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幽香(散文)

来源 :北京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anlan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天下午,我带两位年轻编辑去北京木樨地一处老居民楼拜访文老。文老者,年近九旬的文洁若女士也,著名翻译家。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等日本作家的作品,很多都是经由她翻译才呈现在我国读者面前的。她与丈夫萧乾晚年合译了巨著《尤利西斯》,可以说已是文坛盛事,译界壮举,至今无人能与之相媲美。
  这样的一位翻译家,原本以为她一定居于宽敞明亮、富丽堂皇的屋宇,可是哪里想到,她住的仍是几十年未变的筒子楼(单面楼)。当她微驼着背,慢慢地出来开门请我进去后,我暗暗吃惊这样的家在当下居然还存在着:一张简易的铁腿沙发,几把早已过时的带靠背的铁腿椅子,以及一张有裂缝的书桌和几个破旧的书柜,这就是文老家中全部的家具了。狭小的客厅给人感觉只是一个杂乱的储物间,只不过到处堆放的全是书籍而已。倒是墙壁上挂着的不少相框很引人注目,都是文老和已去世十多年的丈大不同时期的照片,帧帧生动,仿佛漫长时空中的一个个路标,默然而又鲜活。站在这样的屋子里,恍惚觉得这是刚搬进还未归置的家,可分明老人在这里已生活了几十年;又好似这是马上要搬离的家,可是老人却对着我直喊:“忠民哪,我把前面那间屋再租出去,你说怎么样啊?”
  这是两年前我拜访文老时的情景。那么这次再踏进她的家门,家中的情景怎么样呢?确实,老人曾喊着要出租的那间屋子已经租出去了。而家中则更乱了,简直乱得一塌糊涂。一下来了几个人,连互相错错身都有些困难。老人从里屋缓缓地拿出来一把仍然是铁腿的椅子,交给我们,让我们坐,可是那把椅子在我们几个人的手中传了一遍,始终没能挤出来让它落脚的地方。
  家虽乱,但是文老记忆清晰,说话清楚,思维一点也不显凌乱。书和重要的文件放在哪儿,她记得格外清楚。她一边说“我要给你们每人送一本书”,一边就又去里屋拿书。我们都自觉地给她让出一条通向里屋的“小径”来。她仍然是缓缓地进去,不一会儿,怀抱一摞书又缓缓地出来。一时间,我们突然都缄默无语了,只是静静地盯着这个慢慢腾腾、却又是稳稳当当移动的身躯。我忽然觉得,她仿佛不是从逼仄得连身都挪不开的客厅穿过,而是行进在异常宽阔的人生大道上,而且走得气定神闲,无所畏惧。
  看她坐定在书桌旁,从一摞萧乾先生所著的《此情堪忆》中,有条不紊地抽一本写一本,每一本上都极工整地写上姓名、年月日,再并排钤好她和丈夫萧乾俩人的印,不由得让人心生敬意。她写被赠人姓名时,不管你的另一半在不在现场,都必要写上夫妻双方的大名,郑重如一项仪式。她沉静地与人书,握笔的手一点儿也没有颤抖的样子。她凝神专注,一丝不苟,那份认真,由不得你不感动。她脸上的那种“纯天然”的表情,没法不在你的心底留下长久的印记。轮到给我题写时,老人误把在场的李建华先生的夫人闫晶当成了我的夫人,工工整整地题了”王忠民闫晶伉俪惠存”两行字。身边的年轻编辑小周轻声提醒我:“文老好像写错名字了耶!”我冲她使个眼色,让她不要声张,以免坏了老人兴致。没想到老人很快发现错误,赶紧拿起胶带纸,贴在”闫晶”两字上费事地去粘,又翻找出涂改液,在粘过的地方轻轻地涂抹,之后才小心翼翼地写上我爱人的名字。我的心再次被深深地打动了!这样的一个细节,如果放在当下浮躁的社会背景下去比照,不能不让人肃穆;这样的一个细节,于心灵的荒原上不啻是一声春雷!我想,如果小说家要描写这样一个细节,那得花多少时间去苦思冥想?如果表演者要表演这样一个细节,又要花多长时间去搜寻生活?可是于文老而言,只是她不经意、习惯性的一个动作,仅仅是她一以贯之的处世态度而已,犹如长河中随时跃动的一朵浪花,表盘上不间断的一声滴答般寻常!
  和文老谈话,纯粹坦荡,舒畅自然,丝毫感觉不到居高临下的冰冷或虚于应付的敷衍——她要有话,就必然全说出来;她若没话,则必是全说完了。跟她打交道,全不像是跟当下的某些国人打交道,要识破一道道机关,设想一条条路径,而要进入对方的心中,那可是一座真正的迷宫,得绕,绕来绕去,茫然无绪,仅找到正确的入口,就已令人疲累不堪,遑论倾心相谈?但面对着文老,你会觉得,诸多复杂的东西于她都被滤去了,层叠伪饰的东西于她都被剥净了,剩下的,只是她的简单——皇皇巨著下的素颜,深邃思想中的本真。
  走出这座筒子楼,我不禁想起了刘禹锡的《陋室铭》,“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诚如是!
  (标题书法:资若铭)
  责任编辑 师力斌
其他文献
如果有能嵌入面料的核酸生物传感器,那么其可以检测空气中的细菌、病毒病原体,包括新冠病毒吗?根据英国《自然·生物技术》杂志发表的一篇论文,美国科学家团队使用CRISPR技术成功研发了可穿戴、冻干、无细胞的合成生物学传感器,其检测结果不仅能与被视为金标准的实验室结果一致,而且可以嵌入柔性基质中,用于实时、动态监测目标病原体。在不久的将来,这项技术能与口罩结合,供工作环境病原体暴露风险较高的人群使用,如
辛亥革命时期的革命战士、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在决心为国殉难前夕写成的《与妻书》,是一篇唱出人民心声、具有动人心魄力量的千秋名作。  1911年(即辛亥革命那年)春天,林觉民从日本东京回国,协助黄兴筹划广州起义。3月29日清晨,他率领福建义军攻入广州。下午5点多钟,在攻打、轰击总督衙门时,他不幸中弹受伤,力尽被捕。审讯中,林觉民从容不迫,纵论世界大势,宣扬革命主张。临刑时,他威武不屈,谈笑
老闷是个“义士”。名声响得很远,香远益清,像莲。  老闷跟老蔫对门。两家的女人好比两家的鸡鸭串门,出大门,进对门,方便得很。男人们又都不爱说话,她们便同命相怜似的了,觉着投缘,也就好得跟姐妹一样。聚一块儿免不了牢骚,叨唠最多的,当然是她们的爷们儿,说摊上这样的活哑巴,比树叶还稠的日子就像咸饭不咸,淡饭不淡,没滋味透了。  其实老闷跟老蔫不同,老蔫没话,因为他蔫;老闷没话,则是因为他有话不说。老闷像
密林深处  枪声是下半夜突然响起的,爆豆般一阵紧似一阵。  六爷急忙跑出窝棚,紧张地向响枪的砬嘴岭方向张望。  一个多小时后,枪声渐渐弱了下去。  六爷叹口气,牛大完了。  牛大是砬嘴岭胡子的头儿,手下有六十多个弟兄,他爹生前和六爷交好。六爷借打猎之机去过几次砬嘴岭,想把牛大这伙人拉过来。牛大和胡二等几个亲近的弟兄悄悄商议,始终拿不定主意。  牛大对六爷说,你给杨司令过个话,请他放心,我们肯定不祸
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  主演:马修·麦康纳、安妮·海瑟薇、杰西卡·查斯坦等  ★第8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视觉效果奖  ★第68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视觉特效奖  ★第72届金球奖电影类最佳原创配乐提名  ★最后一部使用70mm胶片拍摄的IMAX商业电影  ★诺兰对电影的要求是不用特效,你看到的科幻场面都是搭设的实景  故事简介:  未来的地球,环境持续恶化,沙尘暴频繁出现,导致沙漠面积不断扩大。干
数学家华罗庚说过,數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我们本章学习的勾股定理就真正做到了“数”与“形”的完美结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
北漂,也称北漂一族,特指来自非北京地区、非北京户口、在北京生活和工作的人们。有数据显示:2015年北京常住人口为2170万,其中租房人数占比约37%,为802万左右。啥概念?差不多相当于瑞士举国租住在北京(2015统计数据:瑞士人口809万左右),这个数量庞大的在京租房者就属于北漂一族。  多少年来,一茬茬的北漂们怀揣梦想,背井离乡远离亲人,从四面八方涌入北京追梦,他们绝大多数人居无定所,四处漂泊
作者 石岚轩  学校 江苏省丰县师寨初级中学  指導教师 丁蔚
我的父亲是一名资深的足球爱好者。在我小的时候,我常常在假日里跟着父亲去足球场。阳光照耀下的绿茵场及红色跑道,成了我记忆中熟悉的地方。  年幼的我在玩累了的时候,就坐在地上看父亲和队友们踢足球。我会为难得的射门而欢呼,而除此以外,我什么也看不懂,只看到一群人在争抢着一个球。抢了球能干什么?进球了又能怎样?胜利了又会如何?父亲和他们流下的汗、受过的伤,都是为了什么?骄阳似火,炙烤着大地,奔跑着的他们汗
(鲁)肃乃引孔明至幕下。早见张昭、顾雍等一班文武二十余人,峨冠博带,整衣端坐。孔明逐一相见,各问姓名,施礼已毕,坐于客位。张昭等见孔明丰神飘洒,器宇轩昂,料道此人必来游说。  张昭先以言挑之曰:“昭乃江东微末之士,久闻先生高卧隆中,自比管、乐。此语果有之乎?”  孔明曰:“此亮平生小可之比也。”  昭曰:“近闻刘豫州三顾先生于草庐之中,幸得先生,以为如鱼得水,思欲席卷荆、襄。今一旦以属曹操,未审是