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教学观念,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dingyo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实施新课改的情况下,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保障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凸显出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结合现代教学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转变学生的学习模式与主观思想。高中数学教师应该加强对有效教学的研究,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教学策略提出以下建议,以期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1.重视自我反思,增强自主学习
  高中数学概括性强,题目灵活多变,只靠课上听懂是不够的,需要课后进行认真消化,认真总结归纳。这就要求学生应具备善于自我反思和自我总结的能力,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抓住时机积极培养。在单元结束时,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章节小结,刚开始时可以先帮学生建立知识框架,让学生进行知识整理。在解题后,积极引导学生反思,思解题思路和步骤,思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思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的总结。由此培养学生善于进行自我反思的习惯,扩大知识和方法的应用范围,提高学习效率。
  2.高三复习要让学生反思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指出:“数学问题的解决仅仅只是一半,而更重要的是解题之后的回顾与反思。”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特尔认为:“反思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在高三数学复习中,教师尤其要落实好学生的反思。对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的问题,可反思解题的关键是什么?怎样突破?还有不同解法吗?能否进行变式、引申、举一反三?哪个是解决此类问题的最好解法?也可以小结解题中运用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对于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通过老师的讲解或与同学交流,可反思哪个知识没有掌握?哪个方法没有用好?哪个步骤出现错误?哪些错误需要防范和克服?
  3.精讲基础,帮助学生找到问题的突破点
  通过对数学问题的分析培养学生的思维,审题是起点。审题要求学生能够看懂题目,分析清楚已知条件之间的关系,并能联系学过的知识点,因而相应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掌握就成为思维培养的基础。如果不能准确地把握基础知识与方法,思维培养便无从谈起。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所谓基础知识包括公理、定理、公式,以及一些主要的推论等。而基本方法包括两大类,一是解题方法,如配方法、反证法、综合分析法、换元法、类比法等;二是思想方法,如函数思想、方程思想之类,对于涉及变量问题的题目,需要学生运用函数思想进行思考,而对于涉及等量问题的题目,则要求学生具有方程思想。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都是数学课堂的基本教学内容。这些内容量少,难度小,但很重要,可以通过教师“精讲”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培养学生的思维不能轻视基础知识内容的掌握。没有内容,思维就沦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失去了根基;但如果只有内容而忽视思维,内容也就失去了生命力。因此在改革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需要合理分配内容和思维在教学中的比重,绝不能矫枉过正。
  4.师生全员参与的课堂
  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活动必须有一定的动力系统,需要是人类活动的基本动力源泉。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内心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教师在教学中把任务、需要、兴趣和观念相互融合,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呼唤他们心灵深处的需要——好奇心、虚荣心、疑问和任务,即呼唤学生表现的需要、求知的需要和发展的需要。由于每個学生在观察时抓住问题的特点不同、运用的知识不同,因而同一问题可能得到几种不同的参与途径,可使学生认真观察、多方联想、恰当转化,提高数学思维的变通性、参与性。
  5.促进多媒体与课堂的融合,提高数学教学实效性
  对于数学教学来说,既需要用多媒体演示深奥的数学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更要在多媒体使用的同时保证教材和教师的教学地位。比如在判断立体几何中不同线之间的位置时,学生从平面几何过渡到立体几何需要一定的空间思维。此时,可以借助多媒体将立体图形的各个面旋转演示出来,这样学生只需要观察立体图形就能快速判断线段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运用传统教学方式进行几何定义巩固,帮助学生既能最快地理解几何知识,又能扎实地掌握理论基础。高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法以其因材施教的优势可以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提高,也因此得到了教师的认可。在多媒体教学中,恰当融入分层教学法就能有效解决多媒体使用效率低下的问题。教师要调整心态,认识到多媒体可以辅助课堂分层教学。教师在编排多媒体教材时要从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和理解能力出发,将不同难度的数学知识设置不同等级的讲解思路和练习题,让学生亲自参与多媒体制作和操作,借以自行调节讲解进度,并进行自检自查。高中数学的深奥和晦涩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个不小的难题,而高中数学所需的复杂的多媒体制作方式对教师来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要做到多媒体与高中数学的真正融合,教师必须在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教师要跟进信息技术的发展,扎实掌握Photoshop、Sai、MATLAB等画图软件,做到能根据需求完美呈现数学图形。
  6.课堂提问在有疑之处
  课堂提问并不在多,而在于精,精在有疑之处。恰当的提问之后应给学生留出充足思考、探究时间,否则,频频提问过于的简单问题会使学生随声附和,缺乏思维深度,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提问应简约而不简单,抓住学生的心,让他们都能参与其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热情。如:学习指数函数的概念,当由具体的实例引入指数函数的定义y=ax(a﹥0,a≠1)后,提问:在表达式y=ax中,为什么要规定a﹥0且a≠1?此问题适逢学生的疑问点,形式简单但内容丰富,涉及分数指数幂的知识及分类讨论的思想,具有较大的探索空间。在教师适时点拨下,学生积极探究,明确了数学概念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培养了严谨的科学态度,发展了发散思维、推理能力和合作精神。
  7.教师恰当表扬
  恰当的表扬,不但能使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激励其展现美的自信,而且能对其思想行为产生积极的鼓励作用。数学课堂上常用的表扬语言有:这个题目你的条件分析得很到位;你真爱动脑筋;你考虑得非常全面;你的想法非常有新意;虽然你的解法是错的,但是给我们的启发很大,等等。
其他文献
摘 要: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使得初高中数学教材内容的改动很大。一部分高中数学教学中十分重要知识点,在初中教学中已被删减或者只是一笔带过,这就造成了初高中数学知识的脱节。初高中数学教材内容的脱节是造成初高中数学知识衔接出现问题的重要原因,因此要保证初高中数学知识不脱节,确保初高中教材方面的衔接是关键。  关键词: 初高中数学知识 衔接问题 解决方法  引言  由于适应不了初中数学向高中数学的过渡,因
摘 要: 要使高中数学教学更有效,真正能够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就要求教师要具有良好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本文概述在日常教学中总结出的几种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方法,为当前的高中数学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 数学教学 能力培养 培养方法  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好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求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学习习惯。在实现数学教学目的的过程中,教师采用适当的方法对学
教学过程是一个认识过程,也是师生间的互动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要使学生掌握好科学文化知识,学到必要的技能技巧,最根本的问题是要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数学教学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一旦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反而把学习当做一种乐趣,在学习中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且不畏艰难,
摘 要: 高中数学教学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研究性学习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充分体现。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运用自己的已有知识通过同学间的合作互助发现、掌握新知识。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及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本文结合教学实际谈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关于研究性学习的运用。  关键词: 高中数学 研究性学习 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程下的数学教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与时俱进的教学观念和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对实现教学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应用双主教学模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基于此,本文着重探究优化双主模式,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  关键词: 双主模式 高中数学 高效课堂  所谓“双主”教学模式,主要是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坚持老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摘 要: 本文就第一换元积分法中的“凑微分”过程的分析,找到了一些规律,總结出凑微分的具体有效的计算方法,使变化多样的凑微分方法变成一种规范的程序化的步骤,从而少走弯路,节省时间,提高解题速度和效率.  关键词: 不定积分 凑微分 方法 效率
摘 要: 初中数学教学需要多媒体等现代技术的“保驾护航”。尽可能让孩子们与多媒体“深情拥抱”,使课堂从单一走向立体,从沉闷变为丰富,从封闭走向开放,悄然为课堂“提速”,以此创设灵动、精彩、厚实、情理交融,意境和谐的理想课堂。  关键词: 初中数学 多媒体教学 开放性作业  如何打造一个多元、多侧向、多维度并且高效优质的数学课堂,需要教师的教学视域和教学艺术,但更需要多媒体等现代技术的“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