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化程度也越来越高,与此同时,我国的经济体制不断改革,对外经济交流也不断深入,使得世界竞争日益加剧。而会计学作为一门技术应用性较强的经济管理学科,所培养的学生应具备理论基础扎实、技术应用能力较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这就要求会计教学要将“以综合素质为基础,以应用为主线,以能力为中心”的理念作为教学指导思想,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然而,从会计学的教学现状来看,无论是课程体系、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模式都存在着问题,因此,探究高职院校会计教学的改革创新迫在眉睫。
关键词:会计教学;教学现状;改革创新近年来,国家对高职教育日益关注,高职院校规模也日益扩大。同时,教育部提出,高职高专教育要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为最终教育目的。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对于技术应用性极强的会计学来说,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然而,高职院校的教学现状凸显出很多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高职会计专业的发展。本文将结合高职会计学的教学特点,针对目前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探讨如何加强会计学专业实践性,寻求高效的教学模式,最终培养出能与社会需求相吻合的会计技术人才。
一.高职院校会计学教学过程中显现的问题
高职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技术型人才,这需要通过理论知识学习、实践教学、技能实训以及实际经验积累等环节。其中,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它能促进理论与实际的有效结合,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实现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目标。因此,要想加强教学实践性,找出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是关键。
1.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相对落后
虽然高职院校对教学模式进行了一些改革,但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注入式、满堂灌教学仍为主要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教学主导地位,但学生则在无形中被置于被动地位,仅仅等同于知识记录和接受的机械。这种教学模式下产生的课堂气氛沉闷,课堂效率较低,同时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阻碍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应变能力较差。
2.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落后
高职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不能与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保持一致,实践技能课及专业课程的课时不足,实践操作多流于形式。水平欠缺的教材编写者和不合理的教材选择,导致教材的质量不高且重复,内容与职业需求脱节。实训内容也多是简单的财务处理,仅仅是财务准则、制度讲解的继续,缺乏实践性和针对性。
3.教学手段滞后,实践教学缺乏重视
传统的教学手段不仅费时费力,讲授的内容受到限制,而且只能示范简单的操作,不能将原理与实务、会计核算与分析加以有机结合,无法满足各个层次的学生对会计专业知识的需求,使得学生最终失去学习主动积极性。长期以来,很多教育者认为实践教学仅仅是理论认识的验证且依附于理论教学,教学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理论掌握水平,忽视或不重视课程实验、实习操作。当然,实践教学较理论教学难度大也是实践教学不受重视的原因之一。
4.教师实践经验不足,学生能力测评缺乏科学性
教师作为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角色,自身素质的高低至关重要。不仅要求教师要具备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素养,并且必须拥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能及时掌握与专业相关的前沿信息知识。然而,高职院校教师队伍远远达不到这个这个要求。真正会计理论和会计实践都掌握的“双师型”教师几乎寥寥无几。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测评仍然以笔试试卷为主要形式,以成绩作为学生能力评价的标准,严重影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造成高分低能的纸上谈兵式“人才”。
二.高职院校会计学教学改革的策略
高职院校想要发展必须顺应社会发展需求,不能安于现状,因此,针对高职会计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找到对应的解决策略。
1.转变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育理念应从以教师为主体转为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化教育观念,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通过与教师的交流和沟通,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实现课堂上教与学的共鸣。摆脱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运用先进的案例教学法、讨论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比较教学法和发现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广泛采用电化教学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2.改进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高职会计学专业课程内容应根据市场需要和学生就业情况来制定,并能及时将新理论更新到课程内容里。课程设置应注重实用性,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保证实践训练的课时量,在教学过程中把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作为重点,让学生通过更多的生产实践去掌握学到的技能知识。除了课堂上加强实际财务操作练习,学校须精心设计和组织集中模拟实习,同时学校应建立会计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广泛联系实习单位,组织学生到实际单位实习,来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科学测评体系
高校要改革发展,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必不可少的。首先,应鼓励教师进行实践教学手段和方法改革,把重视实践教学的措施落实到实处。其次,鼓励会计教师参加会计职称考试,加快“双师型”队伍建设。学校组织教师参加和教学相关的财务培训活动,提高教师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经验。改变陈旧的以试卷考试成绩为主要考核手段的测评方法,建立以考核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解决问题与创新能力、社会交际能力、品德素质等为考核标准的测评体系,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让学生对自己有正确清晰的认知。
高职院校会计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改革创新,他决定着会计教育的质量,关系到未来会计人才的能力。因此,发现会计教学现状存在的問题,探索积极有效的改革策略,对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者单位:1.河北省冶金高级技工学校;2.河北钢铁集团审计部驻唐钢审计处)
参考文献:
[1]刘永泽,孙光国.我国会计教育及会计教育研究的现状与对策[J].会计研究,2004,(2).
[2]汤湘希,夏成才,谈会计教学组织与教学方法的改革.财会月刊,2002年8期
[3]邓红杰.会计学专业实践性教学模式的探讨.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版),2003,6(2).
关键词:会计教学;教学现状;改革创新近年来,国家对高职教育日益关注,高职院校规模也日益扩大。同时,教育部提出,高职高专教育要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为最终教育目的。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对于技术应用性极强的会计学来说,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然而,高职院校的教学现状凸显出很多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高职会计专业的发展。本文将结合高职会计学的教学特点,针对目前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探讨如何加强会计学专业实践性,寻求高效的教学模式,最终培养出能与社会需求相吻合的会计技术人才。
一.高职院校会计学教学过程中显现的问题
高职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技术型人才,这需要通过理论知识学习、实践教学、技能实训以及实际经验积累等环节。其中,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它能促进理论与实际的有效结合,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实现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目标。因此,要想加强教学实践性,找出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是关键。
1.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相对落后
虽然高职院校对教学模式进行了一些改革,但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注入式、满堂灌教学仍为主要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教学主导地位,但学生则在无形中被置于被动地位,仅仅等同于知识记录和接受的机械。这种教学模式下产生的课堂气氛沉闷,课堂效率较低,同时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阻碍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应变能力较差。
2.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落后
高职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不能与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保持一致,实践技能课及专业课程的课时不足,实践操作多流于形式。水平欠缺的教材编写者和不合理的教材选择,导致教材的质量不高且重复,内容与职业需求脱节。实训内容也多是简单的财务处理,仅仅是财务准则、制度讲解的继续,缺乏实践性和针对性。
3.教学手段滞后,实践教学缺乏重视
传统的教学手段不仅费时费力,讲授的内容受到限制,而且只能示范简单的操作,不能将原理与实务、会计核算与分析加以有机结合,无法满足各个层次的学生对会计专业知识的需求,使得学生最终失去学习主动积极性。长期以来,很多教育者认为实践教学仅仅是理论认识的验证且依附于理论教学,教学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理论掌握水平,忽视或不重视课程实验、实习操作。当然,实践教学较理论教学难度大也是实践教学不受重视的原因之一。
4.教师实践经验不足,学生能力测评缺乏科学性
教师作为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角色,自身素质的高低至关重要。不仅要求教师要具备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素养,并且必须拥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能及时掌握与专业相关的前沿信息知识。然而,高职院校教师队伍远远达不到这个这个要求。真正会计理论和会计实践都掌握的“双师型”教师几乎寥寥无几。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测评仍然以笔试试卷为主要形式,以成绩作为学生能力评价的标准,严重影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造成高分低能的纸上谈兵式“人才”。
二.高职院校会计学教学改革的策略
高职院校想要发展必须顺应社会发展需求,不能安于现状,因此,针对高职会计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找到对应的解决策略。
1.转变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育理念应从以教师为主体转为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化教育观念,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通过与教师的交流和沟通,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实现课堂上教与学的共鸣。摆脱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运用先进的案例教学法、讨论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比较教学法和发现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广泛采用电化教学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2.改进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高职会计学专业课程内容应根据市场需要和学生就业情况来制定,并能及时将新理论更新到课程内容里。课程设置应注重实用性,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保证实践训练的课时量,在教学过程中把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作为重点,让学生通过更多的生产实践去掌握学到的技能知识。除了课堂上加强实际财务操作练习,学校须精心设计和组织集中模拟实习,同时学校应建立会计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广泛联系实习单位,组织学生到实际单位实习,来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科学测评体系
高校要改革发展,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必不可少的。首先,应鼓励教师进行实践教学手段和方法改革,把重视实践教学的措施落实到实处。其次,鼓励会计教师参加会计职称考试,加快“双师型”队伍建设。学校组织教师参加和教学相关的财务培训活动,提高教师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经验。改变陈旧的以试卷考试成绩为主要考核手段的测评方法,建立以考核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解决问题与创新能力、社会交际能力、品德素质等为考核标准的测评体系,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让学生对自己有正确清晰的认知。
高职院校会计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改革创新,他决定着会计教育的质量,关系到未来会计人才的能力。因此,发现会计教学现状存在的問题,探索积极有效的改革策略,对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者单位:1.河北省冶金高级技工学校;2.河北钢铁集团审计部驻唐钢审计处)
参考文献:
[1]刘永泽,孙光国.我国会计教育及会计教育研究的现状与对策[J].会计研究,2004,(2).
[2]汤湘希,夏成才,谈会计教学组织与教学方法的改革.财会月刊,2002年8期
[3]邓红杰.会计学专业实践性教学模式的探讨.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版),200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