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心房颤动国际论坛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f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和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分会主办的“第四届心房颤动国际论坛(CAn)”将于2006年7月14日至16日在大连富丽华大酒店召开,与会期间将邀请来自美国、法国、德国、瑞典、澳大利亚、日本和韩国等著名专家与中国两岸三地的同道一起,就房颤临床和基础研究的课题进行讲座、讨论、学术争鸣和优秀论文交流,并安排“房颤的导管消融治疗强化教程”,将由国内知名专家就导管消融的方法学进行系统讲授和病例演示。大会还将进行导管消融和外科治疗房颤的手术演示。

其他文献
长QT综合征(long QT syndrome,LQTS)是一类可能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综合征,分为先天性及获得性两大类型。既往曾经有学者认为多数先天性LQTS其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torsades de pointes,TdP)发作多表现肾上腺能依赖性,而获得性LQTS及先天性LQTS3则表现为长间歇依赖性。近年的研究表明不少LQl、s病例同时存在长间歇依赖及肾上腺能依赖等特性的重叠交叉。本院
完全性右束支阻滞Rv1'电压一般很少超过1.5mV,通常将Rv1’电压>1.5mV作为诊断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合并右心室肥大的一个量化指标。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有些病人心脏超声检查并未证实右心室肥大,本组资料发现室间隔肥厚和室间隔病变也可能出现完全性右束支阻滞Rv1’>1.5mV的现象。为更好地了解这一特殊的心电图表现,本文以超声心动图为对照,探讨室间隔肥厚和室间隔病变在完全性右束支阻滞Rv1’电压>
我国代谢综合征病人的发病率以惊人速度增加,临床上每天诊治这类病人越来越多。代谢综合征是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高血压又是代谢综合征中最危险的因素之一。深入地研究高血压和代谢综合征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已经成为我国心血管病学、内分泌学、血脂学等学科专家和临床工作者的迫切任务。由高血压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新疆分会、中国高血压联盟、中华预防医学会联合举办的“全国高血压与代谢综合征学术研讨会”将
《世界科学技术一中医药现代化》杂志是在科技部农村与社会发展司、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教司、中科院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局等部门支持下,面向海内外发行的国家级刊物。2005年6月,被科技部评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期刊
心肌致密化不全(noncompaction of ventricular myocardium,NVM)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是由胚胎发育期心内膜肌小梁致密化过程失败而造成的心脏疾病,过多突起的肌小梁和深陷的小梁隐窝是其病理学及超声心动图特征。NVM可以散发或呈家族聚集性,临床主要表现为心功能不良、心律失常、栓塞。表现为严重心动过缓的NVM呈家族发病倾向,国内相关报道极少。现将我院收治的以严重
室性早搏(室早)是临床上较常见的心律失常,发病人群相当广泛,包括健康者和各种心脏病患者。右心室流出道(RVOT)频发室早多是起源于RVOT的没有明显器质性心脏病及致心律失常因素基础上的室早,药物控制较差,采用射频导管消融治疗目前尚有争议,未广泛开展。本文总结我院22例症状明显、药物治疗无效的RVOT频发室早患者进行射频导管消融治疗,评价其治疗RVOT频发室早的安全性和疗效。
期刊
期刊
2006年是心房颤动(房颤)的研究和治疗均取得丰硕成果的一年,在收获成功喜悦的同时,我们对房颤治疗的未来仍感到一丝忧虑。房颤治疗的现状呈现出药物、导管消融、外科治疗(尤其是微创外科)三足鼎立之势,体现了对不同的患者因病施治的原则,但同时也暴露出目前房颤的治疗缺乏最优的治疗选择。谁将主宰房颤治疗的未来呢?
党瑜华教授所著《异常心电图图谱》现已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徐成斌教授为之作序。本书有以下特点:(1)将心电图与心血管病、心脏电生理的新理论、新概念相结合。例如,近年来认为绝大多数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系房室折返或房室结折返所致,两者体表心电图鉴别比较困难,该书从体表心电图、食管心电图、心内标测以及射频消融术结果等多方面进一步验证诊断,加深对体表心电图特点的认识,为两者的鉴别提供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