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品管圈项目在降低肝胆外科术后胃管非计划拔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开展以“降低肝胆外科术后胃管非计划拔管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运用PDCA循环的方法,对肝胆外科
【机 构】
:
山东省交通医院肝胆微创外科, 济南,25003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品管圈项目在降低肝胆外科术后胃管非计划拔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开展以“降低肝胆外科术后胃管非计划拔管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运用PDCA循环的方法,对肝胆外科患者胃管非计划拔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非计划拔管原因、设定改进目标,制定对策并组织实施,比较实施品管圈项目前后两组患者非计划拔管率、护理满意度.结果 50例患者中,共7例患者出现胃管非计划拔管,发生率为14.00%,固定方法不妥、患者舒适度改变、健康宣教不到位是发生胃管非计划拔管的主要原因;实施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2.00%(1/50)明显小于实施前14.00%(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护理满意度98.00%(49/50)明显优于实施前76.00%(38/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品管圈项目在降低肝胆外科术后胃管非计划拔管中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地减少胃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其他文献
该文报道了在昆明地区发现的一例人巴贝西原虫病例的诊断与治疗过程.依据光镜和透射电镜形态学观察,初步判断该病例系巴贝西虫感染,并使用抗原虫、抗感染联合治疗获得了良效。
本文介绍了什么是看成能力,并通过具体实例阐述了提高看成能力的方法。
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糖酯抗原(TBGL)在良恶性胸腔积液中的表达情况,找到一种适合临床的快速的鉴别胸腔积液性质的方法。方法收集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呼吸科住院的101例患者,分为恶性胸膜炎组、结核性胸膜炎组和疑似结核性胸膜炎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患者血清及胸水中的TBGL,生化指标检测胸水蛋白、腺苷脱氨酶(ADA),血清学检测肿瘤标记物,痰涂片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结果结核性胸膜炎组和疑似结核性胸
目的 探讨医护药责任一体化管理模式对病毒性肝炎患者负性情绪与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7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96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
目的研究肺小结节(结节最大径≤10 mm)的影像学特征在良、恶性判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4年4月间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肺小结节患者94例,对其临床病理资料及胸部影像学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94例患者中,肺癌18例(19.1%),其中腺癌14例(77.8%),鳞癌1例(5.6%);良性病变76例(80.9%),其中炎症38例(50.0%),结核14例(18.4%),
目的 了解我国不同疟疾流行区间日疟原虫种群结构和遗传多样性特征,积累我国间日疟原虫遗传相关数据.方法 收集云南、海南、河南流行区间日疟患者血样,血涂片鉴定间日疟原虫阳性者抽提血液基因组,采用巢式/半巢氏PCR方法扩增特异性2.21微卫星片段,对扩增阳性产物进行基因扫描检测,根据检测微卫星的重复序列进行STR分型,并应用GENALEX软件计算等位基因频率、等位基因数目以及期望杂合度(expected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6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38例)和对照组(38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
目的 探讨个性化护理在缓解手术患者不良情绪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5~6月收治的手术治疗患者8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0例,对照组采取手术室常规护
目的探讨细丝蛋白A(Filamin A,FLNA)在肺癌及癌旁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肺癌组织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50例肺癌组织中有淋巴结转移者15例;临床TNM分期Ⅰ、Ⅱ期41例,Ⅲ、Ⅳ期9例。另外取癌旁正常肺组织9例。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石蜡包埋的肺癌组织及癌旁正常肺组织中的FLNA蛋白的表达。所有患者病理诊断明确,术前未经放、化疗。结果FLNA蛋白在肺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为54.0%(27/
凋亡是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有序的死亡,指细胞在一定的生理或病理条件下,遵循自身的程序,自己结束其生命,最后脱落离体裂解为若干凋亡小体而被巨噬细胞吞噬。凋亡在维持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