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英国的安迪 (穆雷)被全民期望压得喘不过气时,美国的安迪(罗迪克)却更悲剧。他曾横空出世,始终徘徊于第二梯队,而且没人在乎他是否会为美国争光——美国人的注意力被篮球、棒球和极限运动分去一大半,尽管这个国家也曾涌现出康纳斯、麦肯罗、桑普拉斯和阿加西等超级巨星。直到2010年迈阿密大师赛,罗迪克在6年之后终于再次赢得如此分量的奖杯……显然一切都在改变。‘
憋屈的10年
关于罗迪克的过去,风光过,却只是短暂登顶,此后再无辉煌;落魄过,却连续8年位列世界前十,此记录当今网坛绝无仅有。并非泯然众人,他拥有极高的辨识度:草地球王,高炮选手,创造过网坛最高发球记录,却被评价为“拙劣者中最优秀的一员”;他参加过无数次大满贯比赛和大师赛,却每每止步于决赛……过去10年,没有比“憋屈”二字更能形容罗迪克的了。
2003年,桑普拉斯和阿加西相继淡出,网坛正值“乱世”,关于新科球王人们有无数猜想,其中罗迪克是最有希望的人选,他的排名远在费德勒、费雷罗、休伊特、萨芬和纳尔班迪安之前。那一年,罗迪克和费德勒都赢得了自己的第一座大满贯——美网和温网,人们认为网坛将被美国人和瑞士人瓜分。
但真相却如此残酷:罗迪克只拥有过短暂的辉煌,接下来的2004年费德勒一飞冲天,夺得了四大满贯的所有单打奖杯,同时还有多个大师赛、巡回赛冠军,成为当仁不让的世界第一。罗迪克和费德勒在大满贯决赛上4次邂逅,却无一次胜算。包括两场半决赛和一场四分之一决赛,7次比赛中罗迪克都输给了费德勒——当年他只赢得了和费德勒19场比赛中的两场。
网坛上还有谁比罗迪克更悲剧?“如果没有费德勒……”,人们总是善意地想象,罗迪克至少可以成为多项大满贯得主,而非在近10年间仅仅盘踞在世界前十的位置上。但是命运没有猜想,罗迪克就是生不逢时,即使没有费德勒,还有纳达尔、德约科维奇、穆雷……他的问题似乎只是成为“老人”,或者放弃。
改变自己就是改变命运
罗迪克具有美国式的幽默豁达和典型的普世精神。他从没有放弃过网球,即使在打得最艰难的时候。在打网球的同时,他也用丰厚的巡回赛奖金设立了基金会,帮助美国贫穷孩子达成网球梦想,以此来推动美国网球运动的发展。
他也一直在战斗,一直努力地赢得比赛,尽管那些奖杯分量并不够重,却充满希望。他在赛场上表现得风度翩翩:总是充满笑容,充满善意,风趣幽默。
他还谈了不多不少几次恋爱,最终抱得美人归,成为美国著名泳装模特布鲁克林的合法丈夫。但这一切远远不够,作为一名27岁的网球运动员,他还有一个伟大的梦想,那就是“再拿一座大满贯”。
你可以认为这是开玩笑,因为直到2009年赛季结束罗迪克也没显示出任何复苏的迹象,他只是不温不火地维持着自己的排名。但是迈阿密改变了这一切,其实此前在印第安维尔1000赛事已初现端倪:他一路血拼进入决赛,最后以微弱的差距败北。接下来的迈阿密海滩则让他成为焦点,顺利捧杯只是表象,从中折射出来的是罗迪克令人惊喜的改变。
实际上罗迪克远比看起来严肃。即使在新婚期间他也没有放弃体能训练和更新网球战术,为此他连蜜月度假也选在更适合练习网球的哥斯达黎加。2009年赛季之前他还减了肥,增强了自己的机能,在新教练拉里·斯蒂凡克的帮助下,他使自己成为大满贯和大师赛中最有力的竞争者。
这一切得到了回报——其实命运并非一成不变,只要勇于改变自己。27岁时,罗迪克已不再是青涩少年,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全新的,改变了战术,更睿智的成熟男子罗迪克:大胆、强壮,更有力量,善于运用正手球冒险而非过去那样只是“大炮”连连。在和纳达尔的半决赛对决中让人看到他不仅发扬着过去的高速发球优势,还找到了对付一个顶级选手的巧妙方法他变得更随机应变。决赛中罗迪克具有完美表现,赛后对手伯蒂奇说:“今天他实在太出色了,他很强大,发球依然不错,我一直在寻找机会,但他控制得很好,这场艰苦的比赛中我没有任何机会。”
迈阿密此战是罗迪克职业生涯的第五个大师赛冠军,这项赛事号称“第五大满贯”,其含金量绝不逊于四大满贯。迈阿密也是罗迪克收获职业生涯第一场胜利的起点,6年前他曾在此捧杯。这次胜利之后他离大满贯冠军还远吗?温网?美网?在占尽优势的草地和天时地利的本土硬地之间,罗迪克会让人等多久?
内心的力量
当年罗迪克以令人惊艳的姿态亮相,也因此他被视做“桑普拉斯的接班人”,多年的征战却只证明他是一个善于运用重发球的莽撞少年。和桑普拉斯同样年轻的时光里他并没有获得更多的荣誉,反而是2010年一路走高的表现让人看到他身上仿佛有阿加西的影子。至少,他还可以像阿加西一样厚积薄发,成为大龄球员夺冠的榜样。和阿加西不一样的是,罗迪克的内心力量更稳定,更强大。
“我一开始只是一个毛头小伙,然后出了名有了赞助合同,脾气也跟着变化,有些人甚至将我看成是混球。直到去年人们才将我看成一个努力工作并且拼尽全力的球员,而这正是我一直以来看待自己的方式。”罗迪克对自我有着清醒的认识。无论是误解还是赞誉他都淡然处之。即使在迈阿密之后,公众再一次将希望寄托在他身上,他也只是承认自己和更年轻时候相比,变化就是待在家里的时间多了一些。
“早上我会更早醒来,相对过去我从网球中获得了更多乐趣。”从男孩到男人,罗迪克的显然显得比同龄人更成熟,更有担当,这从他看待妻子的角度可见一斑,当布鲁克林以近乎全裸的姿态出现在《体育画报》泳装号封面上时,他的回应是自己有过一丝“醋意”,不过不是因为妻子的黄色比基尼过于暴露,而是她竟然比他早当上该杂志的封面人物。
“虽然爱情和家庭不一定能改变我在网球场上的命运,但却已经改变我生活中的所有,现在的我更有决心做一个担当责任的男人。”罗迪克显然已用内心力量战胜了命运,让自己的职业生涯越来越光明。
安迪·罗迪克
1982年8月30日出生于美国奥马哈市,2000年转入职业球赛,获29个冠军头衔,其中包括一个美网冠军,最高排名世界第一(2003年11月3日),现排名世界第七,获职业奖金1834万美元,2010年4月5日捧杯迈阿密大师赛。
了解更多可登录www.andyroddick.com。
憋屈的10年
关于罗迪克的过去,风光过,却只是短暂登顶,此后再无辉煌;落魄过,却连续8年位列世界前十,此记录当今网坛绝无仅有。并非泯然众人,他拥有极高的辨识度:草地球王,高炮选手,创造过网坛最高发球记录,却被评价为“拙劣者中最优秀的一员”;他参加过无数次大满贯比赛和大师赛,却每每止步于决赛……过去10年,没有比“憋屈”二字更能形容罗迪克的了。
2003年,桑普拉斯和阿加西相继淡出,网坛正值“乱世”,关于新科球王人们有无数猜想,其中罗迪克是最有希望的人选,他的排名远在费德勒、费雷罗、休伊特、萨芬和纳尔班迪安之前。那一年,罗迪克和费德勒都赢得了自己的第一座大满贯——美网和温网,人们认为网坛将被美国人和瑞士人瓜分。
但真相却如此残酷:罗迪克只拥有过短暂的辉煌,接下来的2004年费德勒一飞冲天,夺得了四大满贯的所有单打奖杯,同时还有多个大师赛、巡回赛冠军,成为当仁不让的世界第一。罗迪克和费德勒在大满贯决赛上4次邂逅,却无一次胜算。包括两场半决赛和一场四分之一决赛,7次比赛中罗迪克都输给了费德勒——当年他只赢得了和费德勒19场比赛中的两场。
网坛上还有谁比罗迪克更悲剧?“如果没有费德勒……”,人们总是善意地想象,罗迪克至少可以成为多项大满贯得主,而非在近10年间仅仅盘踞在世界前十的位置上。但是命运没有猜想,罗迪克就是生不逢时,即使没有费德勒,还有纳达尔、德约科维奇、穆雷……他的问题似乎只是成为“老人”,或者放弃。
改变自己就是改变命运
罗迪克具有美国式的幽默豁达和典型的普世精神。他从没有放弃过网球,即使在打得最艰难的时候。在打网球的同时,他也用丰厚的巡回赛奖金设立了基金会,帮助美国贫穷孩子达成网球梦想,以此来推动美国网球运动的发展。
他也一直在战斗,一直努力地赢得比赛,尽管那些奖杯分量并不够重,却充满希望。他在赛场上表现得风度翩翩:总是充满笑容,充满善意,风趣幽默。
他还谈了不多不少几次恋爱,最终抱得美人归,成为美国著名泳装模特布鲁克林的合法丈夫。但这一切远远不够,作为一名27岁的网球运动员,他还有一个伟大的梦想,那就是“再拿一座大满贯”。
你可以认为这是开玩笑,因为直到2009年赛季结束罗迪克也没显示出任何复苏的迹象,他只是不温不火地维持着自己的排名。但是迈阿密改变了这一切,其实此前在印第安维尔1000赛事已初现端倪:他一路血拼进入决赛,最后以微弱的差距败北。接下来的迈阿密海滩则让他成为焦点,顺利捧杯只是表象,从中折射出来的是罗迪克令人惊喜的改变。
实际上罗迪克远比看起来严肃。即使在新婚期间他也没有放弃体能训练和更新网球战术,为此他连蜜月度假也选在更适合练习网球的哥斯达黎加。2009年赛季之前他还减了肥,增强了自己的机能,在新教练拉里·斯蒂凡克的帮助下,他使自己成为大满贯和大师赛中最有力的竞争者。
这一切得到了回报——其实命运并非一成不变,只要勇于改变自己。27岁时,罗迪克已不再是青涩少年,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全新的,改变了战术,更睿智的成熟男子罗迪克:大胆、强壮,更有力量,善于运用正手球冒险而非过去那样只是“大炮”连连。在和纳达尔的半决赛对决中让人看到他不仅发扬着过去的高速发球优势,还找到了对付一个顶级选手的巧妙方法他变得更随机应变。决赛中罗迪克具有完美表现,赛后对手伯蒂奇说:“今天他实在太出色了,他很强大,发球依然不错,我一直在寻找机会,但他控制得很好,这场艰苦的比赛中我没有任何机会。”
迈阿密此战是罗迪克职业生涯的第五个大师赛冠军,这项赛事号称“第五大满贯”,其含金量绝不逊于四大满贯。迈阿密也是罗迪克收获职业生涯第一场胜利的起点,6年前他曾在此捧杯。这次胜利之后他离大满贯冠军还远吗?温网?美网?在占尽优势的草地和天时地利的本土硬地之间,罗迪克会让人等多久?
内心的力量
当年罗迪克以令人惊艳的姿态亮相,也因此他被视做“桑普拉斯的接班人”,多年的征战却只证明他是一个善于运用重发球的莽撞少年。和桑普拉斯同样年轻的时光里他并没有获得更多的荣誉,反而是2010年一路走高的表现让人看到他身上仿佛有阿加西的影子。至少,他还可以像阿加西一样厚积薄发,成为大龄球员夺冠的榜样。和阿加西不一样的是,罗迪克的内心力量更稳定,更强大。
“我一开始只是一个毛头小伙,然后出了名有了赞助合同,脾气也跟着变化,有些人甚至将我看成是混球。直到去年人们才将我看成一个努力工作并且拼尽全力的球员,而这正是我一直以来看待自己的方式。”罗迪克对自我有着清醒的认识。无论是误解还是赞誉他都淡然处之。即使在迈阿密之后,公众再一次将希望寄托在他身上,他也只是承认自己和更年轻时候相比,变化就是待在家里的时间多了一些。
“早上我会更早醒来,相对过去我从网球中获得了更多乐趣。”从男孩到男人,罗迪克的显然显得比同龄人更成熟,更有担当,这从他看待妻子的角度可见一斑,当布鲁克林以近乎全裸的姿态出现在《体育画报》泳装号封面上时,他的回应是自己有过一丝“醋意”,不过不是因为妻子的黄色比基尼过于暴露,而是她竟然比他早当上该杂志的封面人物。
“虽然爱情和家庭不一定能改变我在网球场上的命运,但却已经改变我生活中的所有,现在的我更有决心做一个担当责任的男人。”罗迪克显然已用内心力量战胜了命运,让自己的职业生涯越来越光明。
安迪·罗迪克
1982年8月30日出生于美国奥马哈市,2000年转入职业球赛,获29个冠军头衔,其中包括一个美网冠军,最高排名世界第一(2003年11月3日),现排名世界第七,获职业奖金1834万美元,2010年4月5日捧杯迈阿密大师赛。
了解更多可登录www.andyroddic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