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新课程;古诗词;教学方法;诵读;讨论;再现;归纳扩充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12—0071—01
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要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体现时代的要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充分体会古诗词的精美,感受古诗词的意境。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尽量保留古诗词的韵味,用新、旧两种教学方法择优教学。
一、诵读法
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诵读是培养学生感受力的一个重要方法。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多读,通过读去体味诗词中的韵味。
1.音读,即读准音。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适当地范读,指导学生读准每一个字音。要知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2.乐读,即读准节奏。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配乐吟唱,掌握抑扬顿挫,把握情感基调。
3.意读,即读懂诗意。古诗词是学生不熟悉的文学样式,语言具有很大的集约性,古诗词里有很多典故和文化常识,思维有很大的跳跃性,教师要帮助学生扫除文句上的障碍,引导学生反复诵读。
4.情读,即领略诗歌的意境之美和诗人的心境之意。教师要引导学生想象诗词中描绘的美好画面,进入古诗词的优美境界。
二、讨论法
1.让学生按要求预习,通过查资料,搜集讨论要素。教师应指导学生搜集作者的个人信息、写作风格和关键词语等,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交际的能力,同时形成主动学习的品质。
2.进行小组交流。学生朗读后会提出这样那样的疑问,对于这些疑问,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和评议,并适当补充、指导、点拨。只有这样,才能拉近学生和文本的时空距离,才能使学生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3.全班评议。教师应组织学生对诗文中不理解的地方进行小组讨论,并提交全班审议,培养学生踊跃思考的态度。
4.教师进行总结。教师要对讨论的结果进行评价、修正和肯定,鼓励学生积极创新、勇于质疑。
三、再现法
再现法就是通过韵译、绘画、吟唱、表演、想象等手法,使古诗词内容再现,从而深化理解古诗词的内容、背景、技巧和情感的教学方法。
1.韵译再现。用散文化的语言来翻译古诗词,以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内容为目的,尽可能地保持原诗词的音韵、节奏及语言中的深层意义。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诗文,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准确地把握原诗的特色。
2.绘画再现。自古诗画不分家,“诗是无形画,画是无形诗”。教师应指导学生边看画边吟读诗句,由诗而画,从画及诗。这种以画代诗的直观教学,能够加深学生对诗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达到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
3.吟唱再现。早期的诗歌是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的,古诗词往往富于音乐美。吟唱再现符合学生的学习品位,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还能使学生对枯燥的古诗词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4.想象再现。透过古诗词,我们似乎可以想象出古人的一些生活、学习,似乎来到了时光隧道,了解到一些古人的风俗、习惯、人情等。教师在组织教学古诗词时,应该鼓励学生走进诗词,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紧扣诗词独有的审美特质,填补空白,步入意境,进而达到理解诗词的思想感情和学习祖国优美语言的目的。
四、归纳扩充法
将所学的古诗词与其他表现手法相近的古诗词联系起来学习,形成一个知识组块。古诗词中的叙述、描写、抒情,有很多相同或相似的地方,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在总结归纳中引导学生领悟、体味我国古诗词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的知识更加系统。
总之,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解观,无需字字句句都“打破沙锅问到底”,不应拘泥于文字、词语的解释和诗意的分析,要充分发挥古诗词学习的联结功能,感悟语言文字的美妙之处。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12—0071—01
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要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体现时代的要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充分体会古诗词的精美,感受古诗词的意境。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尽量保留古诗词的韵味,用新、旧两种教学方法择优教学。
一、诵读法
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诵读是培养学生感受力的一个重要方法。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多读,通过读去体味诗词中的韵味。
1.音读,即读准音。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适当地范读,指导学生读准每一个字音。要知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2.乐读,即读准节奏。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配乐吟唱,掌握抑扬顿挫,把握情感基调。
3.意读,即读懂诗意。古诗词是学生不熟悉的文学样式,语言具有很大的集约性,古诗词里有很多典故和文化常识,思维有很大的跳跃性,教师要帮助学生扫除文句上的障碍,引导学生反复诵读。
4.情读,即领略诗歌的意境之美和诗人的心境之意。教师要引导学生想象诗词中描绘的美好画面,进入古诗词的优美境界。
二、讨论法
1.让学生按要求预习,通过查资料,搜集讨论要素。教师应指导学生搜集作者的个人信息、写作风格和关键词语等,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交际的能力,同时形成主动学习的品质。
2.进行小组交流。学生朗读后会提出这样那样的疑问,对于这些疑问,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和评议,并适当补充、指导、点拨。只有这样,才能拉近学生和文本的时空距离,才能使学生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3.全班评议。教师应组织学生对诗文中不理解的地方进行小组讨论,并提交全班审议,培养学生踊跃思考的态度。
4.教师进行总结。教师要对讨论的结果进行评价、修正和肯定,鼓励学生积极创新、勇于质疑。
三、再现法
再现法就是通过韵译、绘画、吟唱、表演、想象等手法,使古诗词内容再现,从而深化理解古诗词的内容、背景、技巧和情感的教学方法。
1.韵译再现。用散文化的语言来翻译古诗词,以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内容为目的,尽可能地保持原诗词的音韵、节奏及语言中的深层意义。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诗文,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准确地把握原诗的特色。
2.绘画再现。自古诗画不分家,“诗是无形画,画是无形诗”。教师应指导学生边看画边吟读诗句,由诗而画,从画及诗。这种以画代诗的直观教学,能够加深学生对诗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达到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
3.吟唱再现。早期的诗歌是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的,古诗词往往富于音乐美。吟唱再现符合学生的学习品位,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还能使学生对枯燥的古诗词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4.想象再现。透过古诗词,我们似乎可以想象出古人的一些生活、学习,似乎来到了时光隧道,了解到一些古人的风俗、习惯、人情等。教师在组织教学古诗词时,应该鼓励学生走进诗词,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紧扣诗词独有的审美特质,填补空白,步入意境,进而达到理解诗词的思想感情和学习祖国优美语言的目的。
四、归纳扩充法
将所学的古诗词与其他表现手法相近的古诗词联系起来学习,形成一个知识组块。古诗词中的叙述、描写、抒情,有很多相同或相似的地方,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在总结归纳中引导学生领悟、体味我国古诗词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的知识更加系统。
总之,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解观,无需字字句句都“打破沙锅问到底”,不应拘泥于文字、词语的解释和诗意的分析,要充分发挥古诗词学习的联结功能,感悟语言文字的美妙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