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知识链接”教学价值的认识与开发

来源 :语文教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shuai8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语文教材有时在空白处补上一个以方框形式呈现的“知识链接”,加起来总共66个,说明“知识链接”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也是比较重要的。然而,许多教师舍得花大力气关注文本的品析、感悟、拓展,却很少关注这些不起眼的“知识链接”。它们似乎成了尚未被开垦的处女地,成了被遗忘的角落。
  一、“知识链接”的基本特点
  1.激发学习兴趣
  除少许文学作品外,很大部分的“知识链接”是专门介绍学习方法的,却努力避免抽象的条分缕析。它往往借助生动的小故事、浅显的言语和精彩的活动设计,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内化知识,掌握方法。如“说话要有中心”讲了“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撇开郑国的生死存亡不谈,而紧紧围绕灭掉郑国对秦国的利弊来分析,从而打动秦王,使其退兵,这就是突出了问题的关键。学生在会心一笑中,既感受了烛之武的聪明才智,又明白了说话有的放矢、直刺要害的重要性。
  2.紧密结合文本
  “知识链接”放在相应的课文之后,自然就发挥了文本解读的支持作用。它通过作者、主题、内容等方面的意义勾连,使学生在遇到“瓶颈”时,能借助这个台阶,作纵向横向的拓展,加深理解。这在七年级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学生刚进入初中,尚未适应初中的学习方法、学习进度,遇到比较陌生、抽象的学习内容,倘若给予相应知识支持,如《走一步,再走一步》之于汪国真的《旅程》、《人生寓言》之于原野的《人生》、《化石吟》之于三张化石图片,《看云识天气》之于“云的解说”,就能缓解他们学习上的无所适从以及由此带来的焦虑、茫然,提高学习效率。
  3.完善课标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涉及“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但都无法通过相关的模块加以落实,即使“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等“阅读”要求,也难以转化为具体的实际操作。“知识链接”则使《课程标准》有了物化的保障。如七年级下“朗读的好处”“要读出感情来”“朗读要注意重音”“学习快读”四个“知识链接”,明确了朗读的作用,分解了朗读的要求。又如“综合性学习”中的“口语交际”侧重于任务驱动的话,八年级“测一测你的听力”“养成良好的听话态度和习惯”“说话要有中心”“说话要连贯”“说话要简洁”“说话要讲究方式”“说话要看对象”等一系列“知识链接”就侧重于“口语交际”的方法指导。
  二、“知识链接”的有效运用
  1.随文而教,彰显“知识链接”的价值
  “知识链接”的一个重要意图,是分解学习难点,降低学习难度,并有机渗入对应的文本阅读。
  首先,融入文本阅读。教师应根据课程目标,将“知识链接”作为文本阅读的有机组成,融入课堂教学。当然,融入只是手段,激活思维才是最终目的。从融入指向看,找准融入的节点,帮助学生有效理解主题,迁移方法,提升能力。从融入时机看,教师根据自身的教学智慧,在不同的教学过程中融入:如“新课导入”时,以之明确阅读方向;“文本解读”时,作为知识背景,让学生灵活类推,准确剖析文本;“迁移巩固”时,搭建拓展的平台,让学生演绎才情,学会学习;甚至以此作为新的知识窗口,透视更为广阔的文化视野,增强后续学习的动力。
  其次,依托文本训练。对操作性强的“知识链接”,则立足于文本阅读,结合具体的言语环境,探寻规律,领悟方法。很多文质兼美的课文,是学生情感朗读的范本。如把《要读出感情来》放在《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后面,可谓珠联璧合。它告诉我们,只有“把握文章的内容,领悟语句的意蕴”,“把握朗读的技巧,例如快慢、轻重、长短、升降、停顿等等”,才能使“作者的情感在朗读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触摸文中先抑后扬的起伏、由缓而急的节奏、由悲愤而昂扬的情感波澜,进而“感受作者的高尚情怀和伟大精神”。
  2.适当加工,完善“知识链接”的作用
  “知识链接”篇幅短小,内容单一。作为专项知识点,融入文本进行训练时难免会捉襟见肘,就有必要对“知识链接”二次加工,凸显知识本身的框架体系和操作方法,便于学生理解、运用。所谓二次加工,就是教师从学生现状和潜能出发,对课程内容进行有意识的、有针对性的选择或者重组,以期教师“教”的内容不断转化为有利于学生持续发展的活化的“学”的内容,使“教”与“学”不断发生变革和创生,使每位学生都得到有效发展,以满足自身生命的成长和发展的需要。
  首先,教师巧妙加工。写作教学本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难题。教材缺乏完整的指导体系,教师只好利用自身积累起来的经验、学识和才情,给予学生切实的指导。而关于写作的“知识链接”提供了有力的可行性支撑。教师可以艺术凸显“知识链接”中的合理元素,或有效补充“知识链接”中尚不够具体的内容,突出其教学价值。“知识链接”告诉我们,初中写作训练有扩写、缩写、改写、续写。它们基于模仿,又不局限于模仿,而是从模仿开始,逐渐过渡到创新。
  《学习续写》提供的训练思路是:“熟读原文,做到故事情节烂熟于胸,人物性格准确把握,全文旨意透彻理解”,并使“中心事件不变,叙述人称不变”,“人物性格特征,必须与原文一致,即使人物性格发生变化,也要合情合理”。而这必须与文本相合相契,才能提高学生的联想力和想象力,进而提高写作水平。教师不妨作如下处理:一是把这个“知识链接”移到21课《桃花源记》之后,布置《再入桃花源》的续写,使写作训练、“知识链接”与文本之间有更多的相关性、延展性。二是提供续写方法:确定续写主题;找准切入点;运用“巧合”“转折”等手段,安排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细节;不要简单重复。这样的未雨绸缪,使学生的续写更有方向感,更具操作性。
  其次,学生自主加工。课程是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创造的教育经验,是一个教师与学生不断共同生长、发展的过程。教师不仅要考虑“教”的策略,更要考虑“学”的策略,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放手让他们二次加工“知识链接”,自主梳理知识,把思维层面由“识记”提高到“理解”和“运用”。
  语文教学历来主张“听、说、读、写”的和谐统一,现代社会更强调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生的口语交际要求之一是“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怎样才算连贯?怎样才能连贯?仅靠教师的单向灌输而不予以践行,学生是很难掌握的。《说话要连贯》这一“知识链接”本是一个情节色彩比较浓的场面再现,口语交际方法没有直接点明,而是隐藏其中。但是,笔者并不直接言说,而是分三步引导。第一步,让学生揣摩三次表达的侧重点:第一位阐述“我的家乡”的特点;第二位揭示其言语的不连贯;第三位提出修改建议(三者之间体现了从问题提出到行为跟进的递进)。第二步,让学生提炼语言连贯的方法:根据“鱼米之乡”这一表意中心,合理安排语序,做到前后一致。第三步,鼓励学生补充连贯语意的其他方法。学生兴趣高涨,利用平时积累的学习经验,加上自主研究、合作讨论,得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
  总之,利用“知识链接”,有机结合文本阅读、写作训练、综合实践等,由点到面,由理念到行为,由外在的相机诱导到内在的主动建构,能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知识链接”中的方法,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作者单位:海盐县教育科学研究所)
  附表:六册人教版教材“知识链接”分布及内容
  说明:数字表示“知识链接”所对应的第几篇课文。
其他文献
晒太阳可以温煦体内的阳气,是养生必不可少的手段。   晒头顶补阳气 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首”,是所有阳气汇聚的地方,凡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汇于头部。晒头顶可随时进行,平时天气好时,到室外散步,讓阳光洒满头顶,可以通畅百脉、调补阳气。   晒后背调气血 人体腹为阴,背为阳,很多经脉和穴位都在后背,晒后背能起到调理脏腑气血的作用。晒的时候注意让阳光直射背部,老年人在公园锻炼时,可特意将后背朝
摘要:囿于教师对文言文教学的理解偏差,致使文言文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題:如教学设计窄化,教学方法陈旧等。新时代强调在语文教学中要着力体现学生核心素养, 因此文言文教学更应走在前列。《指南录后序》是抒发九死一生、誓死报国的真挚情感的经典散文,以这篇文章为例来开展体现语文核心素养的文言文教学。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语言层面;思维层面;审美层面;语文核心素养  最近,乘着全国上下对语文学科素养讨论的热潮,
摘 要:在具有“半壁江山”的语文作文写作中,有些考生或者在立意上随意反弹写作路径,或者在题目拟定上追求含蓄隐晦,或者在开头部分引用提示材料,或者选用敏感的话题等。这些“逆规则”都违背了阅卷老师的意向,影响了学生的作文成绩。因此,熟知考场作文的“潜规则”对考生来说至关重要。  关键词:潜规则;考场作文;技巧  “中考得分重在语文,语文得分重在作文”这句话虽然有失偏颇,但语文重在作文得分却是不争的事实
原料:肉苁蓉20克,海參150克,红枣4枚(去核),鸽蛋12个,食盐少许。  做法:海参预先用水发透,去内脏、内壁膜,洗净,备用;鸽蛋先用清水煮熟,捞出放入冷水中浸一下,剥去壳,备用;肉苁蓉用清水洗净,切片,备用;红枣洗净,去核,备用。将以上原料一起放入瓦煲中,加入适量清水,中火煲3小时,加入食盐调味即成。  功效:补肾填精。适用于精血亏损而致的虚劳、阳痿、遗精等。
摘要:“联系生活”是语文新课标的重要指导思想。乡土文化与语文教学具有紧密的联系。充分利用乡土文化资源,对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其语文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立足课改背景,呼唤乡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回归并试图找到两者有机融合的有效途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继承弘扬家乡文化。  关键词:乡土文化;课程资源;语文教学;融合  乡土文化是在某一特定地域中发端、流行且长期积淀的带有鲜明地
【摘要】 经济事项的审批是预算管理、预算控制的一项重要内容,一个单位对经济事项审批流程的制定是否科学高效,直接影响到该单位预算管理目标及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程度。文章以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东莞市分公司的预算管控调整为例,分析了公司在整合项目管理及其相关业务流程中,优化经济事项审批程序的具体措施及其对提高公司预算管理的作用。  【关键词】 审批流程;预算管理;管理效率    2008年10月15日
摘要:古诗词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教师采用了多种不同的教学策略,但都收效甚微。当前我们在探讨诗歌教学策略时,大都仅停留在单方面,或注重教师的教,或注重学生的学,忽略了诗歌教学的双向性。开展古诗词教学应变单程为双程,让师生齐思协作。  关键词:古诗教学;师生共享;课堂双向性  在古诗词教学中,绝大多数语文教师都有这样的切身体会:教师耗尽心力对古诗词进行讲解,并且自认已经全部讲解到位,但是教学
摘要:在高中进行《红楼梦》的阅读教学是落实新课标有关“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要求的必然选择。《红楼梦》是一部鸿篇巨著,其第一回的内容十分丰富,是阅读整部小说的关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读初探、细读研讨和深读共议等形式,使学生走进小说的多彩世界,激发学生阅读整部小说的兴趣。  关键词:《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有效激趣  课标解读  2017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强调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
摘要:《情真意切释猜嫌》这一教材选文中,明写黛玉与宝钗二人尽释前嫌,但是其隐义颇丰。剖析其对白,分析其回目,将其置于《红楼梦》这一巨著中,两位女主人公的关系并非如文题所言一样简单,情真者唯有黛玉,而宝钗和黛玉终难成为知己。  关键词:《红楼梦》;情真意切释猜嫌;对话;回目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小说欣赏》第三单元有“情真意切释猜嫌”一文,其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五回。编者在正文前写下了这样
“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学才能上进。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我们的干部要上进,我们的党要上进,我们的国家要上进,我们的民族要上进,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坚持实践、实践、再实践。  我们党历来重视抓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学习,这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一条成功经验。在每一个重大转折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党总是号召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