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和巩固(下)

来源 :中学政史地·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复习目标】
  知道隋朝的统一,了解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
  以文成公主入藏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民族和睦。
  知道辽、西夏与北宋的对峙局面;了解女真族的崛起,知道金灭辽及北宋;知道岳飞抗金的事迹和南宋偏安。
  知道成吉思汗的崛起以及蒙古军灭亡夏、金和南宋;知道元朝的统一。
  通过宣政院管辖西藏,知道西藏在元代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知道明朝的建立。通过皇权的强化和“八股取士”,初步理解皇帝专权的弊端。
  知道册封达赖和班禅与设置驻藏大臣;知道西北边疆的巩固。认识台湾、西藏、新疆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通过军机处的设置与文化专制措施,认识君主专制在清代的极端强化。
  【知识梳理】
  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
  1.隋唐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空前发展。
  隋朝结束了三国两晋南北朝长期分裂的局面,南北重归统一。唐朝时期,中央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联系更为密切,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获得空前发展。
  2.辽、宋、夏、金、元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
  宋辽、宋夏、宋金等民族政权并立,推动了民族融合。元朝的统一为国内各民族的联系和交往提供了有利条件,并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3.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
  各民族经济文化联系大大加强,统一多民族国家空前巩固和发展。
  二、政治制度的演变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王朝统治的基本政治制度。
  1.隋唐完善:实行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
  (1)三省六部制:隋文帝在中央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唐太宗时进一步明确划分三省的职权,中书省替皇帝起草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最后交由尚书省执行,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负责各项具体事务。三省为中央政府的最高机构,三省的长官均为宰相,加强了以皇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
  (2)科举制:
  创立: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
  完善:唐太宗扩充了国学的规模;武则天首创殿试、武举;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影响: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选拔官员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了中央;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2.元朝新发展:实行行省制度。
  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世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元政府在中央设宣政院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元政府还设澎湖巡检司加强对琉球的管辖。
  3.明清极端强化。
  明朝:(1)明太祖即位后,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主权力。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全国的军政大权,都集中到了皇帝手里。
  (2)明太祖还授权亲军锦衣卫,兼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锦衣卫由皇帝直接指挥,不受法律的约束,成为特务机构。明成祖时,又增设特务机构东厂。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
  (3)为了选拔能听命于皇帝的官吏,明政府实行八股取士,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
  清朝:(1)为加强君主专制,雍正帝设立军机处,由皇帝选调亲信大臣组成。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2)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还大兴“文字狱”。清朝的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从而禁锢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三、民族关系的发展
  1.唐朝:唐太宗以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各族的拥戴,被尊奉为各族的“天可汗”。
  (1)设立机构:唐太宗和武则天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2)和亲: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强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唐中宗又将金城公主嫁到吐蕃。吐蕃赞普上书唐朝皇帝,吐蕃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
  (3)册封:唐玄宗册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册封靺鞨首领为渤海郡王;册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2.两宋时期:两宋与少数民族政权(辽、夏、金)的关系既有战争,又有和平相处,和平占主流。
  (1)北宋建立后对辽用兵失败,转而采取防御政策;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宋军打退辽军,辽宋议和,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
  (2)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后,连年与宋交战,双方损失很大。后来,双方议和,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3)金灭辽后,于1127年又灭亡北宋。南宋建立后,金军几次南下,南宋抗战派将领英勇抵抗。抗金名将岳飞从金军手中收复建康,并在郾城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后来,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3.元朝:元朝的统一,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形成了民族融合的新高潮。
  (1)许多汉族人来到边疆,为那里的开发做出贡献。
  (2)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
  (3)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差别。   (4)唐朝以来,不少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他们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4.清朝:
  (1)册封:顺治帝赐予达赖五世“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帝赐予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此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1727年(雍正帝时),开始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乾隆帝时设立“金瓶掣签”制度,规定喇嘛教活佛转世人选,必须用中央颁发的金奔巴瓶抽签决定,由驻藏大臣监督。
  (2)战争:乾隆帝时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3)民族迁徙:蒙古族的一支土尔扈特部在首领渥巴锡的领导下,粉碎沙俄军队的层层堵截和追击,回归祖国,受到清政府的妥善安置,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四、历代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1.新疆
  (1)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从此,西域(今新疆地区)正式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东汉时,班超被任命为西域都护,经营西域三十多年。
  (2)唐太宗和武则天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3)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2.台湾
  (1)三国时吴国孙权派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
  (2)元朝时设立澎湖巡检司管辖琉球。
  (3)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
  2.西藏
  (1)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唐中宗又将金城公主嫁到吐蕃,唐蕃“和同为一家”。
  (2)元政府在中央设宣政院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
  (3)顺治帝赐予达赖五世“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帝赐予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此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1727年(雍正帝时),开始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乾隆帝时设立“金瓶掣签”制度。
  【拓展提升】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长期存在着两组矛盾:一是中央与地方权力的矛盾,二是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势:一是不断改革中央和地方行政机构,强化皇权和中央集权,二是对民众思想的控制日益加强。
  2.明清时期皇权的高度膨胀是我国封建制度在政治上走向衰落的表现。
  3.专制导致社会落后,民主才能促进社会进步。历史告诫我们今天应创设自由、开放、民主的社会环境。
  【真题解析】
  1.(2016·重庆A卷)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公元6世纪80年代,中国重归统一时的皇帝是()
  A.隋文帝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隋朝统一的有关内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军南下,灭掉了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南北重归统一。故正确答案为A。
  2.(2016·江苏南京)“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进士科”的作用是()
  A.巩固了西周统治B.改善了选官制度
  C.加强了经济交流D.妨碍了中外往来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科举制的认识。解题时,注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根据所学可知,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从此,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选官;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朝廷。所以进士科的设置,改善了选官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故正确答案为B。
  3.(2016·山东青岛)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在北京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十七条协议”,开启了西藏社会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转折。西藏正式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在()
  A.西汉B.唐朝C.元朝D.清朝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元朝对西藏的管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政府在中央设宣政院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故正确答案为C。
  4.(2016·山东临沂)图中的历史人物年少有大志,“思大有为于天下”。他一生征战,一统天下,建立了幅员辽阔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下列关于他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建立了元朝②创立行省制③灭亡南宋④废除丞相
  A.①②③B.①②③④
  C.①②D.①③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图中的人物为元世祖忽必烈。成吉思汗死后,忽必烈即汗位,于1271年定国号为元。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世祖实行行省制度。故正确答案为A。
  6.(2016·江苏盐城)清朝前期封建制度逐步衰落,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却得到了巩固。下列属于乾隆皇帝政绩的是()
  A.册封达赖五世B.收复台湾
  C.设置驻藏大臣D.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乾隆帝的政绩。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顺治帝册封达赖五世为“达赖喇嘛”;郑成功收复台湾;雍正帝时,设置驻藏大臣;乾隆帝时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故正确答案为D。
  7.(2016·重庆B卷)历史文物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如图文物见证了()
  A.唐蕃和同为一家的和谐
  B.明朝时对外交流的盛况
  C.清朝对东北边疆的守护
  D.清朝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解析】本题考查清朝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图片为“金奔巴瓶”,乾隆帝制定“金瓶掣签”制度,规定喇嘛教活佛转世人选必须由中央颁发的金奔巴瓶抽签决定,这一措施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故正确答案为D。   5.(2016·湖北孝感)雍正时,设立军机处,处理军政大事。关于军机处认识正确的是()
  A.军机大臣由议政王大臣会议选派
  B.军机大臣有军国大事的决定权
  C.军机处的设置降低了办事效率
  D.军机处的设置,使皇权进一步加强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军机处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加强君主专制,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故正确答案为D。
  6.(2016·湖南株洲)秦刚拟办一份历史手抄报,准备了下图所示素材,据此推断这份手抄报的主题是()
  A.民族关系的发展
  B.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D.封建社会的危机
  ①戚继光抗倭②顺治帝册封达赖五世为“达赖喇嘛”③康熙帝平定三藩叛乱④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兄弟叛乱【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根据所学内容可知:戚继光抗倭平息了倭患,维护了国家统一;顺治帝册封达赖五世为“达赖喇嘛”,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康熙帝平定三藩叛乱和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兄弟叛乱,使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故正确答案为B。
  7.(2016·江苏南京)下列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举措,按实施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设置台湾府②设置伊犁将军③设置驻藏大臣④签订《尼布楚条约》
  A.①④③②B.②①④③C.①④②③D.④①②③
  【解析】本题考查了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举措的时间。①设置台湾府是在康熙帝时,1684年;②设置伊犁将军是在乾隆帝时;③设置驻藏大臣是在雍正帝时,1727年;④签订《尼布楚条约》是在康熙帝时,1689年。故正确答案为A。
  11.(2016·湖北荆门)中国历史上,政治制度经历了多次演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几千年来一直采用君主制,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制度。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年》
  材料二明太祖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军机处位于乾清门西,军机大臣入宫商议军国大事,只是跪着“听旨”,然后照皇帝的心意拟成条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下发。
  ——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9月15日)
  (1)材料一所说的“制度”是由谁创立的?据材料一指出该“制度”的特点。
  (2)材料二中明太祖推行的诸多改革措施的目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军机大臣的职责。
  (4)根据材料四说明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
  (5)材料一至材料四体现了我国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是什么?
  【解析】(1)秦始皇创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是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封建王朝君主。
  (2)明太祖即位后,为加强君主权力,改革行政机构。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全国的军政大权,都集中到了皇帝手里。
  (3)为加强君主专制,雍正帝设立军机处,由皇帝选调亲信大臣组成。军国大事完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是跪在地上,拿笔记录,然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
  (4)中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它是我国人民管理自己国家的组织形式,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一部真正反映人民意志、代表人民利益的宪法,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5)我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主要是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由皇帝一人专政。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之后,以法律的形式明确规定我国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故答案为:
  (1)秦始皇。皇权至上(或皇帝一人掌握政权)
  (2)加强君权。
  (3)抄写传达皇帝的旨意。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5)专制走向民主(或人治走向法治)。
  8.(2016·湖北襄阳)
  【统一的中国】
  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为中华民族的发展都做出了贡献。
  材料一有人认为:秦始皇对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你认为秦始皇对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列举两点)
  材料二在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历程中,曾有许多游牧民族进入中原,甚至还取代了某些中原王朝,他们入主中原后在统治策略上都迅速地被中原化。
  (2)第一个入主中原、统一中国的是哪个游牧民族?哪一项地方行政制度最能体现其管理国家的“中原化”?
  (3)满族建立的清王朝为加强我国西藏的管辖做出了突出贡献,依据史实,概括清朝管辖西藏的两种方式。
  【解析】(1)考查了秦始皇对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建立了首个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秦的统一及巩固统一的措施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及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自秦统一以后,统一成了历史发展的主流。   (2)蒙古族,这支游牧民族在首领成吉思汗的带领下,东征西讨,先消灭了西夏,然后消灭了金,接着消灭南宋,建立了地域巨大的、完整统一的王朝——元。蒙古族是第一个在中国大地上建立完整统一王朝的游牧民族。行省制度的实施,最能体现其管理国家的“中原化”,既保证了中央有足够的力量统治全国,又能保障地方有适度的权力建设好地方。
  (3)清朝时期加强对西藏管辖的措施包括:清初,顺治帝接见五世达赖,赐予他“达赖喇嘛”的称号;后来康熙赐予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称号。此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雍正时期(1727年),开始设立驻藏大臣,代表中央长驻西藏,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此举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乾隆帝制定了“金瓶掣签”制度,规定喇嘛教活佛转世人选,必须用中央颁发的金奔巴瓶抽签决定,由驻藏大臣监督。
  参考答案:
  (1)灭六国统一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推行郡县制;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任举两例即可)
  (2)蒙古族;行省制度。
  (3)册封制度(册封达赖和班禅);设驻藏大臣。
  【专题集训】
  1.《全球通史》中写道:“这一制度,中国推行了近两千年之久;他们通过考试,品评人才的优劣,为政府机构配备文官。” “这一制度”是指()
  A.监察制度B.三省六部制C.行省制度D.科举制
  2.贞观十五年,吐蕃的一位赞普说:“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题中的“赞普”和“公主”指的是()
  A.尺带珠丹和文成公主B.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C.尺带珠丹和金城公主D.松赞干布和金城公主
  3.科举制度作为一种人才选拔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它正式创立是在()
  A.隋文帝时B.隋炀帝时C.武则天时D.唐玄宗时
  4.我国古代延续了一千多年的丞相制度废除于()
  A.秦朝B.汉朝C.唐朝D.明朝
  4.明太祖时,全国重大军政事务都由他亲自处理,忙得不可开交。这是因为他废除了()
  A.锦衣卫B.行中书省C.三司D.丞相
  5.据史书记载,明初朱元璋为解决君相之争,对丞相胡惟庸抄家灭族,并对行政制度作了重大改组。“重大改组”体现在()
  ①设立锦衣卫②设立军机处③设立驻藏大臣④废除宰相制度
  A.①②③B.③④C.②③④D.①④
  6.下列属于清朝加强君权措施的是()
  ①焚书坑儒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③设立军机处④大兴“文字狱”⑤设立锦衣卫
  A.①④B.②③C.②⑤D.③④
  7.乾隆皇帝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做出了许多努力,自称有“十全武功”。下列不属于其“十全武功”的是()
  ①收复台湾②开始设立军机处③平定大小和卓叛乱④赐予达赖五世为“达赖喇嘛”的封号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8.专制主义政治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把国家的一切权力高度集中于最高统治者之手;二是排斥任何形式的监督。下列各项符合这两个基本特征的有()
  ①西周的分封制②隋唐的科举制③明朝废除宰相制度
  ④清朝设立军机处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9.我国历代政府历来重视民族团结和注重对边疆的有效管理。下列行政或军事机构管辖的地区是()
  A.西藏B.东北C.新疆D.台湾
  10.加强制度建设和完善机构设置,是巩固统治的有效措施。下列制度或机构出现的顺序是()
  ①行省制度②八股取士③科举制④驻藏大臣⑤台湾府
  A.③②①④⑤B.③①②⑤④C.③①②④⑤D.②③①④⑤
  11.清朝时期,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的是()
  A.西域都护B.军机处C.驻藏大臣D.伊犁将军
  12.数十年来,十四世达赖一直企图分裂中国、谋求西藏独立。以下能驳斥达赖的反动言行,说明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史实是()
  ①元政府在中央设宣政院,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②康熙帝以后,达赖、班禅必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③清朝设置驻藏大臣④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13.1995年11月29日,第十世班禅大量转世灵童的金瓶掣签仪式在拉萨大昭寺释迦牟尼像前隆重举行。“金瓶掣签”制度开始于()
  A.顺治皇帝B.康熙皇帝C.雍正皇帝D.乾隆皇帝
  13.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政治制度。从秦朝开始直至清朝辛亥革命,历经两千多年的历史。下面表格归纳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脉络。
  【图片呈现】
  (2)请将对地方管辖的制度与当时在位的皇帝正确连线。
  【整体感知】
  (3)观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过程,请你归纳总结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呈现的趋势是什么?
  【评价利弊】
  (4)据所学,请你评价一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利弊。
  参考答案
  1.D2.B3.B4.D5.D6.D7.D8.D9.C10.B11.C12.D
  13.(1)皇帝;丞相、太尉、御史大夫;郡县。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三省六部。行省。丞相;特务;八股取士。军机处;文字狱。
  (2)A-FB-DC-E
  (3)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加强。
  (4)利:有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弊:皇权专制极易形成暴政、腐败现象,阻碍社会发展;思想上专制统治,钳制了思想,压抑了创造力。
其他文献
农村学校体育工作是我国全民体育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但是,由于地区经济、应试教育、传统观念等多方面条件的影响,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很多直接或间接的因素制约了农村体育教学的发展。  一、目前农村学校体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学校体育工作作为全民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相对于以前,无论是观念上还是投入上已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社会的普遍重视。然而,由于诸多方面原因的影响,人们对体育教育的认识程度并不能提高
二十一世纪,到处都体现着信息数字化的革新,给人类生活、生产带来了巨大影响。随着信息技术大众化、人性化的发展,人机交互越来越透明容易。特别是网络技术应用的普及,在人们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工具进行日益频繁的交往和交流的同时,信息技术的“双刃剑”效应也越来越明显。如何正确运用好信息技术工具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作为信息技术教育主阵地的信息技术课堂更要以教育学生正确、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为已任,在信息技术课堂
[摘要]在农村学校推行音乐新课标教育存在许多困难,作者结合教学实践,总结几方面影响因素,并提出改进思路,以引起社会、学校、家庭共同思考,并努力改进以提高我国素质教育水平。  [关键词]关注;农村学校;音乐;新课标;教育    音乐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音乐教学属于美育范畴,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还能培养学生的高尚品德和情操,使他们的智力得
人类已进入信息化时代,迅速准确地获取信息、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已成为每个人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终生有用的基础能力之一。因此,提高小学生的信息技术的能力已成为我们教育者不可推卸的任务和责任。信息技术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确立“任务驱动”的教学原则。这个原则突出了在“做”中“学”的思想,即在实践中完成任务。因此,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空白艺术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造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空白艺术 自主学习 创造力 课堂效率    “空白”是一种艺术,中国画利用空白能产生无中生有,有限中容无限的艺术效果,在音乐中也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美妙境界。在语文教学中,空白艺术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空间,留几处空白让学生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特别在当今教育新政下,学生的自主时间多了,如何在有限授课时间内提高物理课堂有效性,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切实落实物理新课程理念,实施素质教育,构建合作学习共同体是行之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    一、合作学习的
【热点材料】  1 根据2012年6月1日实施的《海洋观测预报管理条例》,我国自2012年6月1日起实施包括黄岩岛、钓鱼岛等海岛及其附近海域的海洋环境预报。7月13日,第45届东盟外长会议在柬埔寨首都金边闭幕,因菲律宾要将黄岩岛“争端”写入公报,导致无法发表联合公报,这是东盟成立45年来首次未能发表联合公报。7月24日,三沙市成立大会暨揭牌仪式在三沙市委、市政府办公大楼前的广场上隆重举行。中国在海
在中国,对牛的崇拜历史悠久,牛的传说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关于牛的收录在汉语成语与惯用语中的条目有数百条,这足以显示出牛与中国古代大众关系的密切程度。中国人自称是“炎黄子孙”,而炎帝族就是一个最强大的牛的氏族部落。“牛”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在中国文化特别是在华夏文化中拥有农神精神与战神精神双重文化象征意义:炎帝是农神,代表着牛文化的勤苦与奉献;蚩尤是战神,代表着牛文化的顽强与拼搏。因此有关对牛勤苦奉献
【摘要】小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小学生来说,浓厚的学习兴趣是英语学习的第一步。英语课堂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阵地,良好的课堂导入不但可以有效激发和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 导入方法 学习兴趣    课堂导入是整个教学活动的起始环节,也是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和学习兴趣的关键步骤。尤其对于小学生而言,如
[摘要]语文自主学习是新理念指导下的一种学习方式,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它所倡导的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参与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努力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尽最大努力创设一个充满关爱、平等自主、尊重个性的学习环境,支持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为创造性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的氛围;指明学生正确的学习目标,点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