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抗炎滴眼液对兔角膜上皮损伤和愈合影响的实验研究

来源 :眼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ttllzz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双氯芬酸钠、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普拉洛芬、溴芬酸钠滴眼液频繁点眼对兔角膜上皮的副作用,并观察其常规使用对兔角膜上皮创伤愈合的影响。设计实验性研究。研究对象80只新西兰大白兔。方法将兔分为2组,每组40只,一组为频点组(点滴眼液每小时1次);另一组行直径6 mm的角膜上皮刮除模型并予点滴眼液每日4次。每组兔再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双氯芬酸钠、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普拉洛芬、溴芬酸钠滴眼液。选择右眼为观察眼。在角膜上皮损伤前、损伤后12、24、48、72、96小时及第5、6、7天进行观察,并在观察结束后摘除眼球行组织病理学检查。主要指标眼表刺激症状、角膜上皮损伤、愈合情况和角膜上皮厚度。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四种滴眼液频繁点滴兔眼均未出现明显刺激症状且未见上皮缺损形成,但荧光素染色均可见角膜上皮点染,以第3天明显,且双氯芬酸钠组角膜上皮损伤的积分(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0分)和溴芬酸钠组(1分)(P<0.05);病理学检查显示点药5天后,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组角膜上皮细胞层数(3.67±0.52层)少于对照组(4.17±0.41层)(P<0.05),其余各用药组与对照组的角膜上皮细胞层数未见明显差异。创伤后兔角膜上皮的平均修复时间在双氯芬酸钠组和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组分别为(75.0±27.0)小时和(75.0±8.5)小时,而生理盐水、普拉诺芬和溴酚酸钠组分别为(66.0±11.1)小时、(69.0±15.4)小时和(66.0±11.1)小时,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角膜上皮愈合后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组(2.00±0.00层)和双氯芬酸钠组(2.50±0.55层)上皮细胞的层数少于对照组(5.00±0.00层)(P<0.05)。结论频繁滴用抗炎滴眼液可导致兔角膜上皮细胞潜在的损伤;双氯芬酸钠和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抑制兔角膜上皮创伤的愈合作用略强于普拉洛芬和溴芬酸钠。
其他文献
根据南方电网一次调频要求及龙滩水电站调速器特性,介绍了一次调频与AGC二次调频之间影响和策略优化过程。经机组实际运行验证了优化后策略的有效性,对南方电网区域电厂具有
煤化工装置工艺流程长,设备种类多,运行环境恶劣,设备制造要求复杂,对生产运行要求较高,通过研究业主管理模式下的大型化工项目建设期的设备采购质量控制方法,提升采购质量和
本研究在论述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现状的基础上明确了当前混合式教学面临的困境,指出进行混合式教学的校级层面的文化建构是其解决之法,进而论述文化建构的策略。
港口作为海上运输的起点和终点,是连接海上及内陆运输,包括公路、铁路、航空及内河运输的枢纽,是海上运输、内陆运输、国际贸易和沿海工业的汇集点,也是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重
本文指出了国外广泛采用的含水层本质脆弱性评价DRASTIC方法的缺点。建立了含水层污染性难易程度评价的模糊分析理论与模型 ,给出了 10个级别 7项DRASTIC指标的指标标准特征
目的:研究NMOSD患者外周血PBMC中Rel B/My D88和血清IL-39的表达,探讨Rel B、My D88和IL-39与NMOSD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对象与方法:在检测PBMC中Rel B/My D88的表达部分,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2月之间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部的NMOSD患者21例,同期选取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
图像增强是指通过相应图像处理技术来增强图像细节,并改善图像视觉效果。随着图像处理技术与数字成像设备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图像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图像增强算法已成为图像
背景:腹膜癌(PC)是各类腹部实体肿瘤的最终发展结局,腹水、顽固性腹痛、迅速发展进行的肠梗阻是影响腹膜癌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原因。针对PC患者生活质量较差,生存期较短的问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行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联合静脉化疗(FOLFOX方案)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在我科行进展期
阐述了可用于车用仪表背光灯的高精度LED线性恒流驱动芯片设计,重点讨论在设计并联方式LED线性恒流驱动电路时如何消除连线分布电阻的影响,并推出一种新颖的可消除连线分布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