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光、夜晚与共享空间:民国时期上海城市中的露天电影场

来源 :当代电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niwg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夜上海”的形成与rn电影最初的放映空间rn技术的进步不断改善人的生活,现代传播技术的出现改变了既有的城市结构,也改变了人对于时间空间的认知.人类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进入“电气时代”,电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人的生活.“夜间电灯照耀街衙,几如白昼.偶来沪上者,见此洋场景不觉目眩心速.每作别有天地,非人间之想.”(1)对于城市生活来说,灯光、电力等照明媒介的出现,赋予了自然时间更多重的意义,白天和夜晚之间的明显分界线被打破,传统的娱乐结构被改变,夜晚成为上海城市生活中主要的娱乐时间.夜晚璀璨夺目的电光,为城市增添了更有意味的都市色彩,带给了身处其中的人无尽的城市想象和现代性的体验.
其他文献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日本恐怖电影”(J-horror)作为一种“类型电影”的发生与形成,始终是用“现代”的方式改写或重构以“怪谈”/“怨灵”为母题的日本传统恐怖电影.其
对中国来说,20世纪80年代无疑是一个具有神话时间价值的历史时段.它以渴望变革和重建的姿态与凸显商业性、世俗性、娱乐性需求的90年代后保持着对立与迥异,显现出强烈的断代
在文化-空间理论和空间批评方法的视角下,审视新时期乡土电影的空间叙事演进.新时期乡土电影中的乡土空间和城市空间呈现为空间的并置对立和复杂的互动关系,在新时期的不同阶
欧美音乐纪录片的叙述内容主要聚焦于音乐会、音乐人和音乐文化三个方面,形成了音乐会纪录片、音乐人纪录片和音乐文化纪录片三种基本类型.自20世纪60年代至今共有13部音乐纪
1945年,新加坡恢复和平,战后急速增长的中国影片观影需求以及国内电影的低落、运片不便等原因共同造就了新加坡“影片贵如金玉”的局势,让南洋观众“久无国产片可看”.(1)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