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高度重视作风常态化机制的构建,以学习教育、群众观点、专项整治、制度建设和正风肃纪为重点,持之以恒、整体推进,作风常态化机制的构建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学习教育常态化
一是建立了广西领导干部“时代前沿知识”系列讲座制度。内容由区直属机关工委向自治区领导和区直机关各单位、各部门征集,提出初步意见报自治区党委核准。主讲人主要是国内著名专家、学者、政要,讲座以视频方式传播到14个地级市,受众是广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从2001年开始,每年6-8个专题,持续13年,举办了95期讲座。规模之大、规格之高、持续时间之长在全国为数不多,体现了自治区党委抓学习教育、抓作风建设的决心。
二是实施以学党章、知党史、守党纪为主要内容的“区直机关十万党员素质能力大提升工程”。由区直属机关工委负责顶层设计、具体指导,由区直机关各基层党组织具体组织实施、以支部为单位,通过支部抓党员。工委在工委黨校开办专职党委副书记、支部书记、普通党员等骨干示范班,为机关基层党组织送师资、送教材、送案例;各机关基层党组织按照不同学员类别,分期、分批开展为期3-5天的集中脱产轮训,开展深思考、大讨论,形成学党章、知党史、守党纪的浓厚氛围。
三是定期开展警示教育。厅级干部的警示教育由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和自治区纪委共同负责,由自治区党校具体承办,每年2期,为期2天。新任处级干部的培训班由区直属机关工委和纪工委负责,每年2-3期,为期2天。这几项制度已经执行8-10年。至今已组织机关党员干部近30万人次到警示教育基地进行现场教育。
服务群众常态化
一是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指导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各级机关党组(党委)有计划地选派本单位后备力量和业务骨干到全区贫困村屯驻村挂点。该项制度已经持续开展6年多,有4万多名党员骨干进驻全区1.4万个行政村,干部在驻村中改造思想、转变作风,帮助当地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二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开展“结一联五”活动并形成制度。每个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分别结对联系1个村、重点帮扶5户困难群众、困难党员、困难党务工作者,相互提供联系电话,并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增进感情上的认同并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三是组织党员深入推进服务农民工活动,为农民工解决了一大批维权和子女就学就业等问题。
四是推进服务企业活动,建立了部门领导干部与重点企业“直通车”联系机制。
专项整治持续化
一是强化过紧日子的思想,进一步扎紧“钱袋子”,全面开展“三公”经费、办公用房等长效整治活动。
二是针对“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梗阻病”,持续开展清理审批事项和优化办事流程工作。
三是针对 “懒散病”,持续开展机关作风效能建设,出台《广西行政机关公务员平时考核办法》,将平时考核与年度考核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平时考核的权重,利用绩效考评导向,整治某些机关干部责任心不强、在岗不履职、在岗不尽职等现象。
治病防病制度体系化
从自治区层面制定下发了30项从严管理干部制度,对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提出“10个严格遵守”和“28个不准”;自治区直属机关各级党组织,制度建设达到821项,构建起可执行、可检查、可监督、可问责的规范制度体系。
正风肃纪经常化
广西坚持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实行严厉问责,使制度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自治区纪委每年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媒体通报反腐倡廉情况,不定期举办反腐倡廉典型案例展并下发通知要求组织党员受教育。2012年11月至2014年6月,全区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5942件,结案6113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6145人,移送司法机关处理477人,挽回经济损失4.66亿元。
(作者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直属机关工委常务副书记,全文见紫光阁网)
学习教育常态化
一是建立了广西领导干部“时代前沿知识”系列讲座制度。内容由区直属机关工委向自治区领导和区直机关各单位、各部门征集,提出初步意见报自治区党委核准。主讲人主要是国内著名专家、学者、政要,讲座以视频方式传播到14个地级市,受众是广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从2001年开始,每年6-8个专题,持续13年,举办了95期讲座。规模之大、规格之高、持续时间之长在全国为数不多,体现了自治区党委抓学习教育、抓作风建设的决心。
二是实施以学党章、知党史、守党纪为主要内容的“区直机关十万党员素质能力大提升工程”。由区直属机关工委负责顶层设计、具体指导,由区直机关各基层党组织具体组织实施、以支部为单位,通过支部抓党员。工委在工委黨校开办专职党委副书记、支部书记、普通党员等骨干示范班,为机关基层党组织送师资、送教材、送案例;各机关基层党组织按照不同学员类别,分期、分批开展为期3-5天的集中脱产轮训,开展深思考、大讨论,形成学党章、知党史、守党纪的浓厚氛围。
三是定期开展警示教育。厅级干部的警示教育由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和自治区纪委共同负责,由自治区党校具体承办,每年2期,为期2天。新任处级干部的培训班由区直属机关工委和纪工委负责,每年2-3期,为期2天。这几项制度已经执行8-10年。至今已组织机关党员干部近30万人次到警示教育基地进行现场教育。
服务群众常态化
一是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指导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各级机关党组(党委)有计划地选派本单位后备力量和业务骨干到全区贫困村屯驻村挂点。该项制度已经持续开展6年多,有4万多名党员骨干进驻全区1.4万个行政村,干部在驻村中改造思想、转变作风,帮助当地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二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开展“结一联五”活动并形成制度。每个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分别结对联系1个村、重点帮扶5户困难群众、困难党员、困难党务工作者,相互提供联系电话,并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增进感情上的认同并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三是组织党员深入推进服务农民工活动,为农民工解决了一大批维权和子女就学就业等问题。
四是推进服务企业活动,建立了部门领导干部与重点企业“直通车”联系机制。
专项整治持续化
一是强化过紧日子的思想,进一步扎紧“钱袋子”,全面开展“三公”经费、办公用房等长效整治活动。
二是针对“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梗阻病”,持续开展清理审批事项和优化办事流程工作。
三是针对 “懒散病”,持续开展机关作风效能建设,出台《广西行政机关公务员平时考核办法》,将平时考核与年度考核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平时考核的权重,利用绩效考评导向,整治某些机关干部责任心不强、在岗不履职、在岗不尽职等现象。
治病防病制度体系化
从自治区层面制定下发了30项从严管理干部制度,对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提出“10个严格遵守”和“28个不准”;自治区直属机关各级党组织,制度建设达到821项,构建起可执行、可检查、可监督、可问责的规范制度体系。
正风肃纪经常化
广西坚持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实行严厉问责,使制度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自治区纪委每年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媒体通报反腐倡廉情况,不定期举办反腐倡廉典型案例展并下发通知要求组织党员受教育。2012年11月至2014年6月,全区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5942件,结案6113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6145人,移送司法机关处理477人,挽回经济损失4.66亿元。
(作者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直属机关工委常务副书记,全文见紫光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