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步后的喜与忧

来源 :新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retech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想来总觉得像做梦,当初我怎么学了马术专业,现在又怎么还在干这个行当!”坐在汇佳马术俱乐部简洁的欧式办公室里,马房经理石磊回首自己5年的学习工作经历,忍不住发出这样的感叹。
  这个精干的北京小伙子,算是国内马术与管理专业较早的科班出身又一直在做本行的马术从业人员了,他“坐科”的母校就离此不远,名叫北京汇佳职业学院。
  这所大专性质的学院地处偏远僻静的北京昌平区,2008年,一个偏生偏冷的专业伴随着北京奥运的热潮在这里出现:马术与管理。
  在国内马术教育这块空白区,此举当属开先河。同属首创的是汇佳建立了国内大学中第一家也是唯一的马术专业实践实训基地汇佳马术俱乐部。石磊当年实训,现在工作都在这里。
  汇佳看准的是一个日见明显的缺口:国内马术运动的快速发展急需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现在全国马术俱乐部已有约200家,从业人员的素质却难以启齿:许多俱乐部中连高中生都少得可怜,无论是骑手、马房管理人员,还是饲养员,大多缺少系统正规的教育,有的是半路出家,有的是外招的农民工。“现在养猪工都要有资质认证,养马人员却没有”,中国马术协会官员程郁说。正在汇佳任教的法国一级马术教练瓦妮莎说得更直接,中国马术和马术教育现状相当于一个世纪前的法国和20年前美国的水平。
  这样说并非言过其实。在她看来,马术不仅是一项素质要求很高的运动,还是一门复杂讲究的艺术。在法国,传统马术已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国马协有一套独特而严格的教学和资格认证体系,每个大区都有开设马术专业或方向的各类学校,有的可发本科文凭。其专业细分程度也很高,连马粮、修钉马蹄等都有专门的学校,任何一道工种都要经过培训和认证才能上岗。因而,瓦妮莎觉得,汇佳开设马术专业不仅明智,而且必要。
  
  5年前,石磊高考落榜北京体育大学。他本是体育特长生,可从没骑过马,转投汇佳马术专业时的想法简单而功利:这是个冷门专业,好找工作。与他类似情形的同学占了大多数,真正喜欢并接触过马的学生屈指可数,如他的师弟,现在汇佳马术俱乐部实习的邢伯唯。因为母亲喜好这口,高高大大的邢伯唯从小就随着骑马多年。高考时,他觉得总是业余骑着玩不是个事,还是学个专业吧,家人也支持。
  马术专业全国招生,对学生没有什么特别要求,系领导李良忠老师说,除了考试成绩和面试,至多看看学生“有无动物过敏、心脏病,怕不怕惊吓等,当然,体重最好不要太大”。有趣的是,学生中男女大约各占一半,女生多为外向活泼胆大型的。
  开办第一年,马术专业招来20名学生,可第二年就下降到10个,到邢伯唯入学时的2012年,学生只有2个,男女生各一人。究其原因,李良忠老师和石磊都认为,在我国,马术毕竟是小众运动,社会认可度不高。有人认为那是贵族运动,敬而远之;有人认为那是养马玩马的行当,登不得大雅之堂。而马术与管理专业,虽新却冷,即使在北京,在汇佳学校周边,也是一知半解者多,一无所知者更多。此外,这里的学生来源多为北京,北京的高考升学率很高,选择专业面也广。有些专业即使不好就业,但人们熟知,感觉上也比马术专业体面好听。
  当然,马术专业费用高也是一道不大不小的门槛。2008年时,一年的学费为5万元,现为3万,均超过了一名普通高校学生本科学费的总额。邢伯唯说,他每年的花销在6万元左右。
  
  专业虽冷,但学生们学起来大都有兴趣。邢伯唯说,每周至少有2天与马在一起。有时虽是半天课,他也愿在马场呆上一整天。
  马术与管理专业设在娱乐经济与管理系,课程大致分三类,一类是大学英语、大学语文等基础课;另一类是专业群平台课,如运动生理、体育产业、体育管理、市场营销等;第三类为众多的专业课程,包括马的骑乘、马房管理、马匹调教、马匹饲养、马的生理与免疫、常见马病的处理、马术俱乐部管理等。学校还曾想开设一门马术博彩课,由于种种原因,现在只能在马术产业课中提及一些。
  学生的一部分课程要到实训基地──马术俱乐部去上。这个俱乐部在国内属中上水平,占地50亩,有从国内外购买的30多匹马和按德国标准设计的40间马房,有长达450米的速度跑道和9个教学沙圈,还有一座带空气过滤系统和温控系统的室内马术馆。由于学生少,每个学生都可以认领一匹马。
  马术专业的师资除国内马术界带头人外,学校还请了两名法国教练,其中一位就是瓦妮莎。外教带来的不仅有丰富的马术知识、严格的教学和认证体系,还有一些人性化的理念。石磊和邢伯唯感触最深的是,相对于国内那种把马当成夺得名次、获取奖金工具劳力的急功近利意识,老外更强调的是马福利,是与马儿朋友家人般的心理沟通、感情交流、相互关照,享受与马在一起的自然和谐。
  马术与管理专业的学制为两年。工作几年的石磊认为,这仅仅是个基础,只是学会了骑马;而在瓦妮莎看来,这远远不够。她说,在法国,光修钉蹄专业就要经过3年的学校学习和一年的实习。马术教练要持有七级证书,以每周接触一次马的频度计算,一般需要6年的时间,而成为一名成熟的教练要用8年。像马术指导(INSTRUCTOR)等高层次从业人员,更要经历学习──实习──回校再学习的漫长过程。
  
  与石磊当年报考时的预判一样,这个专业的学生就业并不难,第一批毕业生甚至被“抢着要”,但至今真正想呆和能呆在这个行业的人数之少却让人吃惊,34名毕业生中,只有石磊等寥寥几个。其他人有的赋闲在家做啃老族,有的当了司机,有的在卖自行车……   石磊说,其原因一言难尽,有自身的,也有社会的,他自己的工作经历也许能直接或间接地说明一些。
  初到马行,石磊感到极为不适应。他在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的俱乐部从业人员中算是学识最高的,可技术经验却不占优势,加上文化背景、思维做法都有很大出入,人家看不上他,他也看不上人家。一接触会员层,他又感到另一种心理落差。来俱乐部骑马的会员多为高收入、高学历、高档次人士,马术从业人员除非教习得好或成绩出众,一般难得所期望的认可和尊重。
  这个行业仍沿袭师傅带徒弟的传统。刚参加工作时,石磊没有资格骑马,得从马工做起,喂马,刷马,清扫马房,并且要努力干活,让师傅看到身上的“闪光点”后,才有机会上马学东西。让石磊至今难忘的活儿是搬草料,从早上7点要搬到晚上9点,每捆草料七八十斤,每人每天要搬6吨,还要举到高处摞起来。“那时,我每天蓬头垢面,回到家一声不吭,眼里带着泪,心中不断发誓,一定要换个工作,打死都不干这行。爸妈见我脸色不好,也不敢多问,但他们很传统,总希望我学哪行还是干哪行,我只有咬牙坚持着……”
  石磊工作实习期间,是没有收入的,好在老板宽厚,每月给他500元。正式工作时,他的收入也就1000多元。经过几年的努力,他当上了马房经理,现在每月收入约6000元。
  也许是由于名字中带有4个“石”字,石磊硬是在本行坚守下来。反过来思考,他的那些同学们能在远离市区的马场,在这个五味杂陈的打磨过程中,像他这样坚持吗?家长们会让自己的宝贝儿女去经受石磊那样的种种不堪吗?毕竟这些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家庭条件都不错,有的孩子连上学上课都是开车代步的。上得起学,玩得起马,不等于干得起这行。
  
  曾经执意离开本行的石磊,现在发现自己已经离不开这行了。有一段时间,他曾向俱乐部领导要求,换岗到办公室,可做了两周接电话、打文件的工作之后,他又要求回了马房。“坐不住,老想动,除了这行,我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了”,他笑道。几年的历练,特别是对马术行业越来越深的了解和体验,让他已经不知不觉地融入到这个行当中。
  比起师兄,邢伯唯的专业兴趣更为一贯而坚定。他说毕业后要留在俱乐部干本行,做有一定风险的驯马师,而且偏向舞步项目,他现在已达到了三级标准。
  兴趣未必是干一行的前提,却是爱一行的关键。兴趣的形成取决于多种因素,其中包括社会环境的扶植、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也包括个人深刻的认识和体悟。
  瓦妮莎说,在法国,马术业是一个大的产业链,也是一个赚钱不太多、收入水平不太高的行业。俱乐部中的马工每月不过1200欧元,属低收入者,而马房主管的每月纯薪水为3000欧元,属于法国平均收入水平。但法国马术业历史悠久,社会认可度高,教育体系完备。法国民众十分喜欢这一行,平场每60人中就有一个骑马者,1万个人里就有一家俱乐部。法国马协独特的教学体系,可以让一名马术生手一步步地成为高水平的骑手。在这样的氛围中,瓦妮莎爱上了马术,并超出常人地用两年时间达到了成为教练的七级标准,其时她才15岁。她把职业目标定为在国外从事马术工作,经过三语文秘和马术两个专业的数年努力学习后,她终于如愿。
  瓦妮莎到汇佳已两年了。她认为中国的马术和马术教育虽然起步晚,但正呈上升势头。她发现了许多有马术天赋的孩子,也发现当务之急是建立一个有中国特色的马术专业体系。她深感中国现在最缺乏的还是好的专业老师和好的教练,这是提高孩子们马术兴趣和马术水平,培育优秀马术人才的重要因素。她相信,抓好教育,培养好孩子,中国的马术业一定会有很好的发展。
其他文献
顶着“1000”的名号,今年的F1中国大奖赛受到了更多的关注。掐指一算,从2004年F1进入中国,已经过去了15个年头,当年的小车迷如今长大成人。F1与中国市场相互间有着巨大的作用,F1需要中国这块潜力巨大的市场,上海赛车场、上海嘉定区的发展以及日益增长的中国车迷群体已离不开F1这项运动。拋砖引玉2002年,F1组委会与上海市政府达成协议。第一份合约是2004-2010的7年长约,中国成为继日本
封泰为汴梁守,日以宴饮为事。州事悉付曲、石二僚。曲日奔竞于泰左右,海陆之珍,侑觞之妓,百计罗致。石勤于治,政简刑轻,重农恤民,一州赖之。  河贯州而东,堤高筑,远望若悬城头。时人咏之日:“一线西来穿府过,几人愁眼望悬河。”盖堤若有失,人尽鱼鳖矣。  春,石巡河。河水涸浅,见堤有凹缺,急报泰,曰:“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今桃汛将至,宜急鸠工固之。”泰方醉,睨曲曰:“有诸?”曲曰:“未闻。”泰乃置之。石
里约奥运会一天天接近,很少有人注意“120”这个数字──今年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创办120周年。  在这个不算很长但也不短的历史进程中,奥运会经历了两次严重的危机。第一次是20世纪前半段,两次世界大战导致三届奥运会停办。第二次是上世纪80年代,接连两届奥运会受到部分国家抵制,承办经费的巨大压力使奥运会面临谁都不愿接手承办的窘境。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领袖与大家庭的成员合力,驾驭着航船闯过了大风大浪。战
一  街道两旁的银杏树叶片已开始泛黄,相信不久后就会黄得彻底,带来秋日特有的黄叶满地的美景。撑着伞,苏木茈沿杜春路走着。秋季是她最喜欢的季节,或许是因为生于秋季,总觉得秋季有说不出的亲切。  二  路的尽头有家很受学生欢迎的奶茶店。或许是时间久远的缘故,招牌字迹有些模糊。每当周五放学,奶茶店的生意都相当红火。木茈的班级拖堂导致放学晚了快40分钟,奶茶店应该没有什么人了。  木茈有个习惯,每次路过这
塔图姆N BA从1983-1984赛季扩军至16支球队参加季后赛以来,从来没有一名新秀场均得到15分以上,并且帮助球队赢过一轮季后赛。刚刚结束的赛季中,新秀大爆发,几名“菜鸟”不仅成为球队核心球员,而且帮助球队杀进了季后赛。在攻防强度均比常规赛更高的季后赛中,他们的表现比常规赛更突出,赢得大家尊重。凯尔特人队探花秀杰森·塔图姆更是帮助球队登上了东部决赛的大舞台,表现非常抢眼。三十四年头一回去年季
2012年新年到来之际,泰国电影《玩命狙击》在中国上映。影片讲述了泰国女记者采妮在跟踪新闻的过程中,发现一家药品公司正在进行一项秘密生化试验,她也因此被牵连,陷入一连串的危险之中。故事惊心动魄,采妮最终化险为夷。饰演采妮的,就是泰国公主乌汶叻(音同乐)。  乌汶叻今年已经60岁,但在剧中显得青春焕发,身手敏捷。“太神奇了!她是一个不老的传奇!”看完这部电影,一位泰国留学生对环球人物杂志记者说。  
“正如命运女神将这个世界几乎所有的事情都引向同一个方向,并迫使它们都朝一个相同的目的地进发一样,作为一名史学家,他的职责也同样应该将命运女神实现其整体意图的这种进程,置于一种简明的视角之下,进而呈现给自己的读者。”早在半年前,杨之涵君私信我,说他的译著——波利比乌斯的《通史》,皇皇上下两册一百万字,即将杀青,就要出版面世。这几个月来,我尽可能地抽时间慢慢研读了这部划时代的历史巨著,恰巧这期间我亦游
第十六届亚洲杯赛即将在澳大利亚打响。中国队自1976年第一次参赛以来,连续十次进入决赛圈。在亚洲杯历史上,只有伊朗队和韩国队的参赛次数多于中国队,均为十二次,但中国队此番却是以预选赛中成绩最好的第3名身份勉强拿到“入场券”。  在澳洲赛场,中国队将与沙特队、乌兹别克斯坦队和朝鲜队竞争小组出线的两个名额。对中国球迷而言,这三个对手可以用“既熟悉、又陌生”来形容。说“熟悉”,是因为中国队以往曾与这三个
这是运动世界里最大的一条和运动无直接关联的新闻。新闻发生后,与一般情况相反,各种新闻媒体、各路评论员观察者都无法评论,只能等待新闻继续发酵,或者等待公关团队的进一步运作。这就是德国《明镜》关于C罗性侵案的报道。2017年,《明镜》就发表过2009年夏天 C罗在拉斯维加斯性侵一位美国女性的相关报道。C罗对此不置一词,他的公关团队做出完全否定的辟谣。不到一年时间,《明镜》发表了长达6页、9000多字、
闹钟使劲地响,可是小菊没听见。她在梦里的海上划船,又爬山,腿伸出去踢了大菊好几次,结果大菊醒了,也没开灯,就着半明半暗的光线悄悄穿衣服,跳下大床的时候也没发出一点声音,并且是踮着脚尖,一摇一摆地去前面的水房洗脸。  临出门,她咬着嘴唇偷偷地撩起帘子看小菊,跺了跺脚,还是自己走了。  这一天,小菊迟到了。她坐在床上哭哭啼啼,衣服越穿越乱,母亲一边说看我怎么收拾她,那个她自然是指大菊,一边替她穿好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