癌症病痛的困扰,他常常住院。这年3月的一天,报纸、电视各大媒体同时报道了一条新闻:总参一位领导与外宾谈到中国海军建设时说,中国海军的战略是近海防御,中国不需要、也不准备搞航空母舰。听到这则消息,萧劲光轻声说了一句:“中国不需要搞航母?”他当时的秘书回忆:“他像对我又像自言自语地说:‘这个问题要研究。’”
   第二天晚上,时任海军司令员刘华清来到萧劲光住处,两人促膝交谈。萧劲光表达了自己的忧虑:“我国海军战略是近海防御,属于区域预防的战略,这符合毛主席和中央军委一贯主张的积极防御的战略。毛主席讲近海防御,就是‘消灭敌人,保存自己’。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永远不称霸。但需要清楚的是,近海防御,实际上是以近海作战为主,绝非不要中远海作战。实际上,单纯的近海作战是防御不了近海的。”刘华清也很清楚,没有航母,就不能进行中远距离作战,仗打起来只能望洋兴叹。
   这次谈话不久,刘华清将自己对发展航母的设想向中央军委作了汇报。萧劲光则在当年的《海军杂志》发表一篇文章,明确指出“中国必须有自己的航母”。两代司令员的行动在社会上引起一股航母热。海军政治部编研室原主任吴殿卿说:“当时参事室、海军报社收到若干少年儿童的捐款,支持我们海军买航母。还有孩子把存钱罐里的钱都寄来了,非常感动。”
   1989年4月16日,东海海面一片宁静,“合肥”号驱逐舰缓缓驶入,萧劲光的骨灰被撒进大海。这也是萧劲光的遗愿:“1949年底,毛主席当面向我交代,要我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我在海军任上30年,毛主席去世十几年了,海軍还谈不上强大。我在海军任上有一个任务是解放台湾,后来随着形势发展,这一任务撤销。以后,我的骨灰就撒在东海,随着时间推移,我会看到海军越来越强大,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其他文献
冯玉祥任陆军检阅使驻北平南苑时,宴请各国公使于陆军检阅使署。门上挂各国国旗,而日本国旗独付阙如。日使不悦,当堂质问:“不挂日本国旗,是何原因?”。冯玉祥回答:“自贵国提出‘二十一条’后,敝国人民一直抵制日货。贵国国旗实在无处购买,真对不住。鄙意如果贵国取消‘二十一条’,即可购买、悬挂贵国国旗了。”日使语塞,尴尬至极。      阎锡山:“啥叫政治?啥叫宣传?”   有一次,山西军阀阎锡山问名士
期刊
2019年6月以来,香港一些极端激进分子打着“示威游行”的旗号,发起连串暴力行为。在各方一致谴责暴力行径之时,英国却以所谓“守护者”的姿态企图介入中国内政。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耿爽回应得很干脆:“香港事务纯属中国内政,任何外国无权干预。英方动不动就以‘守护者’自居,这纯粹是自作多情、痴心妄想。”7月20日下午,香港市民举行了“守护香港”大会,他们说:“香港今日的繁荣是由无数前辈辛辛苦苦经营得来的,有人
期刊
成舍我:“为何人皆玳瑁,我独乌龟”   1947年,中国海军第一次巡航南沙群岛,捕获了一只玳瑁(海龟的一种)。各报纷纷报道。大家都报道是抓到一只玳瑁,而《世界日报》却独出心裁,说捉的是一只乌龟。当时《世界日报》社长成舍我很恼火,立即致电记者斥责,里面有“为何人皆玳瑁,我独乌龟?”的话,一时传为笑谈。      汤用彤:“怎么我的书要谁来给评奖吗”   著名哲学家汤用彤曾与陈寅恪、吴宓并称“哈
期刊
北洋舰队覆灭不到20年,清王朝也随即沉沉落幕。此后的日子里,城头变换大王旗,但中国人仍在夹缝中寻找重振海军的可能性。  “精悍可靠的强敌”   1934年6月,中国海军刚刚下水的“宁海”号巡洋舰到横滨港参加日本海军名将东乡平八郎的葬礼,又一次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宁海”号长106.7米,宽11.9米,吃水3.96米;排水量2526吨,航速30节。   这艘深灰色的小型军舰,看上去和我们的
期刊
1919年,畫家丰子恺和几个同学创办了上海专科师范学校,并任绘画教师。因资金有限,丰子恺常到街边去卖画以贴补办学开支。   一天傍晚,丰子恺在街边作画。这一次他画了一幅《归牧图》,画中是一个老农用绳子牵着两只羊行走在小路上。没想到他刚一画好,围观的人群中就有一个少年哈哈笑道:“你这幅画太荒唐了,傻子才会买!”丰子恺听后,笑着问:“小娃儿,我从你这么大的时候就已经学作画,到现在已经画了十多年了,你
期刊
2019年5月16日,建筑界大师贝聿铭逝世,享年102岁。从出身名门的“富15代”,到成为“现代主义建筑最后的大师”,贝聿铭始终保持着贵族般的儒雅和谦逊。他传奇的一生,和他的传世作品一样,越是经历时间的洗礼,越发熠熠生辉。  有个性的“富15代”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贝聿铭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富15代”。   早在乾隆年间,贝氏家族就成为苏州四富之一。鼎鼎大名的苏州园林“狮子林”就是贝家
期刊
当地时间1999年5月7日(北京时间5月8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发射的5枚导弹从天而降,轰炸了中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大使馆,史称“五八事件”。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遭遇类似袭击,那时那刻的愤怒,已成为许多中国人挥之不去的集体回忆。     胡锡进:“我是国内第一个得到这个消息的人”   “今天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20周年。20年前的今天,我是中国国内第一个得到这个消息的人。”2
期刊
我出生于一个贫苦农家。1947年,国民党军疯狂进攻胶东之际,为了保卫翻身胜利果实,15岁的我毅然参军到了烟台市公安部队,9月,烟台市党政军进行战略转移,我们转到了牟平乳山山区,我军在许世友将军指挥下在莱州、莱阳打了两个大胜仗,国民党军只能龟缩在烟台。11月,我们回师烟台郊外,分别成立了多支武工队,开展对敌斗争,迎接烟台解放。  1948年烟台解放后,我被调到北海专署交通班,为迎接全国解放,我奔波于
期刊
我祖籍江西,高祖父一辈迁到了湖北。到了父母一辈,除了有一个伯伯念过书、去了台湾,其余的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见识了从旧社会到新中国的历史变迁。父母生育了我们兄弟姐妹六人,一直教导我们,要努力奋斗,成为对社会和家庭有用的人。   在我小的时候,家里很穷,母亲经常煮一大锅青菜叶子稀饭,其实青菜和米很少,几乎都是水,因此我们总是吃不饱。改革开放后,家里的条件好了起来,父母时常做一些面饼、果子出去卖,有时
期刊
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起草委员会讨论《独立宣言》草案里的措辞,会上争执不断。作为委员之一的富兰克林担心修改议程陷入僵局,于是说:“我想到一个故事,不知能不能分享給大家?”   富兰克林说:“我有一个好朋友在帽子行做学徒,打算自己开一家店。他觉得首先需要打造一块招牌,上面写‘约翰·汤姆森,制帽商,制作出售帽子,收现款’。他把招牌底稿拿给朋友们看,征求意见。第一个朋友说‘制帽商’是多余的,连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