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买了!拔草互劝协会劝你和消费欲望说“拜拜”

来源 :恋爱婚姻家庭·青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i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姐妹们帮我拔草这条疯狂上头的连衣裙。”
   “求拔草看起来质感很好但要220元的水杯。”
   “心痒一个礼拜的翻盖手机求拔草。”
  “这件碎花上衣,求劝退。”
  ……
  每当购物欲望“熊熊燃烧”之时,不少网友会选择在这里发帖求助——只要贴出让自己“上头”的物品图片和介绍,其他人会“损”到你不想买为止。
  现如今,这个名为“不买了!拔草互劝协会”的豆瓣小组已经有了11万组员,当各式各样的平台、软件都在催促大家“买买买”的时候,这个小组却格格不入且孜孜不倦地劝大家“清醒点”“收手吧”“还是别买了”……

“除草机”们互助拔草


  最近,在豆瓣的“不买了!拔草互劝协会”小组里,何藻发布了一条帖子:“家人们,求拔草这件连衣裙。”
  图片中,一名容貌姣好的女模特,身着一件白底樱桃花纹连衣短裙,下摆有荷花叶边装饰,雪纺材质下,胳膊和肩颈的线条若隐若现。何藻正纠结要不要入手这条裙子,她决定还是先来小组发个帖问问大家。
  10分钟后,就有网友留言回复:“怎么说呢,感觉是20年前流行的,但又不复古。袖子老气,裙摆设计很小家子气。”没想到是这样一番评价,听起来有点刺耳、不中听,但仔细一品,何藻又觉得“好像还蛮中肯”。
  随后的几个小时内,越来越多的评论出现,有人无情吐槽,“太一般了”“平平无奇”“睡衣吗”……有人扎心推测“估计穿上会显得虎背熊腰”“上身的时候也许会有点‘村’”……直到最后,一名网友在深夜给出“致命一击”——“见过實物,土得不可方物。”
  很快,何藻便在帖子里加上“谢谢家人们拔草了”几个字,表示自己已经被成功劝退,不打算再买了。
  不仅是何藻,现如今,数以万计的“除草机”们在小组中互助拔草,劝退彼此熊熊燃烧着的消费欲望,求拔草的物品也五花八门。
  有网友看中了一款动感单车,表示自己“已经在普拉提教室花一万多上课了,想要增加运动,2000多元的动感单车就蛮心动的。”
  其他网友马上出现“骂醒”她:“我有一台,我用它来搭毛巾”“算了吧,动感单车必须要在一堆人中,跟着教练的口号和那个呼啦啦转的灯球才动感得起来”“这车很重,你放二手都很难出手”……
  有网友对ALEXANDER WANG的mini钻卡包“疯狂心动”,一个袖珍小包打完折也要好几千,于是在小组内发帖询问“有没有人来打醒我”。
  然而这个包包在广大“除草机们”眼中根本“不值10块”,大家马上应其要求开始“拔言拔语”:“这不是小时候在服装百货一条街的地摊上经常会看到的那种贴水钻的包包吗?10块一个还能讲价。”“你给我50块,我帮你买个卡包镶钻,说,想要啥颜色的钻?”
  奇子是小组“不买了!拔草互劝协会”的组长,去年4月,奇子创办了这个小组,此后的一年多时间,小组频频登上豆瓣首页推荐,成员数量也不断增长,如今已超过11万人。

拔草后的“上帝视角”


  打开衣柜,或是将目光投向桌面,审视自己买每一件东西的理由,很难说都是“出于需要”——“这个模特穿这条裙子的样子好好看,我要不要入?”“都在说今年要买一双玛丽珍鞋,买一双试试?”“这个颈枕真的很舒服吗?怎么那么多博主在推?”
  少男少女们一边哭穷一边狂买,手机在社交购物APP之间来回切换,被种草的点五花八门又无处不在。何藻便发现,自己平时很容易“被信任的博主或者和自己情况相似的素人帖子种草”。但毕竟大家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买之前肯定会有犹豫的时候,在小组发帖,网友的“下头”评论常常能精准击中她内心的纠结之处,有些技术流的分析甚至非常专业,之后再看那件物品,会发现很多之前看不到的“缺点”,“仿佛能用上帝视角看待那个东西了。”
  小组成员迪迪也是如此,几个月前,她在刷豆瓣时关注到了拔草小组,开始只是看看网友的搞笑评论,现在会在购物欲望涌动时发帖求助网友。
  迪迪说,拔草前后,看待同一件物品的心态已经发生了变化,“之前会觉得好好看,好想拥有。”而网友的一番辣评,往往让她惊觉,“其实这东西没那么好,它有不少槽点,或者它还是很好但不适合我。”

“消费模仿”导致的冲动


  “被人种草”本质上是一种“消费模仿”,越来越多的人正因此冲动花掉口袋里的钱。
  在奇子看来,“一张网红氛围的照片容易让人想要拥有同款,去掉滤镜、模特场景之后,服装真实的样子会使人清醒。一张精致的照片背后可能是好几个专业P图软件的处理成果,但人活在现实里,吃饭走路上班上学,衣服透不透气、扎不扎皮肤网红不会告诉你。实用才是硬道理。”
  而这也是互助拔草的作用所在,到处都有人劝你“买买买”,但这里的人却劝你“克制点”,破除“买了它就能和他一样好”的迷信。
  如今,诸如此类的拔草、劝退和号召理性消费的小组还有不少,但值得注意的是,也有不少打着“拔草”旗号的“变相种草”内容正在出现。为了减少变相种草等问题,“不买了!拔草互劝协会”设置了详尽的组规。奇子说:“现在入组也有了门槛,要先看完组规答题之后才能申请进组,这样能尽可能让大家发帖之前自己先思考一遍,保证帖子质量,避免过于密集和雷同的帖子导致小组内容单一化。”

被改变的购物观


  现如今,奇子几乎不看抖音,不刷小红书,“觉得是很多营销商品的聚集地,我购物只会考虑自身真正需要的东西。”
  买东西前,奇子往往会自问:我真的需要它吗?我看中了它什么?家里有没有功能重复的物品?我会为它花费多少金钱和时间?这值得吗……   2019年,奇子接触到了山下英子的《断舍离》一书,对于书中写到的轻松简单的生活方式非常向往。随后,奇子用一年时间进行实践,“整理了自己的物品,有的捐出去,有的扔掉,有的卖二手,有的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考虑。”
  2020年4月,奇子因个人原因搬家,此时她发现,“这次的行李量竟然不到上次搬家的一半。”断舍离改变了奇子的生活方式,也让她开始审视自己和他人的消费观,并用更“克制”的态度对待购物。
  “买买买的风潮大盛,互联网使人容易冲动消费,到处都在种草劝人买,每个商品都被吹上天,不给人冷静的机会。”于是奇子想到建造一个社区,“只许说商品的缺点,禁止任何推荐种草,与消费主义逆行。”
  奇子觉得,消费主义其实就是购买非必要的东西,忽视物品的自身价值,包装附加属性。当你能够忽视这些附加属性,购物只考虑功能性,自然就低物欲了。“维持人基本生活所需要的东西真的不多,物尽其用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减少购物使人更关注内心,浮华褪去后才能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选择这种生活方式的远不止奇子一人。阿树是一名90后男生,以前他也喜欢买买买,但如今自己购物的方式,不是打开淘宝、京东、抖音、小红书,漫无目的地刷新,而是生活中发现自己需要什么东西时,有针对性地利用关键词进行检索。
  发现口碑和质量合适的产品后,他不会立即购买,而是先打开比价软件,看一下历史价格和同期最低价格,再选择最优惠的购物渠道购买。“如果最近没有什么优惠,不急用的东西我会等一段时间再买。”
  阿树表示,现如今,偶尔打开淘宝,首页推荐甚至无从下手,“它根本无法通过我的購买记录判断我的喜好,煽动我的购物欲望。”
  而在小组泡上几个月的时间,迪迪对待购物的观点也发生了改变,她不再“乱买衣服”,“以前可能很喜欢买和平时不一样风格的衣服,但现在我发现,大家在平常生活中,还是会穿自己最熟悉、最能驾驭的那种。许多和平时风格大相径庭的衣服,渐渐地被我抛弃在了衣柜里,性价比不高,我也不会再买。”
  正如在小组介绍中所写的:希望大家都能做金钱的主人,而不是消费主义的洗脑者。“我更希望有一天,大家已经能理智消费,冷静独立判断是否真的需要购买一件东西,而不用来组里发帖问,这样这个小组才算是成功了。”奇子说。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摘自《南都周刊》
其他文献
无论在短视频作品中,还是脱口秀节目《奇葩说》里,张踩铃都风格鲜明。她将生活变成段子,或纯享快乐,或批判自嘲,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成为互联网上的新晋网红,视频最高观看量一度突破5000万次。她用颇具喜感的东北口音和妙趣横生的打油诗,勾勒出一个欢乐的跨国家庭。机缘巧合下开始短视频创作  2013年去英国读研究生前,张踩铃笑称自己的大部分时光都在象牙塔里度过。一直读书是她课业勤奋的结果,也是家人的选择。
期刊
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2012年,从重庆大学营销策划专业毕业后,唐静先后做过职业猎头和某企业的HR负责人。在工作中,她发现,很多求职者硬实力和软实力不缺,但一写简历就茫然。差点的,连方向和职位的“门”都摸不到。尤其是那些刚走出校门的大学毕业生,递过来的简历上面除了基本的个人信息,近乎空白,没有参加校内社团的经历,也没有任何实习经验。  不仅是新手不会写简历,一些工作多年的人也不会提炼简历。一次,
期刊
后厨小跟班的“大梦想”  因为家庭条件困难,刘旭峰很早就出来工作了。一无学历,二无特长,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做的都是收入很低的工作。那时的他既苦闷又难过,不知道自己的出路到底在哪里。  小學时的刘旭峰喜欢涂涂画画,也曾想过要当一名画家。奈何父母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民,没什么艺术细胞,更不懂绘画,所以根本没注意到孩子的爱好。那时的刘旭峰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有一天能以绘画为生。  2014年底,辗转于各种临
期刊
东京奥运会的赛场上,奥运健儿们奋勇争先,拿下一块又一块沉甸甸的奖牌。其实,光彩夺目的奥运冠军身后,还有一群默默无闻的陪练选手。本文主人公懵懂中开始陪练生涯  刘磊磊1985年生于青岛即墨一个农村家庭。爸爸在村里搭了个棚子以修车为生,妈妈在县城里卖衣服。1999年,刘磊磊刚上初一,就已经是一名身高1.80米、体重140公斤的XXL号少年。凭借良好的体型优势,父母把他送到即墨市(2017年设为即墨区)
期刊
讀者来信   我今年27岁,和男朋友在一起两年了。以前我们俩都在广州,现在他去了深圳发展,每个月过来看我两次。   家人不知道我谈恋爱了,催我找男朋友,我很犹豫要不要带他去见我父母,因为见面就意味着要结婚。对于我们的未来,我很迷茫,也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偶尔听他跟朋友说他并不想结婚,也没打算跟我结婚。   说实话,刚谈恋爱时,我也不是非这人不嫁的,想着不合适再找。在一起后,我们经常有矛盾,他说我脾
期刊
林柯没想到这场质疑会闹得这么大,大到最后统计出“朴灿烈吧”存在的资金漏洞或超过1000万元,吧主因涉嫌诈骗罪被警方拘留。  26岁的林柯是韩国明星朴灿烈的粉丝,她于2017年加入朴灿烈吧(以下简称“灿吧”)——这是朴灿烈在中国最大的粉丝后援会组织。吧主怪兽(微博网名)是这个组织的核心,通过在交易平台Owhat筹集资金和售卖产品,她领导着254万粉丝为偶像应援。  这是一场持续3个月的暗战。林柯和另
期刊
1   我去参加一场活动。一位嘉宾上场,主持人如此介绍他:“G先生,明星网约车司机。”  真巧,来活动现场我就坐的是网约车,那辆车的司机刚跟我抱怨过——现在开网约车太不容易了,接单难、收入少,还会遇见各种各样的乘客,有的乘客有一点儿不如意就会给差评。总之,太难了!  站在我面前的G先生脸上显然没有难色。他穿着黑色西装,款款走向演讲台,冲大伙儿微微鞠躬,然后说:“我做网约车司机好几年了。同样跑车,
期刊
吴曦已经两年没有登录那个她曾经每五分钟就要刷新一次的微博号了。那是她对“爱豆”——一位男演员倾注了最浓烈的爱的地方。感情最炽热的时候,她精挑细选的好友有上百人,在个人主页随便发一句吐槽,都能引来上万次的阅读量——虽然那个账号明面上的粉丝只有600多个。不过,能关注她的,都是被她仔细筛查过微博主页的“同担”(喜欢同一个爱豆的粉丝)。如果发现对方没有发布过与自己的爱豆相关的内容,她会手动移除。但现在,
期刊
L流言  在东京奥运会比赛中,中国举重队取得了七金一银的好成绩,刷新了中国举重队奥运最佳战绩。不过,有不少家长担心:从小练举重会不会影响孩子的身高发育,不然为什么举重运動员都普遍较矮呢?举重真的会影响身高吗?、  Z真相  迄今为止,业界还没有资料能证明,通过举重等大重量抗阻力训练会导致人体发育迟缓、低于预期身高或在现有基础上变得更矮。有调查显示,我国举重运动员中,85%是其所在家族中身材最高的。
期刊
1    2003年6月,我所负责的楼盘销售只剩下最后一套顶层楼房了。公司经理曾许诺,楼盘全部销售完毕,将给我一笔丰厚的奖金。就冲着这笔钱,我一口气将工作5年的所有积蓄拿了出来,用按揭买下了这套拥有楼顶花园的100余平米的复式楼。当我搬进装饰一新的居室那天,同事们纷纷前来祝贺,并打趣说:“现在你是万事俱备,只欠佳偶了!”  自大学毕业后,我要好的姐妹们相继“嫁为他人妇”,惟独我,27岁了仍待字闺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