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高产区“3414”肥效试验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ijingmonk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水稻高产区进行了“3414”肥效试验,结果表明:在高肥力高产地块氮肥仍是影响水稻产量最主要的因素,而钾肥施用效果不太明显;最大施肥量为纯N 263.03kg/hm2、P2O5 137.30kg/hm2、K2O 91.63kg/hm2,最佳施肥量为纯N 247.47kg/hm2、P2O5 98.54kg/hm2、K2O 69.67 kg/hm2
  关键词水稻;“3414”肥效试验,高产区
  中图分类号S511.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4-0147-02
  
  通过氮磷钾肥不同施用水平对产量的影响和相互效应,找出水稻在高肥力高产地块氮磷钾肥的最佳施用量、最大施用量。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供试水稻品种:辽星1;供试肥料:尿素(含N 46%)、过磷酸钙(含P2O5 12%)、硫酸钾(含K2O 50%)。
  1.2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3414”设计,设N、P、K 3个因素,0、1、2、3共4个施肥水平(见表1),共14个处理,小区面积30m2,随机区组排列。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施肥水平对水稻生育性状的影响
  由表3可知,处理14(N2P1K1)穗数和穗粒数都高于其他处理,结实率排第5位,千粒重较低,位居第9。无氮区(N0P0K0、N0P2K2)千粒重最高。处理11因施氮肥过量,结实率低。
  2.2不同施肥水平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由表4可知,处理14(N2P1K1)较无肥区增产近100%,产量最高。处理9和处理6产量相当,分别位居第2、第3位,较无肥区分别增产90.3%、90.1%,其他处理除不施氧处理(N0P2K2)外,增产幅度也均在60%以上。
  方差分析(表5),F值=69.308 855 06,P值=0.000 494 976<0.01,回归关系极显著,说明区组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通过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方程为:Y=5 602.073 3 39.026 3 N-12.292 9P 22.257 0K-0.076 6N2-0.083 7P2-0.117 0K2 0.070 5NP-0.068 3NK 0.125 6PK。
  经一元二次分析,最大施肥量:纯N为263.03kg/hm2、P2O5为137.30kg/hm2、K2O为91.63kg/hm2;最佳施肥量:纯N为247.47kg/hm2、P2O5为98.54kg/hm2、K2O为69.67 kg/hm2
  2.3经济效益分析
  该试验仅考虑肥料投入,氮肥以纯N 4.5元/kg、磷肥以P2O5 8.0元/kg、钾肥以K2O 8.0元/kg计,水稻以2.0元/kg计。结果表明(表7):处理14收入最高,处理9和处理6收入相当,排在第2、3位。投入产出比的顺序为:处理14>处理12>处理8>处理4>处理13>处理9>处理5>处理3>处理6>处理7>处理2>处理10>处理11(见表7)。
  
  3结论
  
  通过试验可以看出,在高肥力土壤上氮肥仍然是影响产量最主要的因素,而钾肥施用效果不太明显。由于2008年化肥价格大幅上涨,对经济效益有很大影响,通过对各小区生育形状、产量和投入产出比的分析,笔者认为施纯N 240kg/hm2、P2O5 60kg/hm2、K2O 60kg/hm2 的施肥模式较适合沈阳市苏家屯区农业生产,能够取得最大经济效益。
  
  4参考文献
  [1] 金耀青,张中原.配方施肥方法及其应用[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2]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示范[M].北京:农业部,2008.
其他文献
摘要棉花“3414”施肥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在氮磷为基础的同等条件下,钾肥施入量的多少对棉花提高单铃重、公顷产量和皮棉产量效果明显。  关键词 棉花;施肥;“3414”试验;产量;生物学性状  中图分类号 S14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1-0181-02    为了掌握棉花需肥规律,了解氮、磷、钾3种元素对棉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探索土壤的供肥性能,为指导大田
摘要 综述了我国转Bt基因抗虫棉的研究应用现状,转Bt基因棉在害虫综合治理中的作用以及种植转Bt基因棉的生态风险及对策,包括对非目标昆虫及天敌的影响,害虫产生抗药性以及治理对策,从而为今后正确评价转Bt基因棉在该区种植中的生态安全性,充分发挥其在害虫治理中的作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 转Bt基因棉;害虫综合治理;生态风险;对策  中图分类号 S43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
摘要介绍了安徽省最新审定水稻品种两优036特征特性,总结了其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浸种催芽、适时播种、培育多蘖壮秧与合理密植、合理施肥、科学管水、病虫害防治等内容,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稻;两优036;适时播种;培育壮秧;肥水管理  中图分类号 S511.0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9)07-0159-01    两优036(03S×安选6号)系安
摘要从优质稻天优3301的产量与特征特性介绍了其作为再生稻的试种表现,并总结了其高产栽培技术,包括配置生育期、适时插秧、加强水肥管理、综合防治病虫害、严格高留桩、加强再生季管理等内容。  关键词 优质稻天优3301;再生稻;产量表现;特征特性;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1-0196-01    天优3301是福建省农业科
摘要2007~2008年在宁南山区进行冬小麦品种试验,结果表明:95W0812平均产量最高为5 363.3kg/hm2,较中引6号增产14.19%,丰产适应性较好,可继续试验观察;ST99-111平均产量5 105.0kg/hm2,其抗性差;静冬9718平均产量4 975.0kg/hm2,抗性稍强;LD99-67产量最低,为4 303.3kg/hm2,较对照中引6号减少8.38%。  关键词冬小麦
摘要阐述了苏薯8号在六合区竹镇镇的种植表现,总结了其高产栽培技术,以期指导甘薯8号在当地的推广种植。  关键词苏薯8号;种植表现;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2-0167-01    苏薯8号(南京88-10)系南京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苏薯4号为母本、苏薯1号为父本,经杂交选育而成,1997年4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该品种
摘要 随着花生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花生优质、高产配套技术以及安全生产措施的引进、消化、开发与推广工作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总结了农业部“948”花生示范项目在昌黎地区试验示范的先进经验,并对花生高产技术进行了归纳。  关键词 948;花生;示范项目  中图分类号 S56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5-0193-01    昌黎县隶属秦皇岛市,位于碣石山脚下,渤海之
摘要介绍了迟熟中粳稻新品种淮稻13号的特征特性及产量表现,从适时播种、合理密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淮稻13号的主要栽培技术,以供种植者参考。  关键词淮稻13号;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1.0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9-0044-01    淮稻13号原名“淮9862”,是江苏省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从具有高产优质多抗遗传背景的中间
摘要薄荷是重要的天然香料植物。综述了我国天然香料植物薄荷的分布、生物学特性、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栽培技术以及开发利用现状,并提出了薄荷产业化开发利用建议。  关键词薄荷;生物学特性;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栽培  中图分类号S567.23 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1-0105-02    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tq.)为唇形科薄荷属(Men
摘要按10%高效灭百可乳油0.5kg、水15kg、0号柴油1kg的比例混合拌匀,对马尾松纯幼林中度为害的第1代3龄马尾松毛虫幼虫进行了喷烟防治试验,结果表明,10%高效灭百可乳油对3龄马尾松毛虫幼虫防效较好,可达98.2%,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关键词10%高效灭百可乳油;马尾松毛虫幼虫;防效  中图分类号 S481 .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3-012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