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处理技术、教学法和新常态三者关系:后新冠疫情时代高等教育的挑战

来源 :中国远程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wen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冠肺炎大流行是一个对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认识进行重新思考的机会.由于这场大流行病所造成的全面危机,尤其是所谓应急远距离教学的开展,各级各类教育工作者不得不重新思考他们的角色、支持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方法,以及如何把学生看作是自我组织学习者、积极公民和自主社会能动者.我们发表在本刊的前一篇文章试图总结和分享一些专家的建议,帮助普通高校教师适应在线教与学.作为该文续篇,本文旨在回答以下问题:普通高校教师已经经历了突发、不得不为之的在线教与学,这种经验如何能有助于弥合今后在线与面授教学的距离?受访的四位专家(同时也是本文合作者)一致强调高等教育的教学法理论化而不是数字化,认为战略决策是后新冠大流行时代教育实践的核心.本文回顾过去一年发表的文章,并分析受访专家对研究问题的看法,结果表明,在应急远距离教学过程中“被迫”使用数字技术教学这种情况有可能渐渐变成数字和非数字工具和方法的和谐融合,以促成更加主动、灵活和有意义学习的发生.
其他文献
王亚南和郭大力系统翻译出版西方经济学和马克思《资本论》等著作之后到中山大学任教,其住所“野马轩”成为当时的学术自由小天地.他教研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方法,以教育者被教育的姿态,开展政治经济学研究,对中国官僚政治作了经济的历史的解析,取得了具有中国化、实践性、批判性的成果.
实践教学对学员创新能力和装备运用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依据车辆装备建设需求和人才培养能力标准的新要求,对车辆装备综合实践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教学实践有针对性地阐述了提高车辆装备综合实践课程教学效果的具体方法和策略.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我国新时期教育发展的政策导向和重点要求.本研究从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政策文本分析入手,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指向终身教育体系的教育供给侧改革、指向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教育治理三个主题解读高质量教育体系.在数字时代,建设该体系需要从质量观、质量要素、质量标准等方面进行清晰而准确的定位,需要在信息化背景下基于政策指导、领域知识和数据科学开展循证教育建模.只有锚定相应质量标准构建教育模型,才能真正为新发展阶段的教育信息化提供科学、可操作、可比较和可积累的技术支撑.据此,本研究提出了人机协同教育
中学生群体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家庭环境与校园环境.通过《青少年行为自评问卷》《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和《学校情景量表》对900名中学生进行调查,发现母亲拒绝和父亲情感温暖对问题行为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学校情景在母亲拒绝和问题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非常显著.学校情景在中学生问题行为和父母教养方式间存在中介效应作用.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职院校中出现了重学业、轻劳动的现象.一些大学生劳动观念淡薄,不能从劳动教育过程中领会勤奋求实、勇于开拓等精神的重要价值.高职院校的学生受生源结构和学制影响,对劳动教育的认识和态度存在偏差.加强学生对劳动教育的认识,探索劳动教育的路径等问题已成为当前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亟须破解的难题.
在以人工智能、5G、云计算等技术为支撑的智能时代背景下,教育数据伦理风险及其治理问题备受社会关注.智能时代教育数据伦理风险主要表现为教育数据隐私侵害风险、教育数据利益失衡风险、教育数据责任失守风险、教育数据服务偏见风险.智能时代教育数据伦理风险的治理困境主要涉及师生教育数据隐私权与开放共享存在冲突、教育数据利益博弈失范制约教育数据价值的充分释放、治理主体数据素养不足制约教育数据责任落实、师生教育需求的片面捕捉催生教育数据服务偏见.基于此,提出智能时代教育数据伦理风险的治理路径:尊重教育用户数据隐私控制权,
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来,根植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教育强国梦,我国教育技术在实践历程中先行担当起新民主主义革命宣传与教化的载体,随后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并服务于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事业,通过技术跃迁助力电化教育成熟与教育信息化普及,在智能教育融合创生发展中展现新时代育人本质.教育技术以教学实践应用为主线并融合学习理论不断演进,起始于学科知识普及,兴起于电化教育应用,发展于计算机辅助教学,创新于跨学科融合发展.现象学视域下,教育技术的百年发展呈现出解释学关系中的工具与手段说、具身关系中的目的与方法说、它异与背景关系的
大数据的广泛应用,为高校的学分收费管理提供了技术保障,为构建高校教务、教学、财务、后勤管理等各部门互通共享的大数据智慧校园平台,保障高校教育教学资源合理配置发挥了重要作用,对高校财务管理现代化、智能化、信息化的建设意义重大.依据高校学分制收费管理问题,运用大数据构建一体化资源共享平台、学分收费线上支付平台,从而提升高校学分制管理水平.
在全球疫情防控形势严峻的大背景下,高校传染病防控工作需格外重视.根据高校传染病的流行模型以及大量的调查数据和消毒防疫实践成果,分析了高校传染病的常态化预防性消毒防控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基于二氧化氯安全、无毒、无残留的特性及其成熟的技术手段,构建高校传染病的常态化预防性消毒体系,并给出了可行性方案.
创新创业教育与“课程思政”之间在政策和人才培养目标上具有一致性.通过构建相关工作机制、加快课程改革、搭建教育平台、建设师资队伍以及提升创业素养等维度,可探究创新创业教育和课程思政教育融合的优化路径,培养地方本科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最终提高地方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