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养牛

来源 :故事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ei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是1982年的春天,国机集团下属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北京农机试验站里突然来了一对外国夫妇,大鼻子,蓝眼睛。人们悄悄议论着:“听说他俩是美国人?”“他们居然会说中国话……”
  是的,这两个美国人会说一口流利的中国话,因为他们已经在中国整整待了三十多年……

来到延安


  养牛,这不是什么稀罕事;一个外国人到中国养牛,这就有点稀罕了;一个外国人卖掉美国家里的牛来到中国,从1946年开始,整整养了五十多年牛,这就很稀罕了。
  这个养牛的人叫阳早,原名欧文·恩格斯特,1918年出生在美国纽约一个农民家庭,全家一直靠养牛为生,他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学的就是农牧专业。阳早从小爱思考,向往进步,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深深吸引了他,他很想到中国看看。靠着朋友的帮助,阳早加入了联合国救济总署,以“救济总署奶牛专家”的身份,到中国来做救济工作。
  阳早是1946年5月到上海的,然后又到了北平,当时军调处执行部中共代表团正同国民党谈判,他们热情接待了阳早,准备护送他到解放区。有工作人员建议阳早起个中国名字,说上海《大公报》有个进步记者“羊枣”,被国民党特务杀害了,用他的名字,可以表达一种继承遗志的意思。阳早连声说好,从此改名“阳早”。在北平住了段日子后,1946年10月的一天,阳早坐上中共代表团安排的飞机,飞往了延安。
  阳早来到延安,眼前的一切都是崭新的:八路军指战员穿的军装是粗布做的,有的还打着补丁,官兵一团和气,军民亲如家人,虽然这里没有高楼大厦,没有车水马龙,但一切都令人心驰神往。
  延安郊区有一个光华农场,农场不大,却养着几十头奶牛,那是从阎锡山统治区缴获的。阳早乐坏了,于是又干起了老本行——养牛,这些可都是荷兰良种奶牛呀,阳早喜不自禁,精心饲养,细心呵护。除了养牛,他还学起了汉语,一年后他就能用汉语和人交流了。
  1947年3月,国民党胡宗南部队进攻陕甘宁边区,直逼延安城。光华农场接到上级撤退的命令,阳早和大伙儿赶着那几十头荷兰奶牛,转战陕北。一天,敌人在后面紧追不舍,队伍急迫地赶着路,可那几十头奶牛不听话,蹒跚地走着,不紧不慢。突然,前面一条河挡住了去路,河水湍急,还漂着薄冰。河面上有一座简易木桥,在水流的冲击下不时地摇晃着。几十头奶牛,那肯定是没法过去的。
  情势急迫,阳早没说话,他赶着牛跳进河水里,天寒地冻,河水冰冷彻骨,到了对岸时,阳早的身体早已冻得麻木了……

圣地花烛


  胡宗南进攻延安的图谋被粉碎了,阳早抑制不住内心的欢欣,他把自己正在经历的一切用生动的笔触告诉了大洋彼岸的爱人:“你相信吗?两万农民用小米加步槍,打败了20万人的精锐部队!”
  一年后的一天,阳早如往常一般,赶着一群牛,走在黄土高原崎岖的山坡上,突然,听到远处有人高喊:“阳早,你的婆姨来了!”那一刻,阳早竟然有些不知所措,更多的是难以置信,她真的来了!
  阳早的爱人寒春,原名琼.辛顿,出身名门贵族,当时是芝加哥大学核物理研究所的在读博士生,师从“原子弹之父”费米,参加美国第一颗原子弹的试验工作……这样的身份令人仰视,但是她愿意横跨半个地球,来追随阳早这个“农民”,阳早又怎能不动容?
  寒春来解放区的路很坎坷:这位年轻的核物理学家,多年来存有纯粹科学的梦想,可美国军方对科学研究的干涉,使她的幻想破灭了。正在这时,她接到阳早发来的长信,她看到了对延安生活的描述,看到了渴求的希望,她毅然下了决心:去中国,找阳早,一起战斗!1948年初,寒春远渡太平洋,来到上海,随身所带的,只有一个手提箱、一部打字机。随后,她又辗转到了南京和郑州,曾经两次冒险去解放区,都未成功,只好折回上海。后来又几经周折、历尽艰难,才终于来到延安……
  4月的一天,春暖花开。延安瓦窑堡一个破旧的土窑洞里喜气盈门,没有浪漫的仪式,没有动人的婚礼进行曲,但这对“洋农民”的婚礼还是吸引了很多人,鞭炮“噼里啪啦”地响,唢呐“嘀嘀嗒嗒”地吹,为了能体现一点美国风情,婚礼上举办了简单的舞会。边区主席林伯渠亲笔题写的喜联是“万里良缘,圣地花烛”,《团结就是力量》的歌曲响彻半边村落。
  就这样,这对年轻的美国夫妇在陕北生活下来。那天,阳早过生日,傍晚寒春笑着对他说:“按美国风俗,得有一个大蛋糕,插上蜡烛,表示祝贺,你看——”说着,寒春转过身,捧出一样东西——
  那是一个特大号双层蛋糕,上面刻了很多精致的花纹,蛋糕上还插了一根根蜡烛——不,那是一根根小木棍……这个蛋糕,是寒春用黄泥土捏成的!阳早好高兴呀,他捧着这个特别的蛋糕看个不停。他永远记住了这个蛋糕,这个生日,这个无法忘怀的日子……

魂归牧场


  1949年后,阳早和寒春带着党交与的任务,在西北继续他们孜孜以求的事业——养牛。
  1972年,阳早和寒春来到北京市红星公社,从事农业机械改良和奶牛饲养机械化工作。几年后,有次农机部的一位副部长陪同一位国家领导人到红星公社看望阳早夫妇,得知两人在设计制造奶牛场机械设备,说:“中国农机院有畜禽机械研究所和农机试验站,你们愿意来吗?”
  阳早和寒春答应了。1979年,阳早、寒春先后被机械工业部、农机部聘为顾问,被中国农机院聘为畜牧机械研究所副所长。
  在阳早和寒春的心里,一直记得毛泽东主席的两句话——“洋为中用”“自力更生”。在农机院入职不久,两人就组织考察团去美国农场,专门考察那里的机械化情况。
  这次考察收获很大,大家都很高兴,不过生活方面却很艰苦。考察团的一位技术人员事后回忆道:“我们啊,有制装费不做衣服,有住宿伙食费不住宾馆,全程不是在阳早和寒春的朋友家里免费吃住,就是在公园住一晚上一美元的帐篷。我们用省下的钱买了机械零部件,还有剩下的,回国后就上交了。”
  1982年,阳早、寒春承担了“奶牛场成套设备研制、牛场设计和中间试验”项目,开始新一轮的奋斗。
  阳早和寒春从没有忘记养牛,可是没牛怎么办?那就到别处借!没工人?那就手把手教学!半个月下来,一个7人养牛小组便正式宣布上岗了。没设备?那就摸爬滚打自己搞!身为曾经的原子弹专家,寒春相信自己既然能搞定原子弹,也就能搞定养牛设备。
  之后五年,夫妻俩结合农场实际情况,设计出全国第一套现代化牛场设备,率先实现自动化挤奶,并使其成为全国良种奶牛繁育基地,让中国的牛奶普及提前了十年。
  2000年,两人已是暮年,回忆一生,最割舍不下的还是牛,甚至在生命最后一刻,唯一的遗愿是把骨灰撒在养牛场的土地上,他们想天天看着那些牛。
  2010年6月21日,阳早、寒春的骨灰撒放仪式在内蒙古鄂托克前旗城川镇宥州古城进行,两位老人的骨灰缓缓撒下——这里是他们为追寻革命信仰而曾奋斗过的土地……
  (发稿编辑:姚自豪)
  (题图、插图:豆薇)
其他文献
小王爱吃面条,经常会光顾一家牛肉面馆。  这天,小王又去店里吃牛肉面,因为顾客很多,所以他和一个戴眼镜的男子拼桌,面对面坐着。  不一会儿,两人的面端上来了。小王放了醋,又加了半勺辣椒,开始大快朵颐起来。面条太烫,小王才吃几口,额头上的汗就滋滋滋地冒了出来。于是,小王抽了一张餐巾纸,擦了擦汗,随手丢在了桌子旁边的垃圾桶里。奇怪的是,对面的眼镜看了看他,表情有些惊讶。  小王心说:什么意思?嫌我脏?
小李上的是夜班,所以一般都是早上回家补觉。最近,他遇上了烦心事。因为隔壁搬来了一户新邻居,每天一早开始吵闹,让小李久久不能入睡。他原以为邻居放的是重低音音樂,可是当他在墙上附耳倾听时,却被吓了一大跳!这哪是什么重低音,分明是很多人吼叫的声音,还伴随着阵阵击打声。这天傍晚,小李浑浑噩噩醒来,准备出门买点吃的,没想到一打开门就撞见了新邻居:三五个大汉身材壮硕,穿着黑背心,脸上、耳朵上布满了伤疤,其中一
孟文玉  那是一个大雨天。倾盆大雨中,一位年轻的妈妈像往常一样开车接上幼儿园的孩子回家。可谁知道,在经过一片地势较低的路段时,洪水一瞬间涌了过来,眼看着就要漫过车窗。  孩子吓哭了,年轻的妈妈也开始六神无主。要知道,当时的城市已经内涝严重、险情四起,就连报警电话都一直处在占线状态。这个时候,年轻的妈妈一边安抚自己的孩子,一边打电话给自己的妈妈求助。  姥姥接到女儿的电话,心里的崩溃可想而知,自己的
妈妈给女儿打电话说:“这几年越发觉得自己老了,以前的保养品都没啥用了。”  女儿说:“我可以让你瞬间回到十年前。”  妈妈说:“十年前,怎么可能!”  女儿马上挂断电话又拨了过来,吞吞吐吐地说:“妈,我没钱了,给我打点生活费吧。”  (情丝绕)如此闺密  一直单身的小丽有个闺密,她信誓旦旦地跟小丽说:“你不谈恋爱,我也不谈,一直陪着你。”小丽感动极了。  后来小丽遇到了心上人,她考虑再三,对闺密说
德莫特表面上是一个走南闯北的推销员,实际却是一名黑帮的金牌杀手,专门干夺人性命的勾当。这次,他接到一单任务,大老远地从加州赶到纽约市。德莫特的活儿很简单,只需要在一家酒吧,找到目标人物,然后干净利落、不留痕迹地把对方“做掉”就行。这天,德莫特如约到了酒吧,“眼线”向他指了指一名站在吧台旁的男子。当德莫特仔细打量了那名身着外套的男子后,感觉像被晴天霹雳打中一样。虽然此人如今身材臃肿,完全变了形,头发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六下午,阳光像打翻了的蜜罐一般,发出金灿灿、香甜甜的动人光晕。妈妈微笑着对小强说:“我和爸爸有事要外出一会儿,给你两个苹果,饿了,自己吃哦。”小强点点头,答应了一声,妈妈便和爸爸一起出门了。没过多久,小强玩累了,觉得肚子饿了,他眨着眼睛自言自语:“爸爸妈妈还没有回家,有啥好吃的呢?啊,对了!”他突然想到了什么,兴奋地拍了拍头:妈妈不是给我准备了两个苹果吗?现在正好可以吃。想到这
韩刚是一名刑警,元旦已过,春节临近,到处洋溢着轻松、快乐的节日气氛,他和同事却已经奋战好几天了——最近,他们在极力抓捕一名犯罪嫌疑人。经过一番较量,这天,警方终于成功抓住了犯罪嫌疑人。抓捕时,犯罪嫌疑人乖乖地伸出手,韩刚正上前给他戴手铐,他突然一翻手腕,亮出藏在袖子里的一柄尖刀。韩刚一惊,迅速一闪,刀锋紧贴着脖子划过。韩刚感觉到脖子一凉,本能地飞起一脚,正中犯罪嫌疑人面门,再一虎扑,死死地摁住了那
潘笑和妻子巧珍是大学同学,毕业后两人都留在了北京工作。尽管这些年他们努力打拼、省吃俭用,可还是“望房兴叹”。眼看儿子要上小学了,没落户口进不了学校,夫妻俩经常愁得睡不着觉。  这天,潘笑路过一家二手房中介,看到店里推出一套特价房,价格非常吸引人。仔细一看,房子竟是附近的一处“凶宅”。  这房子原是一家国企的职工住宅,旁边挨着村子。前些年村里建了一個宗祠,宗祠左侧的檐角高高挑起,正对着这套房子,那时
故事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小张是个新警察,加入市反扒队有一阵子了,一直没“开张”,他心里火急火燎的。这天,小张囫囵吞下几口午饭,就来到大街上,看准了一趟公交车,一跃而上。  小张坐了几站后,一前一后上来两个人,引起了他的注意。前面的男人是个胖子,气宇轩昂,腋下夹着那个年代流行的黑色公文包;后面的男人个头瘦小,一上车他就故意挤进人群,有意无意地贴近前面的胖子,飘忽不定的眼神始终不离胖子的公文包。 
周潭和奶奶相依为命,他平时在村里种地,农闲时四处打打零工。今年,奶奶身体出了问题,整夜睡不着觉。周潭准备进城打工挣钱,存钱给奶奶治病。  周潭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阿贵。周潭以前在村里的向老板手下建养狗场,养狗场完工,向老板送他一只阿拉斯加幼犬,毛茸茸、肉乎乎的,周潭喜欢得很。周潭给狗取名阿贵,在他的精心养育下,阿贵长成了一只六十多斤重的大狗。  奶奶牵不动那么大的狗,周潭就把阿贵拴在香樟树下。他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