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雪凤:靠卖新鲜粘玉米发家致富

来源 :生意经·经营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y8506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年冬季,在黑龙江省五常市的冲河镇,几乎家家户户门前都能看到这样露天摆放的玉米。然而五年前,自从一个叫刘雪凤的年轻女人在苇沙河村出现后,村里的这种玉米梆子每年都在急剧减少,但农户的收入反而越来越高。
  农户肖亚波:“大伙都抢着种,它效益高,种一晌地每年能多收1万多元钱。”
  农户张凤山:“比别的庄稼有把握,没等来霜,我们这个地方就卖结束了。”
  地还是原来那块地,生长的仍然是玉米。刘雪凤的到来让使原本平静的村庄不再沉默。
  2000年时,刘雪凤还在当地经营着一家小餐馆,在大连经销东北粘玉米的弟弟带回了一个让她十分意外的消息。
  刘雪凤:“他回来了说,姐,我一天能卖2000块钱,你相信吗?”
  当时刘雪凤的面馆一天的营业额也不过600元,速冻粘玉米一天竟能卖到2000元,刘雪凤觉得这中间有着巨大的利润,而弟弟刘雪来在这之前就已经到佳木斯考察过。
  弟弟刘雪来:“考察了以后,觉得挺简单的,我们也可以操作。”
  弟弟刘雪来在大连经销玉米时,经常断货。他就想在自己的家乡五常种植,由于缺少资金,他就找到了已靠餐馆生意积累了部分资金的姐姐。
  刘雪凤:“因为他没有工作,我也是纯粹的想法,也想带他干点什么。”
  刘雪凤发现,在北京、上海等城市反季节销售粘玉米,价格比正常季节要高出好几倍。她就一边经营餐馆,一边等待时机的到来。
  弟弟刘雪来:“当时选种是很困难的,我们跑了很多地方去找,后来终于在佳木斯农垦科学院找到这个种子。”
  找到粘玉米种子后,刘雪凤并没有贸然行动。五常本地虽有玉米种植传统,但以前种植的都是普通玉米,这块黑土地到能不能适合种植粘玉米,她和弟弟并没有十足的把握。
  弟弟刘雪来:“以前也有种过的,就是百姓家那个小园地,但是没想到,它能加工成速冻玉米,做一个反季节销售。”
  2001年冬天,刘雪凤彻底放弃了餐馆生意,专心要做速冻粘玉米。自己家没有足够土地,必须发动农户种植。从小就有种植经验的姐弟俩知道,不同品种的玉米花粉会通过空气互相传播,如果普通玉米和粘玉米串花,就会影响粘玉米的外型和口感。
  弟弟刘雪来:“种植基地,不是说大面积的玉米都是可以种的,而是要单独的一块地,要防止它串花。”
  苇沙河村农户的土地背面正好是一道山,这道自然屏障阻止了其他品种的花粉进入。当找到这片土地时,刘雪凤异常兴奋。当时的普通玉米只有每公斤4毛钱,刘雪凤决定和农户签定购销合同,并制定每只粘玉米2毛钱的最低保护价,这要比普通玉米利润高出2倍。
  刘雪凤:“就是这个屯子,从这边到那边,挨家挨户走,挨家挨户讲。”
  农户张凤山:“以前我们上当受骗的太多了,合同也签了,货就是没人要啊,外来的不认识的,不给我们打保证的,我们从来就不相信这个事情。”
  连续两个星期,刘雪凤也没签上几亩地合同。凑巧的是,她的哥哥刘学岭正好在这个村子当小学老师。这个学校的校长已经在村里呆了近30年,非常有威望。
  刘雪凤:“跟校长谈一谈吧,咱们找他试试看。”
  小学校长肖亚波:“我们是好朋友,他肯定不能骗我们,就是这样想的。”
  小学校长在村里是个文化人,只要能把他说服,其他农户基本上都愿意跟刘雪凤签定合同。
  小学校长肖亚波:“我把我的一晌地部签了,大伙儿看我签了,也想肯定不能骗他们了。”
  农户张凤山:“到时候她如果骗我们的话,我们就找校长,他给我们担保,出条子。”
  在小学校长的带头下,刘雪凤终于和村里农户签定了15份合同。
  2002年8月,普通玉米还没成熟,这片土地上的粘玉米就大获丰收,苇店村的农户按照合同,以每只玉米2毛钱的价格卖给了刘雪凤。
  刘雪凤将当年90万只玉米加工完毕,送进了在五常市区租下的冷库。11月,市场上新鲜玉米已不见踪影,刘雪凤觉得自己卖玉米的时机终于到了。
  弟弟刘雪来:“我们就煮了一锅,拿了一袋玉米,到市面上试一下。”
  刘雪凤:“正好我家楼下有一个洗浴中心,出来一个女的,说什么东西,一看玉米,来,给我买16只吧,给我弟弟乐的,当时乐得直蹦。”
  清早刚出门,没想到每只1元的粘玉米竟然大受欢迎。姐弟俩顾不得初冬的严寒,在喧闹的超市门口摆起了小摊。然而,接下来的好几个小时,他们的玉米一根也没有卖出去。
  刘雪凤:“我弟弟就站不住了,就不卖了,我寻思这咋办呢?他不卖不行啊,然后我说,我给你买件羊毛衫吧,我上前面大厦给他买了件羊毛衫,我说你别走,他走了我推不动那锅啊。”
  当时的刘雪凤已花费了30万元收购玉米和租冷库,如果不把这90万玉米卖出去,积累多年的资金将会打水漂。不甘心的刘雪凤第二天继续来到街上,这一次,他们终于找出了卖不出去的原因。
  弟弟刘雪来:“都以为这是说,那种农村做的玉米吊子,认为这个玉米不好吃。”
  原来当地消费者把速冻玉米当成了普通老玉米。普通老玉米由于没有保鲜,很不好吃。而速冻玉米在加工时就已将养分固定。找到原因后,刘雪凤立即决定把玉米免费分给行人品尝。
  顾客苏慧:“尝了感觉不像在我们脑里想象的那样的玉米吊子那样难吃的那种,尝得也非常好吃。”
  刘雪凤:“奇迹就发生了,那个时候的玉米,我们打着车去仓库取货,然后往街里运,就出现这种购买的场景。”
  艰难的局面被打开后,刘雪凤每天最多就能卖出1000只玉米,除去收购、运输和人工费等成本外,每只玉米在当时能赚到6毛钱。2002年12月,她接到了一个厦门客商的电话。
  刘雪凤:“说要他说我是批发商,来一车货吧。我说一车货,咱们也没见过面,你看看这个资金怎么办。”
  厦门客商胡宗武:“我就打了30%的定金,我说要不然你人跟车过来。”
  收到了对方打来的1万多元定金后,刘雪凤派弟弟带着20吨玉米赶往厦门。如果对方满意,她将会得到6万元。虽然对自己的玉米质量很有信心,但第一次做这么大一笔生意刘雪凤还是有些担心。   刘雪凤:“货到地头死”,都是说你的玉米不好或者什么,怕在价格上压制我们。”
  厦门客商胡宗武:“一打开这个玉米,棒型也比较粗,颜色金黄金黄,特别好看。随便咬一下,感觉口感好,甜香。”
  厦门客户很快将剩余货款打进了刘雪凤的帐户,又追加了另外两车的速冻玉米。2003年春节前,刘雪凤又陆续不断地接到了国内其他城市客户的电话。
  刘雪凤:“到后期我们要多少钱,客户给我们多少钱,那我们还是供不上人家,你给我多少钱,我也没有货,只能把期望投入到下一年了。”
  上一年大获成功,让刘雪凤决定扩大基地规模。第二年,她在五常28个乡镇又选择了100多亩基地种植粘玉米。2003年夏天,她的速冻玉米产量达到了280万只。当年冬天,就在她准备大赚一把时,一场谁也想到的灾难出现了。
  刘雪凤:“睡觉的时候,突然接了一个电话,说玉米酸了,当时我想是不是这个客户矫情啊,是不是说这个东西明明没酸,想压低价格啊,但是也挺害怕。”
  当时那批发往北京的玉米是2003年刘雪凤发出的第一批货。如果这批货真出了问题,整库的玉米都有可能卖不出去。第二天,刘雪凤搭上凌晨三点客车,赶到了全部玉米的储存地哈尔滨。
  刘雪凤:“摆着的大样都在那儿,我拿回锅里一煮,傻眼了,我的玉米外观黄灿灿的,老嫩度正好,闻着就是不对劲了,馊了!”
  接下来,刘雪凤发现了更严重的问题。不仅发往北京的玉米是酸的,整个仓库里的200多万只玉米大部分都酸了。玉米在五常摘下后的6小时内就已蒸煮加工,蒸煮后就立即运往哈尔滨冷库,技术上没有出错,那么玉米酸的原因就只剩下一个。
  刘雪凤:“我们运输的时候在绕道,时间太常,玉米就酸了。”
  由于速冻玉米的高效益,五常本地的冷库业主改做速冻玉米,刘雪凤只能到最近的哈尔滨去租冷库。当时正碰上五常通往哈尔滨的公路修建,本来只需三小时的路程,却花费了将近6小时,造成大量玉米变质。
  弟弟刘雪来:“不可能把霉变的玉米发给客户,这样等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刘雪凤:“全部卖给饲料加工厂了,赔了,头一年赚的钱赔进去了。”
  2003年冬天,刘雪凤取消了所有定单。当年为收购农户的玉米,很多资金都是向亲戚借来的,当初创业的冲动在这个时候已经完全消失。
  刘雪凤:“想算了吧,我们没有这个财气,没有这个福气,我们不干了,我们还是过平常人的日子吧。”
  然而,当年冬天,刘雪凤早已把下一年的玉米种子发给了农户,收购合同都已签好,下一年的玉米产量至少也有500多万只。如果这一次倒下去,不但对农户失去信誉,恐怕将来也很难再有翻身的机会,而当时的订货电话依旧不断。
  刘雪凤:“一打电话我还想干,既然已经赔了,就当交学费了,赔的是经验吗,起码我们吃一堑,长一智,我们已经知道了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个玉米赔了。”
  要想从根本上保证玉米质量,就要在五常本地建立冷库。东北的冬天冰天雪地,要到第二年5月才能破土动工,但是8月份粘玉米就要大面积成熟,刘雪凤决定把6个月的工程压缩在3个月内完成。
  刘雪凤:“你不能等工人干了,即使你花钱雇他干,他也没有时间,他还得干他自己那一摊,结果我们就自己挖那个下水道。”
  弟弟刘雪来:“场地特别泥泞,车根本进不去,都是用人力,一块砖一块砖地搬进去。”
  刘雪凤:“我就每天画,今天的玉米长多高了,明天的玉米长多高了,今天我们的工期要到哪儿,明天我们的工期要到哪儿,我每天都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
  全家人监工,工人两班倒,经过三个月的日夜奋战,冷库终于在8月20号完工。此时基地的玉米已经全部成熟,500万只玉米按时加工并存进了冷库。
  刘雪凤:“建筑工人退出工地,往外拉那些设备的时候,我后院就开始往里拉玉米。”
  冷库及时完工,不但没有耽误玉米加工,还为刘雪凤以后的发展节省了大量租用冷库的费用。500万只的玉米平均价格达到了每只1元2毛钱,还依旧不够销售。
  刘雪凤:“那一年下来,我们不但把前面赔的钱还了,把建冷库的这个钱也基本上挣回来了,500万只玉米,翻身仗,打了个翻身仗。”
  2006年,刘雪凤的玉米产量达到了1200万只。从当年9月到12月,她已经向韩国市场销售了400多吨速冻粘玉米。
  刘雪凤的成功,让当地农户纷纷开始种植粘玉米。这就使得当地的普通玉米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收获时节就能卖完的粘玉米。
其他文献
手工制作组装响声玩具——霹雳闪光豆  (专利技术、防冒必究、批发产品、技术转让)  “摔炮”是孩子们最喜爱的娱乐品,但也是国家出台禁止条例的烟花爆竹类,所以就有人看准了商机他就是退伍军人“王裕岱”研制发明了摔炮的替代品,霹雳闪光豆。(ZL810000137.1)也是献给孩子们的巨礼。  此产品是响声玩具不含炸药火药成份,又是国家扶贫项目在2010年第十二届北京博览会上评为,最有发展前途的小本投资项
期刊
今天我要写的是,微信到底怎样创造商业价值。先谈我判断腾讯“可能”(因为是出于我自己的推理)的盈利模式,再谈创业者们未来怎么在微信平台里面赚钱。鉴于我今天要说的可能比较“科幻”,也许得过个几年才会出现,所以请批判的人别用“微信现在如何如何”这样的理由来批了,一个产品是会不断进化的。  一、微信怎样给腾讯赚钱  如果我现在手里有闲钱的话,我一定去买腾讯的股票,因为有了微信,起码腾讯的下一个5年的收入有
期刊
促销主题,不仅要响亮大气,通俗易懂,易于传播;同时,好的促销主题一定要言之有物,给顾客一个合理的优惠理由和消费理由。  经常听到一些朋友抱怨,现在的促销活动越来越难做,明明活动准备的很充分,活动投入也不小,在执行上也非常注重,可最终的结果却不尽如人意。于是,不少人开始将原因归罪于这个难懂的市场和日渐刁钻的消费者。然而,真实的原因是这样的吗?  随着终端竞争的日趋激烈,对消费者来说,各种类型的促销活
期刊
2012年,尽管有经济危机笼罩上空,但创业邦“创新中国”的赛场火爆程度却有增无减。创业投资领域会不会受到宏观经济面的干扰?哪些行业可能会异军突起?在这种经济层面下,投资大佬们更加青睐哪些行业?  2012年8月23日,在创新中国的第一场专题讨论上,众多投资天使和投资大佬齐聚一堂,针对“2012创业趋势、投资热点”进行了讨论。参与圆桌论坛的嘉宾包括清科集团创始人、CEO兼董事长倪正东,君联资本董事总
期刊
12月初,人人网、豆瓣等网站上一篇《北大水果配送网站小超之家倒闭了,我觉得遗言对创业者很有用》的帖子在网上火起来,仅人人网上的帖子就被分享7000多次。虽然这次亏了5万元,但“小超之家”的5位合伙人都希望将来能继续创业,杨智超本人也想积累几年后再战。  12月初,人人网、豆瓣等网站上一篇《北大水果配送网站小超之家倒闭了,我觉得遗言对创业者很有用》的帖子在网上火起来,仅人人网上的帖子就被分享7000
期刊
多姿多彩的磁性剪纸  在杭州师范大学在创业园里,王子月热情地说:“磁性剪纸是个创意产业,任何东西都可以用剪纸表现出来,它提倡的是自己动手、自己创新,并在动手中获得巨大的乐趣。操作简单,任何人都可以轻松学会。而且成本低廉,便于使用和收藏,可以用作节庆用品、旅游纪念品、艺术藏品、儿童教育类产品、益智玩具、婚庆用品、diy休闲娱乐产品、生日礼品、广告赠品、家居饰品等十大市场。逢年过节,迎亲嫁娶,寿诞生日
期刊
姚君达觉得是时候把市场扩大了。他在北京华贸中心商业街开业不过一年多时间,已经拿下了七位数的盈利。这是姚君达在内地开的第一家店,他接下来打算在上海和杭州再开两家。“我们在淮海中路看中了好几个位置。”姚君达说。  尽管最终的店铺位置由于租金问题还没有确认下来,但大致的地址已经选定。什么样的小生意赚钱,姚君达的生意简单说就是买卖二手名牌包,通过各种渠道收包后再重新卖出去,赚取其中的差价。但这并不妨碍他把
期刊
逛遍北京的商场,就会发现其实也就是那么些品牌,家家都不尽相同,又几乎家家都没什么不同。实际上,北京很多不为人知或不起眼的角落里,隐藏着看似不起眼,却“能量”很足很有派头的店铺。这期我们就带您去搜搜,隐藏在北京的个性潮流店。  有好货社  顾名思义,此家有好货。在鼓楼东大街林林总总的各类店铺里,有好货社的白色大厂房样貌看上去颇为养眼。这里堪称杂货集中营,从首饰、家居、包,到旧货古董,再到国内设计师独
期刊
松露,一种天然真菌类植物,因其栉松风、沐晨露而生长,故命此名。它十分珍稀昂贵,被法国人称做“餐桌上的钻石”,与鱼子酱、鹅肝酱号称为高级美食“三大天王”。国际市场上曾发生过1公斤多重的松露拍卖出33万美元的“神迹”。在欧洲,松露的价格通常在每公斤2000~3000美元;在国内的松露产地,批发价每公斤也要千元以上。  广西南宁有一位女子,曾是幼儿园老师,每月薪水仅1000元,还不够买一公斤松露,她却梦
期刊
驴妈妈成立之初,就以自助游服务商的身份进行市场定位,以景区票务为切入点,融合景区“精准营销”和“网络分销”的需求,使景区以“零投入”的方式拥有了自己的门票网上预订平台。  旅游电子商务快速发展,驴妈妈旅游网后来居上,截至目前约有5000多家旅游家景区和5000多家特色酒店加盟驴妈妈。驴妈妈所提供的产品不仅有景区门票,而且包含景区+酒店的自由行产品、旅游团购、国内游、出境游、精品酒店等多品类产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