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职的计算机学科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教学内容规定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素质。传统的计算机教学通常是把理论与实践分开来,忽略了学生在任务操作过程中的理论和技能的学习和培养。因此,本文提出把“理实一体化”应用到计算机教学当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做一体,不仅充分体现了“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特色,还培养了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关键词】理实一体 中职 计算机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046-01
当前中职教学的现状是机遇与困难并存。一方面,由于种种原因,职业教育一直处于普通教育之后,随着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不断扩招,职业教育生源素质更是不断下降;另一方面,国家和社会迫切需要职业教育,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培养出掌握一技之长的劳动者,提高他们的职业能力,解决社会上特别是农村的大量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让他们“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怎样把处于素质不断下降的生源培养成企业急需的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我们根据教学对象不断创新教学模式。
一、“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理实一体化”教学是基于当代“建构主义”而产生的一种教学模式,即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是指在同一空间和时间同步进行的教学,理论和实践相互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没有固定的理实顺序,而是理中有实,实中有理,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全程构建理论素质和操作技能培养框架,体现了“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的职教思想。当前中职生个体差异越来越大,文化基础比较薄弱,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弱,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不高,理论学习存在一定困难。而中职计算机学科具有基于理论的应用性、实践性强的特点,在实践项目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虽然完成了实践操作,但对实践中应用的理论知识知之甚少,或者是一知半解,难以拓展应用到其他项目实践上面,无法做到举一反三,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困此,必须改变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模式,采用“理实一体化”这一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提高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自主探究计算机知识与技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理实一体化”在教学当中的应用
“理实一体化”教学是一种教学模式,也是一种教学理念,要把这一理念始终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当中,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合为一体。爱因斯坦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去学习理论知识和掌握操作技能。如果一开始就给学生讲一些深奥的理论或操作技能,学生势必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特点,合理地选择项目,梳理出项目中需要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要求。着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和思考线索,然后讲清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以便学生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学习与实践项目相关的知识,对于深奥的理论和复杂的操作技能,可以先从简单的应用实例开始,让学生“做中学”。
如在VB程序设计教学中,学生对“变量”、“常量”、“面向对象”、“事件驱动”、“对象”等抽像的概念,非常难以理解,如果根据教材的编排,先讲解这些概念,学生就会难以接受,丧失学习的兴趣,所以我们要调整和处理教材,将后面的VB简单应用程序设计先进行讲解,再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将VB程序设计的过程进行讲解,进而让学生在简单的实例实践中理解这些抽像的概念,通过一个简单实例的实现,让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然后进行理论的讲解,学生就容易理解和接受,同时也让学生体验了程序设计的乐趣,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又如,《计算机应用基础》第一章介绍计算机硬件知识,该章节以理论知识为主。如果采用传统的理论与实验分离的教学方式,学生对硬件性能的理解会比较困难,而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法,把第一章教学内容分解成掌握熟悉CPU、内存条和硬盘,掌握熟悉主板,掌握熟悉电源线、面板线和数据传输线和掌握熟悉外部设备等七大任务。通过实物演示,进行观察和比较,让学生再次回顾并掌握理论知识点,使学生理论知识点和操作技能融为一体。
三、“理实一体化”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在“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既要精通理论,又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必须具备“双师型教师”素质。同时还要求教师有足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不断掌握新技术、收集新信息,并加以研究,应用到实际教学中。
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边沿课程众多,很多时候,老师并不能真正深入到具体某一门课程研究中去。如《平面设计》这门课,对于很多计算机专业毕业的老师来说,对于平面设计相关知识,对于图像相关知识有可能并没去深入研究,一带而过。上课时,以工具为中心,以步骤为基点来授课,这导致的后果是,学生只看到了工具的个体要义,而缺乏整体性的把握,最后彻底失去兴趣。好比欣赏一个卡通形象,只看到颜色和线条,而根本看不到其整体形象、设计寓意。这样教出的学生能从事平面设计相关工作吗?肯定不能,他们连最基本的欣赏都不会。为此,首先必须仔细研究課程的教学目标,然后和自己目前的知识、技能现状进行对比,找出自己的不足,并尽可能去完善。如绝大多数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的老师对设计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很缺乏,这时就得去找相关书籍和老师进行学习;对美术绘图把握不够,就应该虚心向美术老师请教,虽然这样不一定能完全改变知识的构成,但作为一个传授者,掌握这些知识就能胜任学生的引导者这个角色。
四、建立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理实一体化”是一种理念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法。因此,学生最终成绩应由各项目技能训练的考核成绩和理论考试成绩按权重综合评定。整个教学质量评价可分为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以过程评价为主,强化过程考核。根据课程目标设定评定指标,制定课程考核方案;依据考核方案在学习训练过程逐项评定成绩,使理论、实践、考核三者同步进行,使考核更具科学性和综合性。
总之,“理实一体化”教学就是要通过实践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理论来夯实基础,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其享受到成功的乐趣。但对于不同的课程来说其具体应用又是不同的,我们必须结合某一具体课程的特点来制定行之有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让学生有兴趣去学,学有所用。
参考文献:
[1]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杨德明.中等职业学校变革的必由之路[J].职业技术教育,2009(10).
【关键词】理实一体 中职 计算机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046-01
当前中职教学的现状是机遇与困难并存。一方面,由于种种原因,职业教育一直处于普通教育之后,随着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不断扩招,职业教育生源素质更是不断下降;另一方面,国家和社会迫切需要职业教育,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培养出掌握一技之长的劳动者,提高他们的职业能力,解决社会上特别是农村的大量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让他们“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怎样把处于素质不断下降的生源培养成企业急需的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我们根据教学对象不断创新教学模式。
一、“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理实一体化”教学是基于当代“建构主义”而产生的一种教学模式,即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是指在同一空间和时间同步进行的教学,理论和实践相互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没有固定的理实顺序,而是理中有实,实中有理,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全程构建理论素质和操作技能培养框架,体现了“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的职教思想。当前中职生个体差异越来越大,文化基础比较薄弱,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弱,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不高,理论学习存在一定困难。而中职计算机学科具有基于理论的应用性、实践性强的特点,在实践项目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虽然完成了实践操作,但对实践中应用的理论知识知之甚少,或者是一知半解,难以拓展应用到其他项目实践上面,无法做到举一反三,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困此,必须改变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模式,采用“理实一体化”这一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提高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自主探究计算机知识与技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理实一体化”在教学当中的应用
“理实一体化”教学是一种教学模式,也是一种教学理念,要把这一理念始终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当中,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合为一体。爱因斯坦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去学习理论知识和掌握操作技能。如果一开始就给学生讲一些深奥的理论或操作技能,学生势必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特点,合理地选择项目,梳理出项目中需要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要求。着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和思考线索,然后讲清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以便学生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学习与实践项目相关的知识,对于深奥的理论和复杂的操作技能,可以先从简单的应用实例开始,让学生“做中学”。
如在VB程序设计教学中,学生对“变量”、“常量”、“面向对象”、“事件驱动”、“对象”等抽像的概念,非常难以理解,如果根据教材的编排,先讲解这些概念,学生就会难以接受,丧失学习的兴趣,所以我们要调整和处理教材,将后面的VB简单应用程序设计先进行讲解,再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将VB程序设计的过程进行讲解,进而让学生在简单的实例实践中理解这些抽像的概念,通过一个简单实例的实现,让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然后进行理论的讲解,学生就容易理解和接受,同时也让学生体验了程序设计的乐趣,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又如,《计算机应用基础》第一章介绍计算机硬件知识,该章节以理论知识为主。如果采用传统的理论与实验分离的教学方式,学生对硬件性能的理解会比较困难,而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法,把第一章教学内容分解成掌握熟悉CPU、内存条和硬盘,掌握熟悉主板,掌握熟悉电源线、面板线和数据传输线和掌握熟悉外部设备等七大任务。通过实物演示,进行观察和比较,让学生再次回顾并掌握理论知识点,使学生理论知识点和操作技能融为一体。
三、“理实一体化”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在“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既要精通理论,又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必须具备“双师型教师”素质。同时还要求教师有足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不断掌握新技术、收集新信息,并加以研究,应用到实际教学中。
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边沿课程众多,很多时候,老师并不能真正深入到具体某一门课程研究中去。如《平面设计》这门课,对于很多计算机专业毕业的老师来说,对于平面设计相关知识,对于图像相关知识有可能并没去深入研究,一带而过。上课时,以工具为中心,以步骤为基点来授课,这导致的后果是,学生只看到了工具的个体要义,而缺乏整体性的把握,最后彻底失去兴趣。好比欣赏一个卡通形象,只看到颜色和线条,而根本看不到其整体形象、设计寓意。这样教出的学生能从事平面设计相关工作吗?肯定不能,他们连最基本的欣赏都不会。为此,首先必须仔细研究課程的教学目标,然后和自己目前的知识、技能现状进行对比,找出自己的不足,并尽可能去完善。如绝大多数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的老师对设计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很缺乏,这时就得去找相关书籍和老师进行学习;对美术绘图把握不够,就应该虚心向美术老师请教,虽然这样不一定能完全改变知识的构成,但作为一个传授者,掌握这些知识就能胜任学生的引导者这个角色。
四、建立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理实一体化”是一种理念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法。因此,学生最终成绩应由各项目技能训练的考核成绩和理论考试成绩按权重综合评定。整个教学质量评价可分为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以过程评价为主,强化过程考核。根据课程目标设定评定指标,制定课程考核方案;依据考核方案在学习训练过程逐项评定成绩,使理论、实践、考核三者同步进行,使考核更具科学性和综合性。
总之,“理实一体化”教学就是要通过实践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理论来夯实基础,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其享受到成功的乐趣。但对于不同的课程来说其具体应用又是不同的,我们必须结合某一具体课程的特点来制定行之有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让学生有兴趣去学,学有所用。
参考文献:
[1]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杨德明.中等职业学校变革的必由之路[J].职业技术教育,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