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生进行“惩罚”的教育理念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bca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素质教育观念不断深入,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差异,善待学生,赏识学生已成为共识。于是,赏识教育、无批评式教育等的提法越来越热,社会舆论也大声疾呼:教育要“以人为本、敬畏生命、善待学生”,并反对教育中的一切惩罚性教育,似乎一批评就伤害了学生,一惩罚就违背了教育规律,“惩罚”二字更成了教育中不可触及的“高压线”,以至于教师在工作中束手束脚,如履薄冰。但是人们在批判惩罚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错误认识,那就是因为对不当惩罚的过激反应而完全否定了惩罚的教育意义。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指出:“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而且是必要的。这种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坚强性格,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和人的尊严感,能培养学生抵抗引诱和战胜引诱的能力”。马卡连柯指出惩罚是培养尊严,惩罚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没有惩罚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也是极端不负责任的教育。惩罚作为一种教育手段是有正面意义的。不宜简单、绝对地将惩罚与教育上的不民主、缺乏人文性、对学生的摧残等划等号。在班级管理中实施合理有效的惩罚,仍有积极的教育意义。惩罚或批评的目的就是要告诉学生哪些事情做错了,应当引起反思,通过反思提高辨别是非、美丑、善恶的能力。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有助于塑造学生坚强的性格和优秀的品质。但在惩罚的方法上一定要注意科学的教育方法。
  一、注意惩罚的目的是教育,不能为惩罚而惩罚
  对违反纪律的学生,教师必须让其认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正确认识问题,使学生懂得要为自己的错误负责。在学生已经认识错误并决心不再重犯时一般应免于或者减轻处罚。不是为了教育而使用的惩罚,不但使惩罚教育起不到预期的效果,还会给工作带来麻烦。如某高中二年级学生李某因夜晚翻墙离校上网,被学校发现。学校为警告其他迷恋网吧的学生,决定取消他的就学资格。但其父母对此不能理解也无法接受,他们认为:学校无权轻易劝退学生,损害孩子受教育的合法权益。结果这个学生未被劝退,不但没起到警示教育的作用,反倒使其他迷恋网吧的学生更加无所忌惮了。这样的惩罚就缺少耐心与爱心,缺少教育的意义,更有失公正。
  二、惩罚教育应当合情合理、公平、准确
  要避免主观武断和随意的惩罚,在教师个人情绪状态不稳定的情况下,不对学生进行惩罚。这个时候所做出的惩罚往往是不恰当的,很难做到合情、公平。这样学生对教师的教育不服气,起不到好的教育效果,甚至适得其反。学生犯了错误,教师要作具体分析:有时学生的动机和愿望是好的,只是做事的方式方法不当,或者情绪冲动,才造成不良后果;也有的学生犯错误可能是因为年幼,缺乏社会经验所致。教师要静心帮助学生分析他犯错误的原因,总结教训,让他感觉到教师是在真心实意的帮他。如果我们还能发掘出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先表扬、肯定其正确的一面,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创设一种能够彼此容纳、沟通的氛围后,再诚恳而适度地指出其缺点和错误,学生就容易接受你的教育了。在确实必要的情况下给与合情合理的惩罚,让他懂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培养他的责任感。
  三、惩罚教育要与对学生的尊重、爱心相结合
  用爱心批评教育时,教师要以爱护学生为出发点,最大限度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教育专家孙云晓指出“教育的秘诀就是真爱”,教师要把严格要求与尊重人格结合起来,把爱心和耐心结合起来,选择合适的批评场合,一方面惩罚的强度必须足以警醒学生;另一方面,惩罚又必须避免伤害学生自尊,以免造成精神或身体上的伤害。这样才能真正起到教人育人的目的。适合公开惩罚的应当充分发扬民主,获得学生群体的理解和支持,也扩大惩罚的教育面。适合个别教育的就绝不公开惩罚,应当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能诚心接受惩罚。另外,教师还要把握最佳时机,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等待学生冷静下来,在最有效、最易发挥作用的条件下对他进行批评教育。相信教育就是爱,爱就是教育,要允许学生犯错误,给经常犯错误的学生以足够的爱心和耐心。
  四、惩罚教育要利用团队精神充分获得学生群体的理解支持
  如个別学生出现逃课等违纪现象,这不仅影响自己的学习,还会给班集体带来不良风气,对这类屡犯错误学生的惩罚,可以尝试靠全体学生的力量。或者在学生侵害了集体荣誉、利益的情况下,在他认识到错误的同时可以征求全班同学意见决定是否给他一次机会。还可以让全班同学自愿在他的检查上签字做联保,今后只要有签了字的同学犯同样或类似错误,不仅处理当事人还将连累上次违反纪律的学生一起加重处罚,一直累计循环。这样通过对某一个同学错误的惩罚让全班得到教育,使全体同学受纪律的约束,培养他们的团结互助意识。
  再比如学生迟到是一个永远无法避免的现象。每个学生迟到都有各自不同的理由,千篇一律的批评教育已不能触动学生。迟到的同学必须惩罚,但如何惩罚才能触动现在的学生呢? 其实经常性迟到的学生,其真正原因是缺乏应有的责任心。因此,对迟到的同学的惩罚措施要能使他对班集体建立起责任心。可以尝试让迟到的同学先给全班同学道歉说:“对不起同学们,我迟到了” 。让他认识到自己的迟到行为是有损集体纪律的。同学们可以认真集体回礼说:“××同学你辛苦了!”表示对他的谅解。这里包含了必要的惩罚与爱的关怀,这是一种团队精神的感染教育。这种教育可以让学生明白:在一个团队里,每个人的事不再是个人的事,而是大家的事,团队的事;对自己负责,就是对团队负责;自己做的好不好,也不再只是自己的事,而是会影响整个团队的大事。这样利用团队精神使每个学生的责任心增强了,积极性也极大地调动起来了。对迟到的学生也可以尝试给他们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让他们在全班面前表演一段节目,以此作为惩罚。既可以锻炼胆量,也活跃了班级的学习气氛。惩罚教育点子要多,方法得经常翻新,这样才能产生长期的良性的效果。
  总之,必要的惩罚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素质,可以让学生得到多方面的教育和锻炼。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必要的惩罚教育并不违背当代教育理念,引用得当它将是一种事半功倍的教育手段。
其他文献
科学和人文是一对孪生姊妹,构成了人类文明殿堂的基石。只有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交融,教育才能正确地回应时代呼唤。科学素质是现代教育的一个核心,是现代人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心理和身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认为,美术鉴赏教学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人文素质的同时,不应排斥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美术教学在塑造青少年学生现代人格的过程中不能袖手旁观。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过程中,笔者有意识地进行了科学教
孩子上一年级去开家长会时,老师在班会上说班上的孩子识字的太少了,很多孩子短文看不懂,要求我们这些家长平时要多加以引导。恰巧,今年我教大班的孩子,班上好多家长也会问我:“老师,要不要在家里教他识字,该怎么教”?作为一名任教多年的教师、我想结合自己的一些教学经验与体会,说说自己的看法。  一、教幼儿识字要把握好时机  经常听到家长们抱怨说在家里教什么孩子都不学,有的在识字时甚至在边上放上一根鞭子,这种
期刊
我们都知道,现在学生上学有些家长托各种关系给孩子“择校”或“择班”。有一些学生“择校”或“择班”是想到与自己学习的水平相当的学校或班级学习。但是也有这样的情况:某个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甚至很不理想,但是他们的父母却要把他们送到最好的学校或最好的班级里去学习。这些父母说,他们把自己的孩子送到这样的学校或班级去学习,并不是期望在考试中出现什么奇迹,让孩子一定要考上什么样的重点学校,甚或考上大学。他们凭
人们常说:“教师是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古人云”“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一日為师,终身为父”;“严师出高徒”,众多的褒奖赞誉之词常见于口语极端。高度的评价不仅体现教育的重要性,也充分肯定了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窄一听到确实使人自我陶醉,使人羡慕,使人向往。可是,在陶醉向往的同时很少有人想到这个职业的背后有多少艰辛的汗水和永久的期盼,又有谁会想到它是一种需要奋斗终生去完成的责任
若要高支模施工技术得以有效运用,一方面管理人员需结合高层建筑施工要求判定适宜的施工管控要素,确保施工现场岩土质量、抗震烈度、水土结构都得以知晓;另一方面,还需加强支
班主任长期和学生相处,他的一言一行都给学生的健康成长施加着影响。对学生来说,他们需要的不是声色俱厉的威严,不是喋喋不休的说教,他们需要的是能够理解他们、信任他们,与他们平等对话,伴他们成长的引路人和良师益友。而要建立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师生相互悦纳,我认为,作为一名班主任,更多的是需要有一颗宽容心,在“以人为本”的教育观的指导下,用宽容心来感化学生心灵,从而创造出良好的班级氛围与和谐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