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肝母细胞瘤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cd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影响肝母细胞瘤患儿综合治疗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5月1日至2012年1月30日本院收治的136例肝母细胞瘤患儿临床和病理资料及随访112例信息,治疗以手术加化疗为主,化疗分为术前化疗和术后化疗。随访时间35.6(3~144)个月。应用Kaplan-Meier曲线和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单、多因素分析。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12例患儿中肿瘤中位直径(8.4±3.1)cm(2.9~19.0cm),AFP中位水平(6453.8±47699.2)μg/L(12.9~484000.0μg/L),肿瘤PRETEXTⅠ、Ⅱ、Ⅲ、Ⅳ分期为3例(2.7%)、16例(14.3%)、42例(37.5%)、51例(45.5%),单发肿瘤96例(85.7%)。多发肿瘤16例(14.3%),有远处转移者27例(24.1%),无远处转移者85例(75.9%)。肝母细胞瘤患儿血管侵犯者25例,其中门静脉侵犯17例(68%),腔静脉侵犯8例(32%)。K-M生存曲线分析显示,影响肝母细胞瘤患儿预后的危险因素包括AFP水平、PRETEXT分期、肿瘤单发多发、有无转移和血管侵犯。患儿血清甲胎蛋白(AFP)〈100μg/L或〉10000μg/L组(61例)5年生存率为47%(28例/61例)较AFP在100~10000μg/L组(51例)71.3%(36/51)低;肿瘤多发组(16例)5年生存率为25.9%(4/16)较单发组(96例)68.8%(66/96)低;PRETEXTⅣ期高危组(51例)患儿5年生存率为41.8%(21/51)较PRETEXTⅠ、Ⅱ、Ⅲ期标准组(61例)71.7%(44/61)低;有转移组(27例)5年生存率为24.3%(6/27)较无转移组(85例)67.9%(57/85)低;有血管侵犯组(25例)5年生存率为35%(9/25)较无血管侵犯组(87例)64.3%(56/87)低。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AFP〈100μg/L或〉10000μg/L(HR2.454,95%CI1.207~4.987,P=0.013);PRETEXTⅣ期(HR2.817,95%CI1.373~5.783,P=0.005);多发肿瘤(HR2.852,95%CI1.256~6.475,P=0.012);远处转移(HR2.654,95%CI1.342~5.267,P=0.005);血管侵犯(HR2.272,95%CI1.102-4.687,P=0.026)。结论肝母细胞瘤患儿预后与AFP水平、肿瘤单发多发、PRETEXT分期、有无转移、血管侵犯有关,在不同危险因素存在的情况下,肝母细胞瘤患儿预后会有差异。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新生儿及小婴儿肝脏婴儿型血管内皮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至2012年12月病房及门诊诊断的62例婴幼儿儿肝脏血管内皮瘤的临床资料。其中,手术治疗22例,口服激素治疗34例,不治疗随诊观察6例。结果手术组22例患儿全部存活。19例术后随诊至24个月,无复发,患儿生长发育同正常儿。激素治疗34例,随访3~6个月可见4例肿瘤缩小至2cm以下,2例肿瘤无明显变化。随访至
目的 观察夏枯草对裸鼠血管瘤生长及Fas/FasL表达的影响,探讨夏枯草对血管瘤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组织块移植法制作婴幼儿血管瘤裸鼠异种移植动物模型。移植30d后,在移植成功的65只裸鼠中,随机选取5只观察瘤体生长情况并测量瘤体大小作初始对照。余下的60只荷瘤裸鼠按数字随机法随机平均分为:凡士林组、夏枯草组和曲安奈德组,观察移植瘤体的生长变化情况。用药后7、14、21和28d分别处死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