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环境下分层教学法的实施路径探究

来源 :大学·教学与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56813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分层教学法倡导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实施个别化教学。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借助于信息化资源与技术手段,多元化表征教学内容,丰富教与学交互形式,拓展教与学资源,学生能便捷开展自主学习。信息化技术手段易于激发分层教学动能,提升分层教学的效益。教师应从精准把握学生学习现状与特征、便捷实施分层教学策略、多元评价分层教学成效入手,具体实施分层教学法。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环境;分层教学;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0)44-0106-03
  一、分层教学法简介
  分层教学法是“以學生为本”的一种教育理念与方法。“分层”中的层级、层次是针对受教育者而言的,指受教育者的学习状况与学习特征等,旨在面向不同学习程度的学习者,设计与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与模式。
  分层教学最早可以追溯至孔子“圣贤施教,各因其材”的教育思想,主张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孟子继承孔子的思想,《孟子·尽心上》 中记载“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强调受教育者的多种类型,以及与此相对应的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1]。
  现代美国教育家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以肯定学习者的差异性为前提,对学生实施不同的教育(学习)方法与不同的学习时长,从而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完成学习目标。俄罗斯教育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则建议教学设计与实施应建立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学生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与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提升教学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综上所述,分层教学法由来已久,分层教学关注全体学习者的发展,倡导“以学生为中心”,实施个别化教学,以承认学生的差异性为前提,追求教学方法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促进学生个体及群体的全面协调发展 [2]。本文思考了基于信息化教学条件与情境下实施分层教学的可行性,并探讨在当前线上教学、混合式教学日益多元与普遍的教学情境下,分层教学的实施路径及其注意事项,为当前线上教学、混合式教学内涵赋能,提升育人效益,为教学实践提供借鉴与思考。
  二、信息化技术手段激发分层教学动能
  当前,以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借助于信息化资源与技术手段,能多元化表征教学内容,激发分层教学的动能。
  首先,从教学内容而言,信息化教学技术能够聚集丰富的教学(学习)资源,为分层教学提供多样的教学资源,支持面向不同层级的学生开展不同目标导向、不同方式的教学。从教学方式而言,信息化教学环境支持多种教学(学习)方式,翻转课堂、微课教学、研究性学习、项目学习等模式易于组织与实现,为分层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可行的方案。此外,从受教育者角度分析,信息化教学技术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协作学习提供了便捷的条件,基于信息化手段与资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与个性化发展提供便利,学生能够及时评估与掌握学习情况(时长、内容、成果等),并据此调整教学(学习)方式,借助于丰富的线上交互,提升分层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最后,从教学媒体视角分析,信息化技术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方式,尽可能地发挥信息化教学媒体的功效,特别是多媒体及其网络技术,使建构主义教育、人本主义教育理想成为可能 [3]。
  三、信息化教学环境下分层教学法的实施路径
  (一)精准把握学生学习现状与特征
  准确把握学生学习前掌握的知识、技能与态度等,是开展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实施教学的前提之一。精准把握学生的学习现状与学习特征是实施分层教学法的重要条件。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精准把握学生学习现状成为可能。在混合式教学、翻转式教学中,课前任务、课前测验等多种形式的课前活动,例如问卷调查、分组任务、竞赛答题等,灵活便捷地信息反馈方式都可以帮助教师尽可能准确地获知学生的学习现状及学习特征,为分层教学中“层”的确定打下坚实基础,启发教师合理、适当地开展教学次序安排、教学活动设计、教学策略选择等工作,从教学过程的最前端开始,确保分层教学的成功实施。在精准把握学生学习现状时,在获取质性结论基础上,还需要深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特征,合理化进行学生分组等,以提升分层教学的效果。
  (二)丰富多样的教学策略
  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实施分层教学时,可以选择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线上协作式等多种具体教学策略。以翻转课堂式为例,首先可以利用信息化环境中丰富的学习资源,把握好课前线上学习效果的反馈,依据学生的课前学习反馈来确定学生的“层”;再根据课堂互动的目标,依据学生的“层”级来合理设计翻转课堂的学习活动与任务,例如学生自行展开作业讲解、依据学生的“分层“(不同观点)组织课堂辩论等,将学生间的差异性转化为丰富的教学资源合理利用,提高分层教学的效果。
  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实施分层教学,可以充分应用丰富的信息表征形式,如图片、文字、视频、音频、动画等,以及多样的交互方式,如师生、生生、学生——内容等,选用恰当的信息化学习工具,例如学习类APP、拍照、摄像、录音等,协助实施教学策略,辅助学生自主探究与协作认知、问题解决等,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协作能力,在差异化的学习群体(个体)前提下,贯穿精心设计的任务活动,借助于丰富便捷的信息化工具与学习情境,达到分层教学的目标。
  (三)多元评价分层教学成效
  由于分层教学的基准点为学生不同的“层”,因而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分层教学的目标也有所不同。以“数字布鲁姆”为例,认知领域可以划分为识记、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建六个层次 [4]。在识记、理解学习层次上,分层教学目标在于减少差异,消除“层”,达成共识;在应用、分析学习层次上,分层教学目标则是在学生识记、理解趋同的前提下,认同其差异,允许学生不同程度的应用与分析,进行个人的认知建构;而在评价、创建学习层次上,分层教学目标则是鼓励差异,尊重学生在评价与创建上鲜明的个人特色,发展个人的认知图式。   综上所述,分层教学的成效评价较为复杂。首先,需要厘清教学目标,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合理进行评价。其次,成效评价须全面,新课改三维教学目标包括认知与技能,还有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因而,在对认知与技能这一维度学习成果评价的基础上,还需要重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对于分层教学而言,过程与方法尤为重要 [5]。基于分層的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要使学习者在这一相互协助、分层学习的流程中,获取组织、协作与沟通的技能。因而,教师在评价学习成效时,须发现学生在分层学习中的闪光点,帮助学生提炼与升华,达到分层教学的目的。最后,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中,可以借助多元的工具与手段,灵活便捷地开展评价,注重形成性评价的开展,多元主体的评价等,可以在课中、课后评价,采用教师评价、生生评价等多种方式。
  信息化教学发展至今,工具与手段日益丰富多样,翻转教学、混合式教学、AR/VR教学应用越来越广泛,如何以教学目标为引导,合理设计与实施教学,提升信息化教学效果,是一线教师不懈探究的重要课题,分层教学的讨论与探索,即是如何进一步发挥信息化教学工具与手段的功效,真正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在信息化学习情境下,实现个性化学习、人人发展这一教育理想 [6]。
  信息化教学技术支撑的教学环境为分层教学的实施提供了资源,也可以使学习者及时掌握学习情况。然而,教学活动本身又是灵活的,特别是“以学生为本”理念的教学过程更具灵活性,需要教师全方位掌控课堂教学过程,根据学生在课堂的表现与学习进度,在教学目标的引导下,及时调整下一步的教学步骤,以上还有赖于教师在教学中积累的教学智慧。
  四、结语
  分层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不同个性特征学生的学习能力、爱好、兴趣,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方法,根据不同层次目标进行施教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是在人文精神理念和素质教育背景下开展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也是因材施教原则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分层教学不仅能够兼顾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学效率。本文对分层教学实施路径展开的探究,对教育工作的开展而言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挺,曲巍,王小飞. 分层教育教学法在《临床医学导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20(02):17.
  [2] 刘雪燕. 初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实施初探[J]. 新课程学习·下旬,2014(07):33.
  [3] 陈小琴. 分层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 考试周刊,2013(64):59.
  [4] 陈丹,吴永和. 基于“数字布鲁姆”的学习活动设计[J]. 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11):34-37+42.
  [5] 段天静. 浅谈分层教学法在跆拳道教学中的应用[J]. 现代职业教育,2017(29):29.
  [6] 王爱华. 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试题与研究,2018(09):9.
  (责任编辑:胡甜甜)
其他文献
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徽州文化独树一帜。今天的徽学影响越来越大,作为显学之一,它与藏学、敦煌学竞相辉映,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三大区域文化之一。而其中,古徽州的重教思想
目的探讨经胸骨旁短轴切面行声学微泡联合重组人尿激酶原(PRO-UK)与单纯应用PRO-UK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回旋支无复流患者近、中、远期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贵
目的系统评价不同体位对直接喉镜气管插管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Ovi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及万方数据库中
运用计量分析方法,辅助以SATI3.2、SPSS22.0、UCINET6.0等软件,对篇名含"一流学科"的136篇CNKI核心论文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我国一流学科研究起步晚发展快,处于成长阶段;中国
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在构成外部环境的诸多因素中,人的因素是最关键的,特别是居民素质起着主导作用,直接决定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快慢。因此,提高市民综合素质和社
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高考,源于中国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随着社会就业压力的加大,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日益窘迫,使得人们不得不把焦点放在了高考公平的问题上,而在某种程度上却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