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廖本《现代汉语》是一本常出常新的好教材。2007年6 月经过修订出版了“增订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9月起在全国高校使用。“增订四版”适时增加了许多新内容,比如“汉字的信息处理”、“比较句”、“设疑”格等,总字数从原来的55万增加到68万。增加新内容是教材出新的途径之一。不过,“增订四版”教材在“形容词”部分增加的关于“唯谓形容词”的论说,我有不少疑问:
1.“陋”是“唯谓形容词”吗?
黄廖本《现代汉语》举出的“唯谓形容词”的第一个例词是“陋”(11页),我看它不是“唯谓形容词”,甚至它连“词”也不是,在现代汉语中它是一个不成词的“语素”。在古代,“陋”是一个词,一个形容词,《荀子·修身》:“少见曰陋。”《新书·道术》:“辞令就得谓之雅,反雅为陋。”《旧唐书·卢杞传》:“杞貌陋。”他如“陋室”、“陋习”、“陋俗”中的“陋”,等等。在现代汉语中,“陋”成了语素,常见“简陋”、“丑陋”、“粗陋”、“浅陋”等双音节词,我们还没有看到单用一个“陋”字作谓语的句子。
2.“盎然”是“唯谓形容词”吗?
“盎然”是黄廖本《现代汉语》举出的“唯谓形容词”的第二个例词(11页),我们经常见到“盎然”做谓语的情形,如“春意盎然”、“生机盎然”、“兴趣盎然”等。但我们发现,“盎然”做定语的句子渐渐多起来了,说它“唯谓”恐不太适当。我们从网络上收集了一些例句:
(1)盐湖旅游:让柴达木焕发盎然生机(文章题目)
(2)你或许会问,让银行焕发出如此盎然的春意,其秘诀究竟何在呢?
(3)钢筋水泥之上盎然绿色(文章题目)
(4)时尚绿色沙发,为寒冷冬季带来盎然活力(广告语)
(5)第三章 盎然春意百媚生(题目)
(6)盎然春色不胜收(文章题目)
(7)近年来,临澧致力于优化农村教育,催生了农村教育的盎然春天。
(8)从这些年富力强的作家和他们源源不竭的创作活力上,我们看到了报告文学蓬勃盎然的生机。
(9)自然而然,心也在这个盎然的江南春中活跃起来。
(10)不过我也清晰地看得到感受得到老者依旧爱着盎然的青青绿草,爱着舞动着的蒲公英。
例句甚多,尤其是“盎然生机”说法很普遍,这不能不使我们对“盎然”一词是否为“唯谓形容词”产生怀疑。
又,《聊斋志异》卷十《真生》:“酒欲尽,真搜箧出饮器,玉卮无当,注杯酒其中,盎然已满;以小盏挹取入壶,并无少减。”其中“盎然”作状语。
3.“昏沉”是“唯谓形容词”吗?
黄廖本《现代汉语》讲“唯谓形容词”共举出三个例词,第三个例词是“昏沉”(11页)。说到“昏沉”,我们自然想到“夜色昏沉”、“天色昏沉”等说法,但我们想,既然能说“夜色昏沉”,难道不能说“昏沉的夜色”吗?一查互联网,居然很多,例如:
(11)去年今日我意外地由浙南路过你的家
乡,在昏沉的夜色里我独立火车门外,凝望着那幽暗的站台,默默地回忆许多不相连续的过往残片
……(林徽音《纪念志摩去世四周年》)
(12)在昏沉的夜色中,我起了身走向外面散发着生生灰尘气息的阳台上,凝望着外面幽暗的楼群和景色,默默的回忆着……
除“昏沉的夜色”外,还有“昏沉的月光”、“昏沉的夜”:
(13)御花园里,一抹瘦小的身影在昏沉的月光下,小心翼翼地爬上了一棵松树……
(14)酒醉的诗人在昏沉的夜,写下千古的寂寞……
此外,还有“昏沉的一天”、“昏沉的周末”、“昏沉的时刻”、“昏沉的午后”、“昏沉的早晨”、“昏沉的日子”等等,有两篇文章的题目是:
(15)我在昏沉的夜晚昏沉地睡去
(16)风凌彩:生日在昏沉中度过
前一例中有两个“昏沉”,前一个做定语,后一个作状语,后一例中,“昏沉”已经名词化。看来,“昏沉”也不是“唯谓形容词”。
又《红楼梦》第98回:“话说宝玉见了贾政,回至房中,更觉头昏脑闷,懒待动弹,连饭也没吃,便昏沉睡去。”其中“昏沉”作状语。
4.“唯谓形容词”是“只能作谓词”吗?
黄廖本《现代汉语》增订四版指出:“唯谓形容词指的是不能带‘了’,句法功能上又只能作谓词的形容词。”(12页)我怀疑这话有问题,因为“只能作谓词”说法蹊跷。因为教材同页又说:“动词和形容词的语法特征大同小异,可以合称为谓词。”既然动词和形容词合称为谓词,又怎能说唯谓形容词“只能作谓词”呢?难道不是所有形容词都是谓词吗?从“句法功能上又只能作……”这样的话来理解,恐怕“谓词”是“谓语”之笔误。原句可能是说:“唯谓形容词指的是不能带‘了’,句法功能上又只能作谓语的形容词。”
5.有没有“只能作谓语的形容词”?
顾名思义,“唯谓形容词”是“只能作谓语的形容词”。但有没有“只能作谓语的形容词”存在,我们还表示怀疑。在黄廖本《现代汉语》语法体系中,谓语是跟主语匹配的句法成分,如果一个“形容词”作谓语,它只能是光杆形式,如果这个“形容词”的前后有修饰或补充成分,那就是“状中短语”或“中补短语”作谓语,其中的“形容词”就不是“谓语”而是“中心语”。黄廖本《现代汉语》“增订四版”接下去说:“唯谓形容词……一般不能由光杆形容词独立作谓语”(12页),这实际上就已经表明唯谓形容词作谓语是不可能的,实际上也就是说,没有只能作谓语的形容词。
黄廖本“增订四版”接下去又说:“唯谓形容词……可受‘不’等词语的修饰限制。”(12页)而根据黄廖本《现代汉语》的句法分析理论,“不 + 形容词”是“状中短语”,“不”是状语,后面的形容词是“中心语”。这就又告诉我们:所谓的“唯谓形容词”只能作“中心语”,不能作“谓语”,既然如此,它怎能叫做“唯谓形容词”呢?
“唯谓形容词”最早是吕叔湘1979年《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商务印书馆,1979)一书提出的。他说:“是不是有与此(按指‘非谓形容词’)相反的‘唯谓形容词’呢?难,容易,多,少,对,错等等有点像。”吕先生是作为一个设想提出来的,只说“难”、“容易”等几个词“有点像”,并没有肯定“唯谓形容词”的真实存在,此后的若干年中他也没有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我觉得吕先生的话稍有不当,因为以能否“作谓语”来划分形容词,跟非谓形容词“相反”的应该是“能谓形容词”,而不是“唯谓形容词”。吕叔湘1981年发表《试论非谓形容词》一文,叶长荫1984年发表《试论能谓形容词》(《北方论丛》1984年13期),正好说明了这一点。不过,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或之初,“唯谓形容词”的存在还是有可能的,因为那时的“中心词分析法”承认“主语+状语+谓语”、“主语+谓语+补语”的存在,而现在黄廖本《现代汉语》早已放弃了那种分析方法,采用了“层次分析法”,由此,我们对“唯谓形容词”的存在表示极大的怀疑。
6.“唯谓形容词”能与“性质形容词”“状态形容词”并列吗?
黄廖本《现代汉语》“增订四版”中,“唯谓形容词”是形容词的第4小类,前3小类是:(1)性质形容词,(2)状态形容词,(3)不定量形容词。我们觉得,把“唯谓形容词”跟前3小类并列,不十分妥当。因为前3小类是根据意义划分出来的类,而“唯谓形容词”是根据功能划分出来的类。把根据意义划分出来的类,同根据功能划分出来的类,从逻辑上讲是不能并列的。
以上6点疑问,只是个人的一些想法,不一定对,写出来求教于全国研究和执教黄廖本《现代汉语》“增订四版”教材的专家学者们。
(通讯地址:224002
盐城师范学院文学院,作者为教授)
1.“陋”是“唯谓形容词”吗?
黄廖本《现代汉语》举出的“唯谓形容词”的第一个例词是“陋”(11页),我看它不是“唯谓形容词”,甚至它连“词”也不是,在现代汉语中它是一个不成词的“语素”。在古代,“陋”是一个词,一个形容词,《荀子·修身》:“少见曰陋。”《新书·道术》:“辞令就得谓之雅,反雅为陋。”《旧唐书·卢杞传》:“杞貌陋。”他如“陋室”、“陋习”、“陋俗”中的“陋”,等等。在现代汉语中,“陋”成了语素,常见“简陋”、“丑陋”、“粗陋”、“浅陋”等双音节词,我们还没有看到单用一个“陋”字作谓语的句子。
2.“盎然”是“唯谓形容词”吗?
“盎然”是黄廖本《现代汉语》举出的“唯谓形容词”的第二个例词(11页),我们经常见到“盎然”做谓语的情形,如“春意盎然”、“生机盎然”、“兴趣盎然”等。但我们发现,“盎然”做定语的句子渐渐多起来了,说它“唯谓”恐不太适当。我们从网络上收集了一些例句:
(1)盐湖旅游:让柴达木焕发盎然生机(文章题目)
(2)你或许会问,让银行焕发出如此盎然的春意,其秘诀究竟何在呢?
(3)钢筋水泥之上盎然绿色(文章题目)
(4)时尚绿色沙发,为寒冷冬季带来盎然活力(广告语)
(5)第三章 盎然春意百媚生(题目)
(6)盎然春色不胜收(文章题目)
(7)近年来,临澧致力于优化农村教育,催生了农村教育的盎然春天。
(8)从这些年富力强的作家和他们源源不竭的创作活力上,我们看到了报告文学蓬勃盎然的生机。
(9)自然而然,心也在这个盎然的江南春中活跃起来。
(10)不过我也清晰地看得到感受得到老者依旧爱着盎然的青青绿草,爱着舞动着的蒲公英。
例句甚多,尤其是“盎然生机”说法很普遍,这不能不使我们对“盎然”一词是否为“唯谓形容词”产生怀疑。
又,《聊斋志异》卷十《真生》:“酒欲尽,真搜箧出饮器,玉卮无当,注杯酒其中,盎然已满;以小盏挹取入壶,并无少减。”其中“盎然”作状语。
3.“昏沉”是“唯谓形容词”吗?
黄廖本《现代汉语》讲“唯谓形容词”共举出三个例词,第三个例词是“昏沉”(11页)。说到“昏沉”,我们自然想到“夜色昏沉”、“天色昏沉”等说法,但我们想,既然能说“夜色昏沉”,难道不能说“昏沉的夜色”吗?一查互联网,居然很多,例如:
(11)去年今日我意外地由浙南路过你的家
乡,在昏沉的夜色里我独立火车门外,凝望着那幽暗的站台,默默地回忆许多不相连续的过往残片
……(林徽音《纪念志摩去世四周年》)
(12)在昏沉的夜色中,我起了身走向外面散发着生生灰尘气息的阳台上,凝望着外面幽暗的楼群和景色,默默的回忆着……
除“昏沉的夜色”外,还有“昏沉的月光”、“昏沉的夜”:
(13)御花园里,一抹瘦小的身影在昏沉的月光下,小心翼翼地爬上了一棵松树……
(14)酒醉的诗人在昏沉的夜,写下千古的寂寞……
此外,还有“昏沉的一天”、“昏沉的周末”、“昏沉的时刻”、“昏沉的午后”、“昏沉的早晨”、“昏沉的日子”等等,有两篇文章的题目是:
(15)我在昏沉的夜晚昏沉地睡去
(16)风凌彩:生日在昏沉中度过
前一例中有两个“昏沉”,前一个做定语,后一个作状语,后一例中,“昏沉”已经名词化。看来,“昏沉”也不是“唯谓形容词”。
又《红楼梦》第98回:“话说宝玉见了贾政,回至房中,更觉头昏脑闷,懒待动弹,连饭也没吃,便昏沉睡去。”其中“昏沉”作状语。
4.“唯谓形容词”是“只能作谓词”吗?
黄廖本《现代汉语》增订四版指出:“唯谓形容词指的是不能带‘了’,句法功能上又只能作谓词的形容词。”(12页)我怀疑这话有问题,因为“只能作谓词”说法蹊跷。因为教材同页又说:“动词和形容词的语法特征大同小异,可以合称为谓词。”既然动词和形容词合称为谓词,又怎能说唯谓形容词“只能作谓词”呢?难道不是所有形容词都是谓词吗?从“句法功能上又只能作……”这样的话来理解,恐怕“谓词”是“谓语”之笔误。原句可能是说:“唯谓形容词指的是不能带‘了’,句法功能上又只能作谓语的形容词。”
5.有没有“只能作谓语的形容词”?
顾名思义,“唯谓形容词”是“只能作谓语的形容词”。但有没有“只能作谓语的形容词”存在,我们还表示怀疑。在黄廖本《现代汉语》语法体系中,谓语是跟主语匹配的句法成分,如果一个“形容词”作谓语,它只能是光杆形式,如果这个“形容词”的前后有修饰或补充成分,那就是“状中短语”或“中补短语”作谓语,其中的“形容词”就不是“谓语”而是“中心语”。黄廖本《现代汉语》“增订四版”接下去说:“唯谓形容词……一般不能由光杆形容词独立作谓语”(12页),这实际上就已经表明唯谓形容词作谓语是不可能的,实际上也就是说,没有只能作谓语的形容词。
黄廖本“增订四版”接下去又说:“唯谓形容词……可受‘不’等词语的修饰限制。”(12页)而根据黄廖本《现代汉语》的句法分析理论,“不 + 形容词”是“状中短语”,“不”是状语,后面的形容词是“中心语”。这就又告诉我们:所谓的“唯谓形容词”只能作“中心语”,不能作“谓语”,既然如此,它怎能叫做“唯谓形容词”呢?
“唯谓形容词”最早是吕叔湘1979年《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商务印书馆,1979)一书提出的。他说:“是不是有与此(按指‘非谓形容词’)相反的‘唯谓形容词’呢?难,容易,多,少,对,错等等有点像。”吕先生是作为一个设想提出来的,只说“难”、“容易”等几个词“有点像”,并没有肯定“唯谓形容词”的真实存在,此后的若干年中他也没有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我觉得吕先生的话稍有不当,因为以能否“作谓语”来划分形容词,跟非谓形容词“相反”的应该是“能谓形容词”,而不是“唯谓形容词”。吕叔湘1981年发表《试论非谓形容词》一文,叶长荫1984年发表《试论能谓形容词》(《北方论丛》1984年13期),正好说明了这一点。不过,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或之初,“唯谓形容词”的存在还是有可能的,因为那时的“中心词分析法”承认“主语+状语+谓语”、“主语+谓语+补语”的存在,而现在黄廖本《现代汉语》早已放弃了那种分析方法,采用了“层次分析法”,由此,我们对“唯谓形容词”的存在表示极大的怀疑。
6.“唯谓形容词”能与“性质形容词”“状态形容词”并列吗?
黄廖本《现代汉语》“增订四版”中,“唯谓形容词”是形容词的第4小类,前3小类是:(1)性质形容词,(2)状态形容词,(3)不定量形容词。我们觉得,把“唯谓形容词”跟前3小类并列,不十分妥当。因为前3小类是根据意义划分出来的类,而“唯谓形容词”是根据功能划分出来的类。把根据意义划分出来的类,同根据功能划分出来的类,从逻辑上讲是不能并列的。
以上6点疑问,只是个人的一些想法,不一定对,写出来求教于全国研究和执教黄廖本《现代汉语》“增订四版”教材的专家学者们。
(通讯地址:224002
盐城师范学院文学院,作者为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