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政遗留事了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okangt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保集团入主华闻控股,广联退出,王政掌门时留下的“华闻系”格局瓦解
  
  在失去自由18个月之际,昔日叱咤风云的王政知悉了曾掌持的“华闻系”的最终命运。
  6月17日,透过上海新黄浦置业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交易所代码:600638,下称新黄浦)的一纸公告,一场股权战争终结的消息传递出来。
  这场争夺战,围绕新黄浦实际控制人中国华闻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华闻控股或华控)而展开,历时一年有余。
  参与博弈的四方包括:两家大型国有集团——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下称人保集团)和中国海外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海集团)、人民日报社,以及广西广联(南宁)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广联)。
  其中,广联名不见经传,正是王政起家之地,也是根据地。
  最终,人保集团以旗下的人保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下称人保投资)获得华闻控股55%的控股权,人民日报社和中海集团各占25%、20%的股份。在华闻控股董事会,三家股东的席位比例是3∶1∶1。
  广联正式退出了这场角逐。这家仅持华闻控股3.77%的公司在华闻控股重组问题上一度举足轻重。此次退出,实以广联委身人保集团为前提,广联由此获偿4.77亿元。
  “华闻系”,中国资本市场上一度纵横驰骋的角色。在上海社保案爆发前的若干年间,华闻控股旗下资产以“华闻系”得名,横跨金融、传媒和基础设施三大领域,控制两家上市公司,资产规模逾百亿元。
  对外招摇之时,华闻控股始终以人民日报社背景自诩。而在事实上,“华闻系”从股权到资金运作结构一直存有两个主体,即人民日报社和广联。
  在“华闻系”顶层华控,前者为大,广联仅持股3.77%;但在“华闻系”的实际操作平台上海新华闻控股有限公司(下称新华闻),两家却平分秋色,各占五成。华闻控股、广联和新华闻三机构由一个团队负责实际经营运作,资产债务关系盘覆交织。这一运营机制的核心中枢人物,就是“华闻系”灵魂人物王政。
  46岁的王政如今已经成为阶下囚。王政在广联并无显著利益安排,却是这家广西公司的早期创建人之一,后来更成为实际控制人。
  凭借亦官亦民的双重主体,王政一手搭建了“华闻系”之金融控股帝国,短短数年间控股参股期货、基金、信托及券商等众多金融平台,甚至一度竞逐广东发展银行重组。其传媒运作亦在此基础上展开。
  金融与传媒,恰是国内两个至今未充分向市场开放的行业,垄断性因素与从业者才能无从分辨,官僚化体制与市场化灵活性亦难以两全。王政游刃其中,亦曾一度在上海政商圈初得其志。
  至上海社保案发,王政终于无从自拔。由于在新黄浦收购案中向原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手下干将、上海新黄浦集团原董事长吴明烈行贿1000万元,王政于2006年11月被拘,次年9月以单位行贿罪名被判刑三年。
  
  华闻易主
  
  2006年11月2日,华闻控股常务副总裁王政被上海警方带走。数月内,这位华控事实上的掌门人曾接受上海社保案调查人员的多次讯问。
  纵然在间不容发的数月内做出应急安排,在王政的身后,华闻控股这架高速冲刺的金融战车仍被迫戛然刹停。
  此时的“华闻系”,已横跨金融、传媒、基础设施三大领域,2005年底的账面总资产达155亿元。
  在金融业,其以上海新华闻为主平台,全资拥有上海中泰信托、华闻期货,控股深圳大成基金,参股联合证券,并通过安徽国元信托染指国元证券,此外,参股中再财险和人保健康险,俨然已成“金控”格局。
  在传媒业,控股深圳证券时报公司、陕西华商传媒集团、江苏江南时报社,及北京中体传媒有限公司等。
  在基础设施领域,控制广西兴六高速和安徽徽杭高速两条公路的建设经营权,握有广西南宁和海南海口两地管道燃气特许经营权。
  此外,“华闻系”还实际控制上海新黄浦与华闻传媒(深圳交易所代码:000793)两家上市公司,并持有杭州华溥实业有限公司51%的股权,后者为五星级杭州凯悦酒店及其附属公寓商场的业主。
  然而,王政所操作的正是一种资金链紧绷的高负债扩张,整套结构在社保案发后顷刻间便濒于覆顶,正因为此。
  一个直接的导火索,便是中泰信托以杭州华溥的资产为主要抵押物,向上海社保基金融资10亿元。这笔违规贷款当时必须立刻偿还,而“华闻系”力所难及。
  在王政被拘之前,“华闻系”已通过出让华闻传媒和广西公路权益,向商业伙伴首都机场集团拆入资金,终将后者卷入漩涡。此后,中海集团被迅速引入应急,并着手华闻控股层面的重组。
  2007年3月,人民日报社与中海集团签署重组方案。按照当初的协议,中海集团先向华闻控股注资8.02亿元,在增资后的华闻控股持股66.83%;下一步再以3亿元购买人民日报社所持华闻控股1亿股股份,最终,由人民日报社持股94.97%的华闻控股,将重组为中海集团与人民日报社75%对25%的格局。
  然而,举足轻重的小股东广联无法认同这一安排。
  广联在母公司华控虽然仅占股3.77%,却凭公司法所规定的股东优先申购权,成功阻止了华闻控股股权向中海集团过户。在上海新华闻,广联与中海集团派出人员僵持不下,双方甚至发生了肢体冲突。
  在此同时,广联通过增发,将公司54%的控股权交予人保。
  在2007年圣诞节一次不欢而散的谈判之后,僵局持续到了2008年春节。此后,人保集团终于与中海集团达成了高层妥协。
  就此,人保投资获得了华闻控股55%的股权;作为此前投入资金的对价,中海集团在保留20%股权的同时,还获得了“华闻系”国元信托44.88%的权益;人民日报社则保持原重组方案中25%的权重。
  妥协方案达成之后,广联障碍便迎刃而解。2008年4月,人保集团为大股东的广联董事会通过决议,将公司所持有的上海新华闻50%股权,中泰信托20%股权,委托首都机场集团代持的安徽国元信托9%的股权,悉数转让人保投资,价格则以中喜会计师事务所评估值折让5%,计12亿元。抵扣所负债务,实际应付4.77亿元。
  “华闻系”重组近两年之际,关键性的小角色广联正式退出。如无意外,王政及其广联团队亦就此与昔日“华闻系”旗下产业从此两不相干。王政不是回到了原点,距三年刑期期满,还有一年有余。
  
  广联崛起
  
  王政与广联有不解之缘。
  广联设立于1993年,正是当时风靡一时的“定向募集”式股份制企业。王政是广联早期筹划发起人之一。
  那时的王政31岁。他在1984年完成了复旦大学经济学本科学业,此后,进入人民日报社理论部任编辑。在南下广西之前,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系研修货币银行学,亦曾于中国经济发展总公司兼职经商。
  1993年,王政以人民日报社综合经营办处长的身份,到南宁参与开办广联。这种以定向募集方式成立的股份制公司当时需要国家特许,各省都有指标,广联成立时注册资本约1亿元,实际募资约八九千万元。
  在广联当时的股份构成中,法人股约占85%,5%以上的股东有五家,其中便包括人民日报社下属中国华闻事业发展总公司(下称华闻总公司),以及中国人保控股公司广西分公司和广西建工集团,正是这后两家公司,埋下了广联日后与人保、中海两大央企的渊源(中海集团为中国建筑总公司全资拥有的海外平台)。广联的另外约15%股份,为内部职工股,前后持股者多达数千人。
  运行初期,王政在广联先后担任总经理助理、副总裁,一度分管行政。几乎和所有同类股份公司一样,初期的广联投资方向混乱,且迅速卷入广西的地产泡沫。至1995年泡沫破裂,广联的账面资金只剩下2000万元。这一年,由出身广西人保的公司董事长孙汉明力推,王政接掌广联。
  王政讷言敏行,善学习,肯吃苦,人有“敢负责,胆子大”之评。内部人士介绍,为补亏脱困,王政曾在1997年豪赌粮油期货,一度险象环生。由于彻夜不眠、高度紧张,曾持续吐血,终而扭转颓势获利3000万元,稳住广联局面。
  从这一年开始,广联每年稳定地向股东分红10%。在当时人民日报社遍布全国的上百家公司中,王政和广联鹤立鸡群。至1999年,报社在深圳九龙保税仓一个土地项目中陷入困局。危机时刻,王政派团队赶赴深圳,并调用广联资源最终化解风险。
  经此一役,王政和广联担负起清理报社各地不良资产的职责。至2001年,人民日报社将逾5亿元规模的不良资产,包括地产项目和应收债务等,悉数置入由广联成立的中达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其中大部均由王政团队在日后化解。
  1999年,人民日报社仅在广联占股约5%,却将全报社的不良资产负担交予王政,广联的资金压力可想而知。公司内部人士透露,早期补亏阶段,广联的资产年收益率指标一度高达30%。
  也就在这一年,广西拟通过BOT模式兴建兴业至六景高速公路,总投资20多亿元。王政迅速地意识到,拿下项目即可引入20亿元银行贷款,便极力说服报社高层支持广联“以小马拉大车”。
  2000年5月26日,经王政安排,人民日报以华闻总公司名义,与广西区交通厅签订了《广西兴业至六景高速公路建设、经营、移交合同》。
  9月至11月,公路项目被移交到华闻总公司与广联合资的广西新长江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广西新长江或新长江)手中。
  项目建设期内,新长江与国家开发银行签订15.9亿元人民币的项目贷款合同;另外对中行、交行、农行等商业银行亦多有贷款,在最高时点,这几家贷款余额达5.36亿元。
  事实上,当时华闻总公司已是巨额亏损,初期注册广西新长江占股75%,至2001年9月已降到15%,广西新长江占股85%的大股东就是广联。
  借华闻招牌得手,王政迅速举一反三。2001年6月,广联举债1亿元,与华闻总公司携手收购海南民生燃气股份有限公司(深圳交易所代码:000793,简称燃气股份,现改名华闻传媒)19.45%的股权,成为这家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此役付出约2亿元收购款,获得燃气股份20亿元总资产控制权,并控制其长期稳定的现金流。
  9月,王政以上市公司信用为跳板,用燃气股份和新长江接盘安徽徽杭高速公路项目,借公路项目再获10亿元贷款。
  “两路一气”项目,成为王政孵化“华闻系”的起点。几乎是一种必然,为了方便各个平台之间的资金腾挪,王政随即把眼光投向了金融机构。
  
  蛹蝶之变
  
  2001年是转折的一年。
  这一年,华闻发展总公司负债累累,已不胜任平台之用。当年4月,王政将北京一家小公司改造为华闻投资有限公司,9月增资至3.98亿元,改名华闻控股。这家华控成为日后“华闻系”表面上的终极平台,人民日报社占股94.97%,广联只在其中占股3.77%,而且以一纸委托,将微弱股份的表决权让渡报社。
  这显然是一个用心良苦的安排。此后多年,业内理所当然地认为华闻控股是人民日报社全资企业,广联顶多是报社另一家子公司,个中玄机甚至令后来的中海集团产生错觉。
  这当然只是欲擒故纵。因为,王政将“华闻系”资金运营和实际操作放在了广联控制力大得多的上海新华闻。
  在日后的股权收购中,部分以华闻控股名义买入的资产亦有背书,以协议约定由“华闻控股替上海新华闻代持”,其中包括以华闻名义购入的传媒项目。这些代持协议同样在日后为中海集团收购带来麻烦。
  早在2000年11月,新华闻即于上海成立,注册资金5亿元,广联和广西新长江各占50%,华控成立后承接新长江的股份。
  这个“子在父前”、“子大父小”的事实,令人足以想见王政随后在北京成立华闻控股的用心。知情人士介绍,无论是新华闻还是华闻控股,其初始资本均来自广联此前与华闻总公司联手的基础设施项目。
  在新的“华闻系”架构下,广联总裁王政担任了华闻控股副总裁,负责日常经营工作,同时向人民日报社、华闻控股和广联的董事会负责。北京成为日常经营管理中心。
  在“一托三”的基础上,报社派了主管经营的副社长担任华闻控股董事长,事业发展局局长担任华闻控股总裁,而将华闻控股的管理主要交给了广联团队,广联的管理班子基本平行延用进入华闻控股。
  为了方便资金调度,王政很早就学会了使用信托工具。2000年10月,广联入股厦门联合信托投资公司,随即发现这家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是同样精于此道的新疆德隆集团。
  经谈判,2001年中德隆拱手出局,2002年初王政将厦门联合信托迁址上海浦东,改名中泰信托。注册资本5.166亿元,其中广联占20%。 “华闻系”此后的大量关联融资,都通过这个平台以债务担保、委托贷款或者定向发行信托计划等方式实现,卷入上海社保案的那笔10亿元抵押贷款,同样是以中泰为纽带。
  早在1996年初,广联亦曾收购湖北楚天期货经纪有限公司,想必是为了方便当时的粮油豪赌。至2003年4月,由于监管不善,楚天期货高管透支交易亏损近千万元;次年,王政即将其迁回上海,改名华闻期货。
  此后,直至2005年,中国资本市场经历漫漫熊市,金融资产价格亦渐入谷底。“华闻系”则不但照样贷得巨额贷款,杠杆手段也越发纯熟,遂四面出击,大肆收购金融资产。
  “当时我们和王政,简直都走火入魔了。”他的一位创业伙伴回忆道。
  2002年初,上海新华闻零成本收购沈阳信托,增资改名弘泰信托后却难以通过监管审批,2004年遂将股权转让于国家开发投资公司。
  下半年,华闻介入广东证券几乎成功,但在尽职调查中发现国洪起案等问题。王政紧急止血,以中泰信托名义,将收购目标转移到深圳大成基金管理公司。
  几经波折,终于在2003年12月得到了证监会的批准,中泰信托成为大成基金大股东,2004年1月改组大成基金董事会和管理层,而后以其为平台盘活此前投入广东证券的资金,于2004年底实现安全退出。
  2003年底,上海新华闻出资7000万元持有中再财险8.75%股份。这是王政首次和张荣坤站在同一个资产平台之上;同期参股中德合资人保健康险公司,则显示了“华闻系”团队与人保集团的固有渊源。
  2004年,“德隆系”危机爆发,国内金融业的大门随之闭合,王政却认为获得了拓展金融版图的难得契机,先后又控制联合证券、参股国元信托。
  2005年底,王政的金融野心达到巅峰。在广东发展银行的重组角逐中,华闻控股一度成为法国兴业银行的盟友。一轮博弈之后,2006年初,宝钢集团替代了华闻的位置,法兴组合最终败于花旗—人寿组合。
  王政一意向“金融控股”挺进,在大股东中一度颇存异议。以丧失广发行重组资格为标志,华闻控股的高调金融扩张更引起广泛担忧。
  
  铤而走险
  
  2001年之后,“华闻系”在金融扩张的同时,也参与了多家传媒平台。其中较为重要者,包括控股深圳证券时报及全景网、巨潮网、收购陕西华商传媒集团,以及在江苏创办江南时报。
  然而与其在金融和基础设施领域的大刀阔斧相比,王政的传媒投资分散而规模小,精力投入也难以保证。
  知情人士介绍,王政的核心经营团队,主要集中于金融领域。王政本人早年在报社也未以业务见长,商业兴趣却始终非常浓厚。
  1993年南下广西创办广联之后,王政与新闻专业愈行愈远,组建“华闻系”之后,更是专注于商业运作。
  身边伙伴介绍,王政从商多年,对“酒色财气”一无所好,也不喜交际,专好长时间工作,对旗下众多公司事无巨细,亲力亲为。
  在“华闻系”后期,王政始终保持与报社的良好关系,但其所获得的支持却越来越弱。
  据《财经》记者了解,自新华闻落地上海开始,王政就一直在寻求本地资本产业的突破口。在一次实业资产的竞标中,华闻本已中标,却被本地力量排挤出局,王政向报社寻求支持,未果。
  在金融业低迷时期,王政还曾构想从上海实业发展集团接手太平洋保险和交通银行的股权。这个与重组广发行同样大胆的计划最终同样落空,原因据称是“华闻系”缺少过硬的资产,令上海方面难以信任。
  在发展后期,面对越来越强烈的内部争议,王政团队部分人也一度建议通过引资的方式脱离人民日报社,但是这个动议随之遭到否决。
  “华闻走到这个时候,进一步,退一步,都已经很危险了。”一位重要的合作伙伴事后总结王政的教训时表示。
  这种危险,终于伴随着王政本人的进一步异化而爆发。社保案所暴露的事实证明,他终于以“更直接、更有力度”的方式,进入上海政商平台。通过行贿上海新黄浦集团董事长吴明烈,他如愿进入上海本地资产平台新黄浦;通过将陈良宇之子陈惟力揽入公司旗下,他终而得到刻有权贵资本烙印的社保违规贷款。当此时,社保案的大幕已即将拉开。
  ******
  人民日报社与广联,正是王政大展金融宏图的两个支点。2008年4月,一纸董事会决议,让广联回到了一个特殊的零起点。资债两清后,这仿佛是一个手握4.77亿元资金的新公司。
  至少从表面上看,无论在原广联,在日后的华闻,还是在今天的新广联中,都看不到王政及其团队的明显利益安排。与王政一起创业的同伴,仍有人认为,王政和他们自始至终都是一群理想主义者。
  王政身上,充满了这种悖谬——学生时代以鲁迅为偶像,从业后成为党报理论版编辑,数年后便投身商海,在传媒、金融与实业间一度左右逢源,最终折翼于上海社保案风暴。表面上看似偶然的最后一步,正是王政的主动选择,其中包含着基于深思和惯性的必然。
  现今,他与广联一起,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了代价。■
其他文献
医院门急诊化验室是检验科和医院临床诊疗的重要窗口,是对临床各类患者进行首次检查分流的重要枢纽。因此,切实抓好门急诊患者检验的基础管理工作对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全面提
期刊
中药注射剂在十字路口的尴尬,是中药基础研究薄弱的必然结果。类似中药注射等中药产业化的努力,实质是中药现代科学化的过程。这一过程要求以现代科学的研究方法,对中药的药效物
感染是器官移植术后重要的并发症.根据对器官移植患者细菌感染情况的分析,合理地选择抗生素,有效控制感染.
肺栓塞是指肺动脉或其分支被脱落的血栓或其他物质(如脂肪栓子、羊水栓子、空气栓子)栓塞后的病理过程,其发病和临床表现的隐匿性和复杂性,使其易误诊为多种疾病,如肺炎、气胸、心
在临近宣布生产出低纯度浓缩铀一周年之际,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在伊朗中部城市纳坦兹的核设施内发表讲话时宣布,伊朗已有能力进行“工业规模”核燃料生产,“从今天起,伊朗已
北京大学资深教授,东方学家、印度学家、梵语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教育家,2009年7月11日因病逝世,享年98岁  原国家图书馆馆长、哲学家,2009年7月11日因病逝世,享年93岁    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总有三个相互纠缠的方面,如同三条生命的联合:其一是“身-心-灵”的发展,也称为“个体生命”;其二是对他人“身-心-灵”发展的感受,可称为个体的“社会自我”(social self);其三是“族
目的研究血管活性肠肽(VIP)是否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具有抑制作用以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利用建立的胶原诱导的实验性RA大鼠模型(CIA),注射VIP,观测大鼠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并检测
评之评    自1979年以来中国银行制度改革的所有努力,都是围绕如何把银行办成真正的银行这一主题逐步展开的。  真正的银行是产权明晰、治理规范的企业。银行改革的基础内容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把衙门式银行办成企业型银行,使银行改革具有产权改革的特点。通过产权改革,资本对银行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取代了行政指令,金融资源得以优化配置,整体经济效率得到提高。  真正的银行是风险管理主体。商业银行只有自主决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化疗后行肺(叶)切除术治疗3a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