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语文阅读教学的行动及思考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23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已经是我从教的第十个年头了,回顾这十年来的语文教学实践:经历了一个纯粹根据试卷结构讲授知识点来提高语文成绩,到从阅读入手通过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来从根源提高语文成绩的过程。虽还不成熟,但有其行动与思考,以供探讨。
   一.我的行动。我从以下方面给学生做了指导。
   (1)阅读时间的保障。因为有很多学生并未养成读书的习惯,又由于高三学业繁重,其它科目挤压学生有限的学习时间,学生读书没有时间保障。我每周拿出一节语文课,来给学生阅读。还有每周两个接近40分钟的早读,我划成板块,除去给学生读背的20分钟,另外20分钟也拿出来给学生阅读。这样在课堂上可以保障学生接近每周一个半小时的阅读时间。当读书兴趣来了时候,我想学生应由读书习惯推动课下也能有相应的阅读。
   (2)阅读内容的安排。首先,让学生定出阅读目标。有目标的学习能促进学生的有意注意,还能调动学生自身的意志,保障其阅读的主动性。其次,把阅读内容分成版块,比如:文言文的阅读——推荐书目:《论语》等;散文、杂文随笔的阅读——林语堂《生活的艺术》等;小说的阅读——钱钟书《围城》等;传记阅读——周海婴《我与鲁迅》等;大阅读——推荐报刊,推荐时评等。
   (3)阅读方法的指导。我告诉学生阅读分为:消遣性阅读,理解性阅读,反思性阅读,创造性阅读等。要学生不要仅仅停留在消遣性阅读的基础上停滞不前。在理解文章基础上会反思,能创造。阅读时,还需速读、精读等读书方法相结合。读书时,也要不求甚解与精读相结合。及时发现学生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一定的方法指导。
   (4)阅读结果的反馈与评价。给学生提要求一定要有反馈与评价,才能让学生有被激励的动力。心理学上斯金纳曾提出过强化时程表,发现强化的效果主要取决于其时间和次数的分配,不定比间隔强化与不定时间隔强化效果最好。所以在日常阅读中,老师偶尔检测一下学生的阅读效果,并给予学生夸奖,这会有比较好的强化效果,让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学习习惯。
   (5)阅读兴趣的激发。1、给学生以阅读的成功感——“因为在个人经历过事物或活动中,曾获得成功的事物或活动容易引发人的兴趣”。比如,考试成绩的明显提升,阅读速度的提高,学生能完成试卷,并明显没有低分学生。2、告诉学生阅读的结果会让学生的语文成绩大幅度提升——因为在未经历过的事物或活动中,有成功希望的事物或活动容易引起兴趣。3、从基础阅读开始,学生挑选符合自己能力水平的书来阅读——语文符合自己能力水平的活动最容易引起兴趣。4、让学生体会到阅读带来的愉快感。如开展读书交流会,读书互评会,书与我的生活演讲会。5、力求创新。在读书交流会上我们可以尝试不同的形式。
   (6)订阅一本常规阅读的语文相关书刊。比如订阅《语文教学与研究》等。
   二.阅读与高考语文成绩的关系思考。
   (1)我发现,只要学生开始阅读了,并且有了阅读的氛围与习惯,语文的考试成绩一般不会出现低分。高三我接手一个语文教学班,通过暑假八月一个月的阅读习惯培养,在第一个月的联考中,这个班的语文成绩已经明显提升,并能在同层次班中占据首席位置。我分析学生学习成绩发现,该班很少有低分学生,我认为,阅读习惯的培养能让学生对语文试卷上的阅读内容不再有太大障碍,所以能保证完卷,并且不过多空题。
   (2)阅读能激发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开始阅读后,能排除部分学生对语文纯粹知识点讲述、反复练习训练的厌恶——特别是高三的语文教学。
   (3)提高高考语文成绩仅有阅读也是不够的,还需要教师的指导。比如阅读方法的指导,不同类型文章阅读的侧重点指导。如文学类文学作品阅读方法:散文的形散神聚,小说的人物形象主题的把握等;一般性作品的阅读方法:记事类,对文章线索的把握,状物类写物的几种基本方法等。
   三.语文阅读教学与语文高考备考的关系思考。
   (1)语文阅读教学要融入高考备考。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可选择有代表性的文章进行教学,课堂上要给更多的时间给学生自主学习。
   (2)为保障课堂给学生阅读,必须提高课堂效率。提高课堂效率,首先需要备好课,并对自己的教学有个整体的规划与目标;其次,在课堂上老师的点拨一定要有效准确且深刻,避免毫无准备的夸夸而谈。再次,任何课堂,一定要给予学生至少10分钟的自主阅读任务。
  
   杨眉,教师,现居广东深圳。
其他文献
初中生正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阶段,如果采用贴标签式的道德渗透,他们会产生排斥的心理.英语教材中包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教师要将德育与英语学科教育结合起来,充分挖掘教材中
期刊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原本以印刷品为基础的“文本”阅读,越来越让位于直观、生动的“图形”阅读。农村父母大多外出打工,在他们的心目中能自觉完成家庭作业的孩子,就是一个乖孩子。中学生课业负担重,缺乏阅读时间,能够做到每天阅读二十分钟的学生还不到一半,难以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学生阅读书籍囫囵吞枣,很少做读书笔记,即使做了笔记,也无非是几句好句,而且今天做了笔记,明天不知到哪去寻找。究其原因,首先是学生本身。
期刊
在目前的初中英语教学中,口语训练比较薄弱.主要原因是:1.口语在中考中的地位比较低.中考是初中英语教学的指挥棒,直接决定着初中英语教师教学的侧重点.在目前的中考体系中,
期刊
“整体感知”课文是语文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它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对一篇课文做到“全面感受,初步了解,整体把握,确定对策”的重要步骤。这就要求教学的指导者——教师,对其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和熟练的操作,才能有效的指导主体——学生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进行有序的训练,达到教学目的,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一.“整体感知”课文的意义   (一)“整体感知”课文是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
学习英语不仅仅要学习语言基础知识,还要了解英语国家文化.原版英文电影是英语国家的优秀艺术作品,是学生学习英语的高品质资源.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许多教师注意到了原版英文
期刊
期刊
英语学习的听、说、读、写四个基本技能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其中,听位居四项基本技能之首,是语言输入的主要方式.据有关资料记载,在语言交际中,百分之四十五的时间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