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经典美文 建设书香校园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ok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经典佳作美不胜收。经典美文是中华民族真善美的艺术结晶,也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精髓。在小学生中开展诵读经典活动,不仅能滋养学生的心灵,塑造健全的人格,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文章从“创设氛围,激发诵趣”“诵读方式多样化、经常化”“诵读经常化,充分利用零碎的时间”“诵读全员化,师生、家长共成长”四个方面探讨诵读经典美文的具体方法,以期建设一个更为浓郁的书香校园,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诵读经典;书香校园;学校文化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创造一个教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学校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地方,更是弘扬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地方。学校的文化氛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生活在其中的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以营造一个浓郁的书香校园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诵读经典美文的意义
  当前我国的文化市场充斥着大量令人眼花缭乱的流行文化,当今学生津津乐道的热门话题不是网络游戏就是追星,五花八门的流行文化容易使还是懵懂无知的青少年迷失方向。如果没有传统经典文化的引导和滋养,这些在良莠不齐的流行文化中长大的学生在未来的社会中将无立足之处。因为快餐式的流行文化无法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们也无法在这种繁杂中找到自己的精神归属和社会认同感。
  从这个意义上讲,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活动,非常有必要。诵读经典可以使学生逐渐形成“仁义礼智信”的优秀品质,为他们今后养成优良的品格奠定基础,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诵读,学生可以品味我国上下五千年中华经典独有的意境美和韵味美,从而陶冶学生的美好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以此滋养学生的人生。
  二、诵读经典美文的具体方法
  (一)创设氛围。激发诵趣
  正所谓:“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校园是每个学生学习、交流的主阵地。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时时、处处给学生以强烈的感官刺激,能使他们在耳濡目染中生发诵读经典美文的兴趣。
  如在学校的宣传栏划出一个小角落作为“经典美文角”,定期更换一些唐诗宋词、《论语》《笠翁对韵》等;还可在班级的角落开辟一扇“文化墙”,让学生自己设计、摘抄经典,如《弟子规》《三字经》《朱子治家格言》等;还可以在教室门口张贴学生书写的经典美文书法作品,让学生比一比谁写得好。学生亲身参与其中,更能感受和体味到经典的巨大魅力和灿烂多姿。
  (二)诵读方式多样化、经常化
  除了营造浓郁的书香氛围,还应该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经典诵读活动。诵读可以采用领读、自读、轮读等方式,理解中的指名读、集体读、查读,巩固提高中的接力读、配乐读、表演读、比赛读等方式。各种形式的读,既能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又能使学生真正达到“熟读成诵”“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目的。
  经典美文韵律优美、言简意赅,对于理解能力尚浅的小学生而言有一定难度。如果片面理解为只是一味地让学生读,哪怕读上千遍,也只能使学生有口无心地“空读”。因此,诵读经典时教师还要加强指导,可以把“读”与“画”“演”“写”“编”有机结合起来。如定期举办诵读经典大赛、摘抄经典的手抄报比赛、“读经典诗文,写规范汉字”书法比赛、“经典咏流传”的文艺会演活动等等。“画”“演”“写”“编”都是学生喜爱的活动,将读与这些活动相结合,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巩固诵读成果,而且能极大地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充实学生的心灵。渐渐地,让经典诵读成为学生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从而真正地润泽学生的童年。
  (三)诵读经常化,充分利用零碎的时间
  1.晨午读。充分利用早午读的时间,每次15分钟。学生到校后,就开始诵读,班干部带领学生读,让学生扎扎实实地诵读,时间长了,学生自然就形成一种读书习惯。这段宝贵的时间不可忽视,在教学上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2.课前一分钟。一般而言,上课铃响到教师进教室的这段时间,教室里比较混乱,诵读既可以让学生迅速地静下来,又能让学生领略经典美文的魅力。
  3.课中运用。语文课堂上,学生自由讨论后,想要让学生迅速安静下来时,教师可以抛出一两句经典语句,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也可朗诵古诗词或者八字成语,将经典融人日常教学。
  4.课后读。课间活动可以让学生玩“经典美文知多少”的问答游戏,让学生玩中读,读中玩,寓教于乐。还可以让学生在周末对一周所读内容进行梳理巩固,做到温故而知新。
  (四)诵读全员化,师生、家长共成长
  诵读不仅需要全体学生的参与,也要教师参与其中。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教师的引领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先具备“书香”品位,从而为书香校园的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学校可以建立“月读书”制度,让每位教师每月至少读一本经典,提倡“不动笔不读书”,促使教师养成良好的读书和做笔记的好习惯;还可以举办“读书节”活动,在每届读书节上,让教师互相推荐好文章或好书,并撰写推荐理由;还可组织教师开展和学生“同读一本经典美文”活动和“同背一首诗”活动。师生在诵读的过程中互相交流、互相促进。
  我们除了要重视学校的主导作用,更要发挥家长的言传身教作用。倡导书香家庭,实施“亲子悦读”工程,从而更有效地激发学生课外诵读经典的兴趣。可以让家长聆听孩子的诵读,和孩子交流诵读体会;还可以让家长充当陪读员,陪孩子一起完成教师要求诵读经典美文的作业。亲子共诵,既营造了独特的家庭文化氛围,又促进了亲子间的沟通交流,让家庭也成为学生诵读经典的场所,使经典诵读活动由校内向校外延伸,营造“校园大课堂,家庭小课堂”氛围,学生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潜移默化地汲取经典美文的精华,得到经典美文的浸润,陶冶性灵,开阔心胸,端正品行,最终提高综合素质。
  三、结语
  经典诵读是一项灵魂工程,難在坚持,贵在扎实,功在千秋。我校自2009年11月被评为县级“书香校园”以来,启动了以“好书伴我同成长”为主题的活动,每学期都评选出一批“阅读之星”进行表彰,并且每个学期在每个班级里举行诵读演讲比赛活动。2011年1月,我校再次荣获市级“书香校园”称号,继续开展让“阅读成为习惯,经典走进心灵”的读书活动,鼓励学生品味诵读经典的魅力,收获诵读的快乐,并撰写多篇读后感,参加征文比赛。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坚持不懈、积极推进,将经典诵读与师生的日常结合起来,营造一种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书香氛围,努力建设“以诵读经典长知识、以诵读经典增智慧、以诵读经典促养成、以诵读经典树理想”的校园文化,让校园时时充满勃勃生机,处处洋溢浓浓书香。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写作中,素材是写作的基础。生活素材又是学生最容易积累和理解的重要素材。贴近生活实际的作文易引发大家的共鸣,文章才能“活”起来。因而,笔者结合教学经验和实践,在分析当前初中学生写作中运用生活素材面临的一些问题的基础上,探究了生活素材的具体运用策略。一是指导学生积累生活素材;二是指导学生选择生活素材;三是指导学生理解生活素材;四是指导学生使用生活素材。  关键词:初中生;生活素材;写作运用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是相互联系的整体。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学校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过程中必须强化全局意识,正确把握和处理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更加注重发展的整体性、系统性、公平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优化学校管理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首先抓好教师隊伍建设。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科研工作的主要承担者,是学校工作最重要的资源和最具有能动性的因素。学校管理者应根
朱军是他的偶像,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是他的理想,春节联欢晚会他想去主持……这是一个少年的人生目标。对于张天回而言,这个理想已经向他靠近了一步。在第五届全国电视希望之星大赛中,他先后获得了四个奖项:湖南赛区少年朗诵和主持十佳,全国少年优秀主持奖和少年朗诵全国十佳。在朗诵十佳中,他声情并茂朗诵的《军礼》得分,名列全国第二名。  他生活在一个方言拗口的南方小城,父母都是一口乡音。在乡音中成长的他,为何能“
老鹰是一种奇特的飞禽,因为它们都把窝巢筑在树梢或是悬崖陡壁上,寻常的动物很难直接攻击它们。  可是,老鹰是怎么搭筑窝巢的呢?生态学家们用望远镜仔细观察后发现,母鹰先用尖嘴衔一些荆棘放在底层,再叼来尖锐的小石子铺放在荆棘上面。乍看,总觉得用锐利的小石子来铺垫窝巢,是很突兀怪异的,这怎么能构筑一个温暖、舒适的窝巢呢?不过,母鹰后来又会衔来枯草、羽毛或兽皮盖在小石子上,做成一个孵蛋的窝。  小鹰孵化、出
摘 要:文章结合我校“崇雅致远,作育英才”的办学理念,认真落实劳动教育的基础上,通过学科渗透,进行数学教育与劳动教育的双融教育。教师应加强学生的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奋斗精神,还要结合雅致的内涵,在课堂的实施中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及时鼓励及指导学生,做到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承担教育责任。  关键词:雅致文化;数学教育;劳动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
【摘 要】有效教学是教师们一直追求的方向,实现有效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本文论述了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的几个思考,从教改的原因、有效教学的重要性、生成与预设的辩证统一、开放活动课程等方面论证了小学语文教改的重要性。  【关键词】“研学后教”;小学语文;有效教学  教育课程标准与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提出:小学语文应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
引导孩子正确交友    Q 我儿子上小学四年级,最近老师反映他这段时间总跟班上学习最差的几个同学玩,有一次还和他们一起去打架。听了老师的话,我禁止儿子再与那些孩子来往,儿子竟然哭闹着说,那他就不去上学了。我该怎么办?  A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必然会认识更多朋友,交往更加复杂。家长有责任监督引导,但要注意方式方法。如果家长只从自己的角度来分析,如“某某考试都不及格,你和他玩也会落后,不许再理他”这样
摘 要: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州市番禺区时代南阳里小学坚持“生态教育”理念,以“做最好的自己”为核心价值追求,积极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校园和活力校园: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确定生态教育理念;坚定生态教育理念,激励教师个性发展;构建生态课程体系,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建设时尚雅致校园,提高学校环境品位。  关键词:生态教育;教育理念;教师发展;课程体系;学校环境  一、遵循学生的发展规
英国:儿童成熟太快童年11岁终结    美国最大儿童图书出版商之一、兰多姆出版公司(又译“兰登书屋”)英国分公司对英国1170名18岁以下孩子的父母展开调查,结果是,55%的人认为现在孩子的童年时期11岁就宣告终结。  调查显示,家长过度地放纵孩子的行为,如饮酒、吸烟、烫发、穿耳洞等,是孩子早熟的根本原因。此外。约75%的被调查父母承认,子女对家长的权威毫不在乎,经常和他们对着干。72%受访者认为
“开学了,孩子上学读书,家长也开始了“陪读”新学期。孩子读书苦,家长陪读忙,在家长、老师、教育专家眼中,陪读,怎么也绕不过孩子升学、自立等这些让大家都感到有些沉重的话题。家长陪读,究竟是爱还是无奈?”    陪读是我们的“作业”    一项对6 7 0位小学生家长的调查显示,近五成小学生回家做作业需家长陪读,36%的学生需要家长监督,仅一成小学生回家后能独立完成作业。  下面的家庭生活情景,您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