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有效组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来源 :安徽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lu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共同场所,是教师和学生互动交流的圣地。课堂教学的组织是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的规矩性表现状态。教师通过组织课堂形成一种平等、和谐、融洽的课堂秩序,这将会直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组织课堂课前课后实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数学教学互动交流的圣地。其组织在数学教学课堂中特别重要。随着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普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组织也会出现新的要求。从范围上讲,如何有效组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涉及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教学环节的安排与处理以及小学阶段学生的特征等因素;从过程上讲,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组织贯穿于每节数学课的全部过程。它不仅体现在课中,还体现在课前和课后。
  一、课前教学组织
  小学数学教师课前组织教材的质量,是衡量课堂教学是否成功的标准和前提。小学数学课前教学的有效组织,大概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了解学生
  了解教学对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备学生。特别是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状况、接受能力和性格特征。教师要对一个班的学生做到心中有数,以此制定教学计划,采取相应的方法,去达到教学的目标要求。
  2.驾驭教材
  有效地驾驭教材,是小学数学教师课前组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熟练地驾驭教材也是检验一位老师是否是好老师的标准。教师应对教材编写有一个预判,采取弹性设计,辅以多媒体技术处理,驾驭好教材。
  3.教法的选取
  小学数学教师要按照教材的内容情况,结合本班学生实际,综合考虑,选择适合本班学生的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知识点,选择一种或几种教学方法,加以糅合应用。
  二、课堂教学组织
  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来说,管理好学生是第一步,俗话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没有好的班级公约和好的班风、学风,教师就很难达成教学目标。其次,在管理好班级的同时而不让班级死气沉沉是要务,不能把学生管得呆若木鸡、故步自封。古语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如果把学生管得唯老师是从,那样就脱离了现代教育理念,教师要像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让学生认同老师定下的一些规则,还能够说出自己的一些独到见解。再次,教师应该精心设计教学情境,让学生爱上老师,爱上学习,对学习充满兴趣,这样学生就能亲近老师、信服老师,课堂教学也能事半功倍。最后,教师和学生一起研究对学生的评价标准,这样学生自己就知道课堂上、学习上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了,从而调控自己的言行,主动学习数学。每个学生的智力都会有所不同,这并不足以造成学生们的学习的太大差异。所以,教师要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就要先管理好班级。有效的课堂教学组织能使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按照预设有条不紊地进行,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课堂组织包括课堂控制、课堂应变和课堂诱导三个环节。
  1.课堂控制
  课堂控制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学生主动性加以调控,从而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手段。由于教师课前组织已经做好。在课堂组织上,教师应主要调控两个方面:一是学生方面;二是教师方面。学生方面就是对《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里对小学生的课堂要求进行讲解,让小学生们明白,上课要遵守班级纪律,尊重老师和同学,认真听讲,认真思考,积极发言,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的听课要求;教师方面就是根据《教师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等法律法规对教师职业的要求,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依法执教,认真钻研所教学科的教材教法,将一堂堂精彩的数学课呈现给学生,用数学的魅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全班学生都能集中精力投入到听课、思考中来。
  2.课堂应变
  课堂应变是一种针对突发情况,快速做出反应的行为,这也是一位成熟小学数学教师所必须具备的能力。比如处理课堂上偶发事件的能力就是教师课堂应变能力的一种。在实际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时会有意想不到的偶发事件,由于事出意外,不在预设的范畴之内,没有充足的时间去考虑解决的方法,因此解决这类事件很棘手。教师若能正确、巧妙地处理课堂偶发事件,调控班级,就能对班级学生及时进行教育,促使班级学生身心都能得到健康发展,使他们都能成为祖国未来需要的建设者。解决课堂偶发事件是一门学问,也有多种多样的方式。但教师要本着热爱学生的态度,一切从热爱学生开始。有了对学生的爱,教师才能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才能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感受到老师的爱。
  3.课堂诱导
  课堂上许多孩子处于观望、旁听状态,课堂学习效率不高。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回归到课堂,并认真学习呢?教师要告诉班级学生,其他同学在回答问题或发表看法时,要注意倾听,不要嘲笑同学的发言和看法,要表现出对发言同学的尊重。创造一种每个同学都能互相欣赏和支持的氛围,每个同学都能勤于思考,积极探索,开拓思路。教师在讲课时或抑或扬,有时设疑,有时停顿,张弛有度,循循善诱。把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诱导出来,这种方式比平铺直叙、填鸭式地教学的效果要好上很多倍。
  三、课后教学组织
  一节课的效果好坏,课后组织环节必不可少,它是反馈学生数学课堂学习情况的重要一环。课后教学组织包括巩固练习和拓展实践两个环节。
  1.巩固练习
  首先,巩固练习能够巩固学生数学课堂学习的知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其次,巩固练习能够加深对原有知识的记忆,舉一反三,触类旁通。最后,巩固练习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不管平常做过多少练习题,教师都应该在课后重新组织一番复习。将之前的一些单一知识点进行系统归类,转化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数学能力。
  2.拓展实践
  小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和方法以及对世界的认知和看法与成人有着很大的差别,数学教师根据自己的思维能力和世界观来进行教学很难符合小学生的要求,也使得小学生对于数学课程产生了严重的怕难思想,影响了学生的数学学习,课堂教学效果也有待提升。数学拓展性教学为小学数学教学找到了全新的路径,让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确保了小学生的快乐。数学学科对小学生思维能力要求很高,因此在小学时期,教师要注重对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利用充满奇趣的教学形式培养小学生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小学生理性思维的大门常开。小学生对任何未知领域都充满了好奇心,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的这一特征制订教学计划,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小学生课堂学习数学的效率。我们要立足长远目标和发展战略,使战略与战术并驾齐驱,让眼前的数学教学变为未来学生的终身发展,从而丰富学生的数学文化知识。
  总之,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若能在上述课堂组织上多下功夫,潜心钻研,一定能很快提高自身素养,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获得更好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室.小学数学教材教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李山川.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M].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蒋燕媛.“数学工坊”课程的构建与实践研究【J】.考试周刊,2018(22):77.
  【5】陈亚明.小学数学拓展课程的教学探索与思考【J】.小学教学设计,2017(35):18-20.
  责任编辑:赵潇晗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我国全科医生配置的发展趋势及公平性,为全科医学学科建设及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方法以2013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和2014—2016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为
电磁感应现象将电和磁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人们通过这个现象不断研究利用电和磁的新方法,为电能的开发增加了无限的可能。人类对电磁感应现象的深入应用,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
《旗》杂志 1 993年第 4期又发表了其时己享誉俄国文坛的年轻作家维克多·佩列文的幻想小说《昆虫的生活》。这部作品没有像本世纪初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昆虫记》一样从科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摘要:雨果曾说:“学会读书,便是点燃火炬;每个字的每个音节都发射火星。”幼儿阶段是培养阅读习惯的关键期。随着社会的发展,幼儿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也成为大家的关注点。那么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呢?本文将从幼儿日常的阅读行为入手,结合笔者的幼儿园教学实践,初步剖析幼儿阅读习惯的现状,尝试提出培养幼儿良好阅读习惯的策略。  关键词:幼儿 阅读习惯 培养策略     一、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的重要性  语
目的观察脊髓脊膜膨出(MMC)仔鼠膀胱胆碱能神经和氮能神经的病理改变及对膀胱平滑肌和神经发育的影响。方法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MMC仔鼠动物模型,取膀胱切片行HE染色、Kamovs
文章采用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的分析方法,针对陕西省12市(区)2010—2015年度各行业用水现状,对陕西省各类型用水的时空分布及变化特点进行了定量分析。从空间上看,陕西省用
通过几年的油画学习和教学,我对从油画习作到创作的转换中如何把握油画语言、传达自己的创作意图感触比较深:较早的在油画学习中对油画语言的研究和积累是非常重要的.它的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