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释义】 叵:不可。测:测定。心里怀着不可测度的险恶用心,比喻害人的奸诈心计。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 三国鼎立时期,魏、蜀、吴三方经常混战。由于魏较强大,蜀、吴常联合攻魏。 赤壁大战以后,曹操兵败退回北方。几年后,刘备再次与东吴孙权结成联盟,准备北上进攻曹操。曹操急忙召集手下的谋士商议对策。 谋士荀攸说:“与其坐等刘备和孙权两家打上门来,不如我们主动出击。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释义】
叵:不可。测:测定。心里怀着不可测度的险恶用心,比喻害人的奸诈心计。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
三国鼎立时期,魏、蜀、吴三方经常混战。由于魏较强大,蜀、吴常联合攻魏。
赤壁大战以后,曹操兵败退回北方。几年后,刘备再次与东吴孙权结成联盟,准备北上进攻曹操。曹操急忙召集手下的谋士商议对策。
谋士荀攸说:“与其坐等刘备和孙权两家打上门来,不如我们主动出击。”
曹操皱着眉头说:“可是万一西凉王马腾在我南下远征时乘虚而入,我们的后方岂不要危险了?”
荀攸又獻上一计,说:“丞相的担忧很有道理,不除掉马腾,终究是个后患。不如封他为征南将军,下诏书诱骗他进京,然后见机下手……”曹操照计行事。
马腾接到诏书后犹豫不决,他的侄儿马岱极力劝阻他不要应诏入京。马岱说:“曹操假借皇帝的名义,下诏书给你,完全是心怀叵测,你千万去不得。”马腾的儿子马超则主张将计就计。在京城寻找机会,杀了曹操。马腾权衡再三,决定让马超留守西凉,自己带5000兵马赶赴京城。
马腾到达京城许昌后,派人暗中与曹操的侍郎黄奎联络,密谋杀掉曹操。谁知消息走漏了,曹操抓到了马腾的把柄,便抢在马腾动手之前,把他和黄奎一齐抓获斩首。
其他文献
摘 要: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兴趣不高,教学效果很不如意。因此,如何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是我们每个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新课改;中学思想政治课;改革;措施 中国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36 -01 新课程改革强调中学思想政治教学要联系现实生活、教学和学生实际,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探究活动,在
兵法要领三 故兵贵胜,不贵久。 【注释】 1.兵:用兵作战。 2.胜:战胜,这里指快速取胜。 3.久:持久,这里指作战时间长。 【译文】 所以领兵打仗贵在快速取胜,而不在于久战。 【小故事】 速战速决 唐朝时,盘踞在江陵的萧铣谋反。他派水师沿长江而上,企图攻取峡州和巴蜀,结果被唐军击退。萧铣的水师被击败后,便驻扎在荆门,寻找战机。为了消除后患,唐高祖派大将李靖协助赵郡王李孝恭擒
摘 要:通过领悟前人范例、留心生活细节、体验生活细节等途径,可以帮助学生提升捕捉细节的敏锐度,从而抓住生活的本质,刻画出鲜活的人物形象。 关键词:细节描写;领悟;体验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27 -02 运用细节描写,能以小写大,见微知著,画龙点睛,给自己的文章添色生辉。它可以烘托环境、突出人物性格、揭示主题思想,不一而足。
摘 要:探究式学习方式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创造性等特点,其作用就在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增强学生探究意识,学会探究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本文从三个方面对这种学习方式做探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探究式学习 中国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11 -01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动机和兴趣 首先
散文与小说已经成为历年高考现代文阅读的主要命题材料,搞好散文复习与搞好小说复习一样的重要。那么怎样才能真正有效的提高我们对现代散文的阅读能力呢? 首先,要分类学习,循序渐进。散文无论是从题材,从表现手法,还是从行文风格的角度看,都可以说是形形色色,多种多样。或记人,或写景,或抒情,或明理;或直书,或隐喻,或象征;或明快浅近,或婉曲深致……历年全国各地的高考涉及到的散文,可谓是各体皆备。不同类型的
说起钓鱼,对于我们而言,就是拿着一米不到的小鱼杆在不到五米长的小水池里钓着两公分长的小金鱼。然而,我今天说的钓鱼,是真正意义上的“实战”。 上周六,爸爸带我到位于江北新區盘城街道的江苏格冠生态园玩。在我们看到几十亩的大鱼塘边的众多垂钓者时,我和爸爸忍不住想参与其中。围着鱼塘走了一圈,才找到“塘主”爷爷。我们向他借了两根十余米的鱼竿和一袋红蚯蚓,在鱼塘边随便找了个地方就开始了我们上午的钓鱼活动
现在学生的高考作文训练名目繁多,有时如“乱云飞渡”。怎样使训练高效,让学生从容迎考,我想从阅卷的角度来谈迎考的几点体会。 一、从商考作文阅卷标准看迎考 近几年的阅卷标准相对稳定,一般由关于审题、关于亮点、关于赋分等几个部分构成。以2005年的高考试题为例: 关于审题。当年是话题作文。话题“凤头、猪肚、豹尾”这六个字,本来是讲写作技法的,意思是作文要有精彩的开头、充实的内容、有力的结尾
新课标语文教材中的《史记选读》是一本好教材,旨在通过较大的阅读量,使学生既了解祖国历史文化,又提高古汉语阅读能力。但因为新课标语文教材的整体偏重于人文性,所以《史记选读》不可能对语言知识有详尽的讲解和细致的研磨,需要执教者在讲授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对此做有的放矢的渗透和落实。辅以适度的应试训练是必需的。以下的习题设计就是试图提供几个具体示例,管中窥豹,抛砖引玉。 示例一、(15分) 阅
许多学生在做高考阅读理解题时,往往只注重阅读材料的表层意义,很少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去挖掘其主题意义,其结果必然会导致阅读的失误:所阅读材料的内容在脑海中只是昙花一现,对所阅读的文章仅仅是凭自己的表层印象去判断,而没有归结到阅读的真谛—领悟上去;个人的情感很少能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在阅读时只注重文字的表象,缺乏对事物个人情感的流露、人生的感悟;不能从不同体裁的文章中领悟到哪些是知识的摄取,哪些是信息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本好书,能使人忘却烦恼,静下心来投入其中。《柳林风声》就是这样的一本书,它深深吸引了我。 书中的故事主要围绕四个性格各异的小动物展开:理性的河鼠,总有着明确的目标和方向;温和的鼹鼠,特别善解人意,喜欢新生物;张扬的蛤蟆,喜欢冒险,却也爱慕虚荣;老成持重的獾,处乱不惊,是伙伴们的领袖。 这么多人物中,我最喜欢獾先生,因为他比较稳重,遇到事情很冷静。你瞧,蛤蟆的家园被白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