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学习方式 提高生物学素养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ff03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本人一直在粤北少数民族地区任教,少数民族地区的各种信息相对闭塞,教学配套设施相对落后,学生主动学习意愿不强,生物学素养较低。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师,笔者就如何引导少数民族地区学生转变生物学习方式,提高生物学素养方面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引导学生产生“我想学”的自主学习愿望
   首先,要以教师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用师爱真情改变学生,激发学生产生“我想学”的自主学习愿望。虽然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的自主学习意愿不强,但学生非常纯朴,师生关系非常融洽。要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愿,应从融洽的师生关系入手,教师要多与学生沟通,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还要以热情、真诚、宽容、负责、幽默等优良品质赢得学生的爱戴,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我想学”的自主学习愿望。
   其次,要以教学的语言魅力诱导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进一步强化“我想学”的自主学习愿望。师与生、教与学之间信息的互相传递,主要是以语言为媒介来进行的,学生是否喜欢听课,听得是否明白,教师的教学语言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运用优美、生动形象、诙谐幽默的教学语言,把深奥的生物学知识生动化、形象化、具体化。教师在授课时语速快慢要适中,声调要抑扬顿挫,高低快慢的变化要合理。学生听这样的课是一种享受,听课的效果良好,强化了学生“我想学”的自主学习愿望。
   二、让学生由被动的“要我学”转变为主动的“我要学”
   首先,教师应以教法魅力吸引学生,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产生“我要学”的动力。从教材实际出发,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善于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特别是适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投影仪多媒体课件等来演示复杂的生命现象等,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趣味性,为学生提供大量而丰富的感性材料,突破传统教学手段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将传统教学手段不能表现的许多生物学现象和过程生动地表现出来,起到吸引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良好教学效果。例如,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虽然电流是真实存在的,但它却看不见,摸不着,学生是观察不到的。如果仅靠学生自己去想象,难度非常大,而借助多媒体课件用动画的形式展现,就非常直观、形象,从而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这一知识点,亦使学生产生主动的“我要学”的求知意愿。
   再次,教师应以知识魅力同化学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求知意愿,进一步强化“我要学”的动力。教师要有“实”、“深”、“活”的专业知识,广博的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无论是在课堂还是课外,让学生羡慕教师的学识,这样学生“我要学”的自主学习意愿的产生就水到渠成了。同时还要让学生感受到生物学知识的魅力,使学生“我要学”的求知意愿得到强化与维持。例如,在学习免疫调节时,通过学习掌握了科学预防疾病的方法,远离过敏原,不要“谈艾色变”,给艾滋病患者更多的关爱等等。生物学科知识源于生活,而又指导生活,其魅力无穷。这样学生才会发自内心、付之行动“我要学”生物学知识。
   三、让学生由“学会”转变为“会学”
   首先,向学生展现学习过程的魅力,让学生品味会学的喜悦,用心灵去亲自感悟,提高学习的能动性,产生“会学”的恒力。传统教学重结论而轻过程,学生就成了学习的机器,这实际上是对学生的智慧的扼杀和兴趣的摧残。从学习的角度讲,要“重学会”而“轻会学”。新课改提出转变学习方式,使学生更多地参与到问题的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的学习过程中,即由“重学会”转变为“重会学”。如学习“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时,观察制好的葡萄酒,让学生动手制作葡萄酒。接着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最后分别从场所、条件、产物、能量等方面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学习过程的魅力,学习的能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学习也达到了事半功倍之效。
   其次,让学生感受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魅力,体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愉悦情感,提高学习的独立性和创新性,强化“会学”的恒力。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要面临着困惑、挫折和失败,有时也可能用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结果表面上却一无所获,这样的学习情感体验是必需的。而困惑一旦解开,就会深刻感受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魅力,就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会学,“会学”的恒力就会得以维持和强化。
   总之,在知识迅猛更新的时代,要引导少数民族地区学生转变固有的生物学习方式,增强学习自主性,提高生物学素养,就需要少数民族地区的每一位生物教师集思广益,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策略,提高教育、教研水平。
  
  
  (责任编辑:黄春香)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不断深入,所有的生物教师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实践性和操作性都非常强的学科,生物教学应该注重认知能力的培养,提倡学生的主动
文言文教学是为了使学生了解古今汉语的继承和发展关系,吸取文言文中有生命力的语言材料和表现手法,批判地继承祖国丰富的文化遗产,丰富现代语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提高文化修养,丰富文学素养,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促进与现代社会的融合。那么,在文言文教学中,怎样通过有效途径来强化学生的能力培养呢?  一、通过基础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学生阅读文言文所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读不懂,由于这些文言文与现代距
教育除了传授知识、培养技能以外,更重要的任务是对学生进行人格的培养、情操的陶冶、品德的磨砺、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作为人文学科的思想品德课,既要关注学生的知识
本文通过分析生态示范区临朐县和沾化县农业和工业建设规划中的实例,即山区农业和缺水、盐碱地区工业生态示范区建设中的两种循环经济模式,探讨了循环经济理念在生态示范区建设
笔者从事了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经历了多次较大较深入的教学改革,目前新课程教学改革已进行了有些时日,尽管《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各阶段学生的书写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可行的实施建议,但是笔者发现一个明显的现象,就是学生的整体书写水平一届不如一届,有逐届下降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书写姿势不正确,字形不美观甚至难看,笔画顺序错误,写错字用错字等等。  造成学生书写水平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的原因,又有现
研究表明,蒙山有野生种子植物107科,426属、764种、60变种、4亚种、4变型;植物区系类型多样、地理成分复杂、优势现象明显,具典型的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性质.与相邻种子植物区系
地理教育实践课是以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及其现有的知识基础为基本依据,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问题,给学生创造参与收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并得出结论的机会。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可以深化对地理知识的全面理解,提高应用地理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可以获得相关的地理实践活动经验。  一、农村初中地理教育实践课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地理信息的能力  在开展地理实践课的过程中应围绕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