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蒲白矿务局,一个有着百年开采历史、资源枯竭的衰老矿区,在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发展大潮中,局长宋老虎一班人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煤炭市场好转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创新安全质量标准化,推行人本精细管理,整合企业先进安全文化,创建安全发展六大工程,使企业成为一个朝气蓬勃的国有大型煤电企业。企业被陕西省人民政府推荐为全国质量标准化局,已经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核准验收。矿务局焕发了青春,产生了前所未
有的活力,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了新的成绩,企业进入了最好的发展时期。
一、整合提升企业文化搞好安全发展基础工程
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虽然不是直接的因素,但却是最持久的决定因素。蒲白局对过去弱势的、零散的、落后的企业安全文化进行整合提升,使其成为强势的、系统的、先进的企业安全文化。煤矿企业依存于企业安全文化,企业安全文化是煤矿企业的本质保证。
煤矿企业安全文化需要行为养成、视听标识、环境刷新来支持保障。一是行为养成。由于煤矿职工大多来自农村、山区和本矿区,文化素质普遍较低,这是制约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一个因素,也是观念更新、先进理念输入的屏障。因此,必须抓好行为养成。蒲白局制定了《职工文明行为规范》、《职工安全文化手册》、《职工岗位操作规范》、《职工岗位安全操作口诀》等,使职工“一举一动,规章至尊”。这些规范行为开始是强制执行,随后成为自觉行为,达到自主管理,也就是屈从——遵从——追从——真心向往这样一个过程,成为本质型安全人。行为养成是标准化管理的要求,是实现创新质量标准化的基础。二是标识系统。开发了局旗、局歌、局徽等一套标识系统,就是要用强烈视听冲击力感染熏陶职工,传达企业文化的美感。三是环境刷新。着重改变煤矿黑、脏、乱、差的现场环境、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和生存环境,创造出整洁便捷的作业条件,塑造出美观亮丽的现代煤矿形象,让职工在环境刷新中感受变化。
二、创建安全质量标准化搞好安全发展生命工程
把创建企业安全文化延伸到标准化建设,创新标准化建设的新路子。蒲白人采取与强手交朋友的办法,2003年春节的正月初五,局长宋老虎就带人到七煤集团学习标准化建设经验,到阳煤集团学习精细化管理的做法。从“七煤”和“阳煤”的经验中,认识到:煤矿安全的根本出路在标准化建设,以人为本的精细化管理是标准化之纲。过去搞标准化建设,仅仅看作是一般性管理工作。通过取经学习、系统思考,充分认识到了标准化在煤炭企业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因而,蒲白人将标准化建设提升为“煤矿的生命工程”、“一把手工程”。
蒲白局标准化建设建立了在局长、党委书记的直接指挥下,全局“以一统之”共同建设,“以一贯之”坚持建设,以基层单位为建设主体,机关处室各负其责,广大职工广泛参与的新格局。局党政一把手负总责,把标准化作为重中之重,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用标准化来统领各项工作。安全生产、生活后勤、政工三大系统进行统一安排部署,统一制定标准,统一检查验收。在运行中,全局分为两大块,一块是原煤生产单位,一块是非煤生产单位,重点对基层8个单位进行建设。两块分别下设办公室,处理标准化建设事务。在标准化建设中,就是要做到“以一贯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持之以恒不放松。基层各单位按照标准,从最基础抓起,动员一切力量,使广大职工广泛参与,全局形成了比学赶超的标准化建设热潮。
三、抓好质量标准化的落实搞好安全发展的系统管理工程
蒲白局首先抓科技进步,提高采掘工程质量精品率。在技术创新上,每年都推出一批技术成果,引进消化一些新技术,比如说∏型梁、锚杆支护等,6项获省级科技进步奖。每年对矿务局改革、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科技项目给予奖励。通过采取措施,进行标准化施工,采掘工程合格率达到100%,优良工程由30%提高到60%以上。掘进工作面实行光面爆破、激光制导。做到了巷道成型规整,眼痕率达到80%以上。铺网、联网、切顶排支护、顶煤回收等工艺符合标准,煤巷锚网支护达到70%以上。其次是按照标准,提高精确度。材料码放整齐、标志明晰、牌板规范、记录齐全。运输大巷安装水幕,实现了洒水灭尘喷雾自动化,生产现场实现了工业电视监测监控,管线做到了“五线谱”悬挂。第三是抓好班组长和“五大员”的专业培训和提高,培养了一支精通标准化作业的技术队伍,他们熟悉标准,掌握技术,发挥了标准化建设的骨干作用。
实行干部走动式管理,细化管理。管理干部每月按规定次数到生产一线,在一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干部下井实行双向签字、互相监督,一线职工对干部到达区域签字,干部对发现的问题给岗位职工签字。各矿还建立了“安全小分队”、“安全零点行动”、“科长跟班巡查”等制度,使走动管理时间上无盲点、区域上无盲区。基层单位建立起了对每个岗位的当班作业卡,每项工作的项目执行卡,实现了有效监督和控制。将一化变十化,划分2 1个专业,细分责任。不但按岗位、按专业进行责任细分,使每人都承担具体标准化建设责任,而且实行责任传递,达到责任层层落实。全局标准化按照“细节决定成败”的理念,进行细心管理。从细微处着手,一点一滴做起,不放过一个隐患。
四、实施标准化的制度搞好安全发展保障工程。
蒲白局首先制定了标准化建设的制度。既制定了标准化管理工作制度,又对采掘工作面管理,放顶煤工作面安全技术管理,采煤工作面初采、初放安全技术管理,“一通三防”管理等方面都制定了具体制度,形成了一个制度管理体系。其次进行评优抓差。实行旬检月验季评比,各单位每旬进行一次自检,全局每月进行一次验收,每季度进行一次标准化综合评比。每月将考核得分结果在电视、报纸上公布,以表扬先进,督促后进。将所有参与达标的专业实行百分制考核。每季度前二个月检查得分各占20%,季末检查占60%。每月召开一次局长安全办公会,通报情况,提出要求。每季度召开一次现场会,总结经验,表彰先进。现场会在每季度先进单位召开,用现场展示成果、先进带动、有效激励。每季度评出“安全有功人员”、“标准化建设标兵”,给予重奖。
检查验收中坚持“二严”和“三查”,就是严格标准、严肃认真地进行验收,做到一个细节不放过,一分成绩不白送。检查验收人员对照标准、上尺上线、详细登记。不怕得分低,只求得分实,确保达标验收不掺水、不做假、不走样。着重查思想、查落实、查隐患。看标准化建设思想是否到位,看存在的隐患多不多,看上次查出的问题是否进行了整改。通过抓不落实的事和不落实的人,达到抓落实。在检查验收中发现质量隐患,按程度分为:立即整改、限期整改、现场整改三类,分别以红、黄、白三种颜色的整改通知书下发。每月中旬局标准化办公室对安全质量隐患整改进行一次复查,对整改不及时进行扣分处罚,并进行通报督促。
贯彻利益原则,不但把标准化考核纳入各级班子考核中,而且考核得分与基层班子年薪挂钩,每季设有标准化建设奖,给先进单位予以重奖。对局机关处室进行六个方面的标准化考核,其考核得分与安全风险金挂钩。
五、推行人本精细管理搞好安全发展长效工程
以人为本的精细化管理分为两个方面:生产现场管理和生产经营管理。在现场管理方面,一是把4E标准作为精细化管理的纲要。做到人人有标准、事事有标准、处处有标准。各单位完成了各工种、各岗位的标准制定。二是把走动式管理作为精细管理的保障。职工作业在现场,矛盾和问题也集中在现场,通过干部走动式管理,双向签字,互相监督,使干部入井中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三是A、B、C、D四卡和看板管理作为精细管理的载体。这四卡是职工劳动作业的记录卡,也是一种激励卡,它具有现场岗位管理原始记录、投入产出的岗位价值、岗位安全、标准作业、工序衔接的多种功能。四是把“三工并存、动态转换”作为精细管理的推动力。这是一种人人有压力、人人有动力的竞争激励机制。
在生产经营精细管理方面,着重是进行了一些流程再造。一是打造价值流,使价值在流动中增值。不但二级单位成为市场主体,而且班组岗位也逐步开始成为内部市场主体。使每一个生产者都是经营者,每一项工作都讲究投入产出,每一天都能知道经营效果,真正实现价值在流动中增值。二是畅通信息流,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初步搭起了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了运销、生产调度、财务管理、安全生产的信息化,使管理高效快捷。特别是井口信息站,对安全管理起到了重要作用。三是整合现金流,进一步提高资金的利用效果。成立了资金流评价委员会,每季度对全局及各单位的资金流量、流速、流向进行评价,提出风险预警措施。四是构建大物流,降低物流成本。建立生产资料超市,实行物资配送制。成立了物资比价采购委员会,大宗物资和设备的采购须经采购委员会组织招议标。五是完善劳务流,推行内部劳务市场。局内部工人现在一般不做调动,用人全部通过劳务市场,以内部劳动合同形式进行劳务输出,使劳动力资源得到合理流动。六是创新决策流,提高重大问题的决策水平。成立了重大决策咨询委员会,凡属重大投资问题,须先经由有关各方面专家组成的决策咨询委员会进行充分论证,然后方可提供给决策机构进行决策。
六、推行亲情化管理搞好安全发展和谐工程
推行亲情管理,建设和顺的家。过去井下是野蛮、粗暴管理,伤害了矿工的人格尊严,伤害了煤矿的干群关系。近几年,坚持以人为本,首先把矿工真正当作矿山的主人,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劳动。以文明规范维护矿工尊严,管理当中不说脏话,职工逐步改变陋习。干部不得辱骂工人,改变粗暴作风,管理上要多奖少罚,改变以罚代管;实行矿务公开,推行民主管理,让职工心里明白,也给干部一个清白。矿工生日时送生日礼物;矿工家中有红白喜事,主动去帮忙;矿工家中有矛盾纠纷前去进行调解;经常到农协工家中走访,各级领导干部都做到了“五必访”,了解职工思想状况,使职工处在一个亲情和顺的环境中。
协调劳动关系,建设安定有序的家。近年来,由于几个矿相继破产,职工群众上访,多数反映在劳动关系方面,特别是劳动利益、劳动保护、劳动合同等问题比较突出。矿区是“三工并存”,即固定工、合同工、农协工。在马村矿关闭破产时,高度重视劳动关系,对每个职工都严格按政策办,做到程序合法有效,真实公正。坚持在劳动合同管理中依法办事,手续完备,在实际处理问题时尽可能照顾职工,减少劳动合同纠纷。在以工伤、工亡待遇为主要内容的劳动保护上,加强有效管理,做到按政策办事。通过努力,上访问题随之减少了,矿区基本上达到了安定有序。
支持社区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的家。实行了主辅分离,后勤从生产单位剥离出来,成立了一个生活服务中心、7个社区。几年来,全局不断加大对困难家庭的帮扶力度,支持社区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局党政主要领导到社区进行了一次调研,提出帮助社区发展的思路,这就是企业从经济收益上反哺社区,向社区提供经济支持;从经济发展项目上帮助社区,使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从落实政策上与地方政府协调,使贫困家庭都能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搞好与地方的关系,建设融洽睦邻的家。矿区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地方政府和周边农村的支持合作。蒲白局加强与蒲城、白水两县地方政府的沟通与联系,得到了地方政府的支持。妥善处理与周边农村的关系,减少了矛盾和纠纷,使企业改革发展有一个融洽的环境。
(作者单位:陕西蒲白矿务局)
有的活力,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了新的成绩,企业进入了最好的发展时期。
一、整合提升企业文化搞好安全发展基础工程
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虽然不是直接的因素,但却是最持久的决定因素。蒲白局对过去弱势的、零散的、落后的企业安全文化进行整合提升,使其成为强势的、系统的、先进的企业安全文化。煤矿企业依存于企业安全文化,企业安全文化是煤矿企业的本质保证。
煤矿企业安全文化需要行为养成、视听标识、环境刷新来支持保障。一是行为养成。由于煤矿职工大多来自农村、山区和本矿区,文化素质普遍较低,这是制约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一个因素,也是观念更新、先进理念输入的屏障。因此,必须抓好行为养成。蒲白局制定了《职工文明行为规范》、《职工安全文化手册》、《职工岗位操作规范》、《职工岗位安全操作口诀》等,使职工“一举一动,规章至尊”。这些规范行为开始是强制执行,随后成为自觉行为,达到自主管理,也就是屈从——遵从——追从——真心向往这样一个过程,成为本质型安全人。行为养成是标准化管理的要求,是实现创新质量标准化的基础。二是标识系统。开发了局旗、局歌、局徽等一套标识系统,就是要用强烈视听冲击力感染熏陶职工,传达企业文化的美感。三是环境刷新。着重改变煤矿黑、脏、乱、差的现场环境、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和生存环境,创造出整洁便捷的作业条件,塑造出美观亮丽的现代煤矿形象,让职工在环境刷新中感受变化。
二、创建安全质量标准化搞好安全发展生命工程
把创建企业安全文化延伸到标准化建设,创新标准化建设的新路子。蒲白人采取与强手交朋友的办法,2003年春节的正月初五,局长宋老虎就带人到七煤集团学习标准化建设经验,到阳煤集团学习精细化管理的做法。从“七煤”和“阳煤”的经验中,认识到:煤矿安全的根本出路在标准化建设,以人为本的精细化管理是标准化之纲。过去搞标准化建设,仅仅看作是一般性管理工作。通过取经学习、系统思考,充分认识到了标准化在煤炭企业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因而,蒲白人将标准化建设提升为“煤矿的生命工程”、“一把手工程”。
蒲白局标准化建设建立了在局长、党委书记的直接指挥下,全局“以一统之”共同建设,“以一贯之”坚持建设,以基层单位为建设主体,机关处室各负其责,广大职工广泛参与的新格局。局党政一把手负总责,把标准化作为重中之重,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用标准化来统领各项工作。安全生产、生活后勤、政工三大系统进行统一安排部署,统一制定标准,统一检查验收。在运行中,全局分为两大块,一块是原煤生产单位,一块是非煤生产单位,重点对基层8个单位进行建设。两块分别下设办公室,处理标准化建设事务。在标准化建设中,就是要做到“以一贯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持之以恒不放松。基层各单位按照标准,从最基础抓起,动员一切力量,使广大职工广泛参与,全局形成了比学赶超的标准化建设热潮。
三、抓好质量标准化的落实搞好安全发展的系统管理工程
蒲白局首先抓科技进步,提高采掘工程质量精品率。在技术创新上,每年都推出一批技术成果,引进消化一些新技术,比如说∏型梁、锚杆支护等,6项获省级科技进步奖。每年对矿务局改革、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科技项目给予奖励。通过采取措施,进行标准化施工,采掘工程合格率达到100%,优良工程由30%提高到60%以上。掘进工作面实行光面爆破、激光制导。做到了巷道成型规整,眼痕率达到80%以上。铺网、联网、切顶排支护、顶煤回收等工艺符合标准,煤巷锚网支护达到70%以上。其次是按照标准,提高精确度。材料码放整齐、标志明晰、牌板规范、记录齐全。运输大巷安装水幕,实现了洒水灭尘喷雾自动化,生产现场实现了工业电视监测监控,管线做到了“五线谱”悬挂。第三是抓好班组长和“五大员”的专业培训和提高,培养了一支精通标准化作业的技术队伍,他们熟悉标准,掌握技术,发挥了标准化建设的骨干作用。
实行干部走动式管理,细化管理。管理干部每月按规定次数到生产一线,在一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干部下井实行双向签字、互相监督,一线职工对干部到达区域签字,干部对发现的问题给岗位职工签字。各矿还建立了“安全小分队”、“安全零点行动”、“科长跟班巡查”等制度,使走动管理时间上无盲点、区域上无盲区。基层单位建立起了对每个岗位的当班作业卡,每项工作的项目执行卡,实现了有效监督和控制。将一化变十化,划分2 1个专业,细分责任。不但按岗位、按专业进行责任细分,使每人都承担具体标准化建设责任,而且实行责任传递,达到责任层层落实。全局标准化按照“细节决定成败”的理念,进行细心管理。从细微处着手,一点一滴做起,不放过一个隐患。
四、实施标准化的制度搞好安全发展保障工程。
蒲白局首先制定了标准化建设的制度。既制定了标准化管理工作制度,又对采掘工作面管理,放顶煤工作面安全技术管理,采煤工作面初采、初放安全技术管理,“一通三防”管理等方面都制定了具体制度,形成了一个制度管理体系。其次进行评优抓差。实行旬检月验季评比,各单位每旬进行一次自检,全局每月进行一次验收,每季度进行一次标准化综合评比。每月将考核得分结果在电视、报纸上公布,以表扬先进,督促后进。将所有参与达标的专业实行百分制考核。每季度前二个月检查得分各占20%,季末检查占60%。每月召开一次局长安全办公会,通报情况,提出要求。每季度召开一次现场会,总结经验,表彰先进。现场会在每季度先进单位召开,用现场展示成果、先进带动、有效激励。每季度评出“安全有功人员”、“标准化建设标兵”,给予重奖。
检查验收中坚持“二严”和“三查”,就是严格标准、严肃认真地进行验收,做到一个细节不放过,一分成绩不白送。检查验收人员对照标准、上尺上线、详细登记。不怕得分低,只求得分实,确保达标验收不掺水、不做假、不走样。着重查思想、查落实、查隐患。看标准化建设思想是否到位,看存在的隐患多不多,看上次查出的问题是否进行了整改。通过抓不落实的事和不落实的人,达到抓落实。在检查验收中发现质量隐患,按程度分为:立即整改、限期整改、现场整改三类,分别以红、黄、白三种颜色的整改通知书下发。每月中旬局标准化办公室对安全质量隐患整改进行一次复查,对整改不及时进行扣分处罚,并进行通报督促。
贯彻利益原则,不但把标准化考核纳入各级班子考核中,而且考核得分与基层班子年薪挂钩,每季设有标准化建设奖,给先进单位予以重奖。对局机关处室进行六个方面的标准化考核,其考核得分与安全风险金挂钩。
五、推行人本精细管理搞好安全发展长效工程
以人为本的精细化管理分为两个方面:生产现场管理和生产经营管理。在现场管理方面,一是把4E标准作为精细化管理的纲要。做到人人有标准、事事有标准、处处有标准。各单位完成了各工种、各岗位的标准制定。二是把走动式管理作为精细管理的保障。职工作业在现场,矛盾和问题也集中在现场,通过干部走动式管理,双向签字,互相监督,使干部入井中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三是A、B、C、D四卡和看板管理作为精细管理的载体。这四卡是职工劳动作业的记录卡,也是一种激励卡,它具有现场岗位管理原始记录、投入产出的岗位价值、岗位安全、标准作业、工序衔接的多种功能。四是把“三工并存、动态转换”作为精细管理的推动力。这是一种人人有压力、人人有动力的竞争激励机制。
在生产经营精细管理方面,着重是进行了一些流程再造。一是打造价值流,使价值在流动中增值。不但二级单位成为市场主体,而且班组岗位也逐步开始成为内部市场主体。使每一个生产者都是经营者,每一项工作都讲究投入产出,每一天都能知道经营效果,真正实现价值在流动中增值。二是畅通信息流,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初步搭起了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了运销、生产调度、财务管理、安全生产的信息化,使管理高效快捷。特别是井口信息站,对安全管理起到了重要作用。三是整合现金流,进一步提高资金的利用效果。成立了资金流评价委员会,每季度对全局及各单位的资金流量、流速、流向进行评价,提出风险预警措施。四是构建大物流,降低物流成本。建立生产资料超市,实行物资配送制。成立了物资比价采购委员会,大宗物资和设备的采购须经采购委员会组织招议标。五是完善劳务流,推行内部劳务市场。局内部工人现在一般不做调动,用人全部通过劳务市场,以内部劳动合同形式进行劳务输出,使劳动力资源得到合理流动。六是创新决策流,提高重大问题的决策水平。成立了重大决策咨询委员会,凡属重大投资问题,须先经由有关各方面专家组成的决策咨询委员会进行充分论证,然后方可提供给决策机构进行决策。
六、推行亲情化管理搞好安全发展和谐工程
推行亲情管理,建设和顺的家。过去井下是野蛮、粗暴管理,伤害了矿工的人格尊严,伤害了煤矿的干群关系。近几年,坚持以人为本,首先把矿工真正当作矿山的主人,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劳动。以文明规范维护矿工尊严,管理当中不说脏话,职工逐步改变陋习。干部不得辱骂工人,改变粗暴作风,管理上要多奖少罚,改变以罚代管;实行矿务公开,推行民主管理,让职工心里明白,也给干部一个清白。矿工生日时送生日礼物;矿工家中有红白喜事,主动去帮忙;矿工家中有矛盾纠纷前去进行调解;经常到农协工家中走访,各级领导干部都做到了“五必访”,了解职工思想状况,使职工处在一个亲情和顺的环境中。
协调劳动关系,建设安定有序的家。近年来,由于几个矿相继破产,职工群众上访,多数反映在劳动关系方面,特别是劳动利益、劳动保护、劳动合同等问题比较突出。矿区是“三工并存”,即固定工、合同工、农协工。在马村矿关闭破产时,高度重视劳动关系,对每个职工都严格按政策办,做到程序合法有效,真实公正。坚持在劳动合同管理中依法办事,手续完备,在实际处理问题时尽可能照顾职工,减少劳动合同纠纷。在以工伤、工亡待遇为主要内容的劳动保护上,加强有效管理,做到按政策办事。通过努力,上访问题随之减少了,矿区基本上达到了安定有序。
支持社区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的家。实行了主辅分离,后勤从生产单位剥离出来,成立了一个生活服务中心、7个社区。几年来,全局不断加大对困难家庭的帮扶力度,支持社区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局党政主要领导到社区进行了一次调研,提出帮助社区发展的思路,这就是企业从经济收益上反哺社区,向社区提供经济支持;从经济发展项目上帮助社区,使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从落实政策上与地方政府协调,使贫困家庭都能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搞好与地方的关系,建设融洽睦邻的家。矿区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地方政府和周边农村的支持合作。蒲白局加强与蒲城、白水两县地方政府的沟通与联系,得到了地方政府的支持。妥善处理与周边农村的关系,减少了矛盾和纠纷,使企业改革发展有一个融洽的环境。
(作者单位:陕西蒲白矿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