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来源 :旗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youcao_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结晶。全书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的重要论述既与第一卷、第二卷一脉相承、有机统一,又是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为做好民生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必须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切实抓好落实。

充分认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意义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具体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时刻把群众的困难和诉求记在心里,努力办好各项民生事业。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民生涉及群众面最广、涉及群众利益最深、涉及群众的问题最具体。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作為根本使命,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重要的政治责任,在改革创新中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内涵不断丰富、层次不断提升,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人民群众期盼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过去是解决“有没有”的问题,现在更多的是解决“好不好”的问题。必须紧紧围绕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突出保障重点,夯实保障基础,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样化需求。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实现共同富裕奋斗目标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党的十九大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战略部署,提出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必须深刻把握发展的目的,不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水平,使人民生活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充分展现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有力推动全体人民一起踏上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

准确把握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本要求


  坚持党对民生工作的领导。这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高度统一的。要顺利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必须完善坚持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更好发挥党的领导这一最大优势。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坚持党的领导,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办出实效、办得更加牢靠,必须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挥体制优势制度优势,主动与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对标对表,紧密结合实际,做到贴得紧、跟得上、给上力,切实把党的意志不折不扣落实到民生工作之中。
7月25日,“2020年上海市夏季人才招聘会暨高校毕业生面洽会”在上海世贸商城举行。本次招聘活动由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总工会等主办,700余家企事业单位提供招聘岗位16000余个。

  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这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推进民生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着力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尽力而为,强调党和政府的责任担当和主动作为。量力而行,强调实事求是和一切从实际出发。必须立足基本国情和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在做大“蛋糕”的基础上努力分好“蛋糕”。从现实条件下可以做到的事情做起,不作过度承诺,不做超越发展阶段和财力水平的事情,坚持全覆盖、突出保基本,集中精力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以钉钉子精神,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锲而不舍推进民生保障事业持续发展。
  充分激发各方面的积极性。这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实现路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履行好党和政府的责任,鼓励和支持企业、群团组织、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发挥群众主体作用,调动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探索建立可持续的运作机制。党和政府承担着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本职责,但不能包打天下,必须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进来,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工作方向与群众的自身奋斗统一起来,最大限度调动群众的奋斗精神和创造潜能,着力激发民智、汇聚民力,不断促进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
  注重群众检验。这是检验民生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民生工作直接同老百姓见面、对账。保障和改善民生做得如何,群众的感受最真切,判断最准确,也最有发言权。民生工作成效怎么样,关键是看办成了多少事,解决了多少问题,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群众获得感有没有提升。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确保保障和改善民生经得起群众检验。

扎实推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点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这“七个有”许多都直接或间接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相关。必须提高政治站位,立足职能职责,强化工作举措,用情用心用力抓好落实。
  努力实现更充分和更高质量就业。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在我国这样一个14亿人口和9亿劳动力的发展中大国,不断扩大就业、创造更多岗位始终是一个重大战略问题。面对就业的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以及明显增多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必须始终坚持“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加强统筹协调,加大工作力度,不断扩大就业规模、优化就业结构、提升就业质量。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政策,把就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优先目标和区间调控的下限,推动产业、财税、金融、贸易、教育、社保等政策围绕稳定和促进就业综合发力,促进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良性循环。全面强化稳就业举措,出台实施更多援企、减负、稳岗、扩就业的举措,落实好纾困惠企政策,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稳定就业岗位。着力抓好重点群体就业,突出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分类施策、多措并举,稳住就业基本盘。健全就业援助制度,加强就业困难群体帮扶,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持续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深入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积极推进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技能水平、能力素质。
  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是民生安全网、社会稳定器。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深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施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在完善省级统筹基础上积极推进全国统筹。稳步开展基金投资运营,继续划转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做大做强战略储备。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努力实现应保尽保,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完善失业、工伤保险制度,加快省级统筹步伐,强化失业保险促进就业、预防失业功能,探索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职业伤害保障的政策措施。加快发展职业(企业)年金,鼓励发展商业养老保险,满足多样化需求。
  坚决打赢打好人社扶贫攻坚战。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聚焦52个挂牌督战县、“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在政策精准实施、优化政策供给、长效机制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抓好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准确掌握贫困劳动力就业动态,做到岗位收集最大化、组织外出最优先,扎实抓好政策落实,推动贫困劳动力输得出、稳得住、留得下。做好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工作,积极拓展就业渠道,通过引导从事农业、投入工程项目建设、扶贫车间等加大吸纳力度,用足用好以工代赈、公益岗位等政策。着力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加强就业帮扶,拓展就业空间,努力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深入抓好技能扶貧,加强技能培训与就业的统筹衔接,通过增加政策和资金供给,调动技工院校、企业等各方资源,持续为贫困劳动力免费提供精准培训,推动实现“一技在手,终身受益”。持续推进贫困人口参加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加强人才人事扶贫,加大相关政策措施的倾斜力度。同时,统筹当前和长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形成与乡村振兴相互支撑、有机衔接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政策体系。
其他文献
为更好服务党中央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重大决策部署,切实加强青年干部实践锻炼和基层历练,根据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安排部署,来自中央办公厅等26个部门的37名青年组成中央和国家机关第22批青年支教扶贫队,于2019年9月分赴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镇、北冶乡和河北省阳原县、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照金镇、延安市延长县呼家川村等5个支教扶贫点开展工作。一年来,全体队员秉承初心、扎根基层,积极融入角色,热情投入工作,兢兢
近年来,济南市委坚持从机关作风建设实际出发,把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摆在突出位置,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整改落实,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大力整治“庸懶散”  针对“庸懒散”“冷横硬”,以及吃拿卡要、与民争利、办事不公等突出问题,进行持续整治。按照市委统一部署,联合市纪检监察、机关事务管理等部门,组成4个专项检查组,开展明察暗访6次,共检查出存在迟到早退、脱岗空岗、不作为乱作为等行为的单位37个
燎原星火燃,天下第一山。千里來寻圣地,全员尽开颜。拜谒大井小井,瞻望茨坪茅坪,寄情象山庵,登上黄洋界, 云雾锁雄关。  守初心、担使命、责在肩。九十九载过去,意志坚如磐。建成小康社会,迎接建党百年,机关当争先。实现中国梦,仍需再登攀。
走进中央和国家机关基层党支部  【编者按】  为进一步讲好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的故事,金秋时节,本刊组织记者编辑深入中央和国家机关基层党支部蹲点采访,历时1个多月,用“解剖麻雀”的方法,采写一个个党支部如何建强、党支部工作如何抓实的生动故事。  “一叶落知天下秋”。采写主题或聚焦中央和国家机关基层党支部突出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或聚焦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或聚焦破解“两张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建立符合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集体经济运营新机制,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这给当前农村改革、农村发展指明了方向。但是,当前相当数量的农村没有集体经济实力,被称为“空壳村”。“两委”办事无能力、说话没底气、号召缺呼应,久而久之影响党在农村的基层基础。这既是经济问题,也是个政治问题。  制约集体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因素,概括起来为“五大短板”:一是底子“薄”,大部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收官之年要抓好的首要重点工作是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把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作为检验各级领导干部的一个重要尺度。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成为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家里手,把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变成行动上的自觉。  要在工作中充分发挥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第一动力的作用,推进创新发展。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发展,抓住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党中央名义印发加强和改进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文件,这在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推进新时代机关党的建设的殷切期望和高度重視。学习贯彻《意见》精神,联系实际破解难题、改进工作,对提升山东省机关党的建设水平,具有很强的示范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把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要位置  各级党政机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当前,人民群众对住有所居充满期待,加快培育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是满足群众期待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广州市坚持新发展理念,切实解决好住房租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坚持创新发展  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是革除过度市场化所带来的积弊、弥补住房制度设计缺陷、促使住房属性回归本质的重要战略部署。我们创新理念推进变革,逐步解决观念和体制上的障碍
中央政治局2月22日以完善金融服务、防范金融风险为题举行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在深化对金融本质和规律认识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我国实际,首次提出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进行了总体部署,指明了未来一段时期我国金融业深化自身改革、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大方向,具有深远意义。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脉相承,从关键词分析,包括“供给侧”“结
[摘 要]  倡导探究性学习是《义务教育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确定的四个课程理念之一。科学探究作为发现科学事实、揭示科学规律的过程和方法,在科学教育中有重要的意义。设问是搞好探究式教学的关键,好的问题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活跃学生的思维,为整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情感和认知基础。  [关键词]  高中生物;教学实录;设问;实验教学;探究  一、教学思路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包括课程标准中“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