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爱的姿势

来源 :小天使·六年级语数英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t66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①父亲是家中的“天”。有“天”在,则阖家清风朗月,四海靖宁。每每望着“天”的背影,我都会读出一腔感动和敬畏——不独他是父亲,也是因为那些定格在记忆中的姿势。
  ②——那是父爱的姿势。
  ③父亲是一个老兵。从枪林弹雨中闯过来的人连死都不怕,还能怕什么?他怕,他怕作为他儿子的我有个闪失。我读小学二年级的时候,一天下午,天黑得像锅底,闷雷串串,顷刻间硕大的雨点凌空砸下。放学了,我望着天地间无头无尾的雨不知所措。这时,父亲的身影出现在教室门口。路上,风狂雨骤,我和父亲撑着一把伞摇摇曳曳,费力地向家中走去。父亲把伞几乎都倾到了我这边,他身子极度倾斜着,半边身子完全暴露在雨水之中。他右手撑伞,左手竭力将我拉靠在他的身侧,那情形让人油然想起孵蛋的母鸡。不到半路,父亲全身便都淋湿了。父亲索性把伞交给我,霍地把我抱起来骑在他的脖子上。父亲的脖子热乎乎的,与冰凉的雨水形成了鲜明对比。《骑着父亲冒雨归》成为我在市里获奖的第一篇作文。
  ④初二时,在参加学校组织的劳动中,我赤膊上阵,结果患上了重感冒。晚上,母亲在灶间做饭,父亲则守在炕沿边,一会儿帮我掖掖被角,一会儿摸摸我的额头,一会儿又量量我的体温。我闭着眼,倾听着父亲粗重的鼻息。(多年后我想起这事来,还倔强地认为:能够听到父亲鼻息的子女,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那年月农村家家孩子多,父母多半不拿孩子当回事。父亲与别人不同,他认为:既然把孩子生下来了,就要抚养成人。没这个决心,不如不生。父亲扶我躺下后,搬个小凳,坐在灶前给我煎药。火光熊熊,映红了父亲花白的头发和脸上刀刻一样的皱纹。那些皱纹不知何时爬上了父亲的脸,它们像跨越了千年的化石,展现在我的视野中,等我酸酸地去读。父亲盯着火苗,全神贯注地聆听着药壶发出的“噗噗”的声音。多年后,当我欣赏著名画家罗中立的名作《父亲》时,我觉得画家绝对是以当年佝偻身子熬药的父亲为模特的!
  ⑤知了长鸣的季节,我参加了高考。考场设在离家20公里之外的县城。考完第一科的时候,正是中午,考生们呼呼地跑出教室,当我最后一个懒懒地走出考场时,蓦地看到:校门口,烈日下,孤独地站着一位老人,正踮起脚尖费力地朝这边眺望。那企盼的眼神和前倾的姿势,让人顿时想到南极的帝企鹅!——那竟是父亲!我万万没有想到不会骑自行车的父亲竟然走了20公里,来考场外为他的儿子高考助威!那可是20公里啊!霎时,我有一种海上孤舟见到了小岛的感觉,向父亲飞跑过去!父亲也看到了我,深一脚浅一脚向我奔来……若干年后,当我读到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时,我的脑海里立刻现出父亲当年帝企鹅般奔跑的姿势!——两者何其相似啊!
  ⑥很遗憾,我没能拍下父亲当年的种种姿势。我知道,这些瞬间在别人眼里也许是很平常的,毫无耀眼光芒,但它们却是父亲的一个个侧面,而就是这些不起眼的侧面,拼合出了一个生动、朴素、慈爱、憨实的父亲形象!人生易老,韶华不再,尽管世间常有白驹过隙之叹惋,我却倔强地认为:不管沧海桑田,父爱的姿势不会变!它们将定格在岁月的底片上,永恒而清晰地诠释着大爱无痕、上善若水的全部含义!
其他文献
说起阅读,我还真有故事要讲,那一幕记忆真尴尬,现在回想起来还觉得挺好玩儿的呢!  那是我四年级的时候,周末的有一天,天气很好,妈妈说要带我去大润发。当时,我正在津津有味地看一本童话书,根本不想去。妈妈催了几次见我还没动静,就气呼呼地径直冲进房間拖起我就走。我央求道:“妈妈,等会儿,等我看完再去吧!”  妈妈没好气地说:“等你看完得哪年啊?我好不容易休息一天,快点!”  我不甘心地争取着:“那我要把
期刊
公元前340年,强大起来的秦国欲吞并魏国土地,派公孙鞅攻打魏国,魏国派公子仰率军反击……
期刊
大力士螞蚁
期刊
书法是一种艺术。从书法作品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性格和心情。书法是按照文字特点及涵义,以及书法的笔法、结构和章法写字,使它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  书法教会了我静心。练习书法要静下心来写,去细细地品味它的笔法轻重。有次考试我没考好,心情不好,很浮躁,于是我放下手中的笔,倒上墨汁,铺上宣纸,拿起毛笔,在宣纸上写上几个字。看似简单的字却使我彻底平静下来,重新投入到学习中去。  书法还教会了我——有恒心,做
期刊
徐悲鸿是我国著名的画家。他的画,尤其是他画的马,在全世界都很有名。  徐悲鸿年轻的时候,曾经在法国巴黎徐梁画院和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学习绘画。那时,清朝政府虽然垮台了,换上来的北洋军阀政府也同样腐败无能。在外国留学的中国学生,不仅在经济上很困难,就是政治上,也还像过去一样,常常遭到外国人的侮辱和歧视。就在徐悲鸿考进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的时候,有一个富有的外国学生十分无理地向他挑衅,说:“你们中国人
期刊
公孙鞅的新法推行了一年,但效果并不理想。
期刊
种子种子  出发吧  香甜的果实  在等你  小溪小溪  出发吧  广阔的大海  在等你  小路小路  出发吧  美丽的城市  在等你  孩子孩子  出发吧  灿烂的未来  在等你
期刊
我们对于馒首的确很陌生;而馒头呢,我们每一个人都很熟悉它,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其实啊,馒头又叫馒首,这里面还有一段感人的故事哦!  距今近2000年的三国时期,有个家喻户晓的人物叫诸葛亮,据说馒头就是他发明的。他发明馒头的时候,并不叫馒头,而叫馒首。首与头不是一样的东西吗?后来人们就把馒首叫馒头了。  那年秋天,诸葛亮统率大军征服西南少数民族,七擒七纵孟获之后,与西南少数民族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期刊
俗语说:民不与官斗。可有四个秀才偏要与县官斗一斗。斗啥?斗联呗。嘿,别说,这赢的可不一定都是官哦。不一般的故事,非一般的惊喜等着你哦……  明朝万历年间,江西省临川县有四个秀才,名叫陈际泰、罗万藻、张世纯、艾南英,他们都是著名戏剧家汤显祖的学生,文采出众,远近闻名,人们称他们为“四才子”。  某年,当地来了个新县令。这个县令善作对,自视甚高。上任不久,闻得“四才子”之名,心中很不服气,于是他令人去
期刊
噼噼啪啪,语文城堡里的一家点心店在热闹的鞭炮声中开张了。  孔小蝶和孟小蕊闻着点心的甜香,相约直奔点心店而来。这孟小蕊是语文城堡里最年轻的女书法家,也是小蝶新交结的朋友。  “点心来喽!”店小二把点心端上来。  那点心色香味俱全,份量也足,小蝶和小蕊吃得个不亦乐乎。三天过后,还齿有余香呢!于是,她俩就成了店里的常客。  这天清晨,小蝶和小蕊来到点心店里。老板娘是个很精明的人,她听说小蕊是个书法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