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导学案的编写原则

来源 :中学物理·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yx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要求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体现主体参与意识,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的良好习惯,加强能力培养,注重素质教育,加强课堂教学的效率,提升课堂教学的科技含量.在现行高中物理教材中,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情况补充很多实例、设计课堂思路、优化教学过程,一些章节的内容往往是用一课时不能完成的,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实际的上课安排,分课时编写导学案,使学生的每一节课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有计划的完成学习任务,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学习效益.
  目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很多学校进行了课堂教学改革,将课堂教学真正变成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合作学习的主阵地.根据学生特点,实行了“导学案”的教学模式.导学案在本质上是课程的整合,就是教师借助“导学案”这一策略,将教材有机整合,精心设计,合理调控课堂教学中“教”与“学”.以导学案为载体实施对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亲身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积极获取新知识.设计与编写符合导学要求的物理导学案是高中物理“学案导学”的基础环节,高中物理导学案编写主要遵循下列原则.
  1 “双主”性原则
  所谓“双主”就是“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教为主导”不是教师为中心,它是以确认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前提的“主导”;“学为主体”也不是“学生为中心”,它是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为前提的“主体”.“学为主体”就是确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认识的主体,是发展的主体,是具有独立的地位和极大的认识潜能的实践者.教师不是奉送真理给学生,而是把“发现真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使学生得到智力、能力、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的全面发展过程中,教师是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合作者.在编写导学案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理清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努力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学、自问、自做、自练的方法和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也要设计好导的方案,以求“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统一.
  2 “三线”整合原则
  “三线”是指知识线、方法线、能力线,其中方法线既包含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也包含了学生学习物理学科的学习方法.我国的中学物理教材基本上按照知识发展的顺序组织和呈现的,可以说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着一条知识线,而方法的获得、能力的形成也应该是同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相适应的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这个角度讲,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方法线、能力线.学生方法的培养、能力的提高依赖于知识的学习,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掌握方法,形成能力.因此在导学案编写的过程中,应将这三线有机结合,形成立体化的学生喜爱的学习方案,教师能自如运用的导学方案.“三线”中,知识线是明线.而方法线和能力线,传统教学将其作为暗线,缺乏系统性、可操作性.为此在学案的编写过程中应构建一条明晰的学法指导线,追求掌握知识的“学会”与培养能力的“会学”的统一.
  3 探究性原则
  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通常的做法是,在揭示新的概念、规律、结论之前,给学生提供几个实例,或做几个实验,即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感性认识,然后引导学生,或者教师自己抽象出这些概念、规律和结论,接着就是训练.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自我探究的时间和空间配置很少,而训练用的往往是相对较多,知识的发现、发展过程在学生面前没有得到充分的展示,更不要说对这些知识的情感体验,教学形成了“原理—训练—测验—反馈”的教,学习形成了“听课—练习—复习—迎考”的结论式学习,学生实际上还是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过程,要改变这种状态,只有将面向结论的学习转化为面向过程的学习.在面向过程的学习中,充分展示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将面向结论的教转化为面向过程的教,留出充分的时间空间,引导学生去理解知识,灵活地应用知识,创造性地思考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而不是接受现存的结论,死记硬背这些结论.因此,导学案的编写要贯彻探究性原则,注重问题的设置,以问题引导学生一步一步由浅入深地自我合作探究.
  4 层次性原则
  爱迪生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但关键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大不相同,教学中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为实现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的统一,导学案编写要具有层次性,体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编写导学案时,无论是知识呈现的顺序,还是问题的设置,均应从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出发,充分考虑和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知识水平,均应遵守由易到难的层次性原则,问题的设置要有一定的梯度,如在导学案中可设置必做题、选做题等,使导学案具有较大的使用弹性和适应性.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要我们不得不承认,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设计合理可行的照顾差异的层次性教学,发挥学生各方面的特长,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使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进入真正的面向全体,照顾差异的理想境界,使学生个性得到很好的体现和发展.
  5 开阔性原则
  高中物理教材是用高度精练的语言编制而成的,显然仅使用教材所给的这点知识,对于学生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而且现代科技发展速度之快,教材要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也是不可能的,因此教学需要借助于导学案呈现适当的与学习相关的材料,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习的热情,培养热爱科学的感情,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物理是一门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科学,如果能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生活实际问题,学生肯定会感到学习物理的成就感,更加热爱这门学科,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激情.因此高中物理导学案中材料的选择上要遵守开阔性原则,注重物理学发展史的呈现,注重物理学科与生产、生活的联系,利用导学案这一“天窗”向学生展示课本之外的物理世界是多么精彩,从而使学生对物理这门知识既渴望又好奇.
  总之,在导学案的编写中,要在心理上——角色换位、思维上——还原稚化、时空上——留有余地,使导学案真正成为提高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科学素养的载体.“学案导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习惯,教会他们怎样学习、怎样思考,使他们在课前知道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动手、动脑、分析决问题的能力.提升高中物理课堂的教学效果,真正实现高中物理的每一节课都是高效课堂!
其他文献
江苏省教育厅从2012年开始,为了扶持农村薄弱学校的学科建设,利用课程建设的方式,促进农村薄弱学校的发展,加大了对农村初中的投入.我校有幸成为了江苏省首批被扶持的学校,我校申报了“农村初中物理实验课程建设”项目,通过项目建设,大大地促进教师素质的大幅提升,促进学生能力的不断增长,促进学校实验设施的有力改善,促进学校办学质量的逐步提高.通过两年来的实施和摸索,学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就如何通过物理
一次在学生的黑板报上看到学习的“悟之三境”:(1)学习是一种负担;(2)学习是一种谋生的手段;(3)学习是生命价值的体现.对待学习的态度大致就这三种,应该说大多数学生都是持有第二种态度,能达到第三种境界正是教育工作者所期望的,但不少高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审美能力、自信心等方面都比较弱,不能够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所在,学习态度也就不够端正.作为一线教师,在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深知这种
为把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到实处,充分发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进一步提升综合育人水平,更好地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教育部发布《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当前,高校和中小学课程改革从总体上看,整体规划、协同推进不够,与立德树人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重智轻德,单纯追求分数和升学率,高校、中小学课程目标有机衔接不够,
物理概念是客观事物的物理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物理事物的抽象,是观察、实验和思维相结合的产物.使学生形成、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进而掌握物理规律、发展认识能力,是中学物理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但由于初中生对于物理现象的认识多基于生活经验,且刚刚接触物理,因此对很多初中物理抽象概念的理解较为片面,存在很多错误的前概念.研究表明:这些前概念会阻碍学生科学地认识物理现象,制约物理知识的系统
1 物理文化的概念和内涵  1.1 物理文化的概念  物理文化是人类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具有人类文化的特点,同时也具有物理特有的文化特征.从狭义上讲物理文化是世界历代物理学家在创建物理学理论过程中,发现、创造和形成的物理思想、物理方法、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物理语言符号、价值标准、科学精神、物理仪器设备以及约定俗成的工作方法的总和.从广义上讲物理文化以物理工作者为核心、为创造源、为实践者而向人类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重点已经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变为传授学习方法,即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物理知识,并且在实践过程中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养成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探索精神.教师应积极改革课堂教学结构,通过实验、观察、讨论、提高四个阶段展开教学,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积极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实现高效教学的目的.  1 物理课堂教学结构的理论依据  1.1 人本主义理论  意义学习理论
当前,新中考改革如火如荼地推进,考试科目由“固定套餐”,变成了语数外加选考科目的“点餐”,这对初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初中的育人模式如何从模板化培养进化成个性化培养?如何协调学科教学保证教学质量?如何发现、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将学科学习与其兴趣爱好结合?如何将学生的学科能力培养与核心素养提升进行有效衔接……  课程的品质决定了学校的品质。北京市顺义区仁和中学(以下简称“仁和中学”)以课程建设撬动
期刊
在以往的初中物理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只能够在课堂上被动地听,不具备学习的主体性,并且很难对学习的知识有一个直观的印象.此类教学模式可以保证教学密度,却不能保证教学质量,更不能保证学生能够使用已学的知识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因此,为了迎合社会和学生的需求,初中物理教学都逐步使用了生成性教学模式,此类教学模式可以完美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笔者就自身的教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互联网应用范围不断拓宽,教育技术快速发展.我国处于改革发展的快速阶段,又处在社会经济和科技突飞猛进的时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快速普及以及全面渗透,为高中教育提供了较好技术基础,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高中教育必须应时而变,顺势而为,不断创新变革,实现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的高效整合.  1 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整合的要求  1.1 对学习环境的要求分析  信息化的高中物理课程
班额数量大,师生互动少,教学效率低,这是当前很多初中都面临的现实问题。在“互联网 ”背景下,学校如何通过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激发学校乃至师生的生命活力?近年来,山东省临沂第十一中学(以下简称“临沂十一中”)运用互联网技术,借助云教学平台,探索构建智慧课堂,实现了“交互式、大数据、精准化”教学,促进了师生的生命成长,也实现了自身由薄弱校到强校的华丽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