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未来英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j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给人类学习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教师来说,网络已悄然走进了我们的课堂,使我们的教学观念、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正是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时代产物。我们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给自己“充电”,增加压力。但是我们应该也应该抓住信息化和全球化所带来的大量信息这个机遇,利用好这些信息。这主要是计算机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与语文学科教学的整合,对提高教学效率,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利用网络,学生建立资料库,激发学习兴趣
  现在,娃娃的童年生活没有了我们儿时的丰富了,单调的生活直接导致了只澄清在电视的剧情中和网络游戏中,对语文的积累相对较少。而我们如能把网络好好的利用起来,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又服务了我们的教学。这几年我做了这样的尝试,如让学生每人建立一个自己的文件夹预习课文时让孩子自己去网络收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在课开始让他们交流所收集到的,记得我在讲长春版教材《雁门太守行》一课时,课前布置学生搜集忠君爱国为主题的古诗词,并制作幻灯片,写上自己对古诗词的赏析,利用网络资源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赏析能力。平时我的语文作业改变往日的抄抄写写,而是一周布置一次,每周一个(甚至时间更长)主题,例如现在正值春天,就让孩子们收集描写春天的诗句或优美片段感受黄河的悠久历史与波澜壮阔的形象,理解黄河所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每天拿一定的时间进行交流。孩子们的热情高啦,每天都有惊喜,超出了我的预期。
  二、利用网络,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寓教于乐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主动地进行学习、探究。针对学生的特点可利用网络收集一些插图、视频等模拟再现生动的生活画面,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头脑中储存的相关信息,作为感受课文内容的前提准备。因为阅读教材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生活,只有联系生活实际,才能使抽象的文字符号转化为相应生活场景,使学生情不自禁地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脑子想,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内容、受到感染。由此可见,兴趣对于学习是具有何等重要的意义。利用网络里的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和艺术性等特点,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易学、爱学、乐学,这必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丰富的画面、美妙的音乐,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激发了他们的兴趣,课堂学习气氛浓厚、学习氛围轻松,兴趣成了最好的老师。动态的事物比静态的事物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更能调动学生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向静态呆板的课本和板书,难免枯燥乏味。网络下教学完全克服了这一缺陷,能够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静止的文本可以按指定的轨迹运动,静态的图像可以像动画一样播放,色彩可以变化,速度可以控制。这样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备课时,我搜集资料制作课件《美丽的小兴安岭》。如果学生直接阅读,学生很难理解人祖国山水的美。我依据全文的内容设计出课件,从而恰当地让学生理解了全文的意境。一个学生看后说:“好象到了另一个世界”。这样,激发了学生们对祖国壮美河山的热爱之情。没有这物象创设的教学情境,学生理解文章的意境就要费课时费力气了。学生在动画的刺激下,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利用网络,激情导入,感染学生
  尽快让学生进入课文所创设的情境是正确理解一篇课文的关键,传统教学中通过精心准备导语或范读课文力求达到这一目的。现在我们可以利用网络收索一段与课文意境有关的音乐或图像或视频资料,能将学生迅速带入课文所创设的情境中。学生感知到了美,就能读书有味,读书入情,读书悟理。事实证明此种做法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如在教学《黄河颂》这篇课文时,播放《黄河大合唱》中的<保卫黄河>,黄河景色图片联播,以这种方式导入是为了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黄河资料:古往今来,黄河以其雄壮的气势,奔腾在中国大地上,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在学习课文之前同学们先七嘴八舌地说说自己课前搜集到的黄河的相关资料,3分钟后每组推选1人小结你组搜集到的资料。学生读得声情并茂。反复朗读后,我用图像配合文字展示了精心设计的几个问题,引导学生热烈讨论,并相互质疑、回答,从各个角度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课外探究问题的欲望。这样,在美的意境中,对文章的理解,从字面到内涵,层层深入,既把语句理解透了,又体会了所要表达的主题,提高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领悟能力,得到语感和美感的双重训练。
  网络进入语文课堂,它给语文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它使语文课堂更加精彩,具有了现代化的气息,但我们必须牢牢把住语文教学的本质特点,把握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把握语文教学的文化内涵,把握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的缰绳,让网络环境下的语文课堂依然充满了浓郁的语文味。
其他文献
法国当代重要的概念艺术家Sophie Calle创作时大都从自己出发,把生活种种活动与平淡的细节化成一件件感情丰富情节多样的作品,2007年威尼斯双年展中,她便展出了源自她的伤痛
会议
姚明德,辽宁人,生于1943年1月。1967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水利工程系。1974~1985年先后任交通部第一航务工程局政治部秘书、党委办公室副主任、党委副书记、书记;1985年任交通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口语交际训练与思维训练应结合起来,需要学生通过思维活动快速组织内部语言,然后有条理地表达、交流,有效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素养.
本文研究了一种新型的GPS圆极化天线。利用导线网模型和镜象原理对该天线进行理论分析和计算,得出的方向图、轴比和增益均与实测数据很好地吻合,从而证实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This p
对多普勒波束锐化(DBS)应用于雷达主动末制导中的群目标分辨进行了研究,这在国内还是首次。仿真计算表明,DBS对群目标的分辨方案是可行的。本文假设群目标和导弹在同一水平面内飞行,导弹
有效的师生互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启蒙者、引导者、服务者,对每一个学生的影响都是至关重要的.基于此,本文从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