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依法治国方略实施中的“德治”

来源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01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现依法治国 ,建立理想的社会主义的法制国家是中国人民历来追求的目标。实施依法制国的基本方略 ,必须与以德治国密切结合 ,使德治和法治在目标上相互贯通 ,融为一体 ,在功能上相互弥补 ,各显其能。
其他文献
文化,特别是它的核心理念——价值观,与人权有内在的本质联系。理解一个国家、民族在人权问题上的立场和态度,必须了解它的文化和价值观念。文化、价值观和人权观都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东西方在文化、价值观和人权观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应该互相尊重,求同存异,共同发展。文章着重以中国为例,说明文化的变迁对人权有深刻影响。
宽恕这个概念在20世纪的全球化交往与和解的要求中被普遍使用。但是,它所包含的矛盾逻辑并没有得到深刻反思。在揭示了宽恕概念的双重逻辑之后,德里达提出,宽恕不是交易,也不能限制在宽恕那些包含被宽恕可能性的过错和罪恶上。宽恕的真正含义是宽恕那些不可宽恕的。纯粹的宽恕是包含着差异的,也是有限的,它是做不可能做的事情。德里达对西方伦理和政治基本观念的解构,并非要放弃所有传统或提供一个绝对抽象的乌托邦,而是要使伦理和政治观念重新获得它们的现实能动性。
清代以来,长城沿线地区得到前所未有的开发,人口的增加,农业兴起和商业的发展都使长城沿线外侧经济发展呈现繁荣景象,这就为城镇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本文从历史地理研究的角度,主要介绍了长城沿线经济、人口、农业和商业发展的过程以及长城沿线一带城镇起源的背景、条件、以及城镇兴起的因素和其他相关原因。
作为社会主义民主由理论向实践形态转化的中间环节,主权原则与治权原则、自由原则与平等原则、开放原则与竞争原则、多数原则与少数原则、合作原则与协商原则、法制原则与程序原则深刻地反映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规定和内在要求,是指导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基本准则 ,是调整社会主义民主关系的基本依据,是评价社会主义民主生活的基本尺度,因而在社会主义民主运作中处于枢纽的地位,具有普适的性质、起着规范的作用。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的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的扬弃前人思想的基础上,系统地考察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他既将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动力与直接动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又将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因与外因辨证地统一起来;既分析了社会主义发展的物质动力与精神动力,又阐述了推进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实体性因素与渗透性因素,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作了重大创新,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社会二重结构是指社会内部结构与外部结构、历史结构与现实结构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时,出现在空间时间上的连接、架构与二重关系。虽然马克思、恩格斯没有直接使用“社会二重结构”这一概念,但社会二重结构的重要思想,在他们的“社会交往”、“世界历史”、“跨越式”等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中都有所体现。作者试图通过对社会结构的二重关系和二重作用的考察,进一步揭示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外在表现,力图解答历史和现实中的一些重大问题。
萧绎生当中国历史上由南北对峙走向南北融合的历史时期的前夜,其思想体系呈现杂取儒、释、道而兼涉兵家、墨家、名家、法家、农家等众家学说之长,以成一家之言的杂家特征。这种特征是萧绎欲混天下为一统以成就帝业的政治雄图在思想学说上的反映,代表着已虎踞上位的江左北人武力集团在思想文化领域中的统治地位的形成。
刑法总则第30条、第31条专节明确规定了单位犯罪及其处罚,在分则413个罪名中规定了128种单位犯罪,占罪名总数的31%,足见研究单位犯罪的刑法理论中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在总结单位犯罪立法经验的基础上,对单位犯罪的主体特征、范围、类型、刑事责任的基础、处罚制度等进行了全面、深入、系统的分析,以期完善单位犯罪理论,有效地惩治单位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