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引课是整堂教学的首要也是重要的一环,教师精心设计引课环节,可以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为整堂课的顺利进行打好基础。特别是同课异构更能体现教学风格和教育智慧。通过“同课异构“的教学尝试,不仅给听课教师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课堂盛宴,更重要的是,深切地感受到在“同课异构”的很多有关“同”的要求下凸现出多元各“异”的教学魅力。本文以自由落体运动为例介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中几种行之有效的引课之方法,以改变当前学生学习状态与教师授课方式,最优化实现“学无止境、教无定法”。
【关键词】高中物理 同课异构 引课 赏析 感悟
一、问题切入
(一)反思物理学习的困惑
经常听到学生说:“今天的课就想睡觉提不起兴趣?这个老师的课太单调,我不喜欢?”很多毕业的学生对我这样说:“老师,您教给我们的物理知识都还给您了……”据调查:“只有1%的学生今后会用物理,为什么却要100%的学生都学物理,学好物理?”
(二)剖析高中教学的现状
(高三毕业纸片满开飞舞的场景图略)这也许是对应试教育的一种宣泄!
物理教学的目的,难道就是为了让学生获得高分吗?物理教学的价值,仅仅体现在一纸入学通知书上吗?高中物理教学无论是在理念层面还是在操作层面,都将面临许多新的挑战。课改呼唤理性的课堂教学,让课堂教学更关注教育的价值取向。
(三)谋求“同课异构”的真谛
“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是当下比较流行的很有效的课堂教学研讨方式。同课异构,呈现出各具特色的教学风格和教育智慧,领略“同课异构”有关“同”的要求下凸现出的多元各“异”的教学魅力。课堂设计精妙,能够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兴趣,并能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获得知识。我在一次校级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充分领略其魅力。介于观察角度的局限性,我重点思考与关注这几位教师的“引课”部分,在对比之中,我受益匪浅。
二、教學赏析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精心设计一个好的具有价值的“引课”,有助于学生迅速完成课堂角色的转换,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和开发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自觉地、专注地投入整堂课的学习活动。
高一物理《自由落体运动》同课异构引课给予我的交流与赏析:
教学案例1:让我们一起思考:“最美妈妈”义举给我们的启迪?女童妞妞 10楼坠落将用什么物理知识?
交流设计意图:“从生活走进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接抱坠楼女童的“最美妈妈”吴菊萍引发了海内外的集体感动,吴菊萍义举而激发的爱心接力,折射着人性的光辉,引导着社会向善。同时,这一事件,让我们想到最美妈妈为什么会骨折,运用物理知识可以很好解释,通过这样“情景”设置,会有感而发,通过学完自由落体的规律运用v?=2gh可以估算妞妞落到吴菊萍手上时的速度的问题,会达到学以致用。
赏析:利用生活事件引课法。物理与生活联系十分紧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物理现象是丰富多彩的,充分利用周边的事例、新闻报道引入新课,既可以进行价值观教育,又可以让学生关注社会;既可以认识到物理并不神秘,又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这些联系生活的事件,能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及规律,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人,具有生命的整体性和发展的能动性。教师对学生要有人文关怀,把生命发展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教学案例2:让我们做一做:测定反应时间?
1.思考一下,测定反应时间的原理是什么?
2.请同学们两人一组亲自动手做一次,测定自己的反应时间。
交流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活动过程,认识科学探究活动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学生开心的场面,让我们充分感受到科学探究的魅力。特别当前安全驾驶问题也提到课堂教学中,从现在开始关注生命等等问题。
赏析:利用学生实验引课法。物理的基础是实验,生动新奇或常规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实验不一定要到实验室,教室课堂也可以进行。通过这样设计,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通过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的相似过程,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科学探究的形式上多种多样的,其要素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和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三、教学感悟
“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明显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同时也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中,老师们共同探讨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探讨教学的艺术,交流彼此的经验,共享成功的喜悦。同课异构让不同的教师面对相同的教材,结合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背景、情感体验建构出不同意义的设计,呈现出不同教学风格的课堂。这是一种多层面、全方位的合作、分享、交流。
对学生而言,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知识与过程的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蕴含在知识与过程本身之中的。我们当教师的不要总想以考试刺激学生,而要挖掘教材的魅力,用教学内容去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知识本身的魅力,比分数和考试的刺激更吸引人,是推动学生努力学习更持久、更深刻的动力,彻底改变学生目前的状态。对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职业生活的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对生活、对幸福的感受,因此,课堂教学对教师而言,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它同时也是自己生命价值和自身发展的体现。教师要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不断丰富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过程规范化,教学形式形式多样化,逐步建立个人的教育教学风范。
本次优质课评比中,没有一位教师不使用PPT开展课堂教学,这体现了青年教师的现代教学意识,从整个过程来看,大多数教师都能恰当地使用各种媒体,从使用情况来看,既有各种物理问题、小故事、科学史实、新闻报道、各种图片和影像资料。又有实物、模型和实验装置,通过各种媒体的使用,实现师生间的交流,实现有效教学,讲究互动与感情的交流。但也有些教师一味的追求多媒体的效应,忘记了多媒体教学只能起辅助作用而不是替代作用,在听课过程中,我们还发现在教师教学媒体使用娴熟过程的背后,渗透出有些教师的专业素养严重缺失。
教学的灵魂在于创造,使每一堂课都上得生动活泼,富有成效,仅有引课这一个环节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和深入浅出的讲解丝丝入扣的分析相结合。
“同课异构“开阔了我们的视野,有很多内容让我们感觉如沐春风,给我们以强烈地心灵冲击。正是所谓“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
【关键词】高中物理 同课异构 引课 赏析 感悟
一、问题切入
(一)反思物理学习的困惑
经常听到学生说:“今天的课就想睡觉提不起兴趣?这个老师的课太单调,我不喜欢?”很多毕业的学生对我这样说:“老师,您教给我们的物理知识都还给您了……”据调查:“只有1%的学生今后会用物理,为什么却要100%的学生都学物理,学好物理?”
(二)剖析高中教学的现状
(高三毕业纸片满开飞舞的场景图略)这也许是对应试教育的一种宣泄!
物理教学的目的,难道就是为了让学生获得高分吗?物理教学的价值,仅仅体现在一纸入学通知书上吗?高中物理教学无论是在理念层面还是在操作层面,都将面临许多新的挑战。课改呼唤理性的课堂教学,让课堂教学更关注教育的价值取向。
(三)谋求“同课异构”的真谛
“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是当下比较流行的很有效的课堂教学研讨方式。同课异构,呈现出各具特色的教学风格和教育智慧,领略“同课异构”有关“同”的要求下凸现出的多元各“异”的教学魅力。课堂设计精妙,能够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兴趣,并能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获得知识。我在一次校级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充分领略其魅力。介于观察角度的局限性,我重点思考与关注这几位教师的“引课”部分,在对比之中,我受益匪浅。
二、教學赏析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精心设计一个好的具有价值的“引课”,有助于学生迅速完成课堂角色的转换,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和开发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自觉地、专注地投入整堂课的学习活动。
高一物理《自由落体运动》同课异构引课给予我的交流与赏析:
教学案例1:让我们一起思考:“最美妈妈”义举给我们的启迪?女童妞妞 10楼坠落将用什么物理知识?
交流设计意图:“从生活走进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接抱坠楼女童的“最美妈妈”吴菊萍引发了海内外的集体感动,吴菊萍义举而激发的爱心接力,折射着人性的光辉,引导着社会向善。同时,这一事件,让我们想到最美妈妈为什么会骨折,运用物理知识可以很好解释,通过这样“情景”设置,会有感而发,通过学完自由落体的规律运用v?=2gh可以估算妞妞落到吴菊萍手上时的速度的问题,会达到学以致用。
赏析:利用生活事件引课法。物理与生活联系十分紧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物理现象是丰富多彩的,充分利用周边的事例、新闻报道引入新课,既可以进行价值观教育,又可以让学生关注社会;既可以认识到物理并不神秘,又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这些联系生活的事件,能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及规律,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人,具有生命的整体性和发展的能动性。教师对学生要有人文关怀,把生命发展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教学案例2:让我们做一做:测定反应时间?
1.思考一下,测定反应时间的原理是什么?
2.请同学们两人一组亲自动手做一次,测定自己的反应时间。
交流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活动过程,认识科学探究活动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学生开心的场面,让我们充分感受到科学探究的魅力。特别当前安全驾驶问题也提到课堂教学中,从现在开始关注生命等等问题。
赏析:利用学生实验引课法。物理的基础是实验,生动新奇或常规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实验不一定要到实验室,教室课堂也可以进行。通过这样设计,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通过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的相似过程,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科学探究的形式上多种多样的,其要素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和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三、教学感悟
“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明显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同时也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中,老师们共同探讨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探讨教学的艺术,交流彼此的经验,共享成功的喜悦。同课异构让不同的教师面对相同的教材,结合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背景、情感体验建构出不同意义的设计,呈现出不同教学风格的课堂。这是一种多层面、全方位的合作、分享、交流。
对学生而言,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知识与过程的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蕴含在知识与过程本身之中的。我们当教师的不要总想以考试刺激学生,而要挖掘教材的魅力,用教学内容去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知识本身的魅力,比分数和考试的刺激更吸引人,是推动学生努力学习更持久、更深刻的动力,彻底改变学生目前的状态。对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职业生活的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对生活、对幸福的感受,因此,课堂教学对教师而言,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它同时也是自己生命价值和自身发展的体现。教师要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不断丰富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过程规范化,教学形式形式多样化,逐步建立个人的教育教学风范。
本次优质课评比中,没有一位教师不使用PPT开展课堂教学,这体现了青年教师的现代教学意识,从整个过程来看,大多数教师都能恰当地使用各种媒体,从使用情况来看,既有各种物理问题、小故事、科学史实、新闻报道、各种图片和影像资料。又有实物、模型和实验装置,通过各种媒体的使用,实现师生间的交流,实现有效教学,讲究互动与感情的交流。但也有些教师一味的追求多媒体的效应,忘记了多媒体教学只能起辅助作用而不是替代作用,在听课过程中,我们还发现在教师教学媒体使用娴熟过程的背后,渗透出有些教师的专业素养严重缺失。
教学的灵魂在于创造,使每一堂课都上得生动活泼,富有成效,仅有引课这一个环节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和深入浅出的讲解丝丝入扣的分析相结合。
“同课异构“开阔了我们的视野,有很多内容让我们感觉如沐春风,给我们以强烈地心灵冲击。正是所谓“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